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英語閱讀的思維能力
Ⅰ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作為一名執教畢業班多年的英語教師,我發現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英語閱讀在英語測試中占的分值很高。不管是完型填空、補全短文還是短篇的短文理解,都要求學生有很好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強與否決定著英語考試的成敗;另一方面,閱讀是在英語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四種基本技能之一。北京市特級教師王英民說過:「不會閱讀就不會學英語,閱讀是基礎,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很好的聽力,沒有閱讀,就更談不上寫作。」英語閱讀能提高讀者的認識能力,從而促進其他三種技能(聽、說和寫)能力的提高。閱讀也能使人增長見識,拓寬視野。但是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著困難,不知道正確的閱讀方法。本篇文章將從三個方面出發,主要闡述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增長語言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注意哪些閱讀技巧,進而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一、盡可能多的記憶英語單詞,增加自己的詞彙量
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前提。如果有大量的生疏的單詞,英語短文閱讀起來難度很大。所以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是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提和保證。在農村中學,由於受到特定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學生在記憶單詞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尤其現行的牛津英語的教材詞彙量擴大了不少,記憶的難度就更大了。記憶單詞的方法有很多種,在教學中我經常使用的有以下幾種:
1.詞彙表「八到」記憶法
這是中學生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即將生詞表和人的器官相結合:眼裡看到、心裡想到、手裡寫到、嘴裡拿到、耳朵聽到、(結合實物還可以)鼻子嗅到、舌頭嘗到、手指觸到。學生在記憶時不要偷懶,一定要邊記邊比劃,把各個器官充分調動起來。這種方法使學生把目標詞彙與自己的大腦神經聯系,易記憶深刻,印象持久。
2.分類記憶法
即分析單詞的形態,將所要記得單詞根據其義、形、音進行分類。例如,按音標的拼讀規則記憶單詞,按詞性變化記憶單詞,按同音記憶單詞,教師還可教給學生關於英語詞根和詞綴的知識等;通過詞根加前綴或後綴可派生出新的單詞,將兩個或更多的詞放在一起,可合成新的單詞。
3.聯想記憶法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指出:「記憶要依靠聯想,而聯想則是新舊正式建立聯系的產物。」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記憶的秘訣就是根據我們想記住的各種材料來進行各種各樣的聯想,而這些聯想就成了各種資料的釣鉤,萬一資料沉沒腦海,我們就可以通過聯想這樣的釣鉤將資料鉤出來。」充分運用發散思維展開自己的想像力,使所要記憶的英語單詞,生動、形象和具體化,使生詞與熟詞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從而達到以舊帶新,快速記憶的目的。
除了記憶生詞表內的詞彙外,學生對於課外的詞彙尤其是熱門詞彙、新詞彙要知道意思。在閱讀材料時,常常會出現一些最新詞彙和縮寫等,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影響對全文的理解。
二、 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剛開始時,由於受各種原因的影響,學生對英語文章存在著一定的心理負擔和畏難情緒。教師要定期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訓練,一日一篇短文,用「蠶食」的方式來逐步訓練學生。在選材時,文章體裁多樣化,涉及面要廣,趣聞性要強。除了課本中的閱讀材料,教師還應該收集一些與學生水平相當、難度不太大、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感興趣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訓練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些關於西方國家風土人情、節日禮儀等方面的文章,還可以使用關於外國校園生活、笑話、寓言故事等文章。在學生讀後,要求他們做一定的習題,或寫出內容概要,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訓練他們的口語、書寫能力。
在學生的英語閱讀達到一定水平後,教師可結合考試常見的閱讀題型,如說明文、科普文章等,讓其練習。對學生遇到的困難要鼓勵他們認真思考,推敲,要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可定期舉辦一些英語閱讀競賽,提供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他們感到一定的成功感。
三、 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明確目的,提高做題正確率
