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繪本滲透閱讀策略培養
『壹』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的培養
」學習策略復的研究目前主要制集中在學習者所使用學習策略的確認、分類、分析、以及策略的使用訓練。1990年由Oxford所提出的學習策略分類方式深受研究者的歡迎,她把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策略:記憶、認知和補償,間接策略:後設認知、情意和社會。認知策略指學習者運用演繹分析與做摘要等各種方式,以了解與表達語言;記憶策略指的是幫助學習者運用已知的事物聯想新的訊息,像是創造心理聯結、運用心像或身體反應;補償策略指幫助學習者經過猜測、使用手勢、或替代的說法補償在目標語言上不足的知識;後設認知策略則包括計劃、監控與評量來協調其語言學習進程和結果;情意策略是使學習者能調適與語言學習相關的個人情緒、態度、動機與價值,包括調適自我情緒、寫語言學習日記;社會策略可以幫助學習者間彼此切磋互相學習,並幫助學習者發展文化意思理解(Oxford,1990)[1]。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的培養(一)善於計劃,明確目標從認知策略中(本文共計1頁)
『貳』 如何開展英文繪本閱讀教學
在題材和內容上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且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2.在語言結構方面,大多數英語繪本中都具有非常明顯的重復性和累積性的特點.
對英語繪本進行指導與延伸的研究
英語繪本閱讀能否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指導。因此,本課題將重點著力解決教師課堂教學中對英語繪本材料如何進行指導閱讀的問題,旨在通過對課堂實錄,案例分析,研討反思等形式尋找出適合學生的閱讀策略,使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
(1)引領學生略讀:通過略讀,讓學生感知繪本故事的大意,不必過分在意句中的不認識的單詞與句子,只要能明白故事的整體,能回答出教師所出的一些問題就行了。這樣,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閱讀更多的書籍,學到更多的知識。
(2)教會學生精讀:所謂精讀就是逐字逐句讀,對於不懂的字、詞、句要想辦法弄懂,達到精研細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3)提倡學生選讀:面對眾多的英語繪本材料,學生不可能全部都將它們閱讀過。因此,學生要學會選讀好文章,並且要根據需要,針對性地選擇有用的知識。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
『叄』 如何有效實施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的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感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英語課程標准》的這一建議,教師還需從理論上進行深層的追問,對具體實施策略的探尋還需更加深入。唯如此,當體驗感悟成為英語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又一個著力點時,也將成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益、提升學生外語素養的新的增長極。 一、詮釋:體驗感悟的內涵與特點 體驗是在對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情感並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具體落實到閱讀任務,體驗是讓學生直接接觸閱讀材料,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心需要出發,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動眼、動口、動手、動心,誦讀、聯想、想像,憑借直觀感覺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對英語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切身感受,仔細體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進作品的生命,親歷閱讀實踐活動。感悟,是領會的意思,感悟主要憑借經驗,而經驗是人們分析、提煉的感性認識的沉澱,特別是表象認識的結晶。人的感悟是高於感性認識的認識,但是感悟與感性認識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表象認識的升華。 感悟既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既是感性認識的終結點,也是理性認識的發端。它與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互相滲透,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交匯點。體驗是感悟的基礎,感悟是體驗的升華。 1.主體性。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直面文本,與文本展開平等對話,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所以「感悟體驗」閱讀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特徵就是主體性。 2.形象性。閱讀時,體驗感悟的對象是文本描繪的社會生活、人物形象和文化風俗等,它們往往充滿了形象性。形象是引發聯想、觸發體驗的物質基礎。當閱讀主體面對文本,走進文本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與栩栩如生的形象進行親切「對話」,才能對文本內容感同身受。沒有形象,體驗感悟就成了無源之水。 3.情感性。