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大學英語讀寫閱讀翻譯

大學英語讀寫閱讀翻譯

發布時間: 2021-01-23 01:27:01

A. 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reading aloud翻譯

Unit 1
不管我們身在何處,無論我們在做什麼, 我們都將被廣告所包圍。大多數廣告是有用的——能告訴我們當前新產品的消息,哪兒物美價廉。製造商以此來銷售產品,不然,生意將會做不成。其實,曾經有人說過:「商人最終賺到大把的鈔票主要得力於廣告的功勞。」
然而,現在的廣告是否太濫了?可以說廣告的效應已經事與願違,因為大量的廣告是騙人的。我們大多對廣告視而不見。或者大作家H。G。wells的話更准確地道出了其中的真諦:「廣告是合法化了的謊言」。
讓我給你舉一個絕好的例子,它是我的親身經歷。我當時想找個合適的地方帶我的家人去度假。我查找旅遊指南。我以為我找到了十全十美的假日。廣告打的招牌是「終身難忘之旅」:

終身難忘的假期旅遊
天堂島嶼
班圖島南端的旅遊勝地,風景宜人, 賞心悅目,頗具異國情調。游區佔地 250 英畝,為淺淺的海灣懷抱,海風習習,涼爽宜人。沿岸淺水處,海洋生物雲集,是研究迷人的海洋生物的理想之地。
家庭假日
對不想太冒險的人或者是小孩,我們提供極大的游泳池,裡面有水上滑梯、跳板跳水、幼兒嬉水池、微型高爾夫球場和許多別的自然景點。
美麗班圖島
如你想更多地領略天堂島的美景,旅館將為你安排一切,包括用帶空調的豪華交通工具帶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你或許想游覽下列景點。

旅遊一線:古老神秘的塔利湖。
開車從旅遊勝地出發,很快就到達這充滿浪漫色彩,具有遠古宗教氣息的塔利湖。在這兒演繹出了無數的人類祭祀場面,無數對戀人投湖殉情。人們還常常看見他們的幽靈在湖邊徘徊。

旅遊二線:島嶼北部的邦威自然保護區。
在這兒能看到島上野生動植物的奇 觀異景:奇特植物,珍稀動物。
旅遊三線:西海岸奇異的水下洞穴。
從旅遊勝地出發,坐上本地人的小船,沿岸而上可到這古老的洞穴。據說這里是位大魔法師的出生地和埋身之處。
賓至如歸
在一流的賓館你自然能享受一流的居住條件。你將住在採用本地木料、手工建造的單人套間內。這些單人套間會為你營造「回歸自然」的真切氛圍。
讓你一分錢當兩分錢花
好的旅遊勝地常常讓普通工薪家庭消費不起。可我們作為新的旅遊景點,老闆更關心讓遊客感到賓至如歸,讓遊客高興,而不僅僅是賺錢。這次包價旅遊活動是特價優惠。我們知道你們願意游覽以上所列景點,其費用已包含在度假費用中。這意味著你一到達此地,不用再花一分錢。
不要再猶豫!馬上訂票。「終身難忘之旅」,莫失良機。
我太激動了,跑回家告知家人。家人都說這是我們度假的理想之地。然而就在訂機票前一天,我在地方小報上讀到—篇小文章,寫的就是這個地方。寫文章的記者去參加了假日
之旅,發現旅遊指南雖未撒謊,其描述卻大為失真。
「不堪回首」的假日——海濱流浪漢的棲身之地
一個島嶼
不錯,這是個島嶼,但天堂在哪兒?這個修建一半的「旅遊勝地」位於印度洋中部的一塊荒礁石上,坐落在海灣邊上,並無海灘,整日被刺骨的寒風襲擊,使你感到台風倒成了清爽的微風。即便你是游泳高手,離家前一定要投高額保險。你得從大約十五米高的懸崖上跳下去,下面似乎是飢餓的鯊魚群覓食的好地方。
無人敢問津的「假日」
一點不假,此地確有個游泳池(裡面確實配有滑梯、跳板),而且真的配有嬉水池。不幸的是沒有水。該島似乎常年乾旱,連刮鬍子的水都沒有,更不用說給游泳池蓄水。至於別的「娛樂方式」。。。 有塊小草坪,有幾個坑,插有旗子作標示。或許大洋中的這塊巨礁是夠「天然的」。
「班圖島的美景」
哪有什麼美景!甭提什麼旅遊。「空調」交通工具是—輛敞篷吉普車;塔利湖是個臟水池,連青蛙都淹不死。動物「稀有」得一隻都見不到;你要參觀水下洞穴的話還必須是位經驗豐富的戴水肺的潛水員(更別提隨時出沒的鯊魚群了),這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好一個賓至如歸
你如是本地人,生活在博尼歐荒野地帶,指南的描述是無可指責的!還絕對真實。這兒根本就沒有一流旅館,你也甭指望有一流的居住條件。「套間」是木製的小房子。有條小河流(偶爾)流過旅遊勝地,遊客不得不去小河洗漱,這就是營造的所謂「回歸自然」的氛圍。
讓你多花錢的假日游
好啦,我想班圖島路途不近吧。越遠越好。一言以蔽之,有誰還在考慮這「終生難忘的惡夢」,我建議他馬上去報名參加「生存訓練課程」班培訓。或許你還沒注意到,指南沒提到食品。原因很簡單——壓根就沒有。
看來…班圖島顯然不是我們理想的度假場地。幸好我看到了這篇報道,否則。我准帶我的家人去了,不僅沒有一丁點兒樂趣,還非常危險。教訓是深刻的:仔細閱讀所有廣告.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事情往往不想看起來的那麼回事!

