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高中閱讀理解寓言故事類
Ⅰ 閱讀下面的寓言故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綻開自信之花》
錢學森說過「只有相信自己,堅持不懈,才會有成果。」自信即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獲得巨大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難,走向成功的彼岸。
孔雀有著美麗和身高,但卻認為自己永遠比不上夜鶯的歌聲,害怕別人的嘲笑,它不自信的表現從而使自己悶悶不樂。我們應該摒棄這種精神,讓自信之花在我們的心中綻開。
奧運史上第一個獲得三枚田徑金牌的女子是美國的奧爾瑪·魯道夫。她從小就希望自己當一個田徑運動員。憑借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贏得了無數次的掌聲和鮮花。可是有誰想過,她曾經是被醫生判為終生殘疾的人,她曾經有六年不能走路。是什麼讓她當上了田徑運動員?是自信,她堅信自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實現願望,並且堅持不懈,辛苦付出,是自信讓她創造了奇跡。
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赴歐洲參加指揮大賽時,在演奏中他發現了樂譜出現問題,可在場的指揮家和評委都鄭重聲明樂譜沒有問題,小澤征爾考慮再三,相信自己,仍然堅持樂譜有問題,原來這是指揮家和評委給他出的考題,小澤征爾正是憑借著自信在大賽中奪魁,是自信讓他獲得了成功。
籃球女孩錢海艷,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失去了雙腿,從此靠著一顆籃球走路,在與死神拼搏中,小海艷相信自己一定能活下來,她克服了重重的困難。是自信讓她獲得生的希望。
自信創造了奇跡,獲得了成功,獲得生的希望。自信可以改變一切。孔雀如果擁有自信,堅持不懈,我相信有一天,孔雀的歌聲會戰勝夜鶯的歌聲,獲得更多人的喜愛。
綻開自己心中的那朵花——自信之花,將它帶在自己身邊,它會帶領你走向成功。
《知足常樂》
知足者常樂,貪心者永憂。不錯的,你若知足,您定逍遙自在。若貪心,則無疑是往自己背上壓上一塊磐石。
劉禹錫知足。雖處於陋室,卻還能道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雖說此話有自居自己是君子的韻味,但不也是種知足的表現。
孔融知足。小小年紀就能選擇小的梨。試問,如果當時他拿大梨,當真搶得過他哥哥嗎?知足常樂,反而使他留下一個「孔融讓梨」的前古美談。
陶淵明知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胸懷令人好生佩服。反過來思考,在那名利當天的封建社會,能做到棄官而耕農的人,在當時無人出其右。「不為五斗米所折腰」更是舉世無雙。陶淵明能知足常樂,實屬不易。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本也是曠世奇才,但碰巧生不逢時,遇上了諸葛亮。試想如果他能知足,便也能在江東有一番作為,最後也不至於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王熙鳳不知足,她貪權,結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臨死了,還在賈府遭人白眼。她的貪心與賈母的知足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每個人都有其缺點和優點。只要你揚長避短,便能知足常樂。
有人在刺上看到玫瑰,有人在玫瑰下看到刺,前者仍是喜愛之情,後者卻生出厭惡之情,有時候,換種思維,你便能快樂。
聖人無憂,智者常樂。不是他們所愛的都已擁有,而是他們懂得知足。
