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英語閱讀系列喜馬拉雅
① 詳細介紹喜馬拉雅山
登山路線
入門級登山線路
喜馬拉雅 - 登山
過一座6000米級山峰的攀爬,在成熟且相對安全的線路上你可以檢驗一下自已在高海拔的適應能力,還能學到一些基本的技術。西藏登山學校每年5月和10月兩個長假期間都會舉行「西藏登山大會」。目前主要在啟孜峰舉行,攀登時間要一周。主要選擇的山峰有啟孜峰(6206m)、魯孜峰(6154m),桑丹康桑峰(6590m),姜桑拉姆峰(6590m),唐拉昂曲峰(海拔6330米)。目的地推薦:啟孜峰(6154m)
啟啟孜峰屹立於西藏自治區當雄縣境內,周邊雪峰林立,還有魯孜峰、比孜峰、熱孜峰、達孜峰等12座海拔6000多米的山峰。站在啟孜峰頂,可以看到聖湖納木錯。
南坡緩北坡陡,從南面看上去整個山體渾圓,但北面陡如刀劈。南坡有末端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現代冰川發育,比較平緩,易於攀登。啟孜峰山體由碎石和冰雪組成,平均坡度在50度左右,大本營到頂峰之間有大量明、暗冰裂縫。
啟孜峰的登山季節為六月或八月底九月初為最佳。南坡大本營在七月夜間氣溫也會達-3度至2度,白天通常在10度以上,晴天且無風時可達20度。降水情況受大環流影響,上山前可聽拉薩的天氣預報,制定登山計劃。八月份時,雪線的最低海拔高度大約為5500米左右,同時南坡已被風化成饅頭狀山峰,坡度較緩,不存在雪崩問題,比較適合大部隊登山。
進階級登山線路
進階級(7000m-800m)
主要選擇的山峰有寧金抗沙峰(7206m),念青唐古拉中央峰(7117m),那木那尼峰(7694m),攀登時間要半月。
目的地推薦:寧金抗沙峰(7206m)
寧金抗沙峰喜馬拉雅山以北是的拉軌崗日山主峰,位於西藏自治區江孜縣、仁布縣、浪卡子縣三縣交界處,凌駕於羊卓雍措和桑頂寺之上,是藏傳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諾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寧金抗沙峰周圍有6000米以上的山峰10餘座,有面積達118.82km2的冰川116多條,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海拔5042米,面積達9.4km2卡惹拉冰川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條冰川,是年楚河支流勢龍曲源頭,是浪卡子和江孜縣之間公路上最高的埡口。
巔峰級登山線路
巔峰級(8000m以上)
主要選擇的山峰有卓奧友峰(8201m),希夏邦馬中央峰(8012m),珠峰(8844m)攀登時間要一個半月。
希夏邦馬中央峰(8012m)
希夏邦馬峰位於西藏聶拉木縣,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以上山峰。由三個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組成,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處,分別有8008米7966米的兩個峰尖。有枯崗日山脈、野博康加勒、達曲、格牙和富曲等眾多冰川,海拔5000--5800米之間的冰塔區是最美的「冰晶園林」。但其上又布滿了縱橫交錯的冰雪裂縫和時而發生的巨冰雪崩。
珠穆朗瑪峰(8844m)
珠
登頂珠穆朗瑪峰
穆朗瑪峰地處中尼邊界的東段,北坡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1988年成立為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獨特的生物地理區域,由核心保護區、科學實驗區和經濟發展區三部分組成。保護區內高山峽谷和冰川雪峰極為壯觀,全世界超過8000米的14座山峰中,這里擁有5座。山間有孔雀、長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獸及多種礦藏。第四次珠峰綜合科考時地質學家根據在珠峰地區採集到了拉伸變形的岩石樣品分析測算發現,在1300萬年以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曾經超過12000米。
2008年11月,西藏公安邊防總隊派遣20餘名邊防官兵成立珠峰派出所。負責珠峰北側的治安防範、邊防勤務、打擊違法犯罪任務和為遊客提供服務等職責。飄浮在峰頂的雲彩形狀姿萬言書萬千,其變換可以反映出高空氣流的變動,因此,珠穆朗瑪峰旗雲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風向標」之稱。每年6~9月的雨季,氣候肆虐無常,秋季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目前珠峰有東南山脊路線、東北山脊路線、西北脊轉北壁路線等11條登山路線,中國隊員13次征服珠峰。
