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1-22 20:38:29

『壹』 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做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為目的吧。
請參考:【如何快速提高中考英語考試成績 網路經驗】

『貳』 新課標對小學閱讀教學有哪些新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回」為了體現「答全面」、「綜合」,無論是「總目標」還是「階段目標」,都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這三個維度提出的。如「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等都屬於「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學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等都屬於「知識、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學會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都屬於「過程、方法」方面的教學目標。

『叄』 如何落實新課標閱讀教學要求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潛入文本,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每個人的時代、經驗、閱歷、個性的差異,所以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文本會有不同的感受。作為語文教師,要想藉助文本傳遞給學生正確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信息,對教材的解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正確理解語言文字,摸准情感基調,把握分寸尺度。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比如,在引導學生品讀"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這一段文字時,通過了設計有創意的讀法,分句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讀中感悟,引導學生讀中體會到駱駝的吃態怎麼樣?駱駝吃得怎麼樣?從而去感悟駱駝的悠閑自得。

『肆』 怎樣實施閱讀教學的新方略

[摘 要]新英語課程標准建議閱讀教學要注重體驗感悟。注重體驗感悟顯現了英語語言的特性,也遵循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閱讀教學中倚重體驗感悟的主要策略有:切身體察、活化形象、誦讀涵泳、點撥促悟等。在體驗感悟的同時,輔之以語法知識的學習,伴之以理性的思考和系統的訓練,那麼體驗感悟將成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益、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素養的又一增長極。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1043482.htm[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體驗 感悟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英語課程標准》)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的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感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英語課程標准》的這一建議,教師還需從理論上進行深層的追問,對具體實施策略的探尋還需更加深入。唯如此,當體驗感悟成為英語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又一個著力點時,也將成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益、提升學生外語素養的新的增長極。 一、詮釋:體驗感悟的內涵與特點 體驗是在對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情感並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具體落實到閱讀任務,體驗是讓學生直接接觸閱讀材料,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心需要出發,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動眼、動口、動手、動心,誦讀、聯想、想像,憑借直觀感覺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對英語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切身感受,仔細體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進作品的生命,親歷閱讀實踐活動。感悟,是領會的意思,感悟主要憑借經驗,而經驗是人們分析、提煉的感性認識的沉澱,特別是表象認識的結晶。人的感悟是高於感性認識的認識,但是感悟與感性認識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表象認識的升華。 感悟既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既是感性認識的終結點,也是理性認識的發端。它與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互相滲透,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交匯點。體驗是感悟的基礎,感悟是體驗的升華。 1.主體性。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直面文本,與文本展開平等對話,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所以「感悟體驗」閱讀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特徵就是主體性。 2.形象性。閱讀時,體驗感悟的對象是文本描繪的社會生活、人物形象和文化風俗等,它們往往充滿了形象性。形象是引發聯想、觸發體驗的物質基礎。當閱讀主體面對文本,走進文本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與栩栩如生的形象進行親切「對話」,才能對文本內容感同身受。沒有形象,體驗感悟就成了無源之水。 3.情感性。體驗感悟的對象具有情感性,這種情感既有流露於字里行間的作者的喜怒哀樂,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對象的情感性是體驗感悟的觸發劑,是體驗感悟的發動機。「在體驗的世界中,一切客體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滿著生命的意蘊和情調。」 4.直覺性。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多不需要經過明確的思維步驟,不需要經過嚴格的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演繹,不需要對語音、詞彙、語義、語法作過多的條分縷析,憑借已有的言語經驗,往往就能直接迅速地對文本的詞彙、句子乃至篇章的情意和表達技巧等進行直接的感受和領會。 5.多維性。