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英語閱讀促進寫作的教學
從高中學生寫作和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談在英語教學中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如何有效結合,以教科書中的教材為載體,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積累,把閱讀技巧運用到寫作中去,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②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版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權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③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設計:
一、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特點與設計
寫與聽、說和讀的能力密切相關,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它既涉及遣詞造句,又涉及對語篇結構的分析;既有語言訓練,又有思維訓練。教師應基於寫作本身的特徵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寫作能力的現狀,設計難易程度適當的任務。任務太難,學生難以完成;太易則會使任務缺乏挑戰性,學生也學不到什麼東西。
在構思階段,我們可以給出與題目相關的話題,幫助他們構思。
在轉換階段,我們可以根據寫作的特點,以短文、提綱、圖表、圖畫等形式提供情景進行統一的訓練。同時,教師所設計任務的難易梯度也應由低級到高級,依一定層次逐步展開。
在執行階段,成文後的評估應從 ①主題是否突出,有無中心句;②段落安排是否得當:③語言是否流暢、地道;④是否有重復使用的詞語和表達方式;⑤是否有拼寫錯誤;⑥文章的格式是否正確;⑦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否合理;⑧文章是否有條理、有邏輯等方面去考慮任務的完成情況,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自我評估。
例如,針對jefc book 2a lesson 38 yesterday in concert一文,我設計了這樣一系列任務:
①快速閱讀;
②學生就文章相互提問;
③提供關鍵詞如last night,in the middle of the concert,after max left,at the end of the concert,讓學生復述課文;
④給5-8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將原文的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來敘述音樂會的情景,並寫成文章;
⑤我將自己改寫的文章打亂順序,並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填空並排列順序。在排列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在自動檢查自己的文章,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
通過這次訓練,學生先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在腦海里有個初步認識。然後在復述課文時,進入轉換階段。最後,將我的範文排序、填空,使得學生學會檢查、潤飾。
二、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的策略和方法
(一)多讀多練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寫作應多讀多練。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加強訓練。初中階段的寫作練習基本上是一周一次,主要是模仿所學教材中的有關話題或題材進行寫作。一般在每個單元的第4課(練習)里都附有一個與該單元相關的話題寫作練習,但話題多數過於陳舊,缺乏新鮮性,不足以引起學生的「寫作沖動」。所以,我一般只在沒有特別合適的新鮮話題時有選擇地採用教材上現成的寫作話題,更多的時候筆者的做法是:提供給學生一些自編的與時事或與學生學習、活動、生活相關的材料。此類話題的現實性能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有話可寫,有感而發;還能增強其信心,使其寫作能力、技巧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同時在確定話題後,我開始草擬寫作要點,相對地控制篇幅及寫作的難度。我的做法是:自己從學生的角度先就該話題寫一篇範文,必要時,給學生提供書面材料作參考,包括中文提示和必要的英語生詞。在寫作訓練課上和學生共同瀏覽寫作材料,當堂回答學生的疑問,就如何運用提供的生詞作簡要的提示,以減少誤用。例如:jefc book ii 2b unit 18 lesson71 第三部分的教材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結合unit 23 a famous person的主題,於是我定了個標題 「 i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 可讓學生根據文字提示先簡介某個名人的事跡,然後表明自己的志向。 對於這樣的話題,同學們從小到大都比較熟悉,能有感而發,在課本文字提示的幫助下,名人簡介部分適當地降低了難度,表明自我志向的文字構思,體現了一定的難度,但卻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範例引路
