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外閱讀管理
⑴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來語課外閱讀能力自
正英語課外閱讀是一個全新的話題,在應試教育為主的課堂教學中,很少聽到英語閱讀的聲音,如果有,也只是為了考試中出現的英語閱讀理解而練習的閱讀短篇文章,常見的也是閱讀之後,要求你針對這篇文章做數道選擇題或者回答幾個問題,這些練習著重在應試,讓學生掌握的知識
所以需要多做題,多練習
⑵ 如何開展英語課外閱讀
英語的課外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吸收更好的英語語言知識,擴大詞彙量;就是要讓學生與課本知識互相印證,體會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堅定學習英語的信心;就是要讓學生直面世界,直面時代,及時汲取不同領域的信息和知識;就是要讓學生培養學習情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x0d英語課外閱讀的過程是一個多種語言知識,包括文字、詞彙、句法和語義等知識復雜作用的過程;是檢驗自身英語基礎,擷取更多知識的過程;是體味西方文化習俗,提升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過程.開展英語課外活動要做到:\x0d一、精選課外閱讀的材料\x0d選取閱讀材料要多角度、多方位,從寓言童話、趣味故事、探險小說到科普文章、時事報道等.在題材廣泛的前提下,由易到難,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以激發閱讀興趣.如開始閱讀些短小的英語文章,再進入長篇的外國原文原著的閱讀,秩序漸進才不至於因選材過難而覺得費勁吃力,影響閱讀積極性.\x0d特別應該指出,閱讀材料的難度不要低於自己的閱讀水平,只能略高一些,至少應是同步讀物.從這個意義上講,讀一些報刊上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章和一些英美文字原著的做法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擴大知識面,學會用英語思維.\x0d二、指導閱讀方法\x0d由於學生處於不同的年級,各人的家庭環境、性格特點以及自身的知識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閱讀的形式也不能強求一律,應該各有不同.1、快速閱讀(skimming)\x0d.要求閱讀速度要快,著重於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內容,也不要求理解全部語法現象.2、推理閱讀(inference reading)\x0d.把原著閱讀和譯著閱讀一起進行,英漢互相對照.看一段原著,再看一段譯文,再看原著.這種形式有利於提高翻譯水平.\x0d巧妙的閱讀方法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學生中加以推廣.例如:1、筆記法:摘錄生詞、短語、美句、特殊語法和難句,分門別類歸納、積累並弄懂.有時可寫下讀後的心得體會,以加深理解.2、卡片法:分類收集自己讀後所得,建立諸如生詞卡、慣用表達卡、名言習語卡、異域文化卡等讀書卡片,定期不定期地通過回放加深印象,以達到讀有所得,得有所用之目的.3、圖表法:運用圖表形式理清文章頭緒,表明文章內容,歸納文章結構,以利於繼續閱讀和鞏固閱讀效果.4、討論法:和同伴同讀一本書,針對語法現象、內容理解以及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互相討論,以期取得閱讀的最大收效.\x0d三、培養閱讀習慣1.默讀的習慣.遇有疑難僻字,不可停留嘀咕,查翻字典,應置之一邊,略作猜測,無礙即過.切莫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文字元號、句型句式上,只求得思想與作者意通神合,欣賞其巧妙之處,領悟其言外意趣.長此以往,可培養收斂內神和頓悟的能力,提高閱讀速度.2.「成組視讀」的習慣.擴大視幅,多點並收加快確認的前提下迅速轉移,防止回視,所謂「一目十行」.有的學生視野脫節,貯存緩慢,似記又忘,回視頻頻,減慢了閱讀速度.這很可能是這些學生基本功差,平時訓練少,思維能力又跟不上的原因.所以,必須加大實戰訓練,扎實基本功,培養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教師應對其重點指導:把握整段意思,抓住關鍵詞、關聯語,迅速地從前一個句子掃視到後一個句子.待全段理出中心句,再進入下一段落.避免重復閱讀,逐詞讀,減少停滯眼神,在最短時間內捕捉最多的語言信息,使大腦靈敏起來.3.猜測詞義的習慣.4.\x0d限時閱讀的習慣.5.做讀書筆記的習慣.\x0d英語的課外閱讀,教師的指導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學生自己去實踐.
