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語閱讀課文電子版
A. 科技英語閱讀 李健版 翻譯U3 植物的適應性 課文翻譯
根據生物某些特徵的存在來確定其它因素的現象,叫生物的指示現象,或指示作用。它們具有指示意義的某些特徵,稱為指示特徵(包括形態的、生理的、生物化學的等)。有氣候指示特徵的(如熱帶植物、寒帶植物);有水指示現象的(人們在乾旱地區常藉助植物來找水源);有土壤指示現象的(鐵芒箕是強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鹼蓬指示鹼性土壤);有地質指示現象的(湖北省黃石市就有一種草能指示地下有銅和鐵礦);還有些植物對環境污染有指示作用,如矮牽牛花。 生物的指示作用表明,各個自然地理要素之間處於緊密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關系之中。掌握了它們之間有規律的聯系,就有可能利用一個要素的特徵去認識另一個要素的存在。 從理論上講,地球上最初產生地殼,之後形成大氣圈、水圈,最後出現植被、土壤和動物界。因而,愈是年老的(即先產生的)要素對其它年青的(即後產生的)要素影響愈大;愈是年青的的要素對其它年老的要素依賴性愈大。正是這些獨立性最小而依賴性最大的要素具有最大指示意義。所以,後出現的植物對其它要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表現能力。 地球上的生命界可以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或組織水平。從大分子有機物開始直到生物圈,復雜程度逐級增加。當從一個層次過渡到另一個較高層次時,生命組織便會出現前一級所不具有的新性質和特徵。 生物存在於地理環境之中的,它們在個體發育的全部過程中,經常不斷地與環境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它從環境中取得必需的能源和營養物質,建造自己的軀體,同時又把不需要的代謝產物排放到外界環境中,以此維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動和種族的繁續。因此,任何生物有機體都不能脫離環境而生存。環境控制和塑造著生物的生理過程、形態構造和地理分布。 在環境對生物發生影響的同時,生物有機體,特別是它們的群體也對環境產生相當明顯的改造作用。針葉林下土壤的酸度往往比同一地區闊葉林下的要高些。湖泊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時,導致水體透明度下降,從而改變水中的光照條件。從更長遠的時間尺度看,生物還參與岩石的風化,地形的改變和土壤的形成,以及某些岩石和礦床的建造。水土流失可以用植物來防治,流動的沙丘可以用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來固定。 在環境中對生物的生命活動起直接作用的那些環境要素叫做生態因素,如日光、熱、水、風、礦物鹽類和其他生物等。地形、海拔高度等則屬於間接起作用的因素,它們通過改變氣候、土壤等條件而對生物產生影響。 各個生態因素並不是孤立地、單獨地對生物發生作用,而是共同綜合在一起對生物產生影響,一個生態因素不管它對生物的生存有多麼重要,也只能在有其他因素的適當配合下才能發揮其作用。 生物或其群體具體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態因素的總體叫做生境。由於地表各地氣候、土壤、岩性和地形等條件不同,形成極其多種多樣的生境類型,這正是地球上生物種類和其群體類型復雜多變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上各種生態因素的變動幅度非常廣闊,每種生物所能適應的范圍卻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當一個或幾個生態因素的量或質低於或高於生物所能忍受的臨界限時,不管其他因素是否適合,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引起死亡。這樣的生態因素稱作限制因素,它是最易阻撓和限制生物生存的因素。限制因素隨時間地點而變,也因生物種類而異。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水分條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素。在嚴重污染的水域中,有毒的污染物常常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限制因素。在研究環境對生物的生態作用時,既要注意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又要找出在一定條件下影響生物生存的限制因素,為採取相應管理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生物在其生存過程中,對生態因素的忍耐不僅有一個生態上限和下限,同時在它的耐性限度內還有一個比較小的生態上的最適范圍,在這里生物生長發育得最好。在自然界,生物種並非經常處於其最適生境條件下,因為生物間的相互作用和外界自然條件的變化,妨礙生物去利用最適宜的環境。不同的生物種對生態因素和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差異。一般來說,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種類,其分布范圍較廣。
B. 科技英語閱讀韓孟奇主編課文翻譯
Unit 1 Life Science Text A Human Cloning Text B Are We 10 Yea Away from Artificial Life?