進山路線: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經江孜、日喀則至協格爾,總計670公里,行程兩天。再經帕卓區沿簡易公路南下,行車110公里後就到珠峰北麓,海拔5145米的絨布冰川末端——絨布寺。珠峰遠在中尼公路南大約100公里,的過境線上。從日喀則、拉孜找便車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難,但是餘下到大本營的100公里,能搭上便車的機會相當低,所以建議從拉薩包車前往。
收費:需要在新定日路口旅館辦理進山手續,租車前往珠峰或自駕車前往,到定日珠峰路口,門票65元/人,車輛100元元/輪,另收5元手續費。離珠峰40公里處只能下車坐環保車前往,0元/人。後還得坐馬車行花費30元/人走8km才到達。
食宿:大本營附近只能住絨布寺(10-15元/床),在此住宿便於觀看早晚景色。絨布寺門口有一藏族小夥子開的小餐館。老闆不會講漢語,但是可以用英語點菜和討價還價。位於新定日的珠峰賓館是進珠峰之前最後一個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能洗澡、帶衛生間的標准間費用330~340元/間。
② 陪生英語 攀登英語 分級閱讀哪個好
我在小學做英語教師抄,我們學校以前一二年級都是教攀登英語的,孩子其實學不到什麽,只是有一點口語練習,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從一年級開始學滬教版牛津英語了!我個人認為攀登英語並不是很好!還有就是 我目前上的ABC天丅英語中心的助教要我明白 就是想征服英語是輕松的。必須要擁有一個符合的學習情境和練習口語對象 最關鍵就是外教水平 發音純正很重要 保持每天練習口語,一對一加強化教學就有最.好.的進步幅度 課程結束後同樣要回放復習課堂錄音檔 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如果真的沒人幫忙 可以到 VOA或愛思獲取課外學習資料閱讀 多說多問很快的語感會進步許多 學習效益是絕對突飛猛進的~
③ 喜馬拉雅 之謎閱讀
喜馬拉雅之謎
亞洲是地球上最先迎來朝霞的地方。這里的山是世界上最巍峨的峰——珠穆朗瑪;這里的海是世界上最低窪的海——死海;這里的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貝加爾湖;這里的河是孕育了人類最悠久的文明的母親河——黃河。當人們面對曾經是猛獁的樂園——西伯利亞冰原時;當人們面對卡帕多西亞的刺天石錐時,當人們面對戈壁荒漠上的斑斕岩畫時;不由地為它的神秘與偉大而贊嘆、而探索……
西藏佛教徒稱喜馬拉雅山最高的峰為「珠穆朗瑪」,意即世界的聖母。尼泊爾鯿教徒稱之為「娑伽摩沓」,意思是海洋上面的極巔。這兩個名稱,都表達了當地民眾對這座山峰的敬仰與熱愛之情,因為它是世界最雄壯山脈的最高峰。
聖母峰高二萬九千零二十八英尺,峰頂穿透高空射流。時速有時達二百英里強風,經常吹襲峰頂,颳起漫天雪片,較下方有大片晶瑩的冰川及裸露的岩石,美麗的景色既逗人喜愛又叫人望而卻步。
幾千年來,許多民族曾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聖母峰及其姊妹峰這里生活。在古梵文中,喜馬拉雅的意思是「雪的住所」。該區的神話、宗教、文學、政治及經濟都深受這條山脈的影響。旅行家、探險家、登山家及科學家,都對喜馬拉雅山悠然神往。
我們像前人一樣,心裡一直盤算著:這條山脈為什麼會在這里?有此山脈以前這里是什麼?山脈的年齡多大?是什麼龐大力量造成的?為什麼這樣高?
喜馬拉雅山脈聳立於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等河系的低窪沖積平原上,綿延一千五百英里,形成一個大弧形隔開印度次大陸及西藏高原,寬度自一百至二百五十英里不等。這個崎嶇的山脈地帶分成幾個相連的分段。西瓦里克(又名楚利亞)山脈是印度平原北面的第一段,高三千至四千英尺不等。下喜馬拉雅山脈包括幾個起伏連接山嶺,高一萬二千至一萬五千英尺不等。大喜馬拉雅山脈本身較高的山頂是冰川蝕成的山峰,高四英里至五英里半不等。接著是較矮的西藏陸緣山脈,山勢漸低,沒入海拔一萬五千英尺的西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在克什米爾北部沒入巍峨的喀喇昆侖山是一條條「外喜馬拉雅」大山脈,有世界第二高峰葵山峰(又名歌德文奧斯騰峰),海拔二萬八千二百五十英尺。
這條大山脈的龐大弧形,足以把歐洲的整個阿爾卑斯山脈團團圍住。各山峰的高度平均超過一萬九千英尺。此外,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共有五百多個高逾二萬英尺的山峰。其中一百多個超過二萬四千英尺!北美洲只有一個二萬英尺高峰,即阿拉斯加的麥京利峰、西歐的最高峰是法國阿爾卑斯山脈的白郎峰,海拔僅一萬五千七百八十一英尺。