⑶ 如何提高英語課外閱讀能力
首先文章是由單詞組成的 所以要有一定的詞彙積累是必要的 所以要好好的背單詞才行版 如果權課業比較繁重 把教材上的掌握了 就足夠應付你這個年級水平的閱讀理解了 如果文章中有超出能力范圍的詞彙 先不要急於查字典 要養成能夠通過上下文猜出詞義的能力 這個是必須得 要是有精力的話 也可以在做完題後自己積累
其次 樓主不要苛求不適合自己學習階段的閱讀理解 英語學習是個慢功夫 得靠慢慢的積累
還有就是要好好把握教材 即使學習了的課文也要時常拿出來讀一讀 最好能背下來
另外 閱讀課文要找准文章的中心思想 做題的時候要緊緊圍繞中心思想 不要主觀臆斷 按照作者的思維去做 盡量要在文章中找到每個問題答案的出處
這是我的一點小小的經驗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淺談如何有效指導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
最標準的發音是瑞格叔叔的自然發音。瑞格叔叔的自然拼讀法共分五級,其中第一級的自然拼讀如下: A a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上下唇開與半開之間,形成半微笑狀,嘴唇綳緊。這是一個母音,發音時聲帶一定要振動。 B b 要發准確這個音,保持上下唇緊貼,完全阻止氣流,聲帶要振動。 C c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D d 要准確發這個音,舌尖貼住上齒齦,聲帶振動發音。 E e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稍稍向下降,保持嘴唇綳緊,向外伸展呈一個半微笑狀,上下唇介於半合半開之間。 F f 發這個音時,上齒緊緊貼住下唇,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 G g 這個音的發音方法和c一樣,只是聲帶振動發聲。 H h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不需要和其它部位接觸,氣流從喉嚨流出,但聲帶不振動。 I i 要發這個音,稍微降低下巴,放鬆嘴唇,呈半合狀。 J j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中部貼住硬齶,完全阻止氣流,然後突然釋放氣流,聲帶振動發聲。 K k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L l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向上捲曲,把舌尖緊緊貼住你的上齒齦,聲帶振動發聲。 M m 要發好這個音,閉上雙唇,然後聲帶振動發出m的聲音,氣流從鼻腔流出。 N n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貼住硬齶,並且停在那裡,聲帶振動發聲,氣流從鼻腔流出。 O o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下垂至上下唇接近全開,保持放鬆。 P p 要准確地發這個音,上下唇緊緊地在一起,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雙唇發出砰的一聲,並張開,聲帶不振動。 qu 發kw的音,注意,這是一個不送氣音。 R r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後縮,不要把舌頭碰到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嘴巴呈圓形,並向外突出,聲帶振動發聲。 S s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中部貼住硬齶,然後慢慢地釋放氣流,但不要停止氣流,也不要振動聲帶發聲。 T t 發這個音的時候,舌尖貼住硬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發聲。 U u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嘴巴稍稍張開,上下唇介於半開和開之間。 V v 要發好這個音,發音方法和f一樣,但聲帶要振動。 W w 要發好這個音,放鬆舌頭,嘴唇呈圓形,稍微抵住牙齒並向後縮,然後發聲。 X x 發音為ks。 Y y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變平,與硬齶齊平,但不要讓舌頭接觸硬齶,嘴唇做一個大的微笑狀,舌頭向前伸,聲帶振動發聲。 Z z 發音方法和s一樣,但聲帶要振動。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⑸ 閱讀: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課外閱讀能力
:我們提倡運用上下反復平行交叉的互動式閱讀法,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語篇到語句,從大意到細節,利用語言形式去構建全文的語叉圖像,再利用這個語義圖像去理解段落、句子、片語單詞的語言形式,從而幫助學生把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完整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一、英語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彙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是一種語言的綜合能力,提高閱讀能力能為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也能使學生從英語閱凄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所以,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能否鞏固,言語技能能否得到培養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能否真正學會閱讀。·
二、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調查與分析
對學生的英語課外l』列讀活動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旨在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的特點,比較其差異:以便進一步有效地開展系統的課外閱讀活動。通過這一調查及統計,我們發現68%的學生幾乎不進行英語課外閱讀,而且男、女生在閱讀巾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其中由於讀不懂英文課外閱讀材料而放棄的約80%,沒有時間進行閱讀的約90%,沒有興趣讀的約86%。·經過和學生交流得知,導致這個不良結果的主要岡素為:課後作業較多,閱瀆時間沒有保證;沒有閱讀的興趣;只疲於應付語法題目。我們也發現,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認識明確,但是不少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策略,因此還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
三、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1.精選材料,擴大范圍,培養興趣。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理順課內與課外關系:課外閱讀對課內知識有補充和促進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必須把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學習的延續。其次。興趣是成功的原動力,材料要有其發展性,體裁要多樣化,要講求趣味性和時效性。另外,我們要培養學生發散性的元認知結構,注意材料的內容,把握語言難度,經常能夠結合當前課本所學內容。閱讀材料的難度適中,由淺入深,逐步升級。
2.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強化閱讀意識。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在學生進入中學時,就告訴他們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做到及時指導。心理因素對閱讀的影響也很大。不少學生在閱讀時缺乏信心,或被動,或急於求成。我們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心平氣和主動積極地參與這一活動。為此,我們設立並完善了一些獎勵措施和評估辦法。此外,我們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在班級里創建英語閱讀環境。