體驗感悟所針對的教學目標從單一的認知目的走向兼顧方法、過程、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多維目標,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在全面育人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有助於學生有效地掌握英語語言這一交際的工具,而且有助於學生情感意志的發展、精神世界的開拓、多元文化的傳承、心理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鑄造、行為習慣的養成等。 6.獨特性。閱讀是與文本的對話。由於每個讀者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文化背景、審美情趣千差萬別,所以,閱讀主體對文本的解釋過程稱為一種融注了讀者感知、想像、理解、感悟的發現性活動,閱讀的體驗、感悟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徵。 二、追問:體驗感悟何以能成為閱讀教學增長極 1.重體驗感悟顯現了英語的特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現行英語教材特別是閱讀教學文本材料與以往教材則明顯不同,多數情況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場景、形象、意境、故事,這些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它們的意蘊需要通過感悟去獲取。在此活動中,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實現作品向讀者的移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形象的再現、意境的體驗、韻味的品評、情緒的感染的過程中,體察、玩味和領悟文本演繹的語言形式,積累英語語言經驗,學習表達技巧,掌握語言規律。 2.重體驗感悟是遵循英語學習規律的體現。英語學習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核心任務。能力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無知必無能,這是普遍的規律。英語能力培養需要掌握積淀知識。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是在一定的語境里通過傾聽、模仿、實踐,學會了正確、明白地講英語,而不是事先學習語法知識然後根據規則去遣詞造句;通過對文本的學習、感受、模仿、遷移,學習寫作,而不是事先學習抽象的寫作方法,然後依照這些方法下筆成文。所以,英語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大量感性的英語材料,通過實踐活動直觀地掌握英語規律,形成英語能力。 3.重體驗感悟合乎英語的特點。英語語言不僅講究規律和邏輯,追求嚴謹和精確;而且講究直覺感悟,追求韻味和意境。英語和其他語言一樣,從本質上也充滿感受和體驗的精神。由於英語的詞彙同樣蘊藏了豐富的理性感受,將這些基本單位組合起來就成為一幅幅生動可感的具象,因此,體驗和感悟在閱讀英語作品時凸顯出其獨特的作用。 三、探尋:體驗感悟應怎樣成為閱讀教學的增長極 1.切身體察。主體感受言語對象是以自身的經歷為起點的。感悟源於深層的生活閱歷。 (1)聯系生活。心理學研究表明,越逼近原型,體驗越快、越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到的一點點積聚起來,積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對於文本中那些學生有生活體驗的內容,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感悟。有時,文本反映的生活是學生不曾經歷過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布置生活作業,讓學生親歷類似於文本反映的生活,以加強體驗、促進感悟。 (2)設身處地。語言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在廣告題材的閱讀材料中經常會出現諺語活用或習語套用,個別字句也能折射出文化習俗。如漢語中的「龍」被古人視為權力、地位和尊嚴的象徵,古時候被製成圖騰加以頂禮膜拜;但在英語中,龍(dragon)卻被認為是口噴毒火、身長雙翼、兇殘的怪物。正因為文化釋義的不同,所以「柯達」膠卷在美國的廣告詞是:My son kill his last dragon.畫面是一個小男孩手執寶劍,面帶滿足的笑容,這在美國人看來是一種成功的標志。而在崇尚大家庭和大團圓的中國,「柯達」廣告的畫面則是一家幾口的合家福,其樂融融,廣告詞是「享受這一刻!」 2.活化形象。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大多充滿形象。而文本的形象,與影視、繪畫、雕塑等形象不同,它不具有實體性,不能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必須藉助言語這個中介訴諸讀者的想像和再創造。 (1)想像還原。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把言語對象經過再造想像,逐一轉換為新的形象,讓學生譯解作者言語編碼,入情入境,步步還原出作者所反映的各種事物的表象及作用和意圖,心領神會。這一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也常常是感悟的過程。建立在由表及裡的內心體驗基礎上的感悟,內在而持久。
(2)呈現情境。有時候,單憑再造想像、還原形象可能有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言語描摹、畫面再現、媒體演播等方式,再現文本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宛如身臨其境,感受體驗,從而獲得感悟。例如,在執教British Festivals 時,老師設計的課件第一步是呈現一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給出相應的單詞,引導學生快速認讀、感知和領悟單詞。接著,多媒體課件呈現一組東西方不同節日的慶祝畫面如西方的聖誕節、感恩節,中國的春節和中秋節。根據課件創設的情景,學生能迅速調節大腦神經和情感節奏,一下子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以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漲的積極狀態,能很快感知本課的話題是與節日有關,並全力把重點的教學活動推向「高潮」,即通過多種形式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整體理解、判斷、歸納、推理等能力,最大限度實現課前預設的能力達成目標。
3.誦讀涵泳。所謂涵泳,就是沉浸其中,細細體味。涵泳的基本方法就是誦讀,熟讀。這是學生感知教材和獲得審美享受的基本途徑,它把無聲無視覺形象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聽覺語言,把符號載體還原成一種真情實感。誦讀過程中,通過口、眼、心、耳等各種感官全身心地進入文本,由讀生感,感中得悟,產生審美愉悅,激發審美創造,陶冶心志。
許多英語文學作品,特別是文學名著,往往是語言運用的典範。這些語言既達意,又傳神;既有思想的凝練,又有感情的洶涌;既有哲理,又有幽默;既有形象的突出,又有情節的吸引;既有懸念的聯想,又有意境的感受;既有悲歡離合的交替,又有喜怒哀樂的震撼;既有作者的吶喊,又有角色的呻吟,等等。誦讀涵泳作為語言精華的文學作品,既有利於學生學習語言知識,也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技能。
4.點撥促悟。體驗感悟是學生的主體性活動,但教師的點撥也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早已是人們的共識,有其合理性,但單純的自我誦讀涵泳是一種漸悟的過程,參悟所得盡管刻骨銘心,但也有效益不高之虞。同時,閱讀中的感悟常常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因素促發下產生的,我們常稱之為「頓悟」。實踐也證明這種引導、點撥常常會讓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呈現出柳暗花明的教學境界。如果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信念上的自覺、行動上的順應、目標上的認同,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達到教學活動的共振。