親身到過喜馬拉雅山脈游歷研究的幾位地質學家,都覺得要找出造成這條山脈的詳細過程,殊非易事。而惡劣的氣候環境,也是工作的障礙,因而出現盲人摸象的情形。壓縮、上升及侵蝕等地質變化,因時因地不同,所以,研究佔地那麼廣闊、年代那麼久遠的山峰,就像玩復雜的拼圖游戲。由於缺乏可以證明年代的化石,加上岩石構造混淆不清,探索遠古地殼變化的經過,益加困難。
地質學家都承認,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東南亞各大山脈的歐亞大陸山系, 包括喜馬拉雅山脈,都是在過去六千五百萬年間達到最高點的一種力量所造成。這山系的各山脈,都是地殼強烈隆起的產物。地殼隆起時把一個古代深海海溝里極厚的沉積岩層推出海面。地質學家稱這個海溝為「古地中海」。
什麼原始力量能產生這種龐大的隆起呢?地質學家現在大都認為。力量來自大陸漂移。這是多年前先由德國地質學家韋格納提出的概念。
約一億八千萬年前,整個歐亞大陸邊緣南臨古地中海海溝。古代南方的超級大陸「風瓦納古陸」裂開之後,幾個板塊狀部分開始移動。印度次大陸從非洲南部分裂出來之後,在隨後一億年間向北撞去。古地中海海溝受到南面的印度和北面的亞洲大陸兩面擠壓,好像一把大鉗子把它越鉗越緊。
無情的鉗力繼續增強,擠壓力也隨這增大。壓皺了的沉積岩被迫從海底上升,填平以前的海道。
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大碰撞,在七千萬至六千五百萬年前那段時間內發生。盡管印度板塊撞力極大,即為歐亞大陸板塊所阻,印度板塊於是向下楔入,以更大的力量陷入古地中海海溝。
在其後三千萬年間,古地中海因為海底被陷入的印度板塊推起,淺水部分逐漸見底。最後,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成為西藏高原。高原南部邊緣的西藏陸緣山脈,成為該地區的第一條主降落在越來越陡峭的南山坡。各大河流因上游水力增加,尚著舊斷裂線和褶皺結構沖蝕地面,與流下高原的溪流匯合一起,奠定了今天河流水系的雛形。
在南面,古代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挾帶來的岩石碎片,迅速填塞阿拉伯海及孟加拉灣的古老河口灣。這三大河流每天挾帶三百多萬噸雜物入海,大規模的沖蝕和淤積,一直到今天都未停止。
約三千萬年前,地殼活動漸趨高潮,造山運動的速度大為加快,喜馬拉雅山脈也開始急升。以前的海道完全封閉。隨著印度板塊繼續陷入古地中海海溝,板塊頂部幾層舊岩石削落仰跌,層層重疊,在平地上向南伸出很遠。岩石這種波浪式「逆掩斷層」稱為「推復體」。
推復體在印度陸塊上逐個往外推,向南移了六十英里遠。每個新推復體有比前一個更古老的岩石。最後,這些推復體都褶皺起來,像手風琴上的腔褶一樣,把以前的古地中海海溝填塞了二百五十英里。
整個這段期間,河流的「下切侵蝕」幾乎與山脈上升速度相同。從上升中的喜馬拉雅山脈侵蝕出來的大量風化物質,被挾帶到平原,再由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沖流入大海。這些沉積物的重量造成窪地,又能容納更多沉積物。在某些地點,恆河平原下面的沉積物,目前厚達二萬五千英尺。
早期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可能是一萬二千英尺,和今天的阿爾卑斯山差不多。喜馬拉雅山脈什麼時候才成為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大約僅在過去的六十萬年期間,這個期間里,冰種部更多更厚。
喜馬拉雅山脈在一次突發急升中,到達「壯年期」。地殼下面岩漿形成的幼年結晶岩石,被逼沿著最北面推復體核心及其外圍上升,成為今天所見那些花崗岩大山峰。在某些山峰,例如聖母峰,古地中海海底含有化石的沉積物, 騎在新結晶岩石背上,被推上了峰頂。
瑞士地質學家海根曾於一九五O年測量過尼泊爾。他相信喜馬拉雅山脈龐大的結晶岩石主脈不斷升高,是由於印度板塊繼續擠壓,逼使此核心區的岩石向上冒升。其他地質學家認為,結晶岩石山峰驚人上升,倒是地球不停走向「地殼均衡」的反應:如果地殼某處下降,另一處就會上升。蘇黎世大學的甘瑟認為,最高山峰出現於最深、最重的恆河沖積對面,就是這個原因。
喜馬拉雅山脈還在增長?我們不敢斷言,因為測量技術還不能作那麼精確的測度。但我們確知地殼仍在移動中,從未休止。下喜馬拉雅山脈地區及恆河盆地的劇烈地震,就可證明深處的地殼活動。一九三四年,在尼泊爾及印度比哈爾使一萬人喪生的大地震,震中央位於聖母峰正南的恆河海溝下面。
聖母峰是世界最高峰,具有登山家不能抗拒的吸引力。一九二一年以來,二十多個登山探險隊的地質學家諾爾·歐德爾,從艱險的北面峰上二萬七千英尺,首次發現聖母峰的字塔形峰頂,是古地中海帶有化石的石灰岩所構成,年代已有三億五千萬年。