U2
有效的教育制度
人無論活多大,總忘不了學生時代——可在多少人的記憶中它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呢?
社會對年輕人期待過高,一旦沒達到我們的期望值,我們就總愛把他們貼上「失敗者」的標
簽。
可是,誰該受到責備呢?孩子們無可責備,該責備的是社會,這可能嗎?
英國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下面是就這一問題的辯論紀錄。演講者的話有多少適合你受
教育的經歷,在多少程度上你贊同他的觀點?
「主席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毫無疑問,一個富有愛心、有責任感的社會的最大願望
就是做 些重要的、有意義的事情,去改善年輕人的生活。達到此目的的最明顯不過的辦法就是把孩子們從無法接受的考試和篩選的壓力中解放出來。
十三四歲的年幼孩子就被篩選?被迫參加考試,自己的前途就這樣基本上被決定了。對大
部分孩子來說,這個年齡段是最不適合接受正規教育的年齡,可他們卻被迫參加考試,失敗
了得接受無法挽回的懲罰,如同被判死刑一樣。中學孩子們的生活被考試所主宰了。一些學校確實提供不少有趣的課程,可只是針對那些失敗者的。於是父母們繼續催促、勸誘、威脅、強孩子們繼續考試,或者拚命去找這類擅長逼孩子們考試的「好」學校,因為我們的高等學府需要這個。
可是,有這必要嗎?為何如此心急?勞務市場並沒有巴望著要用剛培養出來的年輕人。為什麼要給他們施加這無法忍受的壓力?他們要的是什麼?十三至十六歲的年齡段是大多數孩子們最厭學的階段。長大成人這件事就足以他們應付的了,他們需要時間和空間。有的孩子學習積極性極高,遍覽群書,可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往往突然不讀書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
從此放棄讀書,順利的話,他們過了十六七歲就能走出這個階段。但是對於觀有的考試篩選
制度來說,這個年齡已經太晚了。孩子十四歲時沒走上正道,一生就給毀了。有的孩子,你要由他去,可以在床上磨蹭半天,穿衣又是半天,父母拿他們真是沒轍,但過了這段時間就沒事了。
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年齡段,要麼毀了他們,要麼讓他們成才?如果我們去掉十六歲時篩選的壓力,高中教育就會大變樣。大約從十三歲起,孩子們就有選擇學與不學的自由,或者選擇部分時間學習。他們想學什麼課程、學多久.由他們自己定。或者他們有權選擇什麼也不做;學校會提供他們閑坐的地方。他們要是想去藝術室待上半天或排練戲劇什麼的,隨他們去好了。在英國,這類學校辦了幾十年,可在現有制度下,要鼓勵孩子們發展自己的興趣,不一心一意讀書本,孩子們得到的懲罰將十分嚴重。原始的教育制度是把知識強行灌進孩子們的腦子,它似乎已被另一種制度所取代:拿一輩子做個失敗者去威脅孩子。這制度同樣不為富有愛心的社會所接受。
想起自己五歲至十八歲就上 17745 節課,按道理這個年齡段是腦子接受力最強的時候,可學完之後腦子一片茫然,這是多大的時間、金錢和人力浪費!我簡直不敢相信。學校的課時,每節課為四十分鍾,這種課程設計不鼓勵孩子集中注意力認真讀書。學生在學校就如同流水線上的轎車,一會兒給你裝點地理,一會兒給你安點歷史或生物知識。
大多數孩子在這種條件下沒法集中精力學習。讓比自己懂得多的人,或者說至少是以為比自己懂得多的人來教自己已足以讓學習勁頭打的學生產生叛逆感。這種制度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讓行政管理方便,讓校方的官僚作風滋生,而絕不是高效率管理。比方說,要求十六歲的孩子參加的初級英文考試為什麼需要用十一年去教?老師真心教,孩子真心學,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夠了。
有誰聽孩子們的意見;當他們真有機會談談對教育的看法,也常常只寫老師愛看的內容,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觀點與老師不合,會得個下及格。但是這一切在慢慢地改變。英國成立
了全國學生會來幫助學生向校方表達他們的真實意見。
學生會說受教育不應是強迫的,學生應不去聽乏味的課,應讓做其他工作的人輪流上講台授課。如果能找到工作,學生可以到社會上去打工。也應鼓勵成年人來學校學習,讓學校和社
區相互增進了解。他們說在這種寬松的制度下孩子們通常會更學有所得,與成人和校方採取
更合作的態度。
學生們講他們會學到更多的東西,我不知道這種想法是否正確。但我肯定他們一定會更快樂。我倒非常懷疑他們會學得更少,我們不該對十三四的孩子嘮叨個沒完,說他們不沒日沒夜地學習,一輩子就完了。
女士們,先生們,我堅信你們將不得不同意我今天的提議。今天的制度對我們的孩子有
害,我們必須改變它。