我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相關的信息,目的不同,題目要求不同,我們閱讀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幾點:
1.如若學生只想知道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意思,只需要瀏覽或略讀即可
在閱讀時,重點讀文章的首句(段)和末句(段)。因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意思或事情的結果大都是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的。
2.如若學生想對文章的具體細節進行了解,就要進行精讀
逐句逐段進行閱讀,了解事件發生的開始、經過、結果,這對於掌握具體事實的細節有很大的幫助。
3.如果篇幅過大,故事性不強,時間又有限,學生可根據訓練題目來進行有目的的選讀
4.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熟悉或不認識的生詞,影響理解
若是不重要的詞彙,要求他們可以不要理會,若影響文章的理解,學生們可以結合上下文進行推敲、猜測。用這種方法,有時可以幫助文章的理解。
除了注意閱讀方法,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還要注意閱讀習慣和時間的合理分配。有的學生習慣出聲閱讀,還有的學生習慣用手指或筆指著閱讀,都是不可取的。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考試的時候,既打擾別人,也耽誤時間。學生要養成默讀的習慣,在閱讀時,要心無雜念,擴大視幅,減少回視。將精力全部集中在閱讀的材料上,節約時間。教師在平時練習的時候,也可給學生限定時間,要求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盡量少查或不查詞典,加快閱讀節奏,為在考試中取得好的閱讀成績打下基礎。
閱讀理解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是進行英語教學的重要版塊,是讀者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只有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堅持訓練,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實際地閱讀教學中,提倡精讀和泛讀相結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挖掘每個學生學習語言的潛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Ⅱ 在做考研英語閱讀的時候怎樣才能提高英語的思維能力
武漢文都考研鷹飛集訓營老師給您如下兩個好方法
1大量閱讀,提高英語思維能力
英語的大量閱讀使得新鮮的語言不斷輸入,詞彙量得到擴充,考生要注意多 度考研英語文章來源的期刊和雜志,多收聽、收看英語節目,在不知不覺中通過 大量接觸最地道的英語,不斷對於提高英語語感,增加英語的理性思維能力很有 幫助。
2.習題練習,堅持詳細分析
理性思維能力直接影響著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這依賴於大量閱讀習題的完 成,這就是為什麼考生在備考階段要每天堅持完成一定數量的習題。在題目完成 中要堅持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仔細聯繫上下文,理性分析文章結構,不可用感 性的方法做題,沒有從原文中找到依據就想當然的進行選擇。
Ⅲ 如何在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思維能力的訓練有5個方面。
1)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分析語法結構,推斷生版詞的大意權;
2)概括能力。讓學生通過意群來概括段落核心大意,總結出關鍵句;
3)辨析能力。讓學生正確判斷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別,找出與原文相符的答案;
4)定位能力。讓學生找到問題選項的在原文中的還原點;
5)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閱讀文章後能體會、概括出作者的語氣、態度、觀點。
具體教學設計,圍繞著5方面針對性的找原文,改編,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具備獨立編寫閱讀題和設計選項的能力。
Ⅳ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思維高中英語 謝謝
養成二次閱讀習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很多書上要求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結構,其實就是要求學生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在平時練習中,學生做完閱讀,唯一可做就是對答案,事實上,糾正答案後對文章的再次閱讀往往至關重要。第一遍讀文章時,我們應當模擬考試的緊張氣氛,盡量高質快速。但,對完答案後,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再次閱讀文章。第二次閱讀文章我們的目的不在是獲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圖。我們必須帶著思考再次閱讀文章,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如果自己寫同樣題目或題材的文章,會採取何種文章布局?如我們自己設想的布局與作者不同,那麼具體不同之處在何處?這篇文章與以前讀過的同體裁文章相比,有何特點?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訓練不就成了精讀課了嗎?如果時間允許,二次閱讀成了精讀,又有何不可?講求速度的范讀是應試而用,要想真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提高閱讀水平,還非精讀不可。文章的是永遠讀不完的,如果想著去讀200篇各種模擬閱讀題,倒不如踏踏實實讀50篇歷年真題。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對自己寫文章布局謀篇也不無好處。