自一九五O年後,除我國登山探險隊外,攀登聖母峰的人,大都取途尼泊爾。由於障礙重重歷次征服該山峰的嘗試都失敗了。直到一九五三年,英國登山探險隊的紐西蘭人希勒里及謝馬族人鄧京才登上峰頂。此後,瑞士、美國、印度及日本登山探險隊也成功了。
從加德滿都到聖母峰山麓,全程一百八十英里,沿途上山下坡,或冷或熱,乍雨乍晴,時而筋疲力竭時而興高采烈。橫過下喜馬拉雅山脈的推復體表面時,立刻會覺察近代人類是地形的改造者。大部分山坡辟成了梯田,砍伐森林後沿未耕種的山側,有一條條沖蝕痕跡。向北望去,大喜馬拉雅山脈似乎近在咫尺。山脊和扶牆似的斜坡,山谷和冰種 ,在陽光下總是一片乳白色,看上去好像懸在空中。
到達謝馬族人家鄉昆布穀後,才能看清楚聖母峰的面貌。在伊姆嘉科拉峽谷上方海拔一萬三千英尺的一個大冰川磧,從居高臨下的桑伯奇喇嘛寺院眺望聖母峰,因為前面有較近的阿瑪達布蘭山那座巍峨的鈍頂峰遮住。
人們登山探險時,曾在這座富有田園景色的喇嘛寺院休息了幾天使身體適應山地氣侯。等到各種高山病症如惡心、嘔吐、頭昏、食慾不振、失眠消除後,就繼續前進。攀上一萬五千英尺高處,站在遍地碎石的昆布冰川前鋒時,樹木和人家都在登山員腳下。從這時候起,登山員進入了只有風雪冰石的環境中。以後的旅程就天天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登山員沿著天然的冰川大路,逆著緩慢的冰流上行(冰川每年僅移動一百五十英尺)。這條稱為「幽靈徑」的道路,在許多巨大的冰柱腳下通過。這種怪異的冰柱,是在融解與蒸發下形成的,有時高出冰川八十五英尺。
昆布冰川源於一個大「冰斗」。這個冰斗是聖母峰、羅孜峰及紐布孜峰三面環抱的圓形峽谷。英國人稱為「西方冰斗」,是地質結構中較脆弱部分長久遭受侵蝕而成。昆布冰川在二萬英尺高處從冰斗 瀉下,形成二千英尺的冰瀑,每天約移動三英尺。
人們就在冰斗下面一萬八千英尺高處扎營。這大概是健康人能夠長久適應的最高高度。這里的大氣壓力僅及海平面的一半,在聖母峰頂則僅及三分之一。在一萬八千英尺以上,由於缺少氧,必有疲倦、體重減輕、一般體能減弱等現象。再加上嚴寒和烈風,都是在極高的地區工作或攀登時的主要困難。
瑞士人叫西方冰斗做「寂靜谷」。不錯,它的險峻山側可以蔽風,可是並非寂靜無聲。入夜後,峰頂強風颼颼與隆隆雪崩聲,交織成不諧和的交響樂,使人無法入睡。在西方冰冷的坡喪生的馬勞利曾致函友人說:「這座山簡直像地獄一般,寒冷而危險。說句老實話,這不是好玩的。遇險的機會極大,人在高山上,氣力又太小。再往上攀登,也許是愚蠢之舉。但是我怎能放棄呢?」
到二萬三千英尺高處時,人們開始用氧。成敗生死就系於登山員們能否抵受得住缺氧的影響。不久,登山員們的鞋底釘刮到黃褐色的岩石。這里稱為黃岩帶,是聖母峰上古地中海沉積物的一種界標。這時登山員們已攀升到人類不能久留的地界了。
最後,山脊上的雪檐聳起在墨藍色的天空背景之前。強風猛襲,登山員們把身體奮力前傾抵住風力。風勢突然稍緩,頓時支持力就沒有了,登山員們個個俯跌地上,然後爬起來掙扎前進。吸入一口氣才走一步。身體疲憊不堪,急需要休息,但是意志則像雷達一樣,始終集中在上空那個目標上。終於到達天下最高的山頂。
向北望去是紫褐色遼闊的西藏高原。向南望下去是「雪的住所」。遠處,一片薄霾籠罩之下是印度平原。登山員 的心情又驚又喜,腦海思潮起伏:「我現在站的地方,抬手即可採下雲朵……在我腳下,有地球上最高處的化石,它們是由海底而來,比我走得更高更遠…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微不足道——還極度疲倦!」
④ 喜馬拉雅山中英作文
冰川縱橫,雪峰林立,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無花草樹木,無飛禽走獸。但是它的雄偉壯觀讓我深深地愛上它,使我有一種尋找刺激,勇往直前,挑戰極限的思想。它讓我充滿活力,讓我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就像我想攀登之頂峰,欲征服它一樣。它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宏偉的喜馬拉雅山。初一的時候,我首次認識喜馬拉雅山與其中的珠穆朗瑪峰。在地理課上,老師正在繪聲繪色地描述喜馬拉雅山的雄偉,白茫茫一片,高大雄偉的雪峰縱然屹立。它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的南緣,分布在我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我國和尼泊爾的交界處。主峰珠穆朗瑪峰為世界最高峰,海拔高度為8844。43米。看著一張張喜馬拉雅山的宏偉圖片,其自然風光,雪峰眾立等景象在我心中泛起驚濤駭浪,其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我有一個同學,他學習很是勤奮努力。他也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毅力。