蛇 皮 袋
年輕人身著警服,英俊瀟灑,目光掠過小小的咖啡桌,望著他的父母。屋外狂風勁吹,片片雪花擊打窗戶。客廳里的炭火通紅,溫暖舒適。年輕人的祖父退役後一直獨居在這屋裡。老人的妻子遭遇不測,死於買房當日。
咖啡桌上放著個金屬盒,他們在整理祖父舊衣物時在他衣櫃最裡面找到的。盒裡有個小
口袋,像是用蛇皮做的,裡面有些古怪的骨頭。斯萊德先生,年輕人的父親,在讀一封藏在
盒裡的信。
親愛的亞瑟:
你如在讀這封信,我便知道自己已從這詛咒中解脫出來了,它毀了我的生活,而今我已不在人世了。我還知道你已找到蛇皮口袋和袋裡那些可怕的東西。求你聽我將對你說的話,切勿重復我的過失。
這是個魔袋!我退役前在印度服役,袋子是我從一位很老的聖人那兒拿來的。他快要死了,臨死前對我說袋子能滿足我的一切願望——但生活就是這樣,你得為你到手的東西付出代價。他還叫我萬不可毀了袋子,否則全家將有滅頂之災。
我用過一次袋子,他的話靈驗了——我買下了這幢房子,卻以我愛妻的生命作代價。袋子會給你帶來你需要的一切——但代價太高。兒子,你得答應我把它藏起來,決不能用它——一次也不行!千萬不能像我經不住誘惑!
「我一直以為祖父年歲大了,腦子不好使了,原來他一直為祖母的死傷心。好像祖母的死他難辭其咎。」年輕人對他的父母說。「反正,這袋子的樣子挺怪的,是不是?」
「我不喜歡這個袋子,」他媽媽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把盒子的蓋子蓋上了。「我認為你應該照他說的做,把它藏起來,然後忘掉這件事。」
「也許你是對的……,」斯萊德先生自言自語地應了一聲,拿起金屬盒夾在腋下。「明天再說吧,該回家了。天晚了,托馬斯,你還要上班。記住啊,你該當夜班!」
亞瑟·斯萊德夜不能寐。最近幾個月他生意清淡,家裡開銷入不敷出。他老在想樓下餐桌上的金屬盒。信上說袋子能滿足他的所有願望。莫非那些話是老人喪妻後,神志恍惚說的些糊塗話——或許他可以還清房款,再也不必為錢發愁。
他悄悄溜下床,拾梯而下,摸向廚房。有股無形的力量在牽引他。他的大腦似乎也在說服自己失去房子才是最大的災難。在廚房裡,他的手不知不覺打開了盒子。他低頭一看,發現袋子已經在手裡了。即便信里講的全是鬼話,也值得試一次!他不加思索地要了十萬英鎊去清償欠下的房款。然後,如同在夢中,他悄悄回到床上。
