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初三上英语阅读教学

初三上英语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2-08 07:42:36

❶ 怎样上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

一、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
1、长短适中。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时间。文章太长,当堂课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单调,学生容易倦怠。一般初一的学生限制在50词左右,初二200词左右,初三的 300词左右。
2、难易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
3、可阅读性。文章要贴近现实,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掌握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
1、默读一遍,回答浅层问题。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加快主要信息捕捉能力。例如,初三年级的阅读文章《hand message》。学生默读一遍大约需5分钟时间。回答4个左右的浅层问题。“Where are the persons? What are they doing? How are they talking? Can they speak?”
2、大声朗读,回答深层问题。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形成语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这是第二遍阅读这篇文章,可以问学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What is sign language? What is deaf person like? Can deaf people speak? Can all deaf people learn to speak?”
3、找出重点词汇,理解并运用。由输入到输出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对于关键词的重点掌握及运用是知识输出的资本。这篇文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有: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notice/point to指向…,tell sb. sth. with one’s hand/shake hands握手,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短语造句,或编一个故事,在运用中掌握这些新词。
4、概括文章,复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是思考后成品输出,是学习后的成果展示。先给文章分段,并找出关键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意思。这篇文章可分为三段。 Passage 1: show a scene Passage 2: sign language is a kind of languages which is often used by deaf people. Passage 3-4: deaf people can learn to speak if they aren’t born deaf .
三、深挖主题,拓宽思路。
1、仔细研究,找出文旨。文章是作者传播信息或信念的载体,要体会到作者的深层含义,重在看门道,不是看热闹。作者想通过《hand language》让人们了解聋哑人,理解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对聋哑人充满爱心。
2、换位思考,别出新意。看问题要多角度,多方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位聋哑人,你会有何想法。如果你写一篇文章有关聋哑人,你会说什么。
四、激活想象,展开讨论。虽然是阅读文章,但如果仅仅是将它单纯地作为阅读文章来教学,不免有些枯燥,而如果将其转化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比如《hand message》一文中,问: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一些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或帮助残疾人的好人好事。在学生集体朗读过该课文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装扮为整个故事中的人物。接着进行小组练习,最后让学生自由操练。然后要学生讨论:If we meet a blind man, 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 we not do? 由于教师已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学生都很兴奋,讨论时气氛热烈,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述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大力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CAI。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接入因特网后,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比拟的。把CAI技术运用到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是实现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的长远趋势。我们在阅读文章《hand message》教学中制作了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除选用网络手语教学动画《小熊学手语》外,还采用了大量国外残疾人教学片段,详实的图片,同时到聋哑学校与聋哑孩子亲身接触,制作教学录像,设计了互动游戏,在教学中效果明显。学生不仅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而且朗朗上口,对答如流。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改变了学生怕上阅读课的通病。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本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注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的把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❷ 如何提高初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初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是英语综合实力的表现,它集语法、词汇、速度、准确度、思维和背景文化等于一身,是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一种实践过程,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入初三,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综观历年的考试题型,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

下面我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具体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 教会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为了加强限时间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可让学生学会读、学会浏览、学会默读,从而连贯阅读,学会悟意。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从一开始就指导学生不要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要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用英语表达就是(Don’t read word by word, read word groups),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不要钻在文章的某些细节里,否则会影响全文大意的掌握。也不要无目的、无重点地阅读,而是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快速浏览。在浏览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寻找所有需要的信息。要学会默读,不出声地阅读可避免发音器官处于紧张工作的状态,以便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加快阅读速度。它比有声阅读的读速快得多,还可以避免有声或无声朗读给人带来疲劳而影响注意力。此外,不要因个别生词而停顿或去查词典,而是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或者构词等方法快速猜测出该词的意思,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阅读速度。通过上述阅读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二、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问题,并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文章,再次阅读那些没有答出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用笔将有用的信息标出来,这样可以节省寻找答案的时间。

三、 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

阅读开始就要集中精力,不能松松垮垮,看多少算多少,看到哪里算哪里,这样阅读的话,效果就不太明显,也是不可取的。对此,我们一定要强调阅读的时间观念。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自己正确的语音、语调作示范,同时要充分利用录音磁带所提供的标准地道的英语做示范,指导学生多听、多模仿,以便更有效地做好阅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有趣的阅读材料,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按照有关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适量的课外补充是必需。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训练实践,认真分析学生阅读英语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样可学,积极学习,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❸ 初三阶段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的几点思考