自己學寫長句,克服長難句障礙
幾乎每一篇閱讀,總有一兩句長難句。有許多同學這樣分析那樣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麼名堂。聽力好的同學不一定發音好,可發音好的同學一定聽力好。同樣,能寫出長難句的人當然不會怕什麼長難句。
同學們應當做的是找一本好的語法書,認認真真學習句子結構那部分。英語的句子主幹往往並不復雜,只是其粘著修飾成分過多。我們一開始應當學會如何寫出簡單的基本句型,然後再通過附加各種從句、插入語、非謂語形式,來逐步擴充句子結構。
分析長難句與擴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們必須一步步「砍」去插入語、各種從句、非謂語形式,來獲得句子主幹。所以只要「欲簡之必先擴之」,我們與其尋求各種長難句分析法,不如先學會自己寫長句。
文章歸類閱讀,考前復習有奇效
閱讀文章成千上萬,如何從有限中把握規律才是關鍵。閱讀文章總是按照每套試題四篇文章分布,於是眾多學子也就按部就班。可是如果我們把自己讀過的所有文章按照主題分類,比如分為校園類、醫學類、家庭類、環境類等等,到了考前,再按類別復習這些文章,我們不僅能系統掌握某一類別文章常用的詞彙,也能把握該類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出題規律。
最好的方法是,我們一開始就制定分類標准,每做完一篇文章就在其標題後或首句前註明文章的類別,這樣到了考前,歸納起來就容易多了。
Ⅳ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閱讀思維能力的訓練有5個方面。
1)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分析語法結構,推斷生回詞的大意;答
2)概括能力。讓學生通過意群來概括段落核心大意,總結出關鍵句;
3)辨析能力。讓學生正確判斷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別,找出與原文相符的答案;
4)定位能力。讓學生找到問題選項的在原文中的還原點;
5)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閱讀文章後能體會、概括出作者的語氣、態度、觀點。
具體教學設計,圍繞著5方面針對性的找原文,改編,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具備獨立編寫閱讀題和設計選項的能力。
Ⅵ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訓練的思維習慣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標志。它不僅是人們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與思維是相輔相成的。人的思維越深刻,其語言表達越明確。由此看來,小學英語教學既要有外在的交際性言語活動,又要有內在的思維性言語活動。只有兩者融合統一,才能優化小學英語教學 ,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那麼,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呢?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思維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有效地學習活動,都是由興趣開始並且自始至終貫穿其中的。因此,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及形成也應該從興趣談起。為了激發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興趣,我們可以採用一些簡單而又快樂的活動。英語與美術相結合,聽聽畫畫。如《牛津小學英語》3A,在總復習階段,教師可以結合本冊中學到的事物名稱和Colors這一單元來鞏固單詞,同時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興趣。教師將「a red apple, two black pens, a yellow dog, a green desk 等一些片語說出,要求學生聽後立刻用彩筆畫出來。這種教學方法比要求學生聽到後寫出單詞和漢語意思要好的多,因為這一過程正好是學生直接用學到的英語進行思維並作出判斷的過程。牛津英語教研博客\?BbxV 英語與數學相結合,想想算算。例如教學4A Unit 7 中B部分的數字時,可以用3A中學過的句型讓學生做口算比賽。教師快速的出示口算題目。如:「4 8=?」問:「What』s four and eight」。學生回答:「It』s twelve.」也可用教材上的游戲訓練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按照順序數數,遇到三的倍數say Hello. 「 one, two, hello, four, five, hello…」這些教學方法都有利於學生不用通過漢語這個「中轉站」直接用英語表達。 牛津英語教研博客Y8XJ)~Ee?9Sh d 二,重視短文閱讀,培養思維習慣。牛津英語教研博客'H x)?Hd/f H ]S 英語的學習不是為了掌握幾個孤立的單詞。而是為了讀懂外語的文章,聽懂外國人的話,甚至能同外國人交談。然而,令國人遺憾的是我國的外語教學幾十年來一直不盡如人意:學了十年英語,只會說:「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類的問候語和認識大量的卻很孤立的單詞。