Unit 2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ext A How Stem Cells Work? Text B Taking Your Genes in Hand
Unit 3 New Energy TextA Ethanol, Schmethanol Text B The Coming Wave
Unit 4 Traportation Text A Intelligent Highways Text B Making Waves
Unit 5 New Facilities Text A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s Text B GPS--the Most Precise Navigation System Ever Invented
Unit 6 Telecommunication Text A Video Conferencing Cell Phones Text B You Are Your Cell Phone
Unit 7 Space Text A Stahip Enterprise: the Next Generation Text B Phoenix to Go Digging on Red Planet
Unit 8 Health and Medicine Text A Telemedicine Comes Home Text B Would a \Fat Tax\ Save Lives?
Unit 9 Internet Text A The Internet Is Sick... But We Can Make It Better Text B Watching While You Surf
Unit 10 VR Technology Text A The Military Applicatio of Virtual Reality Text B Reality, Only Better
Unit 11 Robots Text A Rise of the Rat-brained Robots Text B Nothing to Lose But Their Chai
Unit 12 Environment Text A Future Crops: the Other Greenhouse Effect Text B The Methane Mystery
Unit 13 Animals Text A Jellyfish Invasion Text B Who Belongs in the Zoo?
Unit 14 Computer Science Text A Software That Makes Software Better Text B From Blueprint to Database
Unit 15 Automobile Text A How Hydrogen-Boosted Gasoline Engine Works? Text B The Car Doctor Is In
C. 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學英語閱讀教程3的課文翻譯
其實新華書店就有買啊,或者教育書店,干嗎這么麻煩啊
D. 新編實用英語(第二版)綜合教程2的單詞和課文語音可以在哪下載到
摘 要:本文系統分析了《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的特點, 該教材的突出特點是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全方位地展開「實用英語」教學。並分析了《新編實用英語》教材與教學法的一些內在聯系, 著重探討如何使用該教材並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特點,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關鍵詞: 《新編實用英語》;教材;教法;實用能力
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New Practical English
XUE YI
(Yancheng Textil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New Practical English. The conspicuous feature is from output to input of the language and Practical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t probes into some inner links between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It emphatically approaches how to us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New Practical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ability
我國加入WTO之後,中國與世界經濟進一步接軌,國家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加重視實用能力培養的要求。《新編實用英語》教材是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按照《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組織國內知名的外語教學專家和全國諸多高等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編寫的一套頗具時代特色和高職高專特點的新型立體化系列教材。此教材堅持為高職高專培養實用性人才和堅持「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大方向,進一步更新了觀念、內容、體系和要求。本文就如何使用該教材並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特點,作了一些思考。
一、教材的特點
(一)、嚴格按照《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
本教材從結構的設計到內容的篩選完全按照《基本要求》中的各項規定和要求來進行。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培養與訓練都圍繞同一交際話題展開。這一編排完全打破了傳統的以閱讀文章為中心的教材體系,以最能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交際對話」 為切入點,逐步擴展深化,使多種語言技能在共同的話題下,通過多種交際環境和練習形式反復循環、鞏固、加強和深化,最終達到掌握的目的。
(二)、加大聽說技能訓練和閱讀能力培養。
本教材大力加強了聽說技能,特別是實用交際能力的訓練,把培養一定的實用口語交際能力和培養對應用文等實用文體的閱讀能力作為該教材的重要任務。
(三)、將英語應用能力的訓練體現於實用英語能力的培養之中。
應用能力既指應用語言基本功的能力,更指把這些基本功運用到實際涉外交際中的能力。本教材十分注意「應用能力」和「實用能力」的關系,即「應用能力」是「實用能力」的基礎,「實用能力」則是「應用能力」的具體體現。
(四)、注意貫徹「學用結合」的原則。
