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新課標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指南

新課標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指南

發布時間: 2021-02-03 01:40:44

❶ 如何選擇小學英語分級閱讀的讀物

選擇小學英語的分級讀物根據自己現有的水平來選擇即可。

❷ 小學英語分級閱讀五到十歲你讀的是什麼,你喜歡的原因是什麼

閱讀對於學習者來說,既是目的又是一種手段。因為,作為人,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首先是為了獲取信息,而作為小學英語的教學,又是希望通過閱讀幫助學生學英語,通過閱讀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字詞句,發展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與英語閱讀的目的有所不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綜合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英語課標語言技能中的其中一項,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承,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來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的語言交際打下基礎。另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教師通過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獲取信息,得到感知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英語能力的目的。
小學英語目標以聽說為主,還有大量的口頭表達,這也是冀教版教材編寫的主題思想,這套教材就是讓學生通過母語習得的方式來學習英語。聽說領先。,但是學生到了高年級如只是聽說,學習能力發展不快。所以小學階段應該發展學生初步的閱讀能力。雖說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小學側重聽說,中學更多是發展讀寫,但各種技能在小學都要培養,才能適應上中學後英語進一步的學習。我們知道,小學生,特別是中國的小學生,英語需要大量的接觸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由於我們中國小學生學外語這種自然的學習環境還不是特別理想,沒有語境。所以需要大量的接觸英語,那麼接觸英語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閱讀,可能會有的教師會問,為什麼要默讀呢?大家想一想,默讀和朗讀哪個快?哪個得到的信息多?當然是默讀了,要讓學生形成能力,必須輸入量要大,語言的學習要讓他們先感知。聽說讀寫中要屬讀輸入最大,而讀中屬默讀輸入量最大,朗讀是不思考地讀,如果真正理解只有默讀,如果讓學生大聲讀十遍,可能只是機械模仿,而不理解其意。如果讓學生默讀,讓他眼睛看,心理想著,這樣輸入量大,而且也能很快理解,速度也快。所以小學階段,即便是低年級階段我們也應該安排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來閱讀,來表演,這樣能夠通過學習故事,表演故事,能夠有更多語言輸入。可以說不同的教材上針對不同的課型有不同要求的閱讀。有的是讀後說,讀後寫,熟讀後表演等,不同形式。如pep教材中對閱讀在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要求。如四年級下,read and write 通過生動活潑的情景呈現趣味對話,擴展語言知識面,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五六年級是read and write A通過真實、活潑的情景復現A部分語言點並加以擴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五、六年級上下read and write B,在加大語言輸入量的同時滾動出現新舊內容,提高B部分的語言點的復現率,力求通過真實自然的語言情景來鞏固、拓展語言知識。通過以上可以總結一下閱讀的目的:
1、 閱讀是四種技能之一,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閱讀能力的培養。
2、 閱讀是擴大語言輸入量的有效途徑。
3、 鞏固學過的知識。如詞彙、語法、交際用語等。
4、 有趣的閱讀材料還能給人們帶來樂趣。Reading for fun.(教材編寫人員收入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都是一些有趣的,目的是讓學生喜歡,讓學生有興趣,還有課外的一些閱讀材料)。
5、 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相應的學習策略。( 如,粗讀,精讀、還是跳讀,還是抓關鍵詞讀。)

❸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

教師教學的心來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自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准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

❹ 請問,誰有新版小學英語新課標,完整版的。

2011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小學部分)