他告訴我,他以後一定會登上喜馬拉雅山中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據調查,絕大部分登上喜馬拉雅山的人都是一些事業有成的人。而我的同學現在正在奮斗中,我相信他會朝著那些登上最高峰的挑戰者的方向發展。對於喜馬拉雅山,讓我有一種爭強好勝的心理。每當遇困受挫總使我想起它,我不服它所以我要征服它,最終能滅困重振。對於與它的情緣,我只能當作是一種緣分,而我又能把它作為我走向成功大道的勵志石。我與它的情緣決定我的路程,我能好好享受它帶給我的艱辛與喜悅。在現實生活中,為追求事業成功而努力奮斗的人和那些登上山巔而歷經艱險的人是同一種人。他們都在為做好一件事而艱辛拼搏。只是有些人比較幸運,而有些人卻非常悲慘,在艱苦的成功的道路上,含淚失去生命而失去一切,但他們不後悔,因為他們是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只是因夢未成、身先死命運而不甘心。初三的時候,有一次,我突然大急急需衛生紙。慌忙之下,只能隨便拿了張報紙全力沖向廁所。蹲在廁所里,閑著無事,我就看了報紙上的一些新聞。突然五個很醒目的字吸引了我的眼球喜馬拉雅山。這是一則關於喜馬拉雅山的新聞。據人民網5月28日訊,有三名登山者在攀登海拔8167的世界第七高峰喜馬拉雅山道拉吉里峰時遭雪崩,至今下落不明。日本80歲高齡的冒險家三浦雄一郎成功登上海拔8844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成為最年長的登頂者。看到這些新聞,我震撼了。他們的精神我徹底佩服了。困難、年齡、危險、甚至死亡都不能阻止他們登上最高峰。他們這種喜馬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我們要好好地借鑒他們這種精神。喜馬拉雅山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挑戰者,已經有很多人歷經千辛萬苦,成功登上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但對於我們這些平常人來說,登上世界最高峰簡直是難如登天。然而,我們為何不試想一下,當我們做成一件事時,就像是登上了喜馬拉雅山,只是存在高度的差別而已。你做的事對社會貢獻越大,走在喜馬拉雅山的高度就越高。當你達到了事業的頂峰時,你已經踏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坐觀天下大事。事業、精神應與喜馬拉雅山緊緊相連,共同走向成功大道。要相信自己,也許有一天你會站在世界山巔之上俯視天下。
⑤ 喜馬拉雅山沿邊居住的夏爾巴人發源地在哪兒
在中尼邊境上居住著幾個跨國民族,其中世界聞名的夏爾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1] 這些夏爾巴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他們在如此漫長復雜的歷史過程中,始終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夏爾巴人至今仍屬中國的未識別民族之一,他們深居深山老林,過去幾乎與世隔絕,後來因為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隊當向導或背夫而聞名於世。可以說,是珠穆朗瑪峰讓世界認識了夏爾巴人。
神秘的珠穆朗瑪峰滋養著夏爾巴人,同時也賦予了夏爾巴人神秘的色彩。在夏爾巴人的歷史中有著這么一段神秘的往事。相傳,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有一種叫雪人的神秘的生物,而最早發現這種神秘生物的就是當地的夏爾巴人。雪人傳說中它是介於人與猿之間的神秘生物,身軀龐大,紅發披頂,全身裹滿灰黃色的長毛。它時而溫和,時而彪悍,有著掌控一切的力量;它步履快捷,自如穿梭於不同的空間,所到之處都留下神秘的氣場。
神秘的喜馬拉雅,神秘的「雪人」令人心曠神往,居住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夏爾巴人」把它稱為「夜帝」,在《泰晤士報》等權威期刊中,它則被直接音譯為「Yeti」。
夏爾巴人(Sherpa),又稱:雪巴人、謝爾巴人。是尼泊爾和印度的山地民族,以「喜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稱。[2]
現存約4萬人,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境內,中國西藏境內有約1200人。夏爾巴人有姓無氏,同姓不婚,一般也不與外族通婚。宗教信仰為藏傳佛教,以薩迦派和噶舉派為主,保留有較多的原始信仰。夏爾巴人忌食魚、狗和小牛,由於受印度教影響,雖不忌牛肉,但從不主動屠宰牛。主食以玉米為主,講究使用茴香、辣椒等調味料。
