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與作文的關系
Ⅰ 淺談小學語文中閱讀和作文的關系 屬於漢語言文學自考論文嗎
(1)聯系工作實際
選題要結合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特別是自身工作實際),提倡選擇應用性較強的課題,特別鼓勵結合當前社會實踐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建議立足於本地甚至是本單位的工作進行選題。選題時可以考慮選些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論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或者以自己通過大學學習所掌握到的理論去分析和解決一些引起實際工作問題。
(2)選題適當
所謂選題要適當,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論題的廣度與深度。選題要適當包括有兩層意思:
一是題目的大小要適當。題目的大小,也就是論題涉及內容的廣度。確定題目的大小,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如果題目過大,為了論證好選題,需要組織的內容多,重點不易把握,論述難以深入,加上寫作時間有限,最後會因力不勝任,難以完成,導致中途流產或者失敗。相反,題目太小了,輕而易舉,不費功夫,這樣又往往反映不出學員通過幾年大學階段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也失去從中鍛煉和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同時由於題目較小,難以展開論述,在字數上很難達到規定字數要求。此外,論文題目過小也不利於論文寫作,結果為了湊字數,結尾部分東拼西湊,結構十分混亂。
二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當。題目的難易程度,也就是論題涉及的深度。確定題目的難易,也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量力而為。題目難度過大,學員除了知識結構、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外,資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這樣,就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致使論文寫了一半就寫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選題目。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既不要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去選一些自己不可能寫好的論題;又不能貪圖輕便,降低要求,去寫一些隨手可得的論題。
(3)選題要新意
所謂要有新意,就是要從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出發,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善於發現新問題,敢於提出前人沒有提出過的,或者雖已提出來,但尚未得到定論或者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只要自己的論文觀點正確鮮明,材料真實充分,論證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補我國理論界對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對以前有關學說的不足進行補充、深化和修正。這樣,也就使論文具有新意,具有獨創性。
Ⅱ 論小學作文教學與閱讀的關系
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
Ⅲ 讀作文和閱讀有什麼關系
關系:
閱讀為寫作可以積累材料和寫作經驗,而你寫作的作品又必須符合閱讀的心理,這樣的寫作才能有的放矢,使我們的作品預期目標得以實現,所以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首先閱讀對寫作具有促進作用,歷來名作家都注重閱讀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白居易的創作生涯中,閱讀也是貫穿始終。司馬遷為寫《史記》所閱讀的書,可謂漢牛充棟。其二是並非閱讀的多,就能寫出優秀的作品,再說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更何況書海無邊,所以在閱讀中要有所選擇、鑒別,多讀好書才能令人精神境界凈化,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詞彙豐富。有所謂的:「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但是僅僅讀好書進行積累還不夠,還需要鑒賞、分析文章、領會寫作原理、指導寫作實踐。茅盾告誡我們:「從事寫作的青年在動筆之前最好先看看別人的作品,試加以分析,指出它在結構、人物、環境的描寫方面,何者是好的,何者還有不足之處。」有鑒賞才有繼承和借鑒。毛澤東也說只有對中外的優秀作品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這樣才能寫出符合當今時代有中華傳統的優秀作品,所以為了寫作要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樣有效的閱讀與寫作實踐結合起來對寫作是十分有利的。
優秀文章的產生首先要學會的是閱讀方法。適當而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你的閱讀興趣。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領會寫者的創作意圖,寫作是在閱讀鑒賞的基礎上升華。人生活在社會中,人們有交際的需求,人們急需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轉化成一定的文學符號系統寫成文章,然後藉助某種媒體傳播出去。你如果想要別人分享你所提供的信息,就必須為讀者在閱讀時能夠理解和接受。在文學作品中就必須用一種文字語言形式使該信息能挑動讀者的神經而跟隨所創作人物放聲大笑或低聲哭泣,如果要達到這樣的藝術境界,必須在寫作前應培養寫作技巧和語言修養。技巧和語言修養應多讀多寫。從理論上透徹寫作規律,語言上更要下苦功夫去磨礪,其次還應增加生活儲備和知識積累,如名家的警句名言,各種有特色的的句段,盡量熟讀背誦和掌握其語言文字上的組成特點。各位名家都有讀萬卷書還須行千里路,見多識廣文章才會不落俗套品味自然高人一等。
所以在好文章的出爐前應協調好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使每人都能言其心聲、表其心意。