體驗感悟的對象具有情感性,這種情感既有流露於字里行間的作者的喜怒哀樂,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對象的情感性是體驗感悟的觸發劑,是體驗感悟的發動機。「在體驗的世界中,一切客體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滿著生命的意蘊和情調。」 4.直覺性。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多不需要經過明確的思維步驟,不需要經過嚴格的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演繹,不需要對語音、詞彙、語義、語法作過多的條分縷析,憑借已有的言語經驗,往往就能直接迅速地對文本的詞彙、句子乃至篇章的情意和表達技巧等進行直接的感受和領會。 5.多維性。體驗感悟所針對的教學目標從單一的認知目的走向兼顧方法、過程、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多維目標,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在全面育人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有助於學生有效地掌握英語語言這一交際的工具,而且有助於學生情感意志的發展、精神世界的開拓、多元文化的傳承、心理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鑄造、行為習慣的養成等。 6.獨特性。閱讀是與文本的對話。由於每個讀者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文化背景、審美情趣千差萬別,所以,閱讀主體對文本的解釋過程稱為一種融注了讀者感知、想像、理解、感悟的發現性活動,閱讀的體驗、感悟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徵。 二、追問:體驗感悟何以能成為閱讀教學增長極 1.重體驗感悟顯現了英語的特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現行英語教材特別是閱讀教學文本材料與以往教材則明顯不同,多數情況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場景、形象、意境、故事,這些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它們的意蘊需要通過感悟去獲取。在此活動中,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實現作品向讀者的移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形象的再現、意境的體驗、韻味的品評、情緒的感染的過程中,體察、玩味和領悟文本演繹的語言形式,積累英語語言經驗,學習表達技巧,掌握語言規律。 2.重體驗感悟是遵循英語學習規律的體現。英語學習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核心任務。能力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無知必無能,這是普遍的規律。
『肆』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閱讀策略的培養
一、在閱讀課教學中滲透閱讀策略是初中英語閱讀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英語著名教學法專家韋斯特認為:「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學生上閱讀課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書面信息,他們閱讀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策略的選擇。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閱讀策略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目前初中閱讀課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問題 。
(一)現在教師雖然使用了新教材,但仍承襲舊教材的教學模式,在閱讀課上只是讓學生聽聽錄音,然後譯成中文,教師講語言點,學生做一做練習,再對一對答案。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單調、乏味和程式化。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根本不感興趣,無法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二)有的英語教師又為了讓學生在閱讀課中學習某個閱讀策略而教策略,沒有注意閱讀策略與閱讀過程的有機結合,人為的把閱讀策略和閱讀過程分隔開來,使得整節課光為了學習某個閱讀策略而設計。本來是想多用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該策略的用法,但又沒有兼顧閱讀課文本身的教學。把一節課變為策略訓練課,而不是閱讀課。
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首先要明確:在閱讀課教學活動中有必要滲透閱讀策略;其次,要把握好滲透策略的方法。教師可直接明了地指導閱讀策略,以示範-演練式的滲透閱讀策略。
教師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文所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使用相應的閱讀策略。教師先進行示範性指導,說明該策略的名稱和適用於哪一種體裁的閱讀文。學生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對該策略在閱讀過程中的應用,了解該策略的用法,同時確實感覺到這一策略在某種類型的閱讀文中有效地提高獲取信息的速度和答題的准確度,並將這一策略有意識地運用到相類似的閱讀材料中。
四、那麼在哪些閱讀課文中使什麼樣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才是恰當的呢?