《角度成就人生高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繽紛世界,浩瀚寰宇,「萬類霜天競自由」,有著太多的差異的區別,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角度面前,事物的美醜成敗總會有不同的定義。美麗的孔雀,有著挺拔的身姿和華彩的羽毛,本來應是鳥中之王,卻因為認為自己的歌聲比不上夜鶯,便陷入了消頹與哀嘆之中。若是它能夠換個角度,重視自己的優點,發揮獨有的價值,必能振翅翱翔於自信超然的廣闊天空之中。
改變看待自己的角度,便能收獲成功的驚喜。俄國的撐桿跳女王伊辛巴耶娃原先是一名體操運動員,但她不斷增長的身高卻讓她在這個項目上失去了優勢。她面對夢想道路上如此巨大的攔路石沒有氣餒,沒有灰心,而是轉而投入了撐桿跳的學習中。沒成想,她挺拔的身高反倒成了撐桿跳項目的優勢,最終使伊辛巴耶娃成為體壇上的常青樹,造就一代神話。
改變看待磨難的角度,便能成就無悔人生。
尼可·胡哲,被稱為「像雕像一般活著的人」,生來就沒有了四肢,但是他卻說:「我從來不去看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只珍視自己所擁有的。」他沒有四肢,行動困難,卻憑著頑強的毅力和驚人的決心,掌握了獨立生活的本領,取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切,歸根到底取決於尼可看待自己生命的角度,珍惜自己的擁有,揚長避短,邁向成功,寓言故事中的那隻欽羨夜鶯歌喉的孔雀,不知聽聞了這樣的經歷,將會如何羞愧難當。
改變看待世界的角度,便能超越人生高度。
被稱為「真隱士」的山水詩人林和靖,早年仕途坎坷波折。他無法像那些世故圓滑的人一樣阿諛奉承,在夾縫中求生存,毅然決然地辭掉官職,歸隱西湖,過起了「梅妻鶴子」的瀟然生活。最終成就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佳話。林和靖深知官場黑暗,世風不古,自己剛直的性格無法曲意逢迎,便換了個角度,發現了自身對山水田園的獨特領悟力,成就文壇千古傳奇。
角度成就人生高度,態度改變生命軌跡,維特根斯坦曾說:「我在地面獨行,不在雲端跳舞」,便能發現自身長處,邁向成功。不要做那不滿足的孔雀,讓角度改變人生,實現自我超越!
《南國淚》
少時,父皇便囑他:「你要記得你是誰。」他懵懵懂懂,不知所謂。後來,長兄為了太子之位殺了叔叔,不久暴病而亡,他隱隱知道,那沾滿鮮血的皇冠,會落在他頭上,父皇去世,他坐在那皇位,面對殿下山呼「萬歲」的群臣他淚如雨下,是為了悼念父皇,還是為了他的命運?他不知道。他想起父皇的話。
「你要記得你是誰。」
他曾是蓮峰居士,是詞壇國手,而今他是這千里南國的主宰。
可他不願做萬人之上的君王,他不願做李煜,他多想做原來那個李從嘉,飲三兩杯薄酒,填三兩首小令,一棹看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舟。他願泛舟五湖,做個尋常隱者。而不是高居於冰冷的大殿之上,執那朱紅的御筆,判千萬人的生死。
他苦悶,他彷徨,他無可奈何。
曹彬攻至都城之下,他肉袒出降。在宋都的大殿上,那個男子意氣風發地看著他笑:「他以為他是誰?縱有多少才氣,也得淪為朕的階下囚。」群臣附和著笑,他低著頭接過封為違命侯的敕書,苦澀的淚蓄滿眼眶,卻不敢打濕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他還記得,曾經他也是高居於殿上九五之座,看著群臣阿諛奉承的君主。
苦悶在心中越積越多,他含著淚在日下獨吟。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可他終於知道父親何意,他不是此詞人,他是帝王。
可他還是錯了,如今的他不是帝王,只是個體面的階下囚。
公元978年,詩作為宋太宗所聞,賜牽機毒,李煜死。他必須知道他是誰,可是他始終沒弄清這個問題,所以他誤了青春,誤了江山,誤了性命。
消息傳回南國,家家為他焚香燒紙,卻喚不回南唐後主。南國淚飛揚,化作傾盆雨,浸潤千年後發黃的書頁。
你是誰?這個問題簡單之極,可有多少人如李煜一般誤了一生。那些流淌的淚,在千古月光之下,化作一句無聲的嘆息,一聲沉默的詰問。
你可知道你是誰?