Ⅳ 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要我們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舞好兩柄「利劍」,相信就能「雙劍合璧,威力劇增。」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如何使閱讀為寫作服務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多讀,積累素材對於閱讀能夠帶給寫作的益處,著名學者張中行先生從表達與內容的角度分成四點來闡釋: 其一,「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就順理成章。這是多讀作用的初步,因而筆能達意。」其二,「進一步,多讀,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領會不同筆調的短長輕重,融會貫通,還可以推陳出新,把意思表達得更圓通,更生動。」其三,「吸收『思想』(包括各種知識)」。其四,學「思路」,即條理。「多讀,熟了,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對於小學生來說,吸收快,多讀了,接觸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語句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的更多時,就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還可以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圓滿,更生動。這也是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二、從讀學寫,在積累上下功夫從習作角度看,習作教學雖然和閱讀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但二者關系緊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學習運用語言。運用語言,不僅要積累語言,還應了解和掌握一些語言的規律。因此,閱讀教學還應該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以課文為例,教給學生一些有關語言方面的知識以及寫作的規律和方法,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從中體會到為了表達一定的內容,作者是怎樣准確、生動、鮮明地使用語言的,做到讀寫結合,從讀中學寫。而這些,就不是其他課程所必須承擔的任務。三、讀寫結合型的寫作訓練1、寫讀後筆記 。寫讀後筆記是學生的練筆過程、思維過程,也是學生生活素材積累、詞語積累的一個重要手段。閱讀之後,讓學生或就著作品蘊含的思想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寫讀後感,或摘錄好詞好句,或體會文章寫法。寫好後,定時對學生的閱讀筆記進行檢查,將幾篇寫得較好的筆記當眾讀給大家聽,讓大家有個學習的榜樣,也是對寫得好的學生的一種鼓勵。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中每周貼幾篇好的筆記,讓學生看,被選中的學生受到鼓勵,其他學生受到啟發。這樣讀寫結合,學生逐步養成了寫讀後筆記的習慣,作文能力也不斷提高。 2、仿寫。分全仿和點仿。全仿既從整體上模仿範文作文,如學完《三味書屋》後,可安排學生以《我的書房》和《我們的教室》等題,要求學習原文,按空間順序描寫和介紹,並展開合情合理的想像。這樣,便 把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了,達到了篇與篇讀寫遷移的目的。所謂「點仿」就是局部模仿範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話,可信這「點」很多,我們可以抓住句式表達、段落構成、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抒情聯想、描寫議論等 這幾個點進行分項仿寫。3、改寫。改寫可以加深學生對文體的理解和記憶,可以讓學生懂得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的方式表達出來。因此,選擇適當材料,進行改寫練習,是很有意義的。如在教學完《草船借箭》後,我讓學生把它改成了劇本,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寫的劇本表演,這樣既熟悉了課文,又提高了寫作能力,又培養了表演能力。改寫還可以改變敘述順序,改變人稱,改變故事結局,改變表達方式等。4、擴寫和縮寫。對於那些比較簡短的文章,擴寫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縮寫,在不改變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基本結構,順序和體裁,對長文章壓縮,使之成為短篇短段。5、續寫。在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寫出的結果既符合情節的發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給文章添上了一個較圓滿的結局。對小學生而言,作文難,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化寫作文的消極態度,變積極態度,除了要熟悉生活,認真觀察,善於積累,還要學會閱讀,博覽群書,搜集資料,並將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自覺行動,那麼當前學生怕作文、厭作文的情境一定會得到改觀的,學生的全面發展才不至於成為一句空談。
Ⅳ 何謂理解英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閱讀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和寫作一樣屬於書面能力。閱讀要求的是理解和領悟能力,寫作要求的是運用和表達能力。讀和寫的關系相當密切,互為促進。只有通過對讀的逐步領會,才能轉化為寫作的正確表達。
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習閱讀材料中涵蓋的語言知識,理解材料內容,從
何謂理解英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而培養並提高閱讀效率的教與學的活動。英語閱讀教學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英語閱讀教學可以為寫作儲備豐富的語言知識。