一旦閱讀起來,總是斷斷續續,一知半解。高校的外語閱讀教學為何如此沒有成效?這就要談到學生的閱讀習慣了。由於從小沒有養成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習慣,學生閱讀時喜歡逐詞逐句的念,同時又想著漢語意思,使得閱讀速度減慢。不但速度慢了,而且前面好不容易「理解」得內容是自己譯出來的「漢語」。所以很快又忘記了。造成理解「斷鏈」 和循環閱讀。從而大大的影響了閱讀質量。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的啟蒙教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根深蒂固」。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用好教材上的 materials,重視短文的閱讀,培養學生快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從4A到5B的每一冊教材都有閱讀訓練的部分。即Fun house中的look and read. 比如教學4A Unit 7 G Fun house Look and read. 短文內容是這樣的:「Ⅰ What is two and three? Five. Ⅱ What is six and four? Ten. ⅢWhat is five and nine? It is fourteen. Ⅳ What is one and one? Eleven. 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三分鍾內迅速讀完短文,並且強調要默讀。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過圖片幫助閱讀。這一部分都是趣味閱讀,內容輕松可讀性強。所以大部分學生讀完都會情不自禁的笑出來。說明他們已經讀懂了其中的幽默內涵。這時教師可以請個別學生來說一說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以及短文的幽默之處。但切忌讓學生逐句翻譯。最後,可讓全體同學一起朗讀該短文來回味一下。三,創設真實情景,促進思維發展。十年來,中小學的英語教材一直在變化著。語言不變,教學內容自然也不會變。變化的是教學的方法。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些教材最大的變化是賦予教學內容精美的圖片。一方面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更主要的是為其創設了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話語情景中展開思維和語言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四,滲透文化意識,拓展思維空間。文化主要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而語言,則是文化的載體。她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英語的學習和使用。《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階段就適時的滲透文化意識,培養文化意識,有著深遠的意義。如果學生不了解英語文化中禮貌語言的重要性,以及諸如「please」、「thanks」之類的詞使用頻率比中文的對應詞的使用頻率要高的多,他們就很難理解下面這段對話: Tom:「Can I have an apple?」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 please?」再如,A:「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B:「Thank you.」這里,假設B不了解以上「文化」,她會謙虛的回答:「NO, Not good.然而,這樣的回答令英美人士瞠目結舌。總而言之,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而思維則是人的內部語言。兩者是相互促進的。我們英語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英語思維的訓練與培養。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Ⅶ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由26個字母組合回而成,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答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英語包含約49萬詞,外加技術名詞約30萬個,是詞彙最多的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Ⅷ 怎樣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怎樣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核心,一個學生英語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能力的強弱,而閱讀理解又是整個高考試卷中分值最高、分量最重的部分。閱讀理解做得如何直接影響考生的英語高考成績。高考閱讀理解題的特點是:不僅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還要理解深層含義。
一、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理解題的方法