第一部分 前 言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和大調整的變革時期,呈現出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發展態勢。作為一個和平發展的大國,中國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際責任與義務。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引人類文明成果、借簽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增進中國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能夠為提高整體國民素養,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國民的國際交流能力奠定基礎。
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對青少年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習英語不僅有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世界,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播中國文化,增進他們與各國青少年的相互溝通和理解,還能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職業發展的機會。學習英語能幫助他們形成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學習英語能夠為學生未來參與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儲備能力,也能為他們未來更好地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礎。
一、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今後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學習一門外語能夠促進人的心智發展,有助於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增進國際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形成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提高人文素養。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由於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
(三)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本標准》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課程的有機銜接和各學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等級要求組織教學和評價活動。
(四)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採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五)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採用多元優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評價體系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日常教學中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終結性評價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
(六)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路信息等,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三、課程設計思路
英語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和先進的外語課程理念為指導,立足國情,綜合考慮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建立一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系統而持續漸進的英語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設計課程總目標和分級目標,這五個方面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使英語課程既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優化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一定的文化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根據上述設計思路,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以小學三年級為起點,以初中畢業為終點(即義務教育9年級),並與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相銜接。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兩個階段)按照能力水平設為九個級別,形成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課程。設置分級課程目標借鑒了國際上通用的分級方式,力求體現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使英語課程具有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在九級目標體系中,一至五級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目標要求。其中,一級為起始級別,二級為6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五級為9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級為普通高中的目標要求。其中,七級為高中畢業的基本要求,八級和九級是為願意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的高中學生設計的目標。在九個級別的目標中,一級、三級、四級六級為過渡級別。分級目標的設置有利於在課程實施中對教學和評價進行指導,同時也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
課程分級目標中的級別不完全等同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個年級。分級在義務教育階段,從3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的學校,4年級應完成一級目標,6年級完成二級目標。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諸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有利於正確地理解語言和得體地使用語言;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持續發展。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課程總目標,既體現了英語學習的工具性,也體現了其人文性;既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於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二、分級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各個級別的目標是指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應達到的綜合行為表現。表1是對課程總目標一級至五級的分級描述。

表1:課程總目標一級至五級的分級描述
級別 目 標描 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
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動作、做游戲、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表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感覺和情感。能模仿範例書寫詞句。
在學習中樂於模仿,敢於表達,對英語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對持續學習有興趣。
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並能就日常生活話題作簡短敘述。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話劇,演唱簡單的英語歌曲和歌謠。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描述。
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初步形成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樂於了解異國文化和習俗。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按照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要求,本標准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級別要求。其中,對語言技能中的聽、說、讀、寫等技能提出五個級別的不同目標要求,對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提出了二級和五級的目標要求。
一、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因此,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語言技能目標以學生在某個級別「能做什麼」為主要內容,這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於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表2是語言技能的分級目標。
表2:語言技能分級目標
級別 技能 標 准 描 述
一級 聽做 1.能根據聽到的詞語識別或指認圖片或實物;
2.能聽懂課堂簡短的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3.能根據指令做事情,如:指圖片、塗顏色、畫圖、做動作等;
4.能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聽懂簡單的小故事並做出反應。
說唱 1.能根據錄音模仿說話;
2.能相互致以簡單的問候;
3.能相互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等;
4.能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如:喜歡和不喜歡;
5.能夠根據表演猜測意思、說出詞語;
6.能學唱英語兒童歌曲和歌謠15首左右;
7.能根據圖、文說出單詞或短句。
玩演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英語做游戲並在游戲中進行簡單的交際;
2.能做簡單的角色表演;
讀寫 1、能看圖識字;
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
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
4、能正確書寫字母和單詞。
5.能模仿範例寫詞句。
視聽 1.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語動畫片或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視聽時間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鍾)。
級別 技能 標准 描 述
二級 聽 1.能在圖片、圖像、手勢的幫助下,聽懂簡單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2.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
3.能聽懂課堂活動中簡單的提問;
4.能聽懂常用指令和要求並做出適當反應。
說 1.能在口頭表達中做到發音清楚,語調基本達意;
2.能就所熟悉的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簡短對話;
3.能運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語(如問候、告別、致謝、道歉等);
4.能就日常生活話題作簡短敘述;
5.能在教師的幫助和圖片的提示下進行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
讀 1.能認讀所學詞語;
2.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
5.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寫 1.能基本正確地使用大小寫字母和標點符號;
2.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和祝福語;
3.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