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必備條件,它包括詞彙、語法、固定句式、固定搭配、習慣用語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這些基本知識又主要是在長期的閱讀中建立、鞏固和積累起來的。閱讀教學是擴大學生詞彙量有效途徑:對於中國學生來講,學習英語的第一大難關就是英語詞彙。學生的作文水平難以提高,感到有話說不出來,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其詞彙量的限制所造成的。而一個學生的詞彙量的大小又直接取決於起閱讀量的大小。一方面,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可以加深對已學單詞的理解和記憶,使這些詞彙在多次的接觸和運用中得到鞏固。根據信息加工理論,對信息多一遍識記,也就多一遍加工,學生對已學的單詞多接觸一次,他們的理解就加深一次,對這些單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及其用法也就會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從而加深它們的記憶。書面語言是寫作者在書面輸出信息過程中使用的語言。英語格言、警句、固定表達、習慣用語均屬書面語言的范圍。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相比較,更有穩定性的特點。學生通過閱讀教學,可以積累一些英語格言、警句,記住一些習慣用語,固定句型,從而豐富自己的書面語言,為英語寫作是構建一個更大的英語語料庫。 2.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人們直接感覺和領悟語言的一種能力。英語語感的形成來源於大量的語言實踐。在語言實踐中,人們通過看或讀廣泛地接觸語言材料,積累語言知識,於是語言知識作為信息呈現於認知機能,使之逐漸產生對英語語言的直覺認知,從而克服漢語的干擾,形成英語的思維定勢。很顯然,英語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英語的語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分析材料在體裁、結構、內容、語言上的特點,結合各種課堂活動,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學生通過和英語不斷的接觸,自然而然地形成對英語的知覺認知,從而養成一定的英語語感。在英語寫作中,就有可能自覺的排除漢語的干擾,有效遏制中式英語現象。
3.英語閱讀教學可以提供廣泛的寫作素材
素材是指作者從生活中收集到的、尚未加工提煉的各種客觀事物和生活現象。積累素材,就是作者將通過各種感知活動所攝取的人、事、物、景在大腦中記憶中儲存起來。離開了人的感知活動、實踐活動、素材是無法進行的。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寫作必須言之有物,所以,寫作離不開素材的積累,如果沒有大量的素材積累,寫作者便無法寫出內容豐富,詳實感人的文章。英語閱讀教學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最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可以開拓學生視野,增加學生閱歷,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 4.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寫作技能
寫作技能的培養提高是離不開閱讀教學。下面就兩個方面來談閱讀教學對提高寫作技能的影響。1)通過篇章理解培養構建篇章的能力。閱讀和寫作都是建立在語篇的基礎上的,思想的交流,信息的傳遞並不是簡單的「詞彙+語法」。可以說,脫離了篇章結構分析的閱讀教學,
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往往是支離破碎的。這里所說的建構篇章的能力是指作者根據自己的寫作意圖,為文章謀篇布局的能力,也就是寫作者安排文章整體框架和段落層次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作文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因為即使詞語再准確,內容再生動,沒有一定的篇章知識和構建篇章的能力,就會有文無篇。而這些篇章知識,建構篇章的技能是可能在閱讀教學中獲得和發展的。閱讀模式告知我們:高一級的信息都影響著低一級信息的加工。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採用自上而下,先見森林後見木的閱讀方式,首先通過閱讀,揣摩作者的意圖,把握文章的整體框架結構,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文章的各個段落層次的分析,領悟文章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邏輯聯系及寫作者所採用的各種銜接手段,領會文章的各種表現手法和謀篇布局上的特點,並藉以掌握英語寫作的內在規律,採取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明白組句成章的各種原則,進而增強篇章意識,學會從宏觀的角度構築文章的框架結構,為將來的英語寫作準備必要的技能。2)通過模仿培養寫作技能。閱讀的過程,也就是模擬寫作的過程,在閱讀課堂上學生要解譯出寫作者發送出來的各種信息,達到交際的目的,就得參與到寫作者的角色里去,把閱讀材料當作全面了解寫作者的範文,領悟寫作者在範文中採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然後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採用寫提綱、改寫範文、模仿範文進行寫作訓練等活動中,反復借鑒、模仿寫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在反復的實際運用中,熟能生巧,形成學生自己的寫作技能,為進一步的獨立寫作創造條件。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英語閱讀教學在發展學生的能力中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通過閱讀教學,它既可以促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語言基本知識,培養語感,為學生英語作文提供廣泛的寫作素材,同時又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寫作技能,從而對學生英語作文綜合能力的提高產生重大影響。
Ⅵ 淺析閱讀與作文教學的關系
閱讀是一種吸收,而寫作就是一種傾吐,閱讀和寫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寫作水平專要提高,我們應當盡可能屬提高閱讀水平、盡可能提高閱讀面.有了足夠的閱讀積累,才有源頭活水,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湧,否則,即使搜腸刮肚也是難以成文的.