本教材認真貫徹「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聽、說、讀、寫、譯並重」和「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的原則。
二、教材的內容
《新編實用英語》系列教材由《綜合教程》、《學學·練練·考考》、《教師參考書》以及配套的多媒體學習課件、電子教案、網路課程等組成。
(一)、《綜合教程》分為4冊,每冊10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會話、聽力、閱讀和寫作四部分組成,另設一個「趣味閱讀」部分,各部分內容如下:
1、 Talking Face to Face
包括2個緊扣交際主題的對話樣例,供學生學習模仿,並配有5個短小的交際話題模擬練習,使學生邊學邊練。
2、 Being All Ears
本部分是對Talking Face to Face的擴展與補充,以體現聽力訓練的范圍要廣於說的訓練的原則,並為閱讀作鋪墊。
3、 Maintaining a Sharp Eye
本教程打破先教課文後進行語言訓練的傳統模式,把閱讀作為外語教學訓練的歸結,並通過閱讀開拓眼界,進一步提高語感和交際能力,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充分的條件。
4、 Trying Your Hand
這一寫作部分又分為應用文寫作(Applied Writing)和一般寫作(General Writing)兩部分。前者培養學生閱讀和模擬套寫《基本要求》規定的常用應用文的能力;後者則按句子寫作、功能寫作和篇章寫作等層次進行訓練。
5、 Having Some Fun
每課選配一個短小有趣的幽默故事,培養學生學習、體味與欣賞英語和英美文化的能力。
(二)、《學學·練練·考考》與《綜合教程》互相配合照應,模式基本相同。其中對應課文的資料庫Data Bank,豐富並總結了相關語言內容,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結合課文語言現象,羅列了相關的語法知識要點和例句,以幫助學生系統地復習。
三、教材的使用
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專家的話給人以啟迪,即現代外語教學應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及「 以學生為中心」和「 以方法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教材使用過程中,學生更希望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希望教師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的向導、參謀的身份出現。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思維能力,強化對其各種技能的訓練,讓他們從「練」中學,體驗從「學懂」到「學會」的過程,真正提高他們使用英語進行涉外交際的能力。我們做了大量的社會調查,很多用人單位希望大學生不僅能看懂、聽懂英語,而且能用口頭和筆頭表達。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以後,也感到迫切需要提高英語口語和寫作能力。當然,閱讀仍然是第一層次的要求。因為就大部分學生而言,閱讀仍是今後工作需要的主要技能。
總之,選擇了合適的教材,明確了教學目的,了解了其教學要求後,英語教師具體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用好教材,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是關鍵。根據上述,我們知道每一單元由五部分組成,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四種不同的課型,即口語、聽力、閱讀和寫作。根據《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編寫的特點,每單元說和寫(Applied Writing)的訓練都是圍繞著同一話題展開,所以本人一般將口語和應用文寫作兩部分一起進行教學,體現了知識的整體性。下面就談談使用該教材的一點體會。
1. 口語與應用文寫作教學
本書編寫原則是先聽說,後讀寫,以說的訓練為其它語言技能提供准備,把聽的訓練作為提供詞語和句式的手段。「對話訓練」是全單元訓練的切入點,因此教學中力求一開始就把學生學習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長期以來,對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導入新課,使學生都能帶有興趣去學習,一直是我研究的課題。因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多年來,我採用了各種教學手段,力求尋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通過圖片或實物、背景材料的介紹、簡筆畫、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單詞或短語、多媒體課件或電影片段、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一系列建設性的問題,讓學生先作簡單的討論等等形式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慾。現代教學論強調的是:Creative ,要求的是培養創造性的學生,讓學生既能拓寬思路,又能以最佳狀態進入學習。以Book I, Unit 7為例:「對話訓練」的重點是談論各種體育比賽。我讓學生用「Match」這個單片語成不同與體育有關的短語,問題很簡單,因而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高漲起來,並紛紛展開各自的聯想。我把他們的聯想——羅列在黑板上,歸納在不同的板塊中,便於總結,由此導入新課。對於Follow the Samples 和Act Out可採用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操練方法,例如雙人活動(pair work ),小組活動(group work),橫行活動(row work),縱行活動(team work)等,增加了課堂語言實踐的廣度和密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然後再自然過渡到有關體育活動的海報、通知的應用文寫作。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融進部分寫作訓練練習,學生明確了寫作練習目的,便不覺得枯燥。教材主要通過兩個典型實例來引導學生模擬有關的應用文,所以教學中教師可就所教應用文的格式、句型和詞語進行簡要的歸納,並指導學生使用Workbook的 Data Bank來套寫,而不是自由寫作,主要掌握格式和固定的表達方式。另外,這部分應用文與對話部分一開始所涉及的應用文是一致的,教學中可以提醒學生進行對照認識。
2. 聽力教學