四、反思:體驗感悟不能拋棄理性和訓練
良好的閱讀教學從來不曾讓理性遠離課堂,在英語課改的今天也不應讓理性走開,它們與偏重感性的體驗感悟完全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互動效應。而科學的語言訓練,也是提升學生英語素養的必經之路,在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
1.體驗感悟應與理性相結合。語法知識、理性的歸納、分析、判斷和推理,不僅本身也是閱讀的手段,而且可以成為體驗感悟的一種助動力。
首先,語法知識是體驗感悟的背景。掌握英語語法並不是閱讀教學的終極目的,但體驗感悟並不排斥語法學習。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感悟是以自身的生活經歷、知識經驗為背景的。作為背景的知識,不獨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一方面,學生順利閱讀,走近文本,不同程度地需要語音、詞彙、語法、語篇等方面的知識基礎。這些語法知識的多寡,往往決定體驗感悟的深淺和水平;另一方面,在體驗感悟的過程中,又會從文本中學加深對語法的理解。這些知識的積淀,可以成為後續學習的知識背景,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體驗感悟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理性思考是體驗感悟的伴侶。閱讀過程中,體驗感悟,始終伴隨著思考,尤其是感悟階段,這應該也是英語課程標准將感悟和思考並提的原因。思考愈深入,感悟愈深切。思考,既有感性的思考,也有理性的思考,而二者常常彼此交融。
此外,在閱讀教學的過程,還應讓學生掌握理性的學習方法,學會自能讀書。比如,解詞析句方法,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讀書法」,邊讀邊畫邊記的注讀法,還要在閱讀中學會查閱和運用信息資料的方法,等等。
2.體驗感悟應與科學的訓練比翼。體驗感悟與科學的語言訓練,對於閱讀教學,猶車之雙輪、人之雙腳、鳥之雙翼。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訓練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獨立式」。將靜態的語言材料,或者從動態的課文語言中析出詞彙語法,編擬各類習題,讓學生反復獨立練習。二是「依存式」,即在學習課文,體驗領悟意蘊的同時,積累、運用語言;在積累運用的過程中,加深體驗和領悟。科學的語言訓練,就是要將兩種方式的訓練進行合理搭配,使之各得其位,各盡其長。「獨立式」訓練,便於反復操作,長於牢記知識並轉化為技能,但短於整體感悟和情感熏陶。這種訓練適宜於在閱讀教學課後適當、適量、適度地進行。「依存式」訓練,對於知識點的識記不及「獨立式」訓練之長,卻避其所短。閱讀教學,特別是課內,應以「依存式」訓練為主。「依存式」的語言訓練,就是同時接受情感熏陶和形象感染的過程,以實現三維目標之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總之,指導學生英語閱讀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給我們指導學生英語閱讀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我們要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指導高中學生英語閱讀時,不但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使他們能達到「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的境界;帶領學生跳出題海,徜徉書海,感悟文化的差異,體味閱讀的情趣,體驗閱讀所帶來的成功的激情,這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英語閱讀。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洪君.「悟性」新說[J].理論探討,2000.
[3]童慶炳.現代心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4]魏國棟,呂達.普通高中新課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英語課程標准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伍』 新課程標准下閱讀教學應注意什麼

新的課程理念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對閱讀教學的定位也有了新的認識。例回如,強調閱讀教學是答「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注意文本與生活、與社會、與自然的聯系。特別關注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教材,合理地開發課程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革新,大家也比較關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總之,欣賞課堂教學的口味在發生變化,不僅要求有新意,還要要求有創意。
然而,大部分教師不能自我的更新知識,或者對新理念的支離片碎的理解,造成搬用和套用一些新的形式與花樣,致使課堂效率大打折扣。主要表現在:教學方式改變了,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卻放任自流;教學形式改變了,注重了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卻沒了合理的秩序。教學手段改變了,信息化技術占據視野,課堂教學卻掩蓋了真實的思考;課程資源開發了,課堂教學的拓展卻漫無邊際等等現象,如何進一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經常在思索的問題

『陸』 新課程標准對閱讀教學的定位是什麼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 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 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

『柒』 新課標下如何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的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有助於鞏固和擴大詞彙,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內用語言的能力。閱容讀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是教學大綱規定的高中英語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技能的一個基本方法,又是落實交際實踐性的主要途徑,可見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要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強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就在新課程標准條件下如何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和閱讀興趣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要服務於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滲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