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目標
⑴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本義是指應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為最大的目標,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意義上理解「學是為了不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交際是語言最基本的功能。而閱讀是語言交際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興趣,開闊視野,吸取豐富的語言知識,還能擴大詞彙量,促進聽、說、寫的能力發展。因此,有必要對有助於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的學習策略進行指導,為今後更好的閱讀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組織閱讀活動的策略 (一)閱讀前——朗讀拓展促閱讀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語篇涉及讀者熟悉的主題,他們就能順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語篇主題,就會出現障礙。因此,應在學生閱讀前,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創造足夠多的機會朗讀語篇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對即將要閱讀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作鋪墊。 (二)閱讀中——閱讀過程技巧與方法的調控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我覺得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保證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在實際課堂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提問後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著啟發(很多情況下是暗示)。試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繁瑣而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在提問後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刻。 2. 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的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可以對答如流,但是學生用英語提問的能力卻與之相距甚遠。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按意群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機會進行提問,其目的就是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3. 逐步滲透難點詞、短語 在閱讀教學中,將影響學生閱讀的難點詞、短語逐個地滲透到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更加簡短的語篇的閱讀過程中、在圖片看說過程中、在其運用過程中將這些詞和短語理解並掌握,而不是像對話課教學一樣,刻意地將它們逐個進行教學。 4. 感知——理解——運用 英語閱讀是非常復雜的心理認知活動,是讀者通過感知書面語言材料,進而對其進行編碼重組、解析破譯,再現作者提供的完整信息的過程。感知是讀者對書面材料的識別和辨認,其意義在於獲得基本信息,為對語言材料的編碼重組進行硬體上的准備,這是閱讀中的信息交換過程。理解則需要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感知的書面語言材料的基本信息進行編碼,然後重組,解析破譯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全面准確地把握閱讀材料的信息,這是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也是讀者得以順利有效地進行閱讀的關鍵環節。 5. 整體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難句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碰到生詞、難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還想把它譯成漢語才能罷休,其結果不但影響了閱讀速度,也不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應養成從文章的篇章結構入手,越過少量生詞、難句所造成的閱讀障礙,領會文章的主體思想,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然後從整體上對詞句進行推敲,攻克難關,最後又回到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的良好閱讀習慣上。使閱讀從感性認識進一步升華形成理性認識,從而加快閱讀文章的速度,提高對文章理解的正確性。 (三)閱讀後——語篇的有效延伸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於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經驗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發展。 1. 選擇課堂教學的拓展語篇 選擇一些與課堂上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語篇,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的學習,又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2 .選擇生活化的拓展語篇 許多調查表明,語篇內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更易理解,有助於學生更好的閱讀,並習得一些生活、學習的經驗。3. 帶著任務閱讀 許多實踐證明,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給學生課外拓展語篇的同時應給予一定的任務,如:(1)給語篇取個小標題。(2)回答與語篇相關的幾個問題。(3)聯繫上下文猜幾個生詞的詞義。(4)判斷與語篇相關的句子。 4. 閱讀結果的反饋 及時有效的反饋語篇閱讀的結果能促進學生更好的閱讀,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將班級分成若干個閱讀小組,並委任一些閱讀組長,讓課外閱讀的結果在小組里進行反饋,讓每位學生在小組里分享彼此的信息與感受。這樣,既能讓學生對課外閱讀有所堅持,又能在課外閱讀中有所得,分享樂趣。 總之,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技能,高效的閱讀能力需要培養和訓練,教師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實施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⑵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應該如何提高
一、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現行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而且圖文並茂,
語言生動有趣,是學生最好的閱讀資源。針對五、六年級教材,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精心設計每個Unit中的A部分,幫助學生准確理解課文,就是引領學生正確完成一篇閱讀理解的方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粗讀和略讀課文,布置簡單的任務,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大意,並回答簡單問題。