冷冷的日光照進卧室。亞瑟和妻子第二天起床後,進廚房准備早餐。托馬斯,他們的兒子,馬上就要值夜班回來和他們一道吃早飯。漂浮著的暖暖的飯香讓亞瑟·斯菜德很開心,暗想自己真傻,昨夜還相信這舊袋子會幫他渡過財政危機。或許一切不過是一場夢。
他的眼光瞟到窗外,看見一位高個警官站在花園門口,看制服的樣子有點級別,警官很緊張,遲遲不推門進來。他突然一下子拿定主意,推開木門,走到門前,按了門鈴。妻子去開門,刺骨的恐懼讓亞瑟不寒而慄。
「我很難過……我要說的是……悲慘的事情……我相信他沒有感到痛苦……三顆子彈擊中心臟……當即就死了。」亞瑟攥住妻子的手,因為他們多年構築的生活似手在瞬間悄然消失。
托馬斯是在試圖阻止一起搶劫案時被槍擊致死的。這對突然衰老的夫妻再沒聽見警官說些什麼。亞瑟的注意力恢復了一點點,因他突然聽到警官說:「當然,這沒法彌補你兒子的生命,但所有的警察都由部里保險,你們很快就會收到張支票。」
亞瑟的頭一下暈眩起來,他聽見他孱弱的聲音問了一句,好像那聲音不是他的,「支票金額是多少?」
「這 嘛 ,」警官答道,「要看級別,你兒子大約十萬英鎊。」
火光給這對老夫妻陰沉的臉投射上奇怪的陰影。他倆似乎一下子變得面容蒼白,疲憊不堪。斯萊德告訴了妻子他夜裡的所作所為——她沒言語,只是盯著他,兩眼茫然。突然,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從椅子上慢慢起來,走出了屋子,不一會拿著金屬盒回來了。「亞瑟,我要我的兒子。這個東西能要他的命,也就能讓他復活。我要我們一家團團圓圓的,和昨天一樣。」她邊說邊把金屬盒放到亞瑟的膝蓋上,退後幾步,等著。亞瑟明白他無言以辯,雖然他害怕再用蛇皮袋。和上次一樣,他感到自己的手指動起來, 如同做夢一樣。手指打開盒子,拿出蛇皮袋子。他聽見他的聲音輕輕說道,「我想我的家人重新團聚,」那聲音聽起來像個陌生人的。
亞瑟·斯萊德還沒睜開眼已感到火烤得臉熱乎乎的。他似乎一直在睡著。他醒來,望了妻子一眼。妻靜靜地坐在火的對面,等著。他環顧了一下房間——是祖父的客廳。還沒等他想明白怎麼會坐在祖父的屋裡,門開了,托馬斯,穿著制服,翩然而進。夾克衫的胸部有塊黑色的污跡。他妻子滿意地笑了,低聲道,「我知道它會靈驗的」,起身去吻她的兒子。在托馬斯身後,亞瑟看見還有兩個模糊不清的身影溜進房間……他一下子明白了,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爸,媽,你們好……,」亞瑟聽見自己說,臉上掠過傷心的微笑。「我們都在這兒,一家人又團聚了。

