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小学生英语阅读现状
❶ 浅谈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把握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搞好新时期的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精讲。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方面,不再搞过于繁琐的讲解分析,记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这是新时期、新课标给我们的新任务。但传统的讲授之风仍然盛行,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讲深讲透,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认真听讲,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完全围绕着教师打转转,没有一点创新意识,也缺乏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西方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则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道理都是一样的,如《登鹳雀楼》一诗,看似简单,但也需一个人一生去解读。因此我们决不能把基于成人经验的结论一股脑儿抛给学生,应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更合理的理解文章,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过程,这种创造过程肯定不会完美,但这种过程毕竟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即使有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讲的头头是道,但他们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经验的印记,如果这种理解和学生的阅读背景有较大的距离,也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有些教师也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如果教师坚持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唯一标准,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效果都不会令人满意的。事实上这种做法很普遍,甚至在许多公开课中也不鲜见,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设计了许多简单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的结论,有时见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干脆代替学生回答。虽然教师这样做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的,但这样做客观上使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揣摩如何给教师所需要的答案上面,久而入之,学生思维就失去了独立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的,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存在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即可,即精讲。
二、学生要多读
这里的多读并不是随意地读,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多读。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对同一材料的多次重复阅读,即我们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呢?首先就要有时间上的保证,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多次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多引导。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多讲少读,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正如一个老师所说的那样,一篇好文章,学生一看就产生了想读的愿望,就好像一个人看到一件好衣服想试一试那样,但我们教师硬要从衣服的面料、做工等方面分析,等教师分析完,学生也就毫无兴趣,根本不想读了。其次要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读。个人阅读的方法有:默读、朗读、精读、浏览等。集体阅读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角色度、分小组赛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应该在学生难懂的地方或是文章最关键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指导。如果教师不在这个时候指导一下,学生就会感到困难,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甚至会产生厌读情绪,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这个时候进行指导,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种含义就是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不但要很好地阅读课内材料,还要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读量,因为课堂阅读教学选用的课文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不能忽视课外阅读。
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并不是教师一布置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加强引导,因为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调查发现,阅读能力发展好的小学生多数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读书;而阅读能力差的小学生常常说他们讨厌读书,觉得没意思。可见,对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小学生也是如此。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阅读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避免高压手段强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带着渴求去阅读。另外,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多阅读一些儿童书籍,并推荐给他们。如杨红樱写的书,非常适合孩子们看,我就大肆渲扬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吊起学生的胃口,不由得他们不看。
其次,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要由易到难。小学生只有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才会乐读、善读。如果一开始啃他啃不动的“硬骨头”,那么他们只会畏惧、逃避阅读。所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在体裁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论说文为辅,意义明了、琅琅上中的古诗、儿童诗歌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第三,要先看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有时家长抱怨孩子读书没有常性,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和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大部头”,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或“大部头”中某些章节。
第四,要先精读后略读。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小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否则容易导致小学生一味追求高速度而影响理解与知识掌握。
最后,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的。但相当一部分家长倾向于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孩子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小学生视野,锻炼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本”。如果对孩子看“闲书”的举动一味地管、卡、压,无异于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抑制孩子阅读能力的增长。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多练,只要是思想健康、文句通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读得多了,孩子的头脑不段受新奇事物刺激,不断自觉联想、思考,对知识的感受性就会一步步提高,智力发展就能够得到促进。
❷ 谁有国内外小学阅读现状