2.精讀課文,學生互相討論語言知識點,教師指出重點、難點,同時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理解。例如:根據5B Unit 3「Hobbies」的閱讀教材,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What』s Ben』s hobby? (2) What』s Mike』s hobby? (3)Do Helen and Yang Ling have any hobbies ? What are they ? (4) What kind of stamps do you like ? 教師的提問並非無的放失,這樣的提問可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還可探測學生認知深度,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3.總結課文,對課文進行信息梳理、歸納和總結,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強化和鞏固。為此,常用的方法是對課文進行改編,讓學生填入適當的單詞和片語。例如:在閱讀完5B Unit8「At the weekends」後,可讓學生完成如下的填詞:At the weekends, Wang Bing often_________. Sometimes he goes swimming, sometimes he plays basketball, because(因為)he and Mike like _______ very much. Helen likes ________, she and Yang Ling often do housework at home. Su Yang and Su Hai often watch________. Sometimes they_________butterflies in the park.通過這一環節,既了解了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理解,同時又檢測了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主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中,常用的有三種閱讀:略讀、細讀和尋讀。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尋讀能力。尋讀指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生閱讀前提出問題,要求捕捉文章重要的信息,這不但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眾所周知,學好英語必須過好詞彙關。對於一些英語學習者來講,詞彙是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不少學生就是由於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無法掌握教材中的詞彙而掉隊,從而影響了閱讀能力的發展,為他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的指導,增強他們記憶單詞的能力。一般來講,小學階段記憶單詞有讀音記憶、聯想記憶和構詞法記憶。
讀音記憶是根據單詞的讀音來記憶單詞,這是培養學生記憶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讀音記憶法的前提是學生的讀音一定要准確,並掌握一定的發音規律。
聯想記憶法是設法把單詞的音、形、義聯系起來。如拼寫聯想,就是將拼寫類似的單詞集中在一起記憶,如peach&beach&teach, book&look&cook, boy&toy等;利用構詞法記憶,也是猜測單詞的一個好方法。英語中許多單詞是由一個詞根派生而來的,派生而來的詞由詞根加前綴或後綴構成,而前、後綴都有一定的意義。如:形容詞-ly就轉化為副詞,careful&carefully, beautiful&beautifully; 動詞-er轉變為名詞,work&worker, teach&teacher.
三、拓展英語閱讀渠道,促進課外閱讀延伸
小學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於此。課內閱
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研究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外閱讀的機會,創造有利於學生英語閱讀的環境,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利用多種渠道,選擇閱讀材料
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
師可以從一些科學性、時代性較強的讀物上選擇適合學生閱讀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內容,讓學生閱讀,以此豐富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我引入了《英語周報》、《時代英語報》、《閱讀》等報刊及讀物,讓學生親身感受、直接體驗英語。
(二)開展「漂流」活動,拓寬閱讀視野
「圖書漂流」是一項很好的交流活動,可在每學期初制定課外閱讀方案,為
各年級確定不同的閱讀書刊,在班級里、年級中進行「漂流」,學生交流閱讀後的感受,這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平台,開辟了廣闊的閱讀天地。
另外,還可鼓勵班級學生辦好英語黑板報、英語手抄報等宣傳欄目,刊登英語小故事、英語諺語和詩歌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利用每周一次的「小喇叭廣播」,播放一些學生喜愛的英語歌曲及其他英語節目,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知閱讀材料,訓練聽的能力。
四、採用多種訓練方式,加強學生閱讀檢測
閱讀和訓練是無法分割的。優化組合各種方式的訓練,往往能有效指導多層
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閱讀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1.聽力和閱讀訓練相結合
教師可藉助文本、投影片和多媒體課件呈現對話內容,使學生對語言背景有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看圖,帶著問題聽錄音,發展聽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並對全文大意有整體的把握,閱讀短文後,以排序、選擇、判斷、連線等檢測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這種聽讀結合,多種感官參與的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牛津小學英語》的配套練習《聽讀訓練》,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聽力和閱讀的素材,是培養學生聽讀能力的最佳選擇。
2.仿寫和閱讀訓練相結合
高年級的閱讀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能忽略學生的語言輸出:像讀寫訓練,因為有了前面的閱讀輸入,又有範例可仿寫,學生們便「言之有物」。例如,在閱讀完5B Unit 9 Part E「My classmate, Jim」後,讓學生根據範文仿寫短文《My classmate》或《My friend》,根據一定的語言規則進行再創造,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通過仿寫、改寫、續寫、縮寫、擴寫等多種方式,實現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過渡。
3.競賽和閱讀訓練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是閱讀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所謂速讀,就是指快速閱讀「fast reading」。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速讀的技能並沒有作出要求,但作為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按時間或按數量認讀課文,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記憶,也可為以後的閱讀學習作鋪墊,這種競賽活動迎合小學生的心理,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從競賽中讀出精華,讀出樂趣。
⑶ 怎樣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撐露有內涵以及操作要領圖解嗎?