點評:小作者在材料的選擇上別出心裁,採用了逆向思維的方式,選取了「人無我有」的材料,透過千載興衰的風雨,將目光鎖定在留下無數膾炙人口詩詞的唐後主李煜身上,寫出了其內心的真實想法:身為帝王,卻想做一個「詞人」。
小作者運用開闊的視野、廣博的知識、細膩的筆觸、精美的語言敘述了李煜定位錯誤的一生。篇末點題,「你可知道你是誰?」,令人回味無窮。
讀罷此文,我們不僅驚嘆於小作者純熟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那字里行間所彌漫的淡香也向我們襲來,令人回味無窮。
如果你還想要其它作文的點評我再發給你,有其它要求也可提出
Ⅱ 閱讀寓言故事《鸚鵡滅火》,完成下面各題。(14 分)有鸚鵡飛集 ① 他山,山中禽獸皆相 ② 愛。鸚鵡自念
參考譯文:一隻鸚鵡飛到一座山上棲息,山中的禽獸都很喜歡(愛護)它。鸚鵡想,在這里雖然感到很快樂,但不是我長久居留的地方,於是便飛走了。禽獸們都捨不得它離開。過了好幾個月,山中突然發生火災。鸚鵡遠遠地看到了,心裡非常著急,便鑽進水中,用自己的羽毛沾濕水,飛到山上,灑水去救火。天神見此,說道:「你雖然有一番好意,但又有什麼用(效果)呢!」鸚鵡答道:「我雖然知道一點點的水滴不能夠把火澆滅,但是我曾經住過這座山,與山上的禽獸友好相處,親如兄弟,我不忍心看著山林毀於大火啊!」天神聽了贊揚鸚鵡的大義,隨即把山上的大火滅了。 小題1:①離開② 遠遠地③ 於是,就④ 這(座)(4分) 小題2:B(2分) 小題3:雖/知/區 區 水 滴 不 能 救(2分) 小題4:(1)一隻鸚鵡飛到一座山上棲息,山中的禽獸都很喜歡(愛護)它。(2分)(2)即使騎上賓士的駿馬,駕著長風,也沒有(或「也不如」「也比不上」)船行得快呀。(2分) 小題5:鸚鵡飛到山上,受到善待。山林失火,它心懷感激,勇敢沾羽滅火。告訴我們:「義」就是懂得感恩,知恩圖報;「義」就是幫助他人,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顯示一片誠心。(2分,答到要點即可) Ⅲ 跪求:有關於莊子的寓言故事的閱讀題
1.惠子相梁 Ⅳ 1.課外閱讀中,我收集了這些寓言故事(要求寫題目) &nb...
Ⅳ 求兩篇英語寓言小故事,要四號字的,並且要有4~5個英語問題,要像初中閱讀理解一樣
希望意味著,有人相信地球 Ⅵ 閱讀寓言故事《烏鴉喝水》作文寫什麼題目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一隻口渴的烏鴉找到一個裝著很少水的瓶子,瓶口內又小容,烏鴉看到旁邊有許多小石子,就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了水.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只烏鴉很聰明,他找到的瓶子裝著很少的水,瓶口又小,所以他喝不到水,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努力地想辦法.無論是叼石子,還是把嘴巴插到瓶子里喝水,烏鴉都充分地利用了他的尖嘴巴.這讓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在學習或者游戲中,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放棄,要找爸爸媽媽來幫忙.我還比不上這只烏鴉呢!以後啊,遇到難題,我先要自己認真想一想,多試一試,不能依賴別人. Ⅶ 跪求:有關於莊子的寓言故事的閱讀題
有一個趕路的愚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腳印。為了甩開腳印和影子,他越走越快。可是他不知道,無論走得多快,影子始終寸步不離腳跟;他不知道,自己走得越多,腳印也就越多。他更不明白,只要走到樹蔭里,影子就沒了;只要坐著不走,腳印也就沒了。他還以為是自己走得不夠快,於是拚命狂奔,終於力竭而死。 Ⅷ 蜘蛛,蠶和老桑樹 閱讀答案 1.概括這則寓言故事 2.文中三個加點字慢吞吞有何表達效果3,文中劃線句子用了
1這則寓言故抄事講述的是在桑樹上吐絲結網的蜘蛛指責吃桑葉的蠶,它認為同樣是吐絲自己就不傷害桑樹,蠶的理由是沒有道理的。後來老桑樹說了公道話,蠶這樣做不是為它自己,而是為人類。等蜘蛛徹底明白想向蠶致歉時,已經沒有機會了。 Ⅸ 寓言故事《考試》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閱讀測試題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