首先,閱讀理解題是考察學生的詞彙量和閱讀速度,要求學生對已學的單詞非常熟練,而且對部分沒有學過的單詞也要有所了解,在閱讀文章時,還要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來推測、揣摩單詞的意思。要求學生閱讀速度要快(每分鍾60-70個單詞),正確理解率要高。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注意把握文章的篇章結構。要求學生多讀英美原文,不斷擴大閱讀面,同時還要求學生會整體閱讀、整體理解,在閱讀時明確中心思想、理清細節、引出邏輯結論、進行推論引申等。
其次,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求平時多朗讀,背誦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養語感。另外,有的同學在閱讀時出聲讀、點讀或回讀,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影響閱讀速度和對文章的理解。所以要克服這些不良習慣,做到不回讀,不聲讀,不點讀等。只有這樣,閱讀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准確率才能提高。
除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外,還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一般閱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略讀(Skimming),即迅速瀏覽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題句,明確作者的態度和意圖。
2.跳讀(Skipping),即快速查找某一相關信息,讀時要一目十行,對不相關的內容一帶而過。
3.猜測生詞(Guessing the new words), 在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生詞。如果一遇到生詞就去查字典,或跳過去不看,都會影響對文章的理解。這樣就要猜測生詞的意思。不同的語境單詞的意思不一樣,所以要根據上下文線索和構詞法等知識去猜測。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高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堅持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興趣,廣泛閱讀,積累詞彙,並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下邊主要介紹對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指導。
(一)應試技巧
要做好閱讀理解題,基礎是保證,技巧是關鍵,除了要有豐富的詞彙量,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較高的分析、結合能力外,還必須具備科學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解題步驟通常分為4步。
1.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注意文章的首句、尾句和中心句。是否有前後矛盾的情況出現,若有,則選出的答案必定有誤,考生就應充分利用試題與短文,試題間的相互暗示與啟示,前後對應,認真檢查,確保答案的唯一性。
2.讀短文後面的測試題,明確解題的目標。閱讀文章一般較長,信息量大,短文提供的信息,不一定讀一遍都記得住,也不一定都有用,讀完測試題之後,就會做到心中有數。讀第二遍時便會有的放矢,從而節省時間。
3.細讀全文,謹慎答題。針對試題的提問,仔細研讀與題干相關的單詞、句子及段落,抓住關鍵的細節描述,提煉有用的信息,對選項進行仔細推敲,認真琢磨,有時候還要結合中學生應有的常識進行一系列的邏輯思維推理,從而找出確鑿的判斷選取的依據。
4.復讀全文,核實答案。考生做完之後,應快速再讀一遍短文,尤其注意與測試題相關的信息點,檢查一下答案。
(二)解題技巧
1.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話題。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快速閱讀後,仔細閱讀短文後的試題,帶著問題,重讀文章,尋找答案。一般情況下,考題中選擇標題,中心句等都可以使用此法。一篇文章是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展開的,一般情況下主題多數位於每段開頭,尤其是新聞報道;少數放在段尾,個別則貫穿在全文中。因此,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使用歸納或者概括法。
2.根據語境,理解詞語意義。在閱讀理解題中,理解一個詞,不能停留在字面上,。需要進行轉換理解,才能揭示出它的實在意義。當然,這種轉換理解一定要根據上下文形成的語境。
3.把握住五個「W」和一個「H」。在快讀全文,了解文意的基礎上,理順思路,摸清脈絡,然後把著眼點轉移到文章的每一個段落上,盡快地把握住文章的五個「W」(who, when, where, why, what)和一個「H」(how)。
4.字斟句酌,注意文章細節。有些試題是通過細節來表達中心內容的,因此通讀全文,掌握作者思路,尋找文章的信息資料,像圖表、時間、史料等就會准確答題,而個別題目則需要計算、推理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
5.統觀全篇,對照核實答案。做完閱讀理解題後,要立足整體,把全文再讀一遍,逐一校對各題的答案,注意各題答案是否前後照應。如發現前後意思矛盾,則必定有誤選答案。要根據全文意思,認真核查,直到前後統一。
二、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如何處理生詞
具體來說有兩種情況:一是你感覺到這個詞或短語對文章的理解或做題的影響不大,可放棄;二是你意識到這個詞或短語對於理解或做題關系重大,但在此處確無足夠信息幫助理解,只能通過繼續閱讀,期望從上下文中搜集信息幫助確認。學習使用構詞法輔助閱讀。英語中許多單詞是利用派生、合成、轉化等方法形成的,因此要積累常見詞根和詞綴等知識。