Ⅶ 如何處理好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關系
學習完《讀寫苑》後,是我受益匪淺,使自己掌握了閱讀的技巧,提高了閱讀與寫作的水平。 經過了這個學期這門課的學習之後,讓我可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明白許多,具體總結如下: 一、搞好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的關系 閱讀是小學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也是寫作的必備前提。課文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作文教學則是課文閱讀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語文書上的閱讀課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稱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們當作教學的重中之重,精講細品。在閱讀教學中不斷滲透寫作方法,同時讓學生談這篇閱讀為什麼感人、或生動?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獨特的構思、巧妙的開頭、新穎的題目、意味深長的結尾……把作文教學融入閱讀教學中去。這樣一來,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自然就合二為一了。學生循序漸進對怎樣寫好作文有了初步認識,漸漸明白了怎樣去寫好作文。 二、明確寫作是一種技能,需指導和練習 寫作文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但寫文章也有它自身的規律,每篇文章都具有題目、結構、中心意思、材料、語言等,寫作文就是這些能力的綜合訓練,在日常教學中,我把作文教學分解開來,進行每一個單項的訓練,從易到難,逐步推進,如可以單項訓練開頭、結尾,練審題、練立意,進行人物外貌、動作、心理的刻畫等等。而這樣的優美片斷往往散見於課文,讓學生仿著課文去寫,經常這樣練習,再進行整篇文章寫作就會水到渠成。 (一)開頭、結尾的指導 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鳳頭(開頭)、豬肚(主要內容)、豹尾(結尾)三個大的部分。作文合格與否,通常是看「豬肚」是否實在;作文美觀與否,則通常是看「鳳頭」是否美觀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簡練。風頭、豹尾,是作文的臉面,尤其重要。通常的作文要求是「鳳頭」要美觀直接、「豹尾」要有力、簡練。那麼這時的流水帳作文中開頭和結尾可能只是一個詞語、一個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讓他們美化呢?我們自己的經驗就是 : 開頭的時候,在內容上就盡量開門見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內容),在句式上就盡量用一兩個好詞語;結尾的時候,在內容上就盡量交代一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如同總結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盡量用抒情感嘆、排比、反問等有力、簡練的句子。 ( 二 ) 審題和立意的指導 凡是作文都有題目,根據題目作文必須符合題意。我常常與學生討論我們的課題,如前兩日學習的《青山處處埋忠骨》,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談用此詩句來做課題的好處。學生不僅查出了此句的出處,還談到古時戰場上將士們為國盡忠,無白布裹屍而用戰馬的皮來包裹英雄的遺體。他們談到:用此詩句為題說明了毛岸英是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英雄,只有青山才配埋忠骨。英雄不論死在哪裡,只要是為祖國而死,英魂和忠骨於青山同在。在寫讀後感前,我要求學生的作文題要有大標題與小標題,大標題要凝聚自己的強烈感受,小標題要明確讀於哪篇文章。有了要求,學生寫《狼牙山五壯士》讀後感的大標題飽含激情:《大義凜然英雄絕唱》、《人民的英雄與驕傲》…寫《圓明園的毀滅》讀後感大標題有《落後就要挨打》、《中華不能再受辱》等題。我班有個別學生總是跑題,我告訴學生,審題就是要摳字眼,要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的分析,看它對寫作有哪些暗示、要求和限制。審題是為了切題,只有把握准了,才能使作文不偏題。還引導學生學會立意,立意是確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文章的立意、構思、表達都必須為主題服務,圍繞主題來選擇、確定。它有時跟審題同步進行,有時則是審題而來,即所謂先審題而後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立意要做到正確、深刻、新穎、真實、集中。有些題目本身就規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時立意應著重考慮選哪些材料來表現中心,這些材料怎樣安排。有些題目只暗示了寫作對象、選材范圍和文體類型,這時立意就應自定中心。 (三)人物外貌、動作、心理刻畫的指導 我時常告訴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人物外貌是指人的外部模樣,包括身材、長相、姿態、穿著打扮等。成功的外貌描寫不僅使人物的形象更鮮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於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我會結合課文去談。如《尊嚴》課後及時讓學生習作,首先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寫。其次,指導學生抓住特徵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求學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點,觀察出這個人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及習慣的表情、神態。要選取人物最有特徵的地方來寫,只有這樣,人物的外貌才能描寫得准確、形象,給讀者鮮明深刻的印象。