學生在進行短文寫作訓練時,我提供各種文體的範文,給予必要的提示,每次發完材料,我都和學生同時寫短文,規定時間一到,學生立即停筆,我當堂朗讀自己的範文,要求全體學生只准聽,不允許邊聽邊做筆記。宣讀範文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個大致的寫作思路,以免有的學生的描寫過分偏題,篇幅過長;也防止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感到「無話可寫」,三言兩語「打發」了事,達不到預定的寫作訓練的目的。範文在格式、內容、要點、語法和語言習慣上給學生樹立榜樣,學生在經過一陣緊張的思維與寫作後,聽到一篇比較規范的文章,比較一下自己的作業,可以初步衡量出自己的答案的准確度,找出差距,糾正問題。
(三)自改互評
對照範文,學生先對已經查出的表達有誤的地方進行初改。考慮到範文不可能把各種表達方式都包括進去,況且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也不盡相同,因此,還可以安排學生互改作業,互改以同桌的兩人為宜。批改者對有疑問的地方作上記號,待互相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後再更正。若有爭議的問題,可當堂請教老師。學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心裡總是挺滿意的,他們的寫作興趣自然就會提高,最後,要求學生再對全文通讀幾遍,琢磨一下是否符合要求,盡量做到准確無誤,如發現錯誤,可作最後修改,抄寫工整,交老師查閱。
按照慣例,在目前較規范的測試中,書面表達都有詞數限制(100詞左右),所設定的描述內容應當在一定的詞數范圍內表達出來。詞數過少,就可能會遺漏應表達的內容要點或不能達到充分描述;相反,詞數過多則可能導致描述重復、不簡練、篇幅冗長。兩種情況都會制約表達效果,為了突破這一應試要求的制約,我的做法是:給學生充分的練習和發揮的餘地,讓學生各盡所長,盡管這會增加我的批閱負擔,但是我樂此不疲。因為平時的多寫是為了實戰時的精寫。如果學生寫作的基本表達能力和技能在平時沒有機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鍛煉,到實戰時他們就可能會顧慮重重,難以下筆,更難以做到落筆精而准;反之,平時訓練有素,測試時就能達到「居高臨下」的境界,視之為「小菜一碟」。所以,在寫作話題已定的情況下,我一般不給學生以嚴格的篇幅(詞數)限制,只要所表達的內容不偏離話題,學生就可盡情地發揮,充分、適當地運用自己在課本內外學到的詞句。
三、英語閱讀和寫作習慣的強化
教會學生寫作的方法技巧,並通過練習鞏固和提升後,還要強化英語的寫作習慣:英語寫作有嚴格的文體格式,所以在訓練學生寫作時只注重指導他們寫出合乎語法規則的語句是遠遠不能令人滿意的。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書面表達中普遍存在格式不規范和標點誤用等問題,如:習作的格式不符合特定的文體;不知道段首句如何起行;整個篇章當分段處不分段;斷句的標點混亂不堪(一個復合句內的主從句間不該斷句的地方斷了句,兩個簡單句之間該斷句的地方卻無標點);英語句號變成了中文句號;省略號變成了6個點等。這樣的行文即使文字表達本身沒有或只有少量的錯誤,思想內容也豐富充實,依然要被歸入「低檔」篇,因為它會讓人讀起來非常吃力、批閱作業的老師常無從下手。而且在近年的中考書面表達閱卷評分細則中,「標點誤用」類錯誤已被視作「影響表達」的錯誤。因此,要提升作文檔次,必須規範文體格式,糾正標點使用錯誤。
針對學生書面表達中普遍存在的格式不規范和標點誤用情況,我曾經單純採用平時批閱時糾正、學生訂正的批閱方式,這樣做勞動量大但收效甚微,後來我改用專題講座和平時批改、訂正相結合的方法,效果明顯。原因很簡單:通過「常見英語書面語規范格式注意事項」和「常見的英語標點誤用例析」兩個專題講座及所印發的講義,學生已經在理論上明白什麼是「規范的」或「不規范的」表達,即給了學生一個判斷正誤的參照標准。
專題講座後,此類錯誤呈整體下降的趨勢。雖然在實踐中仍然免不了有學生再次犯錯,但教師在批閱時只需將錯誤的標點或格式圈出提醒一下,交給學生自己更正即可,而無需再向其解釋「為什麼」。
規范的格式、得體的標點不僅有利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也有利於他們在測試中提高得分。
總之,英語書面表達的訓練是綜合能力的訓練之一,大量的多種訓練要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始終,因為英語的聽說讀寫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有機統一體。正如英語界老前輩葛傳教授在其專著《英語寫作》中談到解決中國學生用英語寫作的困難時說:「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 but also aloud, and then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 它清楚地說明了熟讀成誦對寫作的重要。只要熟讀成誦,才能出口成章。因此,平時多鼓勵,多指導學生多讀多練,堅持不懈,就會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④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閱讀與寫作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塊,它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其中寫作教學的內作用更加凸顯。容然而,對於初中生而言,普遍面臨著英語寫作難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表現為不自信和恐懼。因此,本文對於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探討對於初中英語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1.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關聯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均是一項長期工作,且需要扎實的基礎,若學生參與的閱讀活動較少,則閱讀能力的提高將變成空談;
⑤ 如何推廣初中英語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聽寫教學中的應用