Unit 4
別靠得太近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擁擠的城市裡生活,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生存空間問題。生存空間極為重要。因此,這通常是人們不得不為之花錢最多的項目之一。世上最昂貴的寫字樓坐落在北京、倫敦、香港、紐約等城市。不過,不只是生意人整日關注空間問題。在人口不太稠密的城市,人們會問「你家裡有幾間屋子?」住在城裡,人們問到你的住房時,第一句話 就 是 :「住房有有多少平方米?」那麼,有的人生活在空間非常寶貴的環境里,這個問題對他們會產生什麼影響?人們作為個體如何去面對空間缺乏問題?
人人都需要自己的「個人空間」——一塊人們視為已有,從中獲得安全感,身心放鬆,舒適愉快的地方。有人做了好些試驗去研究人們如何創造並保護自己的空間。人們在公共場合的舉止表現就是現成的例子。比如,有人走進大夫或牙醫的候診室,我們可以較准確地預測下一個人最可能坐的位子。他會避免靠近第一個人坐下,也不會坐到第一個人的對面,離他遠遠的。他多半會取個中間位置。第三個人進來同樣會盡量取餘下空間的中間位置。如此下去,總有個人被迫挨近某個人坐下——但他還可能用個提包隔在中間。這類情形在公共汽車、火車、影劇院等地方隨處可見。
人們的上述行為說明,不管我們走到哪,都會為自己保留個「自我空間」。如果有人進入我們的空間,我們會感到緊張,覺得受到威脅。如果別人離自己太遠,又感到受了污辱。如果我們的生存環境太擁擠,就只能縮小自我空間,同時稍稍調整我們的行為舉止以適應這樣的空間。
在擁擠的電梯、上下班時的地鐵車廂或在運動會上瘋狂的觀眾群里,我們被擠在一起,只得放棄自我空間,讓別人擠自己。遇到這類情形我們會假想其他人好像不存在。我們會有意不理會別人——別人也不理會我們。你要是進了擁擠的電梯,怎麼辦?你或許會盡量避開他人的眼神——大家都向門而立。你也不會去瞧別的人——大家一個勁盯著顯示樓層的儀錶板。或許,你會望著天花板,或看著地板。你會盡量面無表情,呆著不動。你甚至會兩手交叉胸前,或把提包放在面前,來「保護」自己。
人們在擁擠的環境里待久了會慢慢地適應更小的私人空間。空間不管多小,得有才行。有趣的是,到底多大的空間才合適,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說法。你站起來和他人交談就能很容易說出自己的空間。伸出手臂,看它能觸及對方身體的哪個部位。在西歐,你的手臂將觸及對方的身體。在東歐,對方在你手腕附近。在地中海地區,你和對方的距離更近;只一肘之隔。不同國度的人們對私人空間的需求不同,互相交談時,顯然會出問題。無意之中,甲方身子朝後退,乙方會隨之往前挪。人們盡量把空間維持在各自感到舒適的范甲內。甲方往前挪,乙方覺得不舒適,就往後靠;乙方一後退,甲方也覺得不舒適,便將身子前移。談話雙方慢慢地從屋的這邊挪到屋的對面,乙方的身子已靠到牆上,再無挪動的空間。話談到這份上,乙方會就此打住話茬,「逃之天天」。
私人空間的問題不只是在人們交談時會遇到。人們共事時也會碰到同樣的問題。別人靠我們近,我們難於集中注意力。學生必須和他人分享學習空間時就會碰到這個距離。他們採用一些辦法或策略來給自己營造一個空間。他們有的堆一摞書,或用書包,或把書立著看。這樣來形成個小小的屏障。還有個辦法是將胳膊肘放在桌上,兩只手把左右兩邊的視線擋住
了。這樣,他們可以假想自己獨處一室,或至少與他人保持令人舒適的距離。
告訴他人某空間是屬於自己的另一種辦法是用私有物來標志私人空間。書籍、報紙和別的私有物品隨意散放在某處更能讓別人覺得這是私人空間。學生常把玩具、娃娃這類東西放在旁邊(往往是課桌邊)。你這樣做就是在告訴別人這是你的領地,旁人最好走開。把你的私有物攤開也是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的高招,別人就以為你旁邊的桌位已被人佔了。
我們用這些或別的辦法來向他人表明我們需要的空間,這樣是在幫助他人,免得當他人讓我們感到受威脅或不舒服時,我們只好動手把他們推開。如果別人對這些方法置之不理,或產生誤解?有時我們只好訴諸強行手段,捍衛我們的空間。顯然,在任何人口稠密、空間有限的地方,人們更要理解、尊重他人傳出的這些信號。每個人確實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
但如以犧牲他人的空間為代價必然要引起矛盾。

B.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全四冊的閱讀原文A,B(文章原文,不是翻譯)

玄清一個恍惚,玉隱已經坐在他面前,桌上的菜都是他平日愛吃的。玉隱抱歉地微笑,「妾身不曉得王爺什麼時候才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