夏爾巴人的生活習俗和宗教習俗受自然環境和傳統文化的影響,部分與藏族相同之外,更多的是多姿多彩而又自具特色。
信仰
夏爾巴人大都信奉藏傳佛教,立新和陳塘各有一座寺廟,名字分別為貢巴薩巴和拉崗,絕多數人信奉薩迦派和噶舉派,也有信奉格魯派和寧瑪派的。薩迦派和噶舉派的信徒們可以居家結婚,不住在寺廟,耕種寺廟的土地,他們只是輪流去寺廟燒香、擺供和念經。他們以佛教教規作為行動准則,喇嘛在夏爾巴人中享有特殊地位。他們還崇尚鬼怪,相信星算,凡有重大舉動都先佔卜而後作決定。
喪葬
如果親人去世,都要先請喇嘛念經,然後舉行火葬和土葬。成人死後放在特製的木箱內,送到火葬的地方架柴火葬,葬後兩三天取少許骨灰撒到江河裡,其餘部分用石頭壘蓋;孩童死後,把屍體捆綁成胎兒狀,存放在山崖的石穴中或樹洞里,時間一長就成了屍蠟。
5生活習俗
飲食
主食有玉米、大米、糌粑,其次有干扁米、土豆、面條、油餅等。夏爾巴喜愛喝酥油茶、甜茶、「巴魯」(玉米酒)、青稞酒、酸奶和燒酒。他們喜熟食,不吃生肉,用炒菜佐食。菜類最愛食用土豆、蕁麻、雞蛋、牛羊肉和一種類似蛤蟆的小動物。不吃魚、狗和小牛肉,沒有喂豬的習慣,但吃豬肉。他們不會殺牛,所食牛肉大都是摔死或病死後的肉,這種習慣可能與鄰國尼泊爾人的習俗有關。玉米是普通的主食,一可做「公則」,就是半乾的玉米糊糊;一可做「巴魯」,就是玉米酒。過去吃飯時全家就著飯盆和菜鍋用手抓食,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境內有不少人已逐漸使用碗筷。炒菜很講究佐料,用小茴香、辣椒、洋蔥、大蒜和咖喱粉等,尤以辣椒、小茴香為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這些佐料大都是用木沖或石臼搗碎,蘸著菜或飯團吃。
居住
夏爾巴人家
平時住木房,放牧時住牧棚。房屋建築形式特殊,一般都是人字形頂,上蓋魚鱗板(即用斧子劈成的木薄板)。四周用石塊壘成厚牆,就在牆上架梁造樓。大都修建兩層樓房,平均高度約6米左右,樓上一般分隔成三間,分作廚房、宿舍和儲藏室,樓下堆放零星什物或圈牛羊。室內陳設簡朴,廚房設在中間,有酥油桶、鋁鍋和各種炊具碗杯等,家家還有一個用石板砌墊而成的火炕,支架做飯,席地就食。他們注意衛生,室內清潔明亮。一般家庭都有廁所。
禮節
夏爾巴人表示敬意的方式有二,一是敬獻哈達,一是用頭碰在對方的手上或膝蓋上。舊時還有彎腰吐舌低頭的習慣,這種現象一直存在著。夏爾巴重饋贈,凡有喜慶必互相送禮致賀,但還禮的數目必須多於饋贈之數,普遍都是加一倍,否則就認為是失禮,收禮的家庭進行登記,以便加倍回贈。他們很重視稱謂--對長者一般不直呼其名,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一般都叫其第一個兒女或女兒的名字,後面加上阿爸或阿媽,對年紀較大的男性長輩稱"明米",即"爺";對年紀較大的女性長輩統稱"以米",即"奶";對有知識者稱"格拉"(老師);對已婚女子叫"措姆",即嫂子。
節日與娛樂
夏爾巴人的娛樂活動
娛樂活動除唱歌跳舞外,還有"擦嘎"、"科比"、撲克牌。察嘎是一種賭博,賭具為10個半邊的干核桃,由一人坐莊,大家押寶,以拋出的核桃正反面計算勝負;科比似投壺,在前方放一個小筒,玩者用小硬幣向筒內投擲,以進筒為勝。
夏爾巴人節日有幾個是固定的,境內夏爾巴以元旦最為隆重,藏歷年次之。在元旦前20天,家家戶戶浸泡大米,煮熟後製成餅子,稱為"科熱"和"西捧",還要准備牛羊肉、酥油、帕吉(即干扁米)、糌粑和土豆等。元旦清晨每人去溝旁溪邊打一桶清潔的泉水,回到家中洗臉換衣,表示在新的一年內去污換凈。在穿新衣之前,要在自己身上用手撫摸一遍,以示長壽不衰,然後著衣。家人聚集一室,向屋正中掛的神像敬獻哈達。在神像下方置一塊長木板,板子上供著大米、糌粑、餅子、油條、清水、桔子、干扁米等七種食物,食物周圍撒上糌粑面和酥油花。在門前豎一根長1-1.5米的白色經幡,經幡的四周用各色細線縫邊,顏色鮮艷奪目。 [3]
6語言
夏爾巴人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爾巴人的語言,其語法結構與藏語基本相同;陳塘夏爾巴人的語言較雜,既有藏語、尼語、還有土語。夏爾巴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名字與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種姓。立新村夏爾巴人的種姓有五種,即色爾巴、嘎爾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陳塘分兩種,即提嘎瓦、從巴瓦。
7婚俗