近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下达了许多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至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确定的量化任务,语文教师就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课堂扩展到社会,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法。激发学业的课外阅读兴趣。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展开。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为树不少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再加上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课外阅读难见成效。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不充分。后天难以弥补。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萌芽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一般儿童的课外阅读都是从连环画和大量图画的低幼读物开始的。据调查。有72%的儿童是在学龄前或一年纪看第一本连环画的。至于看第一本文学书的时间,25%的学生认为始于二年纪,36%的学生认为始于三年纪,两者总计,有61%的学生自认为看第一本文学书的时间是在二、三年级。台湾省的一项研究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反战作了更具体的区分:4-6岁是神话传说期,儿童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期,儿童对将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期,儿童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传说及传记故事时期,儿童对人类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低年纪儿童普遍喜欢童话故事。充分的早期阅读对儿童想象力的启迪。审美情趣的陶冶以及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的形成都是很有价值的。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从故事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说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语文课开始,老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介绍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班里每周可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准备多个故事,带有表情。声调。动作的讲故事或叙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计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儿童学了汉语拼音之后,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提前阅读。为了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各类注音读物,指导他们从简短的儿童诗,古诗或学生听熟,会说的故事入手。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习惯的形成,在逐步加大阅读量。扩展阅读的范围。
2、创造条件,形成阅读氛围
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此时要舍得花费较多精力去为他们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适时但组织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好书。好文章和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之间可交流读书心得;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阅读室。图书室,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其次,学校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可设计班机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个中发展水平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来解释班规。列举作业。发布通知和信息等。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教师还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教师还要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保证学会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选择书籍和阅读的时间。
最后,要发挥小集体的力量,教师可提倡学生之间相互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外阅读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定好计划,开始“交换-------合作”式阅读学习。
3、引入竞争。调动阅读积极性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高潮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竞赛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可把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要求通过竞赛的过程来实现。一是讲故事比赛。考虑到低年纪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阅读。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比赛,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等。二是读书方法比赛。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教师可给学生讲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读书的故事,让学生积极响应,他们热情参与,兴致盎然。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场面。
基于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我所进行的方案。分析。旨在给上级领导部门提供教育改革的信息与依据;同时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使学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健康成长。
本方案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从大语文观来看待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阐明了回归阅读的价值所在。
2、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愿望。兴趣。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
3、措施的制度巨头针对性。实用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氛围。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❸ 目前,许多中学生都不重视课外阅读,请跟据以下内容写一篇英语短文,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义。 ⒈
喔 还有就是,我现在学的ABC天卞英语中心的外教说过,就是想征服英语是轻松的~一定有个符合的学习情境跟进修口语对象 最关键就是外教水平 发音纯正才可以 保持天天口语练习 1对1家教式教学才能有最.好.的学习成效..课程结束后还要重复温习课程录音音频 更可以加深印象!若真的是无对象可练习的状况下 最好能去听力室或爱思取得课余学习材料练习 多问多听短时间英语水平就提升起来,学习效果是绝对迅速明显的 Theclassmates,,,.Therefore,fromnowon,,,doingaself-respect,self-respect,;Thefriendlyaffection,,;Doadiligencestudy,aggressiveupwardofstudent;.
❹ 中国孩子英语学习的现状怎样
《白皮书》揭示了英语学习的多项“秘密”。
揭秘之一:67.2%的少年儿童5岁前开始学英语
《白皮书》显示,59.4%的受访少年儿童在3-5岁时便开始学习英语,32.8%的受访者表示是在小学以后才开始学习英语,7.8%的受访少年儿童在3岁前便开始学习英语。
调查数据显示,在就读于幼儿园的受访者中,在3岁以下开始学习英语的占比15.1%,而在就读于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受访者中,在3岁以上开始学习英语的分别占比8.2%、7.6%和3.6%。少儿参加英语学习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少儿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比较突出。
揭秘之二:75.1%的受访者每天学习英语超过1小时
《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有57.0%的受访者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为1-2小时,11.0%的受访者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为2-3小时,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为3小时以上的占比7.1%,也就是说,有75.1%的受访者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1小时。
同时,年级与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每天学习英语0.5小时以下的,在就读幼儿园的受访者中占24.5%,在就读于小学低年级的受访者中占26.9%,在就读于小学高年级的受访者中占22.6%,在就读于初中的受访者中占33.7%。从整体来看,从幼儿园到初中,受访少年儿童学习英语的时间呈递减的趋势。在小学高年级,受访少年儿童学习英语的时间较小学低年级有所增加。调查者认为,这与小学高年级面临“小升初”的考试压力,加强学习有关。