教師可因材滲透閱讀策略。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材料的題材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通過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下舉一些例子進行說明。
(一)外語教研版初一英語下冊mole 9 Story time Unit 2 Goldilocks rushed
out of the house. 為例。在這篇課文當中,至少可以指導學生三種閱讀策略。
1、預測。
在Activity 1 它設計了一個「預測」的復習導入法。通過復習Unit 1里的故事情節,根據課文給出的四句話,讓學生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樣,對學生快速理解和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以及推測出生詞的詞義范圍有積極的意義。為學生學習閱讀課文做鋪墊,降低學生閱讀難度。
2、知識背景理解。
在Activity 2中,它設計了一系列文章插圖,讓學生在看這些圖的時候,對文章大意有所了解,學生帶著這種已形成的知識背景,進行課文閱讀,大大降低了對課文理解的難度。教師可在這個環節滲透根據文章標題和配圖預測文章內容的閱讀策略。
3、粗讀。
通過Activity 1對閱讀內容的預測和 Activity 2對知識背景的了解,在閱讀故事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時採用「粗讀法」進行快速閱讀,了解故事的大概情節。即使短文中含有一些生詞,但對於已經了解故事大概情節的學生來說,這已經不是障礙了。這時,教師又可以滲透掠過生詞,抓取文章大意的策略。同時指導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背景去幫助了解英語閱讀內容。
4、跳讀。
在Activity 3中,它設計的是句子與圖片搭配。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跳躍式的查找一系列的動詞或動詞短語,來對所給出的句子進行與圖片搭配。在這個環節可對學生進行「讀法」的策略指導。指導學生快速讀過去,取出讀物中關鍵性的東西,只要抓關鍵詞,就能掌握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同時又通過圖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5、推敲。
在Activity 4 中,它設計了一個判斷正誤的題型。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泛、精綜合」閱讀,通過對關鍵句子句意的理解,「推敲」出所要判斷的句子的正誤。如從文章這兩句話 She didn』t like the two big beds. The smallest bed was very comfortable.可判斷2.Goldilocks didn』t like the smallest bed.是錯誤的。以此類推,完成所有的判斷題。
(二)以初二年級下冊的Mole 6 Entertainment Unit 2 He said it was on the student cinema. 為例。
找讀。
在本課閱讀課教學中,可在完成Activity 2 Film facts任務的同時,指導學生通過「找讀」的方法完成填空。同時指導學生,類似這樣的體裁的文章。
(三)以初三年級上冊的 Mole 1 Wonders of the world Unit 2 I was on the edge of the Grand Canyon.為例。
泛、 精結合。
在本課閱讀課教學中,在完成Activity 3 Choose the best answer. 練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先看題干,帶著問題,再進入課文,有目的快速閱讀的方法。並指導學生通過標題可知道文章的主題,對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要多加註意,以便發現作者的觀點,幫助自己理解和歸納文章或段落的大意。
結語。
從以上可以看出,教師在不同的年級,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設計不同的問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策略,那麼學生在自己學習的時候,也會有意或無意地使用這些策略來解決問題。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他們的無意識的行為就會轉變成有意識的行為,學生的閱讀能力無形中也就提高上去了。
『伍』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的培養
文章 來源蓮山課件 ww w. 在很大程度上,學習策略的訓練和使用是一個認識上的問題,即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到兩點。第一,要認識到使用學習策略對提高學習效果的意義;第二, 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 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嘗試和使用學習策略。具體而言,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反思和監控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監控和反思:這個問題我是怎麼解決的?我這么做有何根據?效果如何?但並不是說每完成一個學習活動,學生就必須進行反思。而是根據情況分階段進行反思。下面是一個案例:某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比較注重單詞的用法,經常查詞典。他使用的詞典是一種比較綜合的英語詞典,因為他認為這種詞典有權威性,而且收詞較多。經過一段時間後,這個學生發現使用這種詞典效果並不太好,因為該詞典並不注重解釋單詞的用法。經過別人推薦和自己的嘗試以後,這個學生改用另外的學生專用詞典。再過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學生發現更換詞典後,詞彙學習的效果提高了。 二、根據學習風格調整學習策略 學生要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看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與學習風格相匹配。所謂學習風格就是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偏愛。比如,視覺型的學生相信「眼見為實」,凡是教師板書的內容就抄錄下來或加以特別注意,而這類學習者不太注意教師口頭講解的內容。教師如果使用了某個不太熟悉的單詞,他們經常問「How to spell it?」而聽覺型的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聽覺,對教師口頭講解的內容很敏感。聽到不太熟悉的單詞,他們往往根據發音把單詞拼寫出來,不太喜歡問教師「How to spell it?」學習風格因人而異,並無絕對優劣之分,但學習者應該結合自己的學習風格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三、注重交流和相互學習 學生要善於觀察他人的學習策略,與他人交流學習體會。如有必要和可能,盡量嘗試不同的學習策略。每個學生可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策略,這些策略對別人可能不適用。但是,有些方法和策略是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因為學習畢竟有它自己的客觀規律。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教育環境等因素較為相近的情況下,學習策略的可轉移性是很大的。 四、教師要為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 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學習策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咨詢。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自己首先必須了解學習策略。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咨詢時,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學習策略,更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以合作夥伴或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避免給學生造成一種「我說的就是對的」的印象。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滲透和示範學習策略。研究表明,培養學習策略最有效的途徑是把方法和策略滲透到教學中。當然如果教材本身已經體現或包括了學習策略的培養,那就更為理想。 文 章 來源蓮山課件 ww w.