聽 1.能按要求用簡單的英語做游戲;
2.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話劇;
3.能學唱簡單的英語歌曲和歌謠30首左右(含一級要求);
4.能看懂程度相當的英語動畫片和英語教學節目,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鍾)。

二、語言知識
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彙、語法以及用於表達常見話題和功能的語言形式等。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表3是二級和五級語言知識的分級目標。(詳細內容參見附錄1、2、3、4、5)
表3:語言知識分級目標
級別 知識 標准 描 述
二級 語音 1.正確讀出26個英文字母;
2.了解簡單的拼讀規律;
3.了解單詞和句子有重音;
4.了解英語語音包括重音、連讀、語調、節奏、停頓等現象。
詞彙 1. 知道單詞是由字母構成的;
2.知道要根據單詞的音、義、形來學習詞彙;
3.學習有關本級話題范圍的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並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表達二級規定的相應話題。
語法 1、在具體語境下理解以下語法項目意義和用法:
--名詞的單復數形式和名詞所有格;
--人稱代詞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
--表示時間、地點和位置的常用介詞;
--簡單句的基本形式。
2、在實際運用中體會以上語法項目的表意功能。
功能 理解和運用有關下列功能的語言表達形式:問候、介紹、告別、請求、邀請、感謝、致歉、情感、喜好、建議、祝願等。
話題 理解和表達有關下列話題的語言表達形式:個人情況、家庭與朋友、身體與健康、學校與日常生活、文體活動、節假日、飲食、服裝、季節與天氣、顏色、動物等。

三、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過英語課程,使學生增強祖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表4是二級和五級的情感態度分級目標。
表4:情感態度分級目標
級別 目 標 描 述
二級 1.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2.敢於開口,表達中不怕出錯誤;
3. 對各種英語學習活動有興趣;
4.積極參與各種課堂學習活動;
5.在小組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積極配合和合作;
6.遇到困難時能大膽求助。
7、樂於接觸外國文化,增強祖國意識。

四、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採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採取的步驟和方法;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加以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行動和步驟;交際策略是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採取的行動;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並有效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方式和方法。
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並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於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採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於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性學習奠定基礎。表5是二級和五級學習策略分級目標。
表5:學習策略分級目標
級別 策略類別 標准描 述
二級 基本策略 1.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3.會制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
4.對所學內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
5.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想;
6.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
7.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
8.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
9.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
10.注意觀察生活或媒體中使用的簡單英語;
11.能初步藉助簡單的工具書學習英語。