3.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培養高效閱讀的能力。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我們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①提倡平時多大聲朗讀,背誦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養英語語感。②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做到精瀆和泛讀有機結合。當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我們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常規的閱讀策略:默讀、略讀、跳讀、預測、猜測詞義、細讀、尋找關鍵詞和主題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階段的專項練習中,我們較為側重教授學生如何尋找主題句和細讀。我們的課外閱讀是相對於教科書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來自課本上的,而是教師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所選擇推薦的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課外材料。我們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選項,而是用其他更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對於敘述性的文章我們在閱讀之前,向學生示例故事結構,包括背景、主題、情節、高潮、結局等,這樣便於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並促進理解,閱讀之後讓學生歸納中心思想,進而達到情感目標的培養。③貫徹「整體閱讀」法。我們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於整個篇章內容,而不是個別詞語。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辨認出篇章開頭的某些實詞、轉折詞語等關鍵性詞語時,頭腦立刻開始了對篇章內容的預測。接著在繼續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部分詞語的辨認而不斷證實擴展開始時的預測。或者否定它而產生新的預測,最後達到把握文章的前後呼應以及情節聯系,綜觀全文.整體把握,鼓勵學生養成「成組視讀」的閱讀方法,按照意群或句群進行閱讀,以提高閱讀速率。與此同時,我們提倡運用上下反復平行交叉的交丐=式測讀法。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語篇到語句,從大意到細節,利用語言形式去構建全文的語義圖像,再利用這個語義圖像去理解段落、句子、片語單詞的語言形式,從而幫助學生把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完整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發布:嚴一舟 編輯:嚴一舟 ]00
⑹ 如何指導英語課外閱讀經驗
新課程初中英語課程標准中提出除教材外,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目前我們很多英語閱讀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以文章為語言實體的基礎上,主要通過閱讀材料來傳授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和策略獲取信息的能力。從教科書上提供的語言材料作為閱讀的量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接觸的語言現象有限,不容易在對比、概括和總結上下功夫,因而對語言的掌握就不牢靠。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把在教科書內所學到的東西,加以反復檢驗,反復印證,加以充實、鞏固。作為教材閱讀教學的繼續和延伸,英語課外閱讀屬於泛讀,是鞏固課堂閱讀教學成果、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知道,泛讀材料多,情景復雜,所提供的語言現象極為豐富,最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正因為有了大量的語言感性知識,他們才有可能在精讀中進行對比、概括,從而認識一定的語言規律。
本文中課外閱讀的教學亦即泛讀教學。課外閱讀的 「課外」不是相對於課堂或課內而言,不是時間上的概念;而是相對於教科書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來自課本上的,是教師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所選擇的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課外材料。教師運用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展開閱讀,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和技巧,為學生在課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主學習提供策略上的幫助。
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課內與課外關系。課外閱讀對精讀有補充和促進作用,課內精讀對課外閱讀有提高和加深的作用。這樣,課外閱讀實際上為課內精讀鋪平了道路,成為進行精讀的有力手段。課內學習和課外閱讀相輔相成,必須把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學習的延續。也許有學生仍有顧慮:課外閱讀會不會耽誤正課復習的時間?於是死抱課本不放。這樣其實把課外閱讀與課本知識學習對立起來了,是學不好英語的。要讓學生重視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指導,為其進一步進行自主課外閱讀打好基礎。
在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巧選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成功的原動力,作為教材延伸形式出現的課外閱讀,材料要多樣化,要講求趣味性。課外閱讀,不要字字推敲,過多地細摳語法結構、時態等,而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內容,如人物關系、故事的發展、作者的寫作意圖等。淺易的內容有利鞏固基礎知識,引起興趣;較難的便於啟發思維,增添知識。因此,閱讀材料的難度要適中。原則是:先易後難,多易少難。一般認為,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詞彙,就是不要有太多的生詞。如果生詞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幾次詞典,就難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內容上,閱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起始階段可選擇適合一般水平的材料,篇幅不必太長,使學生經常有成功感,保持閱讀的興趣。不一定要指定某一本閱讀教科書。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外閱讀,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培養是必要的。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可以嘗試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bottom-up ,top-down及interactive閱讀策略。注意力放在識別和辨認課文中的詞、句和語法等表層結構和意義特徵上,其教學順序是「詞——句——篇」。的閱讀順序是 bottom-up(自下而上)的閱讀。而top-down(自上而下)閱讀是運用一定量的信息來預測語言的結構,不是十分精確的感知、理解、領悟語言的過程。
interactive 則是語義、語法、詞彙等各種信息的相互作用。閱讀是互動的過程。當學生由於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識而不能對閱讀內容達成理解時,他們自然會依賴、藉助其他方面的知識來克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或困難。例如,學生由於缺乏有關閱讀內容的背景知識而不能對所讀材料作出准確的推測理解或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懂得單詞或語法問題時,他們會憑借頭腦中有關背景知識對所讀材料進行推測,作出判斷。因此,閱讀不是單向的、被動的信息接受,而是雙向、主動的加工、處理信息的互動(interactive)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閱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還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背景知識幫助閱讀。此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需同時運用多種技能。學生既需要低層面上的技能(識別字母和詞等),又需要高層面上的知識(普通常識和對主題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備才能理解一篇文章。