我還對學生講要把人物的特點寫具體,就要通過這個人的動作行為來表現。如:《青山處處埋忠骨》中多處寫主席的動作,我讓學生體會那些動作詞語,從中能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主席失去兒子的無比悲痛。告訴學生只有寫好人物的行動,才能使人物的思想得到具體表現。行動能把人物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具體化、形象化。動作描寫就是這么有神奇效力。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一般指的是描寫人物的心情、想法等。在描寫人物的文章中,常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這有助於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如《青山處處埋忠骨》中,主席想我的兒子死了可以運回來,百姓的兒子不是兒子嗎 ?... 從中寫出主席的心理活動,使讀者將心比心地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三、如何利用閱讀指導作文寫作 我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為寫作鋪路,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更會帶來閱讀、寫作教學的雙豐收。我在日常教學中常採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課文補白。給有些意猶未盡的課文進行想像補白。如學了《小攝影師》一文,想像這個故事後來怎樣,學生想像豐富,續寫的生動。 (二)仿寫。讓學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後去具體仿寫一段,往往會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了《翠鳥》第一自然段後,孩子們能感受到作者如何描述翠鳥顏色非常鮮艷,知道了是按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這時我便引導孩子們選擇一種自己喜愛的鳥,仿照這一自然段描寫的方法按先總後分的段式寫一寫鳥的外形孩子們個個爭先恐後從他們手中寫出了各種和樣美麗的鳥兒。如學習了《我愛故鄉的楊梅》就可寫《我愛故鄉的 》。 ( 三 ) 、拓展式練習法 把閱讀與擴寫結合起來就是對學生創造思維的一種培養過程。需要學生利用閱讀知識,展開想像的翅膀或運用擬人、比喻、誇張、排比等閱讀中學習到寫作技法,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對象。也可摘抄優美句段,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不管是擴寫還是續寫、改寫,都是在閱讀基礎上的一種創造和發揮。如教學完《慈母情深》一課後,我讓學生展開想像寫有關母親的詩,學生寫得很精彩。 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有機融合,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合二為一,使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必將會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既省時省力,又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寫出優秀的習作。作文教學還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今天所談只是我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相信也是老師們教學中常用做法,不到之處敬請指出。當然,習作教學立足課本,立足課堂,與課堂閱讀教學相結合,仍是我當前的選擇,也希望今後能在這方面做到更好。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有動力。」在實際工作中我是用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心扉的。具體做法是:①選用一些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用生動的、情趣的語言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復述故事內容,在學生興趣很高的時候,讓學生自讀文章,研讀短文內容,並結合短文內容寫一些自己的想法、感受。②結合短文內容開展有趣的活動。以表演的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短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的慾望。 二.指導學生閱讀,掌握閱讀的技巧。 首先讓學生初步領悟短文的內容,讀出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情感。②范讀,讓學生從老師的范讀中感受文章的音韻。優美的音韻就像溪水一樣不知不覺流入學生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③導讀。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品味文章的優美與絕妙。首先感知文字內容,掃除生字詞障礙,接著展開想像,把文字變成「圖畫」,以「圖畫」品味語言,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融入其中。 三.鼓勵學生習作,提高寫作的能力。 習作方面,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選寫作的題目,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充分發掘學生寫作的潛力。在作文過程中,我及時對學生涌現出來的好詞佳句,奇思妙想進行表揚,激勵學生樂於寫作,講評學生的寫作時,本著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對選材、構思、語言、開頭結尾、過渡等,哪怕有點滴好處都不放過,均大加表揚,逐漸培養學生愛好寫作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