三、指導學生做好閱讀中的各類題型
我們從生活中已積累了大量的知識。許多知識已相當熟悉,如若文章敘述的內容已比較熟悉或很了解,就可一眼掃過,然後直接做題,同樣文章中存在的熟悉的部分,也可以忽略不計,這樣就可以把時間節省下來,提高速度。
因此要指導學生:
1.首先弄懂文字材料、圖表和圖形。對圖表或圖形中使用的簡稱要瞭然在胸,如果涉及地圖就要辨清地圖中的方位。
2.整體把握,分析文字和圖表或圖形之間的聯系,對於地圖要正確理解哪裡和哪裡聯系。
3.利用史地和數學等知識來進一步理解文章和圖表或圖形,進行邏輯推理或數據計算。
指導和訓練學生做好閱讀理解題是一個長時期的過程,閱讀理解是綜合性的題目,要提高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也不是不能逾越的鴻溝,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經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的系統訓練,就能使學生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的正確性,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英語的能力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Ⅸ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能力
我發現很多孩子無論是聽、說、讀、寫總有一個這樣的過程:英文轉中文再轉英文。這個習慣不管是在日常交流還是考試面試的時候都是相當低效率並且減分的,並且答案再經過這樣一番轉換後都失去了原汁原味。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小孩子英語學習初期就開始培養他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這對今後的學習生涯將會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從小培養他用英語直接思維的模式呢?——張浩媽媽
英孚青少兒英語[微博]學校教務長Jed Holtzman指出,硬性要求母語為中文、周圍語言環境也全部為中文的小朋友一直用英語思維基本不現實。但是如果小朋友在課堂上、在生活中反復地聽到某些單詞、句型,並配合一定場景下的運用練習,他們會對這些單詞和句型形成深刻的記憶,並自然而然地在合適的語言環境下自發地應用。練得越多、用得越多,英文程度就越高,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
通過系統性的應用英語教學打基礎
Holtzman教務長強烈建議家長[微博]給孩子從早期就選擇以應用為教學目標的英語培訓課程。專業的TEFOL(母語為非英語的英語教學) 注重Can-Do(會做什麼),即在實際場景中英語的應用,而非簡單地考量學了多少單詞,學會了什麼句型。以英孚青少兒英語3-6歲,7-10歲,11-14歲不同年齡段的教學目標為例, Can-Do能力的培養跨越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理解並且能夠運用常見的詞彙來表達日常用語,以適應各種具體的語言類型。能夠就個人信息,諸如他/她住在哪裡,他/她認識的人,他/她所擁有的東西作簡單的介紹。
能夠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件的主要表達,例如學校里,家裡,課外活動等。對於旅行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能夠運用語言自如應對。能夠就熟悉的話題或者個人感興趣的話題用簡短、貼切的語言來表達。能夠描述自己的經歷,時間,夢想,希望和志向,並且給出簡單的原因,觀點和計劃。
能夠理解較為復雜的文本的主要內容,無論是抽象的話題還是具體的話題,包括學科類的討論。可以較為流利地與說母語的人進行沒有障礙沒有壓力的交流。可以就廣泛領域的話題詳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能夠分析某一問題的利弊。
創造課外英語環境是關鍵
Holtzman教務長還指出,除了課堂上系統性的學習,還建議家長在家幫助孩子營造一個學習英語的氛圍。比如在牆上貼上含有英語單詞的圖片;將屋裡的傢具等都用英語標示出來;固定某一一晚為「英語口語夜」,並制定游戲規則,在這一天晚上,如果有人不小心說了漢語,那對方就會得一分。在家裡多播放英文歌曲和英語視頻。孩子們聽得越多、用得越多,越容易培養英語思維習慣。專家支招:養成英語學習好習慣
蓬萊路第二小學英語教師表示,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習慣盡量做到「三多」:多聽、多看、多背誦。
多聽,就是要認真聽老師的英語講述,盡快聽懂課堂用語和日常交際用語。要多聽課文錄音和聽力材料。真實英語環境裡面的語速正常,有明顯的口語發音特徵,如連續、弱讀、縮略等,而且自然而然地抑揚頓挫,富有情感。大量的聽力訓練及跟讀、跟唱模仿可以縮短自身的語言與所聽到的地道英語之間的距離。
多看,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英語閱讀的習慣,從1年級到5年級都有分級閱讀的英語讀物,讓孩子多讀原版英語兒童讀物。
多背誦,是一種強化與集中的語言信息的刺激行為,它通過對語言材料進行反復朗讀、理解到思維加工形成記憶獲得大量的語言、詞語、語法和語用等信息的輸入,使學生逐漸提高對英語思維形式的感受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有效克服來自母語的干擾。實踐證明,一個大量誦讀英語文章的學生,即使對句子不作語法分析,在解決單選、完形填空、短文改錯等題型時,准確率也往往是挺高的。熟能生巧,語感正是他們准確捕捉信息的巧妙感受的體現,這種特殊感覺正來源於閱讀和背誦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