因此,真正能激勵你奮發向上的是,確立一個既宏偉又具體的遠大目標。淌丶
⑷ 淺談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明確規定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加大學生閱讀量,增加背誦篇目,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把握新的閱讀教學方法,成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新課題。只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搞好新時期的閱讀教學。
一、教師要精講。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方面,不再搞過於繁瑣的講解分析,記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閱讀,個性化理解和感悟。」這是新時期、新課標給我們的新任務。但傳統的講授之風仍然盛行,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講深講透,學生的學習要求是認真聽講,結果是學生的思維完全圍繞著教師打轉轉,沒有一點創新意識,也缺乏自己對文章的獨到見解。西方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人則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道理都是一樣的,如《登鸛雀樓》一詩,看似簡單,但也需一個人一生去解讀。因此我們決不能把基於成人經驗的結論一股腦兒拋給學生,應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文化水平,更合理的理解文章,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實際上是一種創造過程,這種創造過程肯定不會完美,但這種過程畢竟是學生親身參與的,是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即使有些教師能深入鑽研教材,講的頭頭是道,但他們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經驗的印記,如果這種理解和學生的閱讀背景有較大的距離,也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有些教師也進行了教學改革,但是如果教師堅持把自己的理解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唯一標准,那麼無論採取何種形式,效果都不會令人滿意的。事實上這種做法很普遍,甚至在許多公開課中也不鮮見,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設計了許多簡單的問題,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自己的結論,有時見學生回答不出,教師怕影響教學進度,乾脆代替學生回答。雖然教師這樣做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的,但這樣做客觀上使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揣摩如何給教師所需要的答案上面,久而入之,學生思維就失去了獨立性。心理學認為,學生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的,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存在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要適當的引導即可,即精講。
二、學生要多讀
這里的多讀並不是隨意地讀,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多讀。它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對同一材料的多次重復閱讀,即我們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如何讓學生充分地讀呢?首先就要有時間上的保證,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多次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少講,多引導。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多講少讀,實施滿堂灌的教學,正如一個老師所說的那樣,一篇好文章,學生一看就產生了想讀的願望,就好像一個人看到一件好衣服想試一試那樣,但我們教師硬要從衣服的面料、做工等方面分析,等教師分析完,學生也就毫無興趣,根本不想讀了。其次要採用多種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想讀。個人閱讀的方法有:默讀、朗讀、精讀、瀏覽等。集體閱讀的方法有: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分角色度、分小組賽讀等。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也不能撒手不管,應該在學生難懂的地方或是文章最關鍵的地方,進行必要的指導。如果教師不在這個時候指導一下,學生就會感到困難,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甚至會產生厭讀情緒,效果會適得其反。教師在這個時候進行指導,就是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另一種含義就是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不但要很好地閱讀課內材料,還要積極參加課外閱讀,增加閱讀讀量,因為課堂閱讀教學選用的課文內容畢竟是有限的,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就不能忽視課外閱讀。
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並不是教師一布置就可以了,而是應該加強引導,因為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