五、文化意識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於接受屬於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並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表6是二級和五級的文化意識分級目標。
表6:文化意識分級目標
級別 標准 描 述
二級 1.知道英語中最簡單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2.對一般的贊揚、請求等做出適當的反應;
3.知道國際上最重要的文娛和體育活動;
4.知道英語國家中最常見的飲料和食品的名稱;
5.知道主要英語國家的首都和國旗;
6.了解世界上主要國家的重要標志物,如:英國的大本鍾等;
7.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
8.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異同。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力求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好基礎, 同時,促進學生整體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應在教學中綜合考慮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課程目標,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況,整體規劃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努力適應英語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為此,特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繼續學習打好基礎。
(1)教師應充分了解所有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和發展要求,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把握學習難度,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並使他們在各個階段的學習中不斷進步。
(2)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學習水平和學習風格,尊重學生個體特點,充分發掘學生的不同潛能,與學生建立真誠、理解和信任的關系,因材施教,鼓勵創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更加廣闊的思維究竟和自主發展空間。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3)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模仿、體驗、探究、展示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並選擇恰當的時機和靈活的方法妥善處理。
(4)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有利於逐步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素養和基本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教師尤其需要注意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意識。
2.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課程標准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升「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務。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生活的各種語境,採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增強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在學生的語言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師應注意處理好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語言操練與語言運用的關系以及教學與考試的關系,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效。
(1)活動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和具體的操作要求,並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個體和合作的活動中發展語言與思維能力,並能在展示活動中感受成功。
(2)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要盡可能接近現實生活中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目標語言項目的真實意義和用法。
(3)活動應包括學習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過程,應使學生在語言初中活動中,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應有助於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特別是用英語獲取、處理和傳遞信息,表達簡單的個人觀點和感受,從而提升實際語言運用的能力。
(4)活動不僅限於課堂,還可延伸到課堂之外。活動應有利於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滲透與聯系,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想像力和創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展。
3.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對於提高學習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1)結合學生母語學習的經驗和認知發展需求,針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和異同,重點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學習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語發音的特點;掌握有效記憶和使用英語詞彙的方法;理解英語句型的結構和語用功能;初步運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獲取、處理和傳遞所需信息;在具體語境下開展有效交流;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學習的策略等。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應特別強調培養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2)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整體安排學習策略的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發展具體的學習策略,把學生培養成為自主的學習者。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採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學生介紹和示範不同的英語學習策略,創設有利於學生使用各種學習策略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對提高學習效率有積極作用。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嘗試和自我監控使用策略的情況和效果,並指導

❺ 《外教社朗文.小學英語分級閱讀5-10》有哪些等級的讀本

:,,,,

❻ 《外教社•朗文 小學英語分級閱讀 》第一單元 求翻譯!

In autumn ,the leaves slowly change colour.
在秋天裡,葉子開始慢慢地變顏色了。
It』s autumn,the class is in the forest.
秋天到了,同學們在森林裡遊玩。
There are lots of trees in the forest
森林裡有許專多樹。
Let』s put some red leaves in the bags.
讓我們采屬一些紅色的樹葉放到書包里。
Look !I like the red leaves,Tomotoes are red,cherries are red.
看!我喜歡紅色的樹葉,番茄是紅色的,櫻桃也是紅色的。
There are lot』s of leaves on these trees.
這些樹上有許多樹葉。
The children are collecting red leaves.
孩子們在撿紅色的樹葉。

❼ 何其莘教授編寫《新國標英語分級閱讀》的分級包含什麼

(1)幼兒園親子讀本(2)小學分級讀物(3)中學分級讀物

❽ 如何選擇英語分級閱讀

先說結論:

  1. 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否則全世界的分級閱讀就只剩下一家了);

  2. 分級閱讀要從閱讀的目的出發來選擇(所謂OOS);

  3. 選擇是要了解不同分級閱讀體系的本質不同(知道蘋果和梨有什麼不同再來選擇蘋果和梨);

  4. 根據2和3來進行選擇(這個的確需要一定專業知識和能力,請閱讀下文或聯系兒童教育專家例如我);

  5. 詳細的選擇需要在選擇體系後使用相應的評估工具來確定學生目前的級別和如何提高(例如參加DRA和STAR考試);

  6. 級別確定以後直接去相關網站查一下你所在級別可以選擇哪些書籍就可以了(可能省很多錢啊)。

下面是理由:

分級閱讀從1836年的「麥加菲讀本」開始,至今已經經歷了接近200年的發展。發展的結果是,這個領域已經相當成熟,雖然也存在著不同的體系。不同系統雖然不同,但是沒有諸如覆蓋不全銜接不上之類的明顯缺陷(這樣的指責要麼是出於商業利益打擊競爭對手,要麼是外行無知)。

那麼,不同的分級閱讀體系究竟有什麼本質不同呢?