詞彙學習一直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攔路虎」,多年來,我們一直沿用「領讀——默
寫——講解」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短語和句子時需要做大量的聽寫練習,聽寫是訓練聽力和寫作技能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師讀、學生
寫,也可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學單詞,由發音好的學生進行示範,不會讀的通過向其他小組或者是教師請教來解決,自學後可以讓小組集體朗讀單詞,同時糾正個別
錯誤的發音。會讀之後進入拼寫記憶階段,拼讀記憶之後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聽寫。聽寫往往由組內英語成績最棒、責任心最強的學生來進行。聽寫之後組員之間
交換批閱,最後每個小組把錯誤的單詞寫在黑板上,強化記憶,引以為戒。在記憶單詞時,可以進行很多有創意的方式,如進行一人提問三人搶答的單詞比賽,量化
得分。小組合作學習詞彙,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又可增加學生的訓練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教材難度的加深,《英語課程標准》對中學各階段的英語閱讀技能目標提出了具體
要求,閱讀量也大幅度地增加,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師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處理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預習課文,找出課文的重點、難點
和疑點,然後在小組內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一起解決預習中出現的問題,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的知識缺陷。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小組討論可以有以下一
些主要內容:1.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想像力。2.對課文段落、細節、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培養
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3.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
言的能力。4.對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評價人和事物的能力。
最後讓學生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講述,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收獲並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教師不僅要適時進行點撥,讓學生在動態的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還要及時對
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閱讀教學中合作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推論和合理的推斷的能力以及在真實環境中表達自己思想的能
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口語在英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語學習不同於書面學習,它更依賴於集體行
為,要求人與人之間用語言直接進行交流。僅僅靠課堂45分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談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對話能力無法實現質的提高。而分組合作中,可以不
斷變換練習方式,如朗讀對話、課文問答、討論問題、句型操練或交際性練習等。學生用書和練習冊中很多話題或題型為活動的變化提供了便利。以朗讀對話為例,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提倡「小組合作編對話」,在學生學完一段對話後,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訓練,開展競賽。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話內容在組內進行自由組合,就現成的對話進行操練;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自編、自演、拓展對話。爭取每堂課用5-10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表演(內容要體現上節課的重點句型),這樣既可鍛煉口語,又可鞏固所學知識。
四、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寫作是學生綜合運用英
語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寫作能力。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其內在的寫作動力。因
此,英語課堂寫作教學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組討論——獨立寫作——夥伴編輯——教師點評」的程序進行。在寫作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就每單元的核心內容給