首先,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調查發現,閱讀能力發展好的小學生多數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樂於讀書;而閱讀能力差的小學生常常說他們討厭讀書,覺得沒意思。可見,對閱讀的興趣直接影響著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想方設法誘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訓練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要義。人總是喜歡聽好話,小學生也是如此。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閱讀的進步,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孩子自由選擇閱讀材料,避免高壓手段強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閱讀興趣,帶著渴求去閱讀。另外,教師應起到帶頭作用,多閱讀一些兒童書籍,並推薦給他們。如楊紅櫻寫的書,非常適合孩子們看,我就大肆渲揚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吊起學生的胃口,不由得他們不看。
其次,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要由易到難。小學生只有在嘗到成功的喜悅,從閱讀中找到了樂趣才會樂讀、善讀。如果一開始啃他啃不動的「硬骨頭」,那麼他們只會畏懼、逃避閱讀。所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選擇恰當材料,由易到難是極重要的。在體裁上,小學生閱讀材料應以記敘文為主,簡單的說明文、論說文為輔,意義明了、琅琅上中的古詩、兒童詩歌也可以。在文體上,童話、傳奇、民間小故事也是為小學生喜歡的。另外也可以讓孩子看報紙上的短新聞。
第三,要先看單篇短章,後讀成本書。有時家長抱怨孩子讀書沒有常性,一本書讀了個開頭就擱下。其實,讓小學生硬著頭皮攻讀「大部頭」原本就是不恰當的。「大部頭」中信息量大,其中關系錯綜復雜,要求讀者有較好的記憶力和連貫能力,否則讀到後頭忘前頭,始終一團亂麻。而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剛剛發展,即便堅持讀完「大部頭」,也免不了糊里糊塗,不知所雲。所以,應讓小學生讀單篇短章,再視具體情況指導小學生讀簡本或「大部頭」中某些章節。
第四,要先精讀後略讀。精讀側重於閱讀理解、領悟與分析;略讀側重於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讀與略讀都是小學生最終應掌握的閱讀方法。不過,由於小學生閱讀能力有待發展,而且其任務側重於獲得堅實基礎。所以精讀的訓練在先。精讀訓練基本過關,才可以進行略讀訓練。否則容易導致小學生一味追求高速度而影響理解與知識掌握。
最後,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確實需要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完成的。但相當一部分家長傾向於孩子讀好課本、讀好老師發的閱讀材料就行了,反對孩子讀小說、雜志等「閑書」,認為這是不務正業。殊不知許多「閑書」並不「閑」,而是開闊小學生視野,鍛煉小學生思維,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很好「課本」。如果對孩子看「閑書」的舉動一味地管、卡、壓,無異於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抑制孩子閱讀能力的增長。
總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多練,只要是思想健康、文句通順的材料,就可以讓孩子依自己的喜好廣泛地閱讀。讀得多了,孩子的頭腦不段受新奇事物刺激,不斷自覺聯想、思考,對知識的感受性就會一步步提高,智力發展就能夠得到促進。
⑸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英語閱讀能力
提高孩子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英語閱讀在英語測試中占的分值很高。不管是完型填空、補全短文還是短篇的短文理解,都要求學生有很好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強與否決定著英語考試的成敗;另一方面,閱讀是在英語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四種基本技能之一。北京市特級教師王英民說過:「不會閱讀就不會學英語,閱讀是基礎,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很好的聽力,沒有閱讀,就更談不上寫作。」英語閱讀能提高讀者的認識能力,從而促進其他三種技能(聽、說和寫)能力的提高。閱讀也能使人增長見識,拓寬視野。但是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著困難,不知道正確的閱讀方法。本篇文章將從三個方面出發,主要闡述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增長語言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注意哪些閱讀技巧,進而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一、盡可能多的記憶英語單詞,增加自己的詞彙量
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前提。如果有大量的生疏的單詞,英語短文閱讀起來難度很大。所以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是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提和保證。在農村中學,由於受到特定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學生在記憶單詞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尤其現行的牛津英語的教材詞彙量擴大了不少,記憶的難度就更大了。記憶單詞的方法有很多種,在教學中我經常使用的有以下幾種:
1.詞彙表「八到」記憶法