白莲中学陈云接过几年初三英语,深知阅读对提高英语有着非常的意义,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写出地道的英文,得先从阅读入手,而且阅读理解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分最重,且要求越来越高,对我历届学生的理解,不少视其为畏途,连平时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阅读理解也常做得不尽如人意。 所以,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让学生学会英语的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真正成为有阅读能力的人。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勤奋的训练,从而逐渐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这里我把这几年摸索出的几点浅薄想法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重视课文教学,抓好精读,打好语言基础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每单元的两篇3a文章均属于精读文章。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要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培养和提高能力。扩充学生单词量,培养他们的语感得立足于课堂,重视课文教学,抓好精读,同时要求学生多背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曰:成诵于口,烂熟于胸,也正是对以读促悟,领会文意的深刻认识。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下列几个方面: 1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就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印发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练习题,同时布置学生通过查词典、讨论等解决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划出语言难点,并做完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讲解时间,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 2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坚持进行整体教学。新目标九年级教材里的每单元Selfcheck 里的Reading 都是提高学生泛读的好材料。 我认为,课文不仅仅只是语法知识、语言结构和词汇的糅合,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在课文教学中,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即使在分析句子时,我仍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达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 3.同时要注意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强,视读的速度就快。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即惯用法。必要时可用笔划一划或记下来。读完每一篇文章,都应总结归纳一下,积累了多少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 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回味一番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几次。要留心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对文章的评价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想当然。切记:一想当然,就会出错。如果文章太长,学生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可以帮助去掉杂念,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要善于找关键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头一句话,往往就是关键句,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因为有时的习题是考细节。可以边读边用铅笔做点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即五个W划出来。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二 、设阅读技巧训练课或限时阅读训练课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我每周用一或两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其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培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限制时间进行阅读或逐步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技巧训练课中,我注意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1.阅读材料的选用要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生词量一般在3%左右。我们平时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然后加工整理,编成两套系列训练题,一套精选的作为课堂限时训练用,另外一套作为作业课后泛读,效果很好。 2.重视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及时地、不断地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陋习。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我都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① 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② 不要逐词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词阅读会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③ 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学会舍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三 、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泛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做到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拓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对各种文章的适应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我放手不管。每周都定期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让他们报告阅读篇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坚持练习,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平时还适时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他们输入的同时用自己的经历和想法适当的输出,

❹ 如何搞好初中低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阅读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究其原因,也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多数学生采用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意,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做法.另外,学生的阅读量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x0d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x0d1. 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x0d2.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x0d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x0d4. 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和简单的个人信件.\x0d5. 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x0d6. 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x0d可见,在阅读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量.\x0d二、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x0d1.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如初一、初二的阅读材料,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如问路、指路、接听电话、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阅读材料中,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x0d2. 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x0d3.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此外,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x0d4.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每段的最后一句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一种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当然,在考试中,为了节省时间,猜测这一环节可以省略.)接着再往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x0d5.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学生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遇到生词时,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跳过它,继续阅读,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词典.\x0d6.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略读、寻读、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或者笔指读、出声读、以单词注视点阅读、回视等.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老师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x0d7. 阅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组织适当的口语和笔头训练,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学要求复述文章(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复述,否则只是增加学生负担).\x0d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写下有价值的生词、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老师要查阅笔记,科学及时地给予评价.为了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更用心地去进行英语阅读,评价可以只是以认真程度、努力程度来进行,不以好坏而论.

❺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一、明确考点

同学们首先要知道,这类题主要有三大考点:

1、考查主题句,也就内是考容查同学们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2、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考查文章的过渡部分。

3、考查中心句,需要同学们学会归纳段落大意。

二、解题步骤

1、同学们可以通过读首尾段、首尾句或者是独立成段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带转折词的句子,以便于快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边读边做,大家重点读各个问题附近的句子,划出关键词,然后从选项中找出相关的特征词,来确定答案。

3、采用代入排除法。如果遇到拿不准的题,我们可以先跳过去,接着往后读,先做容易的,直到读完整篇文章,然后重新阅读相关词句,重点做刚刚不确定的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代入排除法了。

4、核对答案,看文章从内容上是否语义连贯合理,语篇结构上是否通顺连贯具有一致性、合乎逻辑等。

三、解题方法

很多同学都问,七选五阅读的时间有限,拿到题就开始读文章吗?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告诉大家,正确的方法是:先确定出题的位置;读题干,再读需要填入句子的上下句,画出关键词;读文章各段落,确定段落中心句和文章主题句;通读文章确定上下句和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❻ 初三英语阅读能力该如何提升

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于日常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坚持背单词,背够了可以在本子上写写,当你单词量大了,阅读能力自然就会获得提升。

❼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朱凤田 山东菏泽市牡丹区解元集中学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阅读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究其原因,也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多数学生采用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意,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做法。另外,学生的阅读量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1. 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 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和简单的个人信件。 5. 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6. 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可见,在阅读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如初一、初二的阅读材料,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如问路、指路、接听电话、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阅读材料中,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2. 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3.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此外,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4.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每段的最后一句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一种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当然,在考试中,为了节省时间,猜测这一环节可以省略。)接着再往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5.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学生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遇到生词时,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跳过它,继续阅读,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词典。 6.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略读、寻读、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或者笔指读、出声读、以单词注视点阅读、回视等。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老师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7. 阅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组织适当的口语和笔头训练,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学要求复述文章(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复述,否则只是增加学生负担)。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写下有价值的生词、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老师要查阅笔记,科学及时地给予评价。为了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更用心地去进行英语阅读,评价可以只是以认真程度、努力程度来进行,不以好坏而论。

热点内容
39天电影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发布:2024-08-19 09:18:18 浏览:939
可投屏电影网站 发布:2024-08-19 08:19:20 浏览:140
农村喜剧电影在线观看 发布:2024-08-19 07:46:21 浏览:300
电影院默认区域 发布:2024-08-19 07:39:02 浏览:873
台湾金燕全部电 发布:2024-08-19 07:30:20 浏览:249
在哪可以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7:29:06 浏览:467
电影tv版app 发布:2024-08-19 07:28:17 浏览:51
韩国伦理电影在什么地方看的啊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835
韩国找女儿那个电影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667
惊变温碧霞在线播放 发布:2024-08-19 07:10:13 浏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