境內夏爾巴人社會的種姓制與尼泊爾種姓制,在過去是一脈相承的。據說立新的夏爾巴人,在當地居住已有260餘年,他們的祖先是從尼泊爾夏爾孔布地區遷來的,也有人說是從四川甘孜遷來的。他們見面如果互相不認識,都要問一聲姓(即種姓)什麼,若是同種姓,就不能開玩笑,也不能通婚。過去夏爾巴人與藏族和其他民族也不通婚。可他們與異種姓的尼泊爾境內的夏爾巴人,則不受國籍和地域的限制,互相通婚。他們的婚姻形式有幾種,一是男方請別人一起去女方家說親、送酒、獻哈達,女方家如果老少都同意,就請其吃飯,即可結婚。二是男方求婚時,女方父母同意,女方本人不同意,就採取搶婚的形式。三是男女雙方同意,而女方父母不同意,就將女方搶到山上藏起來,再找女方父母求情,直至同意後才將女方領回家。結婚前,男方也有要向女方家行彩禮的習俗。
夏爾巴人還有兩兄弟同妻的婚姻形式。妻子有自己的住房,並設有大床,兩兄弟丈夫各有自己的住房,誰與妻同宿,或由兩夫決定,或由妻子決定。如果有弟兄4人,那麼,他們習慣老大與老二同一妻,老三與老四另同一妻。婚禮是兩個新郎與新娘3人一起舉行,這與藏族、門巴族又有所不同。
在夏爾巴人的舍爾巴種姓中,還有一種試婚的形式。從定日到尼泊爾的索盧和昆布有一條傳統的「珠穆朗瑪商道」。索盧和昆布是美國當代人類學家阿吉茲的根據地,她曾以西藏逃亡在那裡的人為對象,從幾千人次的調查數據中整理出《藏邊人家》一書。就是在這索盧和昆布地區,還有許多舍爾巴人的試婚小木樓。舍爾巴的女孩長到14歲時,父母就讓她出門自由結交,同時分一間小屋給她,有錢人家還單獨為女兒修建一座小木樓,讓她晚上一個人住在那裡。她選中了男朋友,可以引導他暗地裡到小木樓來夜宿,父母即便知道也不幹涉,而且還要向小姑娘講解兩性接觸和兩性生活的知識。住了一段時間,他們雙方如果滿意,便由男方托媒向女方父母送幾缽米酒,就算正式訂婚。訂婚後,未婚夫就可以公開地住在姑娘的小木樓里。如果任何一方感到不滿意,招呼一聲就算解除婚約,男方得立即離開小木樓居住。不過,多數男女能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即生孩子。有了孩子之後,男女雙方才宣布互相為從屬關系,於是男方正式向女方及其父母求婚,通過一定儀式,正式確定夫妻關系。如果兩口之間還出現感情危機,通過協商,丈夫付給妻子一筆孩子的撫育費,便可離開女方,或者把孩子帶走。如果能繼續和睦相親,那麼可以確立終身伴侶關系,女方帶著孩子移居夫家,再舉行隆重的婚禮。據一個夏爾巴人舍爾巴種姓的青年向導普爾巴說:「一般說來,女的14歲,男的16歲就可以同居,但要經過一次、二次、再次的感情確定,才能組成家庭,這需要3年至10年的時間。」據索盧和昆布地方的一個正在為女兒的未婚夫上門求婚作慶典食品准備的舍爾巴老阿媽桑珠瑪解釋道:「這道理很簡單:青年男女之間的了解和通達,再沒有比在一床睡覺更好的方式了。即便一床睡覺,一時也難以了解和溝通,所以試婚期要長,長到生了孩子,長到經得起承擔共同責任所帶來的信任和考驗。」
8生產與職業
西藏和平解放前夏爾巴人主要從事背運和交換,後來農牧業生產有了發展,進而大力發展各種副業生產和商貿往來。農作物有玉米、土豆、雞爪谷、蕎麥和豆類。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山裡有雲杉、樟木等各種樹木;林里有猴子、獐子、狗熊等動物;林下產蟲草、貝母等多種葯材,食用菌類豐富。
珠穆朗瑪峰登山向導
夏爾巴人的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高於常人。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夏爾巴人就為登山者充當向導和挑夫,他們體質好、抗缺氧能力強,吃苦耐勞,有許多人經過培訓後會講英語,又有登山技巧,幾乎每支登山隊伍中都有夏爾巴人。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創下了「三個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數最多,無氧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珠峰遇難人數最多(約60人)。夏爾巴人在人類攀登珠峰史上功不可沒,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各國登山隊提供向導和後勤服務已成為夏爾巴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9白瑪活佛
97歲的白瑪活佛,是目前國內年齡最大的夏爾巴,在當地有著無可替代的權威。他生活在在雪布崗村,夏爾巴聚居的最大村落。
10民族源流
夏爾巴人的祖先來自東方,他們是躲避戰爭才進入西藏的。 而有關這方面的歷史,尼泊爾境內的夏爾巴的經書里有記載,他們是從這里遷移過去的,帶走了那些經書。在夏爾巴人中很有威望的白瑪活佛說,他們的祖先們談到自己時,還提到mi nia,說他們是從 mi nia來的。mi nia這一詞彙是西藏人對黨項羌族人或西夏人的一個說法,而且是貴族的稱呼。