出寫作話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共同討論,加深對題目的認識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見解,捕捉合適的觀點,然後根據討論結果,確定可寫的內容、寫作時態、文章
結構等,小組成員每人根據選定的題目獨立進行實際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困難的話可求助於組員或老師。寫好後,每個組員依次評改同組其他成員的作文,
並用紅筆劃出精彩的句、段,就錯句討論改錯,最後定稿。其中一位組員負責抄寫,署上小組成員的姓名。教師可以就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時態方面發表評論,提
出修改意見。同時表揚作文成績好的小組,並把最好的作文作為範文在班裡張貼,要求學生與此對照,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評價。這樣,既提高了每個成員的寫作
能力和改錯能力,又增加了小組的凝聚力。
⑥ 初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實施方案
(1)閱讀教學挑戰分來析自
傳統的英語閱讀課通常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型結構和語法等基本知識目標上,認為學生們有了基本的語法和詞彙就可以形成閱讀能力,而且這種教法在以往的教學中也使學生獲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在使用新教材後,面對新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許多老師們突然發現原有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不起作用了;而學生們更是被動應付,課堂上無聲無息,毫無語言教學的激情與互動。新教材詞彙量大,不允許也不可能一遇生詞就翻詞典。學生在初始接觸閱讀材料時,往往易被一個或幾個生字詞影響自己的閱讀和閱讀速度,同時也打亂了閱讀時的良好心境,難以快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2)寫作教學挑戰分析
寫作一直是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寫作教學在外語整體教學中嚴重滯後,以致形成了"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習作教師頭痛"的現象。新課標與以往教材相比,在寫作的形式、內容到作用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更加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必須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更加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二是寫作題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時代感很強。讓學生有話去寫,有感而發。三是寫作內容更加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選擇性,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⑦ 如何在英語閱讀課中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閱讀是積累語言、理解語言的過程,是接受、輸入語言信息的過版程;而寫權作則是對獲取的語言信息進行整理組織和實際運用的過程,是表達、輸出語言信息的過程。讀為寫的鋪墊,寫為讀的結果,兩者相輔相成。在英語教學中,寫作是閱讀教學後的延伸和拓展,寫作是學生把在閱讀中獲得的零散知識進行整合,再從整體篇章結構出發,利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和常用詞彙句型進行組篇。
⑧ 如何通過閱讀教學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語言
語言是信息的載體,語言考試實質上考查的是信息交流的能力。而信息交流是雙向的,一方面是表達(包括說和寫),一方面是理解(包括聽和讀)。
在語言學習中,這四種能力相互牽制,缺一不可,過分強調或忽略某一方都不利於語言學習。其中,寫作是難度最高也最復雜的一種。相應的,在高考試卷之中,書
面表達和其他題型相比,缺乏明顯的規律,從而具有非常強的區分度。很多同學有提高寫作水平的要求,但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在進行了不少的練筆之後,仍
然覺得自己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定,停滯不前。
其實,通往目標的途徑有很多種,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教材《新概念》的前言中有一句話: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道出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必然聯系。故本文試圖獨辟蹊徑,分詞彙、句型、語法和結構四個層次行文,從閱讀的角度來看問題,在歷年閱讀真題中尋找例句,加以改寫從而直接應用到2005年全國高考卷書面表達的寫作中。展現給同學們另外一種培養寫作能力的道路——通過閱讀來提高寫作。
寫作真題如下:
假設你是李華,最近國內一家英文報紙正在討論北京動物園是否應遷出市區。以下是你所在班級討論的情況。請你給該報寫一封信,反映討論結果 :
贊成遷出 :
1.遊客多,交通堵塞2.郊區環境好
反對遷出 :
1.建於1906年,中外聞名2.搬遷易造成動物死亡
詞彙
詞彙包括單詞和片語,是構建起語言大廈的磚石,是一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基礎和前提。詞彙的問題解決了,語言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一篇文章的好