⑺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
《英語課程標准》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閱讀目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不但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入,還能通過閱讀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獲取大量信息,從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總以為:閱讀課就是看文章做題目。學生看懂了,題目做對了就達到了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這其實是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誤解。正如Dr May Lee所說的:It』s not reading. It』s testing. 我們不是在教閱讀而是在測試學生。在小學階段,我們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策略,而做題目顯然不能達到這些目的。從以前的課例我們可以發現個別老師過分注重了測試,忽略了閱讀的過程,尤其是把它上成了中學的閱讀課,一開始就讓學生默讀、對答案,對大聲朗讀避之不及。這不但違反了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是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誤解。首先,閱讀課教什麼?以前為了怕學生不明白,閱讀課上把所有生詞逐個教會,每個句子解釋清楚,結果把閱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專家認為,閱讀課不但要教閱讀,而且要教語音、教語言。從字里行間發掘可以教的任何東西,比如發音、語法、文化等,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文章中發現:為什麼?我們希望學生們從中學到什麼?所以確定教學目標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然後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語言點及閱讀策略。
其次,閱讀課的幾個環節該如何處理?我們都知道閱讀的三個環節: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但具體做起來往往變成了讀課文---判斷;再讀---填空;再讀---回答問題。而且多數是讓學生自己默讀,學生沒有或只有很少的機會大聲朗讀。對小學英語課堂來說,聽、說、讀、寫缺一不可,象中學生一樣默讀是不可能完成語言的輸入過程的。同樣,因為害怕學生不懂而不斷地說,學生一直被動地聽,沒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這也是很多老師存在的問題。通過聽課及專家們的點評,我們知道,朗讀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通過大聲朗讀,小學生可以更快接受所學語言並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可以發掘他們潛在的能力,通過閱讀課發揮無窮的想像力。所以,在各個環節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擴展思維、提高閱讀質量。
再次,如何在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遺忘快,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說英語環境下將外語學好,必須依靠除課堂、教材外的大量語言信息的輸入。所以,我認為我們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通過具體的活動如統一的課外閱讀時間,讓全校開展英語課外閱讀,並在英語活動月期間進行評比,形成愛讀書、讀英語的熱潮。其次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詞彙量小、社會經驗不足,因此閱讀指導要從詞彙積累開始,指導學生將學到的單詞用摘抄的辦法積累起來,還要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難度要相當,有趣味性,使學生有興趣、有信心繼續進行閱讀。還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把成績好的同學和中下生編在一個讀書小組,大家分工合作查閱生詞等,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英語閱讀課的開展對於小學生的能力特別是讀寫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也是老師們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實際的課堂中還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力求把語言教學與能力培養更緊密聯系起來,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⑻ 如何指導中學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
欄目主持:徐克容教授 答:課外英語閱讀是一項非常有效的英語學習手段,它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逐漸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理解力並不斷加深自己對英語的感性認識。可以說,課外閱讀是英語學習不可或缺的手段。 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讀物,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指導,比如,向他們提供一些好的閱讀方法或是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英文書目。此外,教師還應當分清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切莫讓課外閱讀演變為成課堂的延續。在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教師須讓學生明白:(1)課外閱讀不像課文學習,學生可以放鬆和隨意。課外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讀完一本簡易讀物之後,不要問自己記住了多少單詞,而應問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2)盡量不要查詞典,學會根據上下文猜出生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閱讀時應盡力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無需將句子細分成一個個單獨的片語。(3)不必過於注重細節。(4)保持一定的閱讀速度,不能讀得太慢。(5)不要一味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應認識到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教師推薦書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標准:(1)文字淺易,所用詞彙在2000字以內。(2)內容健康但趣味性強、知識性強。(3)讀物應包含各種不同的題材,比如故事、笑話、對話、日記、短劇、小品文、詩歌、科普讀物、游記、人物傳記等,此外,也可推薦一些知識性較強的英文報紙,例如《21世紀中學生英文報》。(4)為檢測自身的閱讀水平,可讓中學生做一些閱讀測試題以測試閱讀效果,或由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質量高的閱讀測試題。 徐克容: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教授。主要從事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以及教材編寫和研究工作。已主編全國自學高考英語專業《綜合英語》(一)、(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