可以設想,黨項人最後的一支力量,更確切地說是皇室成員,如今的夏爾巴,當初的情形大概是這樣的:從西北地區逃離大夏國的首都銀川後,基本沿著後來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逆方向,從西北到了西南,在今阿壩、甘孜一帶生活了近100年的時間,強大的蒙古軍隊開拔到這里,和八思巴合謀建立藏地八思巴親蒙政權後,一些黨項人已經逐漸融入當地人中間了,但那些血骨里一直堅持黨項人純度的皇室成員,開始再一次逃亡,這次的方向是一條生命禁區內的死亡之旅,從南北兩線,進入西藏,雙方在昌都會合。這是昌都有大量mi nia的原因,也是黨項人對這里推崇的原因。不久,越來越多的黨項人和加入這一行列的其他民族的人,集聚昌都,形成了這里影響巨大的「羌都」。元代政權招撫了藏族八思巴政權和德格土司後,這兩種力量從西和東兩方面夾擊「羌都」,黨項人只好開始了青藏高原上的大遷徙,最後落腳米尼雅山腰,成了後來的夏爾巴……
11歷史名人
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夏爾巴人的登山者,曾於1953年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
12體貌特徵
夏爾巴的意思是「東方人」。許多人類學家認為,夏爾巴人的先民居住在西藏東部一個叫哈姆的地方,靠放養氂牛為生,每年都到尼泊爾過冬。長期的固定遷徙也使他們壟斷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與中國西藏之間的貨物販運。到公元16 世紀,他們的活動范圍才逐漸固定在尼泊爾境內。19世紀30年代,土豆在高山地區引種成功,使得夏爾巴人擺脫了游牧生活,人口也有了一定增長。
夏爾巴人主要聚居在海拔4700米的索魯昆布地區。長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爾巴人獨特的體貌特徵:由於空氣稀薄,他們的肺活量大得驚人,一位西方記者曾經開玩笑說,夏爾巴人長著專門用於登山的第三片肺葉;他們的血壓很低,這保證了大腦供血充足,肌肉伸縮有力;與腿部相比,他們的軀干偏長一些。
夏爾巴人與生俱來的登山天賦讓英國登山家亞瑟·韋克菲爾德感嘆不已,他寫道:「這是老人、婦女、男孩和女孩組成的花花綠綠的搬運隊伍,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上,他們背著80磅的器材設備卻能攀登自如,一些婦女甚至還背著孩子!晚上,這些『高山搬運工』睡在帳篷外邊,只找一塊大岩石擋風,他們似乎並不在乎夜裡零攝氏度以下的低溫。」
1
在中尼邊境上居住著幾個跨國民族,其中世界聞名的夏爾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這些夏爾巴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他們在如此漫長復雜的歷史過程中,始終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夏爾巴人至今仍屬中國的未識別民族之一,他們深居深山老林,過去幾乎與世隔絕,後來因為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隊當向導或背夫而聞名於世。可以說,是珠穆朗瑪峰讓世界認識了夏爾巴人。
在夏爾巴群眾中廣泛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在遠古時代,有一家人生有四兄弟,大哥叫帕巴,老二叫康巴,老三叫夏爾巴,四弟叫塔莽,他們成年後為了生活遠離家鄉,各奔東西。帕巴在西藏高原發展成為如今的衛藏巴;康巴就在西康、青海玉樹一帶繁衍為後來的康巴;夏爾巴來到了中尼邊境的夏熱孔布地方,成為今天的夏爾巴;塔莽進入尼泊爾底滿地區,是尼泊爾境內的塔莽巴。雖說是傳說, 但也足以說明夏爾巴人以前的分布情況、族源或不同成分等等。
北宋末年,蒙古鐵騎馳騁在茫茫草原,北方的西夏王朝也消失在歷史的雲煙深處,空渺無跡,不知去向,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個懸念……有不少夏爾巴人說自己是西夏黨項人最後的皇裔,並且至今仍保持著許多內地漢族人的生活習俗。
⑥ 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和攀登英語閱讀系列哪個好
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和攀登英語閱讀系列都很好,我為我家孩子買了兩種書。前者更難一些,後者的趣味性更強。可以先學攀登的《神奇的字母》,再學其它套系。
⑦ 攀登英語第四級第八,第九頁
。。。親 沒有什麼比較好的辦法 就是平常多找一些英語短文 英語閱讀來回看 有不會的就查一下英答語詞典 並且把這個英語單詞找一個專門的本子記下來 沒事多看看 以提高詞彙量 看你的情況 綜合 聽力好像不是很好 那就多聽英語課文什麼的 不管什麼英語 ...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