聽是人們言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實際學習中,由於聽者往往難以甚至無法控制所聽材料的語速、言語的清晰度以及說話者的表達特點,要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准確地理解並掌握說話人的意思是一項具有相當難度的學習任務。只有聽得正確,才能讀得流暢,說得流利。學習語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同活生生的人進行交際。而聽力水平的高低與聽的方法和熟練程度直接有關。在教學中,我改變了單一的被動接受型聽力練習方式,在訓練聽力的同時, 兼顧現實交際過程中所需要的聽力技能, 如:預期(對將要聽的材料作出判斷)、猜測(對聽過而又一時不理解的語言信號進行合理的推理)、抓住要點(在聽的過程中盡力地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和連貫記憶(把主要信息連續不斷地記在大腦里)等等。將「聽---- 判斷」、「聽---記錄」、「聽---歸納」、「聽---推測」、「聽---閱讀」等項技能融合為主動創造型綜合訓練。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為實際交際而訓練綜合理解語言內容的能力,而不是著眼於局部孤立的語音和詞語的分辨。
3. 閱讀教學
閱讀的目的在於獲取有效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識容量,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幫助自己解決某個方面的問題。中國的英語教學一貫特別重視課文教學,將其視為教學的核心部分。本教材雖然打破了以課文為中心的教學體系,遵循「以話題為核心」的編寫原則,但對課文依然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它是培養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手段。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方法,選擇不同的閱讀材料,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漸形成。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使精讀與泛讀緊密結合。每教一篇新課文時,先讓學生用10-20分鍾進行快速閱讀,同時做課文的理解題,然後,再按精讀要求,給學生指定段落,讓他們自己研究主要語言點,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以求弄懂。除快速閱讀外,我還開展了課外閱讀活動,目的在於增加閱讀量。向學生提供較多而且題材較廣的短篇的閱讀材料,並要求學生相互交換各自的不同閱讀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課外閱讀400個詞的短文,這樣,既增加了閱讀量,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除對讀量、讀速嚴格要求並記錄在案進行評比以外,我主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行了指導:
A、指點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逐步養成他們良好的默讀習慣,幫助他們能在單位時間里捕捉更多的語言信息。
B、指點學生閱讀時抓住文中重點段,段中主題句和句中的關鍵詞。教給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理解句義的辦法。通過一定線索或可根據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同關系、因果關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詞義。
C、指點學生「依綱」閱讀。這個「綱」就是文章的理解題,每篇材料都配有相應的閱讀理解題,既可以作為理解檢查題,又可作為閱讀的提綱。我指導學生是先看問題,後讀短文,再做選擇答案,這樣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大大地提高了。
在高等教育中,對於英語教學方法,很難定論哪種最好。我認為,不管採取哪種方法都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堅持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的原則。語言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語言教學法必須建立在正確的理論基礎上,而且只有通過大量實踐才能完善,同時必須考慮和遵循外語教學的客觀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學到合乎規范的外語。
4. 教學考核
20多年來,外語考試逐步走向了規范,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等級考試制度。考題的設計也趨於程式化、規范化。但另一方面,筆者以為,外語教育中依然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應試教育」傾向,有些方面還有加重的趨勢。外語能力考核方式單一,主要是筆試,而且基本可以說是一考定終身。筆試當然是必要的,而且也應當佔有主要位置,但外語畢竟是一門應用學科,作為語言交際、應用工具,僅僅靠筆試是不夠的,也容易造就考試的英雄,應用的矮子。隨著外語教學觀念、方法、手段的不斷創新,隨著與國際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必然要求外語教育考核方式也隨之改革,以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並改進筆試中聽力、閱讀、寫作等應用能力測試的比重,將課堂應試與實際交際能力考評相結合,比如,開展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增設形式多樣的口試,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增加網上教學的考核等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管是哪種課型教學,都要明確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目標以及教材編寫的思路,按照教材的編寫原則和要求來進行,努力處理好語言基礎和語言應用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安排好教學內容,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使教材發揮其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新編實用英語》教學參考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E. 《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快速閱讀(第4冊)》第五單元電子版的課文 望大神幫忙啊啊啊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完了之後再加100分。還有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快速閱讀第一冊7、8單元,第二冊1-5單元翻譯 Unit1 l 老伴60多歲