壞,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質量。而衡量這一點首先是看作者對於同一種意思有多少不同的表達,高分的文章往往很重視措詞的多樣性。絕大部分同學在考場
上處理書面表達題目時,首先就是用中文構思列出提綱,然後將要表達的意思轉換成英語(論壇)寫出來,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苦於在用英文表達的時候,語言不夠優美不夠地道。詞彙就是其中的一個主要的瓶頸,無論是在質和量上都不能夠令人滿意。通過調查高考答卷後發現,本來應該豐富多彩的表達變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例如,增加/減少這對兒經常出現的概念,很多同學冥思苦想之後,腦海中浮現的不過就是increase / decrease這兩個詞,其他的就再也想不出來了。其實,如果在做閱讀時留心就會發現,這樣的表達舉目皆是,尤其是高考閱讀的真題,例如this figure shoots up(2001年全國卷)/ a huge drop in the number(2002年春季卷)。再比如,很多同學在表達某種狀態持續的時候,從來都是不假思索地寫出be still ……,但是如果在我們閱讀的時候多留心,就會發現有remain, keep這種看上去很簡單,但是表達效果很好的詞。類似的例子俯仰皆是,以下就連詞和動詞試舉幾例:
連詞
沒有線,再好的珍珠也連不起來;同樣,如果沒有連詞,再好的詞語也連不起來。英語中連詞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同學的作文不夠流暢,會給人一種滯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缺少必要的連詞。但不少意識到這一點的同學卻只會使用and, but, so之類最常見的簡單連詞,殊不知在閱讀真題的語篇中充滿了種類豐富多樣的連詞,例如表示轉折的however, yet, though, unfortunately, in stead of, 表示因果的as a result, therefore, hence, thus, 表示並列的together with, meanwhile, at the same time等等,只要在閱讀的時候留心,就會有很多高級的表達可以積累下來應用到寫作過程中。
動詞
一個真正意義上完整的句子是不能沒有謂語的,而謂語多由動詞來充當。動詞是一門語言中最富有特色的詞性,各種語言中的動詞都有著豐富的變化,是語言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不過如何精確把握動詞從而在寫作中熟練運用,寫出「Beijing Zoo, built in 1906, enjoys a famous history of 100 years。」這種優美的句子呢?下面點擊鏈接查看奇速英語24個故事串記高中3500單詞,另外閱讀就是一個好方法,下面我們引用一些在高考閱讀真題中的句子,模仿其中動詞的用法來造幾個句子,看看效果怎麼樣:
如果我們很熟悉2001和2002兩年的高考閱讀真題,其中有如下兩句話
A growing number of scientists are seriously thinking about it.
Careless methods of proction and lack of consumer demand for environment
friendly proc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ollution problem.
這裡面的grow和contribute都很值得學習和模仿,我們可以寫出
A growing number of tourists to the zo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eavy traffic jams.
又如,1996年的全國卷中有一句
The relationship develops until the two partners cannot manage
without each other.
短短一句話,develop和manage的用法都很值得揣摩,可仿寫一句:
The zoo itself develops until it can not manage without move.
其他的例如形容詞和副詞的多樣化,句子中各語法成分的名詞化,代詞的靈活替換等各種詞性的具體用法和特殊表達都在閱讀文章,尤其是歷年高考真題中多次出現,只要有意識在閱讀的過程中給與更大的重視,就可以間接提高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句型
高考的書面表達要求字數在100字左右,每句平均十個字總共十句話。很多考生的答卷上放眼望去全部都是短短的簡單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實際上,文似看山不喜平,句式上的多樣性的復雜變化才能給自己帶來一個有競爭力的分數。有一些固定的句式,例如it is that強調句、雙重否定、插入結構等,可以使用在任意一句正常的陳述句上面。如果十句話的作文中錯落有致隔三差五地出現一個特殊句型(例如第一、三、七、十句使用了特殊句型),文章馬上就會上升一個兩個檔次,高分也就變的近在咫尺了。
強調句
強調句在這里特指it is … that… 強調句,它可以強調一個句子中的主語賓語和狀語等多種成分。下面我們就結合出現在歷年高考閱讀真題中的強調句來造句:
強調主語:
原句:It is social conditions that make people tell lies.
(1998年全國卷閱讀理解文章原句)
仿寫:It is zoo that should be moved out of the city。
強調時間狀語:
原句:It was only after he had spent several nights digging around the cross
that he decided to write to Kit Williams to find out if he was
wasting his time there.
(2002年全國卷閱讀理解文章原句)
仿寫:It was in the year of 1906 that the zoo opened。
強調地點狀語:
原句:It was there that he made one of his most famous discoveries.