這是中學生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即將生詞表和人的器官相結合:眼裡看到、心裡想到、手裡寫到、嘴裡拿到、耳朵聽到、(結合實物還可以)鼻子嗅到、舌頭嘗到、手指觸到。學生在記憶時不要偷懶,一定要邊記邊比劃,把各個器官充分調動起來。這種方法使學生把目標詞彙與自己的大腦神經聯系,易記憶深刻,印象持久。
2.分類記憶法
即分析單詞的形態,將所要記得單詞根據其義、形、音進行分類。例如,按音標的拼讀規則記憶單詞,按詞性變化記憶單詞,按同音記憶單詞,教師還可教給學生關於英語詞根和詞綴的知識等;通過詞根加前綴或後綴可派生出新的單詞,將兩個或更多的詞放在一起,可合成新的單詞。
3.聯想記憶法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指出:「記憶要依靠聯想,而聯想則是新舊正式建立聯系的產物。」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記憶的秘訣就是根據我們想記住的各種材料來進行各種各樣的聯想,而這些聯想就成了各種資料的釣鉤,萬一資料沉沒腦海,我們就可以通過聯想這樣的釣鉤將資料鉤出來。」充分運用發散思維展開自己的想像力,使所要記憶的英語單詞,生動、形象和具體化,使生詞與熟詞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從而達到以舊帶新,快速記憶的目的。
除了記憶生詞表內的詞彙外,學生對於課外的詞彙尤其是熱門詞彙、新詞彙要知道意思。在閱讀材料時,常常會出現一些最新詞彙和縮寫等,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影響對全文的理解。
二、 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剛開始時,由於受各種原因的影響,學生對英語文章存在著一定的心理負擔和畏難情緒。教師要定期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訓練,一日一篇短文,用「蠶食」的方式來逐步訓練學生。在選材時,文章體裁多樣化,涉及面要廣,趣聞性要強。除了課本中的閱讀材料,教師還應該收集一些與學生水平相當、難度不太大、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感興趣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訓練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些關於西方國家風土人情、節日禮儀等方面的文章,還可以使用關於外國校園生活、笑話、寓言故事等文章。在學生讀後,要求他們做一定的習題,或寫出內容概要,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訓練他們的口語、書寫能力。
在學生的英語閱讀達到一定水平後,教師可結合考試常見的閱讀題型,如說明文、科普文章等,讓其練習。對學生遇到的困難要鼓勵他們認真思考,推敲,要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可定期舉辦一些英語閱讀競賽,提供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他們感到一定的成功感。
三、 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明確目的,提高做題正確率
我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相關的信息,目的不同,題目要求不同,我們閱讀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幾點:
1.如若學生只想知道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意思,只需要瀏覽或略讀即可
在閱讀時,重點讀文章的首句(段)和末句(段)。因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意思或事情的結果大都是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的。
2.如若學生想對文章的具體細節進行了解,就要進行精讀
逐句逐段進行閱讀,了解事件發生的開始、經過、結果,這對於掌握具體事實的細節有很大的幫助。
3.如果篇幅過大,故事性不強,時間又有限,學生可根據訓練題目來進行有目的的選讀
4.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熟悉或不認識的生詞,影響理解
若是不重要的詞彙,要求他們可以不要理會,若影響文
⑹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英語的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芮志佳
內容摘要: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文章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和現狀著手分析,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倡導用足教材,用好教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外延伸,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整合、訓練
引言: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閱讀能力是英語自學能力的基礎,同時又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的手段。因此教師在學生開始英語語言學習的同時,就應注重對學生英語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閱讀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有助於鞏固和積累詞彙、培養語感、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可以訓練發展英語思維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加強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造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大量機會和條件,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整體語言素質。