F. 科技英語閱讀課文翻譯陳蓉
翻譯
G. 高分跪求:科技英語閱讀 (李健主編)外研社出版 ,誰有這本書的課文翻譯啊!急需啊!
http://www.eewgo.com/proct/2009-12/proct_29147.shtml
H. 商務英語閱讀第二版第2,3,4課的課文翻譯
現在新版的網上很難找到翻譯,要是有也發一份給我哈
I. 跪求 科技英語閱讀高教版 第十單元課文翻譯
垃圾收集是20世紀後期,環境保護作為一項最成功的例子。今天,路的垃圾回收計劃已經觸及大多數人在美國。事實上,傢具垃圾回收比那些參加投票活動。在全國范圍內,老百姓在他們的努力帶來了很多的物理材料。垃圾回收,包括堆肥1996年改變了命運的原始材料進入廢物的填充或焚燒爐5700噸,這一數據在1990年到3400萬噸 - 僅僅六年時間增加了67%。垃圾回收和堆肥材料的加工轉化率,預計到2005年的8500萬噸,即35%的固體廢物全部。要理解這個數字,想像力充滿了再生材料,3英尺長(27立方英尺)箱逐一推為一體,形成整齊地從地球到月球的橋梁。在1996年,這些箱子最多可以有3/4的橋梁。當我們在2005年實現35%的回收目標,以填補盒可回收物能夠到達月球。垃圾收集是值得所有的努力,你呢?創造利潤的底線嗎?一些觀察家認為,眼前的利潤是成功的唯一標准。這種觀點只考慮單獨的恢復計劃如何影響一個社會的廢物管理費用,而造成的浪費填充或焚燒爐的成本都發送到另一個即將到來的。其他一些觀察家認為,用更廣闊的視野上的成本與效益的廢物回收。
雖然大部分的廢物回收計劃的成功經驗是不同的,但是,包括許多高級垃圾轉化率的計劃在經濟上可行,不創造利潤。回收品市場不可避免的起伏。效率的垃圾收集計劃必須繼續改善,以防止垃圾收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激烈的市場擺動的影響。在未來的十年中,社會參與的垃圾收集的目標之一是確定和復制傳播決定成功的因素。
國家特別重要的是,在努力學習,並採取最有效的垃圾回收程序,然後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已經做了很多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好處很多細致的觀察員似乎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很難理解市級會計核算和稅務特性,或不能反映在市場上的城市和垃圾收集人員的合同價格。例如,總能量飲料容器回收節約固體廢物回收的好處是不包括在道路垃圾收集合同談判價格的,由自治區管理,如工業廢水,建築廢墟,被拆毀的廢墟和農業同樣適用於廢物等,以及其他垃圾回收的主機。從這些原料中恢復過來,還可以提高地球和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的好處
回收固體廢物至少可以分為八類。回收:
*,以減少對化肥的需求填充的地方;
防止空氣污染和睡眠污染排放的各種
節約能源;
提供有價值的原材料,工業生產和創造就業機會;
*
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促進環保技術的發明;
*為子孫後代保留的資源。
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垃圾回收行業是一個增長的行業。垃圾收集是一個熱潮。在1996年,7000多名在路上的垃圾收集項目約一半的美國人。年,包括堆肥的垃圾收集,轉移27% - 超過1/4--國家固體廢物的下落。