揭秘之三:13.1%的受访少年儿童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
《白皮书》调查实施过程中,当受访少年儿童被问到学英语的目的时,回答为“可以交更多的外国朋友”的占31.0%,回答为“为了以后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提升”和“为了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的分别占26.0%和24.4%,而回答为“为了考试”和“家长要求的”分别占13.1%和5.5%。
从年级分布来看,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中,“可以交更多的外国朋友”均居首位,分别占比58.5%、60.4%和60.0%。而在就读于初中的受访者中,学习英语是“为了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提升”居于首位,占比49.2%,其次为“可以交更多的外国朋友”,占比45.6%。
揭秘之四:绝大多数少年儿童看重英语的运用能力
《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67.0%的受访少年儿童表示希望将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另有19.7%的表示也希望将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仅有13.3%的表示不希望将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少年儿童是看重英语的运用能力的。此外,从学习目的来看,在以“家长要求学的”为学习目的的少年儿童中,有26.9%的不希望将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高于持其他学习目的的少年儿童。
从年级来看,小学高年级希望将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迫切程度最高,达到69.6%,其次为小学低年级(65.8%),再次为幼儿园(62.3%),最低的为初中,比例仅为49.2%。
揭秘之五:八成以上受访少年儿童喜欢英语
《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英语表示“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占44.3%、39.8%、11.5%和4.4%。也就是说八成以上受访少年儿童喜欢英语。
年级与对英语的喜好度有相关关系(P<0.05)。在幼儿园阶段,非常喜欢英语的占34.0%,小学低年级阶段,非常喜欢英语的占50.3%,小学高年级阶段,非常喜欢英语的占42.8%,初中阶段,非常喜欢英语的占14.0%。
揭秘之六:少年儿童参加的英语测试仍以卷面答题为主
《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63.4%的受访少年儿童通常参加卷面答题的方式来进行英语测试,16.8%的通过口语交流进行英语测试,而用听读的方式答题的占比8.3%,和同伴协作用英语完成调研项目的占比仅为5.4%。
在课后练习方面,仍以抄写单词和做英语习题为主。如30.9%的受访少年儿童英语课后练习形式为做英语题,31.3%的受访少年儿童英语课后练习形式为抄写单词,14.7%的受访少年儿童英语课后练习形式为读英语绘本,10.9%的受访少年儿童英语课后练习形式为看或听英语积木,和父母、小朋友练习情景对话的仅占12.3%。
揭秘之七:约一半的受访少年儿童英语运用能力不足
《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9.8%的受访者没有在20人的观众面前用英语演讲演示过,而“不敢上台”和“想讲,但讲不出来”的分别占8.7%和6.8%,而多次在20人的观众面前用英语演讲演示过的仅占到18.1%。
当被问到是否可以和外国小朋友讨论例如环境、交通、教育之类的社会问题时,有13.5%的人明确表示不能,另有43.8%的人表示“想交流,但是不知道怎么说”。
当被问到“如果给你一个需要用英语操作的项目,你能否带领团队顺利完成”的时候,42.9%的人表示“没做过,不知道怎么完成”,另有10.4%的人明确表示不能。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程旭辉表示,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约有一半的受访少年儿童的英语运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揭秘之八:多用和多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
《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在英语学习中,你认为哪种方式最有效时”,“多用(包括用英语阅读、写作、交流等)”占到43.1%,其次为“多说”(27.3%),再次为“背诵”(17.5%)和“多听录音”(11.9%)。
而且,受访学生中,86.9%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43%认为自己可以用英语与外国小朋友交流社会问题,34.8%认为自己到外国学习可以很快融入当地社会文化。
揭秘之九:小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的比例比初中生高
《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各阶段,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46.1%和36.1%。幼儿园阶段,没有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的占54.7%。在各阶段,没有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的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初中,达62.7%。《白皮书》认为,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下降,这既与初中阶段学习课程多,学习任务重的原因有关;也与当前英语教育培训市场的定位相关;还与家长与学生对英语的错误认知相关。
揭秘之十: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班的孩子课堂参与讨论比例更高
《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了辅导班的学生,课堂上经常参与小组讨论的比例为77.6%,比没有参加了辅导班的学生高28.4个百分点。参加了辅导班的学生从不参与小组讨论的仅占2.0%,比没有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低7.7个百分单。
《白皮书》认为,这充分表明越是参加了英语课外辅导班,就越有可能经常参与课堂小组讨论。而越是没有参加过英语课外辅导班的学生,可能课堂小组讨论参与的积极性就越不高。这就形成了课外辅导班和课堂教育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英语能力的提高。
❺ 小学生阅读教学现状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太多来了。1.作文教学,比较大源众化的课题。2.阅读,同上。3.学生写字研究。如坐姿,握笔姿势,笔种,纸张等对写字的影响。4.学生阅读速度与记忆。5.小学生思维,心理对阅读写作的影响的研究。6.学生背书方法的研究。7.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研究。9课堂评价研究。等等诸如此类,任何与语文有关的皆可。
❻ 英语作文。 简述阅读现状及你对阅读的看法和打算 阅读现状:一些人不经常阅读。有些人说没
Hatched by a hen, an eagle lived like a chicken. He wanted to fly like an eagle but discouraged by his fellows. Eventually he died bitterly without knowing he himself was an eagle. (33 words)
Some factors may account for why the eagle was made a chicken. Firstly, the eagle was influenced by the chickens around him, scratching for food just like them without a higher goal. Secondly, the eagle failed to reflect on himself, so he didn’ know he had the potential to fly high. Finally, he lacked enough self-confidence, so he gave up his dream of flying like an eagle, just because of the discouraging words from others.
There are many such eagles in our daily life. I think we should avoid negative influences, set a high goal and work hard to achieve it. Besides, we must be confident in our potential and make good use of it to become real eagles.
❼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与研究
提高英来语阅读能力,需要平自时多加练习,英语阅读理解每天至少练习一篇。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快速的阅读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题效率。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其原理在于激活“眼、脑”的潜能,培养和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感知、归纳理解、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能力,对应于阅读理解方面的帮助很大。快速阅读的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掌握快速阅读后,可以快速的对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做到游刃有余。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也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