『陸』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課題研究策略怎麼寫
mygrandfather and me when I was growi
『柒』 小學英語教師如何進行閱讀策略指導
作為語言學習的主要輸入方式,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在語言技能目標(二級)描述和基本學習策略描述中都對小學生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一直不夠重視,學生的閱讀潛能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學生閱讀能力低下成了影響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制約學生英語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著名的英語教學專家王篤勤在其《英語教學策略論》中指出:「閱讀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的策略性。」因此,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應該引起廣大小學英語教師的思考和關注。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教學實踐,談談小學高年級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幾個「結合」。
一、 英語閱讀教學應與激發閱讀興趣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讀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閱讀興趣的影響,閱讀興趣高,閱讀動機就強。教師的任務就是引發孩子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這是順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根本保證。
首先,要採用恰當的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效果。現行的小學高年級英語教材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閱讀材料的不同進行恰當的新課導入以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要設計多樣的閱讀形式保持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年紀小,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對事物的興趣持續時間也較短。在成功的導入後,如果教師不注意設計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以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成功的導入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例如,在教學《新標准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六冊Mole 10-Unit 1 Have you prepared everything? 一課,導入之後可設計以下幾個閱讀形式: 觀察圖片,回答老師提出的指導性問題;出示問題,快速瀏覽以了解文章大意;再次閱讀,完成表格以捕捉具體信息。學生們在教師設計的層層遞進的閱讀活動中,思想高度集中以迎接一個個挑戰。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還可以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營造輕松的氛圍。由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得以充分的保持,為完成閱讀後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還要創設豐富的展示平台,升華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視和關注。這種思想在學生身上,便體現為希望自己的點滴成功能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當自己的成功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許時便產生成功感,信心大增,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層樓。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和收獲。比如,我們鼓勵學生訂閱《二十一世紀小學生英語報》等英文報刊,讓學生設置「英語采蜜本」,定期進行英語讀報摘抄交流;班級牆報欄設置「英語讀書明星榜」,讓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英語書名登記在「明星榜」上,定期評出英語讀書明星;利用每節課的值日報告時間,安排了Story Time, Daily News, Fun Time等欄目,讓學生利用課前的兩三分鍾介紹自己閱讀英語的故事、新聞、笑話等;在班級設置英文「班級寄語」,鼓勵學生收集、學習英語名人名言,讓他們把自己學到的英語名人名言抄到班級寄語欄里,並由他(她)當小老師在課前領讀。所以,學完Helen Keller 一課,當你聽到全班同學課前在某位學生的帶領下大聲誦讀 Face to the sunlight, you』ll never see the shadow( 只要面對陽光,你就永遠見不到陰影。)時,不必驚訝。那是學生們在朗讀海倫愷勒的名句呢!所有這一切都讓學生們體驗到了 「我閱讀,我快樂!」 「我能讀,我驕傲!」 閱讀成了他們的內在需求。
二、英語閱讀教學應與課外閱讀活動相結合
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要學好英語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然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感到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國家英語課程標准》也提出:「要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因此,開展課外英語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接觸英語語料的機會,對增強他們的語感、豐富他們的知識、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小學生詞彙量小,文法又不甚了解,閱讀能力畢竟有限。因此所讀材料不能脫離他們的實際,而且材料所反映的背景知識也應為小學生所能接受。否則閱讀效果無法令人滿意。而把英語閱讀活動和教材內容和校園熱點相結合,效果就會好得多 。比如,四月是「校園讀書節」。整個校園都彌漫著濃濃的書香氣息。恰逢近期的教材內容都是介紹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師可結合「校園讀書節」,開展「讀好書,和偉人交朋友」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課後讀名人的故事,並將閱讀成果製作成「The Great Man I Know」 的Project. 他們讀愛迪生、居里夫人、羅斯福、貝多芬、雷鋒、姚明等等中外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閱讀某一名人的故事,把自己所了解的有關某位名人的點滴故事合作製作成Project. 所有這一切為他們提供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充分表現自我的空間。可以想像,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登上了年級牆報的 「大雅之堂」時,內心該是多麼驕傲和自豪啊!