(2002年春季卷閱讀理解文章原句)
仿寫:It is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the zoo, built in 1906, is well-known.
雙重否定
雙重否定是一種「負負得正」的常見句型,以否定的形式加否定的詞語來表示無以復加的肯定概念。本來平直的敘述可以通過這種小巧的變化引起讀者注意,增加表達效果。
原句:John and Jim are not unusual people. (1998年全國卷閱讀理解文章原句)
仿寫:Changing to a better place is not an unusual way of development.
原句: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 (2000年全國卷閱讀理解文章原句)
仿寫:Beijing Zoo is not unlike other parks that could hardly st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tourists.
原句:It wasn』t unusual to hear a man say he didn』t know his friend』s
marriage was in serious trouble. (2001年全國卷閱讀理解文章原句)
改寫:It was not unusual to hear a man back form the zoo complain
about the traffic jams on his way there.
任何一句正常的陳述句都可以通過改造變化為強調句或雙重否定,也就是說固定句型的表達形式是和具體內容無關的。那我們在平時就不妨通過閱讀積累這樣的模版句,到考場上直接套用為文章錦上添花。
語法
語法是人們通過語言實踐總結出來的遣詞造句的規則,是我們在利用語言進行信息交流時所應遵循的模式。良好的語法功底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會產生巨大的促進
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閱讀掌握的語法是在具體語篇中的語法,是鮮活生動的語法,是可以有效借鑒到寫作環節中的語法。以虛擬語氣為例,這種語法現
象在高考語法單項選擇題中的考查已經逐年淡化,但是在閱讀中還是偶爾露崢嶸。如果我們通過閱讀掌握了一兩個虛擬語氣的表達法,一旦靈活運用到寫作當中,就
會起到非常好的表達效果。在2001年全國卷閱讀理解真題的文章中,曾經有這樣一句:If this state of affairs had lasted, English today
would be close to German. 實質上無非說的是:「這種情況沒有持續,今日的英語已經離德語很遠了。」我們如果通過閱讀掌握了這個句子背後的語言點——虛擬語氣,不妨直接借鑒到書面表達的寫作中來,進行仿寫:
If the zoo had built out of the city form the beginning,
it would be far less famous.
如果當初動物園就建在城外的話,它也不會這么有名氣了。(可用於2005年書面表達)
If the state had lasted, the school would be a less interesting place.
如果(減負之前的)情況持續的話,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也不會這么有趣。(可用於2001書面表達題)。
If Ah Fu had not saved her life, I would lose my little sister forever.
如果不是阿福救了她,我就會失去我的妹妹。(可用於2002書面表達題)
這些例子看上去很高級很復雜,其實不過是從2001年全國卷閱讀理解文章中的那句「If this state of affairs had lasted, …」進行簡單轉化而來。如果同學們有意識進行積累,就可以通過簡單的例子來掌握復雜的語法現象,並用於書面表達的寫作中來。
結構
上文說過,英語是一門高度重視表達形式的形合語言,要求文字上有很強的邏輯性。而邏輯在語言上的體現就是結構和順序。例如平行結構是英語中很常見的一種結構套路,兩根主線平行發展,就像俗語說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2001年高考全國卷閱讀理解的E篇是一篇關於男女友誼的文章,大量使用了平行結構,其中有一段涉及到對比對照的段落如下:「In general,」 writes Rubin in her new book, 「women』s friendshipswith each other rest on shared emotions and support, but men』srelationships are marked by shared activities」For the most part, Rubin says, interactions between men are emotionallycontrolled—a good fit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manly behavior。」
如果我們加以模仿和改寫,就可將其放進我們2005年公園是否搬遷那篇文章中:
In general, the advantages of the move to the suburb rest on a moreagreeable environment, but the short points are marked by probablyanimal death ring the very project. For the most part,to keep the zoo still in its location is emotionally welcomed—a good fit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a zoo with a lo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