現行的《牛津小學英語》課文基本上是以對話的形式編排的,一課一個專題,每單元由對話、詞彙、句型、看圖或短文閱讀、語音、歌謠等各部分組成。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過分注重字、詞、句的訓練,語法知識的講解,往往會將各部分內容割裂開。課文內容的學習比較淺顯,局限於回答幾個問題,分角色朗讀或表演。長此以往,影響了學生對完整語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閱讀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是《英語新課程標准》對小學階段學習策略的目標描述。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英語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要完成傳統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適度深化課文的內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在《英語課程標准》中,對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為:1、了解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掌握一定的語言技能。2、獲取更多的信息,拓寬視野,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3、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實踐證明,適量的拓展性閱讀有利於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但閱讀時要避免出現三種錯誤:(1)逐字逐句的閱讀,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方式,不但大大減慢閱讀的速度,而且使整體理解變得更加困難;(2)過分重視細節,而忽略對閱讀材料整體的理解。(3)忽視培養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有助於增強閱讀的意識。
根據平時的教學感悟和體會,我對小學英語閱讀訓練總結了如下方法:
一、有效整合教材資源,充分利用各種語言材料訓練閱讀
教師需要對教材全面了解,根據課文特點巧妙安排。有些課文是詞句結合進行教學,有些是句型和語篇結合,有些還可將詞彙直接與語篇結合。如《牛津小學英語》5bunit8 at the weekends是一篇談論周末活動的課文,但詞彙卻是介紹各種昆蟲,詞彙和句型之間無必然聯系。此時,教師可將詞彙與e部分有關昆蟲的短文相結合,圍繞單詞展開討論各種昆蟲的外部特徵、習性等,然後再去理解短文,學生的認知過程充滿了感受。最後要求學生說說my favorite insect, 語言的輸出自然而達意。
《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而且圖文並茂,語言生動有趣。除此以外,教材配套練習還提供了豐富的聽力素材,教師往往在處理完聽力練習後便棄之一邊。其實可將其中的短文整理成閱讀材料供學生使用,同一內容採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會更為深刻。
除充分利用教材,還可選一些課外閱讀材料,但選擇時需注意材料要有趣味性,符合兒童心理特點;難度要適宜,內容盡量與教材匹配。這樣既便於學生鞏固課本知識,又能適度拓展英語的知識面,加強對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
二、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體會英語文字美
1.讓學生在欣賞中閱讀,在閱讀中感悟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考慮到小學生有著好奇、愛思考的特點,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聲、色、畫等多種感官的刺激,讓學生在欣賞美的畫面的同時,感受美的形象,激發他們的閱讀願望。
我曾聽過一堂六年級<a monkey and gloves>的閱讀課,無論是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還是執教老師的講述,都緊緊抓住了文中那隻猴子的心理變化。從猴子看見人們戴手套時表現出的十分好奇(curious),自己買了新手套的極度興奮(excited),向同伴展示卻不被認可的異常憤怒(angry),到最後猴子因戴手套爬樹而摔斷腿的悲傷(sad)。一環扣一環,牢牢地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學生們隨著故事的發展,時而興奮,時而憤怒,時而悲傷,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不僅讀懂了故事,也理解一個深刻的生活哲理,即「the fittest is the best.」(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到了語言知識,也進一步加深了對語言的理解,並受到情感的熏陶。
2.讓學生在活動中閱讀,在閱讀中互動
牛津小學英語的每個單元都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材料。這些材料圖文並茂,有的是幽默小故事,有的是風趣小對話,也有的是知識性的小短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驗、感悟和表現。6a unit 1 <public signs>e部分是一個由「公共標志」引出的幽默故事。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對其中的重點詞句作講解和朗讀指導,然後我讓學生扮作mr smith,用自己的語言來表演這個故事,看誰說得最生動,最有趣。於是出現了這樣一番場景,一位男生走上前來:last sunday,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他閑庭信步,非常愜意) suddenly, i saw something on the grass. it』s a ten-yuan note.(忽然神色凝重,兩眼直直地看著前方)i looked around.(東張西望,一副心虛的模樣)i quickly walked to the note and picked it up.(迅速走過去,撿起紙幣藏在口袋裡)一連串有趣的動作,詼諧的話語引來了陣陣掌聲和笑聲,學生們躍躍欲試,表演一個比一個精彩。這樣的閱讀活動,煥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加強讀後檢測,採用多種閱讀訓練方式