首先,分級閱讀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本觀點之上的:閱讀能力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可以表現為級別,而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沿著級別的梯子逐漸攀登提高。所有的分級閱讀體系都是如此。

其次,不同分級閱讀體系的本質差異在於如何定義差異等級,也就是如何制定等級標准。存在著3種事實上的標准體系:客觀標准、主觀標准、主觀客觀相結合的標准。


下面介紹一下這3種標准及其實例:

  1. 客觀標準的分級閱讀。客觀標准只考慮閱讀材料文本和能力的可以客觀量化的因素,例如句子長度和難度、單詞難度和長度、高低頻單詞佔比等。客觀標準的優點是嚴謹、准確、與價值觀無關,缺點是未能反映閱讀能力中的主觀因素。客觀標準的典型實例有Lexile和AR/STAR等。

  2. 主觀標準的分級閱讀。主觀標准考慮內容的掌握和其它不可量化的因素例如思想深度和閱讀難點等。優點是考慮了閱讀能力中的主觀因素,缺點是模糊不清同時充滿與價值觀有關的價值判斷,例如在中國古代閱讀儒家經典但是卻得出與儒家不同結論的學生會被給與很低的評估。主觀標准沒有獨立和成熟的實例,但是我們可以把目前國內12年制教學中不同年級的分級看成是它的應用。

  3. 主觀客觀結合的分級閱讀。主客觀結合的標准同時考慮可量化客觀因素和不可量化主觀因素,例如考慮全文詞彙數量、單詞數量、高頻詞彙數量與比例、低頻詞彙數量與比例、句子長度、句子復雜度、句義明晰度、句式、印刷規格、每頁詞彙數、插圖信息量、思想深度、主題熟悉度等。主客觀結合的優點是全面考慮所有閱讀能力因素,缺點是評估結果因為考慮因素過多而存在著結果與能力相關性略低的問題。典型的主客觀結合實例是GRL。

了解了有關分級閱讀的知識,就可以根據學習閱讀的目的來進行相應選擇了。為幫助大家選擇,我給出如下建議:

  • 對於成年學生來說,學習目的通常是單純提高語言水平,所以可以選擇Lexile或AR這樣的純客觀體系。理由是成年學生有一定判斷能力同時不需要價值觀洗腦。

  • 對於少兒學生來說,情況要復雜一些。如果目的是在科學指導下靠學生自己閱讀而提高閱讀能力,那麼可以選擇客觀體系例如Lexile或AR;如果目的是在沒有科學指導的前提下依賴於分級體系而提高閱讀能力,那麼建議選擇主客觀體系例如GRL。鑒於目前國內中小學教師和學校普遍缺乏科學的閱讀教學理論(包括所謂名校),所以建議混合使用GRL體系。

  • 對於希望留學尤其是中小學階段留學的學生,毫無疑問要選擇AR。因為AR反應的就是相對於美國12年制各年級閱讀水平的級別,選擇AR可以直接與英語國家的中小學同步。

  • 最後,說一下選擇並確定了自己的閱讀級別以後如何選擇閱讀的書籍,這個不必拘泥於某個出版社,只要去相關網站去查一下你所在界別可以選擇哪些書或文章就可以了。考慮到原版圖書價值不菲,查到書以後購買國內的版本或電子書也可以。

更多育兒經驗干貨、海量少兒學習資源,盡在「親子成長寶典」

熱點內容
39天電影在線播放免費觀看 發布:2024-08-19 09:18:18 瀏覽:939
可投屏電影網站 發布:2024-08-19 08:19:20 瀏覽:140
農村喜劇電影在線觀看 發布:2024-08-19 07:46:21 瀏覽:300
電影院默認區域 發布:2024-08-19 07:39:02 瀏覽:873
台灣金燕全部電 發布:2024-08-19 07:30:20 瀏覽:249
在哪可以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29:06 瀏覽:467
電影tv版app 發布:2024-08-19 07:28:17 瀏覽:51
韓國倫理電影在什麼地方看的啊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835
韓國找女兒那個電影 發布:2024-08-19 07:18:34 瀏覽:667
驚變溫碧霞在線播放 發布:2024-08-19 07:10:13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