垃圾回收是不是新的,因為記錄的歷史上,它有。在大規模生產前,每個家庭在通常的維修,再利用和再循環的材料,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例如,就目前而言,產業的命脈,依靠回收,直到19世紀後期,抹布造紙行業纖維的主要來源。零售商收集回收的海運集裝箱壓扁的金屬盒。廢舊廠房已經有效地回收利用舊汽車,汽車零部件和其他金屬物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垃圾回收事業帶來了短暫的繁榮,因為垃圾收集車收集廢紙,金屬及其他材料,以支持戰爭。戰爭結束後,腐爛的垃圾收集車。每一個家庭在20世紀60年代末,垃圾回收水平和參與率在整個下降到最低點。傳統的垃圾回收,但也因為美國在20世紀,大部分的經濟在衰退暴漲。收入增加,大批量生產的項目,價格實惠,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的人。豐富帶來了不斷增長的趨勢 - 產品廢棄後初次使用或更換,而不是重新使用或回收。
早期的環境激進主義和環保意識的熱潮始於20世紀70年代帶來了一陣廢物循環再造的興趣。隨後在1970年,第一屆地球日,3000垃圾回收志願者中心開幕。在20世紀70年代初,進行了一百多道垃圾收集計劃,其中許多將專注於回收的材料,如報紙和瓶子,和一個系列的。在垃圾回收和志願者活動的日益濃厚的興趣。美國環境保護署和國家環保總局制訂指導原則提供技術援助,以及該地區設定的目標努力。盡管在20世紀70年代的垃圾產生了25%的增長,但同比增長45%,廢物回收利用。
廢料填開始在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從而導致經常要舍棄掉的長途運輸跨越州際線。廢物管理公司開始回收計劃,這往往是與新的焚化爐的建議和廢料填充地。以社區為基礎的組織通常被稱為上投入更大的努力,希望限制或避免新的廢物處置設施。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也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廢物管理計劃,包括擴大回收和堆肥。肥料填補短缺抵制的州際垃圾,國家的崛起,關注廢物管理的共同作用下,美國環保局公布的國家政策指導方針 - 於1989年的「行動綱領」,呼籲美國人達到25%,垃圾回收利用率。然後,約1000道路垃圾收集計劃,廢物回收站,廢物處理廠也工作。廢物的產生在20世紀80年代和再次快速增長,同比增長近36%,在10年,但所產生的廢物總量的16%,飆升近132%,占垃圾回收和堆肥結合。回收情況得到改善,回收材料公司在美國建立生產比現有的材料。 20世紀90年代,該行業已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的加工和製造技術,這些技術專門用於修復材料的使用,產生了廣泛的產品類型,而不是利用未使用的原料。消費者也有利於深刻認識到,自己買的手機產品回收和材料,他們在垃圾回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部門也發揮了作用,提高政府采購的產品回收物,以確保回收的活力。垃圾收集使用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1990年至1997年,以達到回收率達27%,預計產生的廢物 - 與1990年相比增加了近67%,超過25%的國際政策目標。可以看出,在全國的許多城市和城鎮參與廢物回收利用的趨勢。只舉一個例子,安阿伯,密歇根州,是一個在20世紀70年代由志願者和社區建立一個廢物回收站。幾年後,回收安阿伯開始了道路的垃圾收集計劃的志願者組織。今天,安阿伯市人民政府向公眾收集了23可回收物一周,每季度庭院遺址收集的廢物四類。這些努力,再加上戶家庭堆肥,廢物回收和密歇根集裝箱處理運動的影響,將安阿伯讓我們將52%的垃圾。提供廢物回收服務,回收安阿伯市重合同投標一貫贏了。
大量的垃圾轉換,將有助於降低成本。例如,在1996年,安阿伯,費用為71元一噸垃圾的回收和堆肥相比,噸的垃圾收集和處理成本的86%。
像垃圾一樣安阿伯的轉換率,低成本的社區提供了一個模式,努力提高該地區的垃圾回收計劃,在全國的經濟可行性。
J. 《科技英語閱讀教程》張敏版,求翻譯。。。。速求,,,謝了加100分,,,
《科技英語閱讀教程》張敏版在網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