三、英語閱讀教學應與英語閱讀策略指導相結合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已經把學習策略的研究規定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據筆者觀察,造成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未能掌握和使用適當的閱讀策略。因此,在教學中滲透閱讀學習策略的指導和訓練是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益的又一重要任務。
首先,安排適當的課時開設英語閱讀課訓練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比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視讀訓練,幫助學生養成不出聲、不動筆、用眼瀏覽讀書的習慣,每節課都規定學生用幾分鍾時間視讀一篇文章並回答問題。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文字轉換為信息的時間,有助於學生建構文章的意義,提高閱讀效率;又如,通過限時閱讀活動進行略讀訓練。在指導閱讀〈二十一世紀小學生英語報〉時,就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標題及小標題;閱讀短文時,則抓住文章的起首句和結尾段落;又如,〈小標准英語〉小學五、六年級的教材有很多內容都牽涉到特殊疑問句,我們就訓練學生帶著問題的特徵,有針對性地進行檢索閱讀,有目的有意義地尋找,跳過一些不必要的細節,這樣有助於在短時間內較容易地解答問題。
然後,根據不同的問題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比如,在學習〈新標准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八冊的His Name Was Louise Brilla等傳記類的文章時,就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閱讀文章;對故事類的文章,就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內容和重要信息如When______, Where______, Who_____, What_______, How_______,Why______等,學生根據這些詞在文章中尋找相關信息,比較容易地理解了文章內容。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與「說」、「寫」技能培養相結合。
語言學家的研究證明: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是綜合的整體的發展,聽說讀寫各項能力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每一項能力的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到其他能力的進一步發展。閱讀只是一種語言輸入,最終應該形成語言輸出,閱讀才有意義。否則,閱讀就成了圖書收藏了。而「說」和「寫」是語言輸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採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以讀促說、以讀促寫」。比如,學習 A Visit to UN 一課,在「讀後活動」這一階段,設計這么一份練習: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it』s about what a Chinese pupil want to do in the UN . What about you? What do you want to do? Tell your partners, and write them down. (這是一個中國小朋友在聯合國向全世界發出的心聲。讀一讀、想一想。假如你到了聯合國,你想做什麼呢?告訴你的同伴,並完成你的發言稿。)
I want to…
Hello! My name is Li Ping. I am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 am twelve. I』m very pleased to come to the UN. I want to tell the world China is a big and beautiful country, and Chinese food is very nice. We are very happy in China. I want to show some postcards from China. They are about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the Changjiang River. I want to bring some Chinese kites and chopsticks too. I want to say: We love peace! Welcome to China!
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讓學生完成「讀」、「寫」訓練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不要把難度定得太高,否則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像上述這樣的讀寫訓練,因為有了前面的閱讀輸入,又有範例可仿寫,寫作的任務又設計得很巧妙。學生們「言之有物」,各抒己見,爭先恐後地上台代表自己的國家發言。既很好地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有訓練了本課的重點句型「I want to…」,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只要持之以恆,注意將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和激發閱讀興趣、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進行閱讀策略指導和培養「說」「寫」技能相結合,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潛能將會得到充分的挖掘,閱讀能力也將大大地提高。
『捌』 如何利用繪本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