1.聽力與閱讀訓練相結合
教師可藉助文本主題圖畫、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呈現對話內容,使學生對語言背景有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看圖,帶著問題聽錄音,發展聽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並對全文大意有整體的把握;閱讀短文後,以排序、選擇、判斷、連線等檢測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這種聽讀結合,多種感官參與的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
2.口語與閱讀訓練相結合。
通過多層次、多梯度讀的操練和師生、生生互動問答、對話,引導學生多開口、多表達,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這種訓練方式還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所讀內容,或根據文章內容自編對話,然後開展對話練習,甚至是情景劇表演。這樣做,既訓練了朗讀、理解文章的能力,又提高了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書寫與閱讀訓練相結合。
「以問題推動學習,以任務貫穿課堂」是閱讀教學的一條准則。採用此種方式,根據短文回答問題不僅僅停留在口頭,把答案寫下來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語法規范訓練。還可通過完成填空、填表、畫簡圖等稍為復雜的任務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容。對與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要求他們根據範文仿寫短文,根據一定的句法和語言規則進行再創造,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三種方法並不對立,可根據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選擇一種或多種訓練方式。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反饋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給予適時指導與調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習慣和策略。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促進課內外教學的統一。
課堂固然是教學的主陣地,但教師也要充分利用校園里的設施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外閱讀的機會,精心打造有利於學生英語閱讀的環境,使學生在無意識當中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英語知識。
1.在校園里設立英語標志牌或標語,為各種教室配上中英文標識。
2.辦好英語黑板報,英語長廊等宣傳欄目,刊登英語小故事、英語詩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等。
3.利用校園廣播或電視網定期播放兒童英語節目,介紹學生喜愛的兒歌、歌曲或卡通片。
4.辦好教室里的英語角。比如,利用板報開辟英語學習園地;利用教室的一角設立英語圖書角,為學生交流閱讀提供場所,並向學生推薦難易程度適中的讀物。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鼓勵學生堅持閱讀英語報刊雜志,並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及時復習和鞏固。英語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教師應經常指導學生的學習,並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匯報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朗讀、演講、表演、比賽等形式展示成果,使學生在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課外閱讀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左煥琪 《外語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薛中梁 《談英語課堂教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 張鶯 《小學英語教學法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⑺ 淺談如何分級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主要以下幾點: 1,要克服反復瀏覽的習慣,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專度,避免眼睛屬來回不斷地來回移動。 2,要默讀,不要朗讀,發聲的閱讀是快速法的大忌。 3要聚精會神的讀,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一心一意。 4要在閱讀中,培養自己興趣,要與興趣融為一體。 5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連讀能力,長期堅持練習,以便形成學習習慣,鞏固自己已經取得的成果。 6閱讀之後,要學會做筆記,即便是簡單的整理一下書籍,也是有必要的。 (7)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目標擴展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的書籍 1如何閱讀一本書 2超越者 3學會提問 4博贊學習技巧 5實用性閱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