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科技文献阅读哈尔滨工业大学
『壹』 英语高手帮忙翻译科技文献(化学方面)(100分求助)
这是很专业前沿的内容,请关注本答复。
Electron transport through a conjugated molecule with carbon nanotube leads
电子通过带碳纳米管导联的共轭分子的传递
A model carbon nanotube (CNT)-(CH)n-CNT structure is studied to understand electron transport through an interface between two conjugated systems. 我们研究了一个模型碳纳米管(CNT)-(CH)n-CNT结构,以了解电子通过两个共轭体系之间界面的传递。The conctance of the CNT- (CH)n-CNT structure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bonding angle of the (CH)n-CNT bond. The minimum-energy relaxed geometry is relatively coplanar. CNT- (CH)n-CNT 结构的电导率强烈取决于(CH)n-CNT 键的键合角。最小能量驰豫构型相对来说是共平面的。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nctance on the length of the (CH)n depends on the geometry of the (CH)n-CNT interface. 电导率对(CH)n 的关系取决于(CH)n-CNT界面的(几何)构型。 In the coplanar geometry, the conctance decreases with the length of the (CH)n. 在共平面构型中,电导率随(CH)n的长度而下降。In the perpendicular geometry, the conctance increases with the length of the (CH)n. 在垂直构型中,电导率随(CH)n的长度而提高。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using the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formalism and tight-bind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我们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和紧束缚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计算。
『贰』 如何进行外文科技文献的检索及阅读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
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 Now",就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箱.不仅是象Elsevier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呼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三.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 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word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
“ 科学本身是人类的一种实践。科学研究是一个思考过程。科学行动则是推行某种思考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思考过程的有效性,进而修正和改善这些思考过程,以期达到最高的认识。像一切科学实践一样,科学的判断力取决于个人的经验、信仰和情绪。 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或者说我们全体,在我们的专业经历中,都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科学工作者应当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敢于摒弃先入之见,敢于摆脱对错误思想感情上的依附.
『叁』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科研成果
◆ 社会学学科依托的专业教研室成立于1996年,下设社会发展研究所,现有教师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5人),队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自觉面向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依托哈工大优势,形成信息与网络的社会问题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研究,当代传媒与生活方式研究,休闲与时间利用研究等方向。近五年来,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9部;科研项目21项;有多项成果获奖。社会学学科又是学院“社会工程与管理”博士点的依托单位之一,拥有社会学硕士和本科专业。目前有硕士和本科毕业生12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100余人。
◆ 标志性研究论文
1.何明升,白淑英.论“在线”生存.哲学研究,2004⑿
2.何明升.网络生活中的情景定义与主体特征.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⑿
3.何明升,李一军.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⑷
4.何明升.网络消费的测度方法及其管理意义.情报学报,2002⑶
5.何明升.网络消费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3⑴
6.王雅林.论社会创新.学习与探索,2002⑴
7.王雅林.“数字化生存”挑战与生活方式的建构性调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⑹
8.王雅林.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社会科学研究,2003⑴
9.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兼论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论述的当代价值.社会科学研究,2004⑵
10.唐魁玉,白淑英.信息网络技术的二元多重特质及其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⑵
11.唐魁玉.网络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科学学研究,2002⑷
12.唐魁玉.网络化思维及其理论意义.理论前沿,2001(23)
13.唐魁玉.关于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限度问题.情报学报,2002⑶
14.尹海洁.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中国软科学,2002⑹
15.尹海洁.社会转型与城市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⑵
16.白淑英.何明升.BBS互动的结构和过程.社会学研究,2003⑸
17.刘 耳.论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⑿
18.刘 耳.休闲: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⑸
19.刘 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新华文摘,2001⑻
20.郑中玉,何明升.“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2004⑴
◆ 著作或教材
⒈何明升.叩开网络化生存之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⒉何明升.网络消费:理论模型与行为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⒊王雅林,何明升主编:生存与超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⒋刘耳.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⒌王雅林,刘耳,徐利亚.城市休闲.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⒍王雅林,刘耳.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⒎尹海洁,刘耳.SPSS for Windows简明教材.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⒏王雅林.中外城市闲暇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⒐王雅林.中国东北经济的发展.学苑出版社,2002
◆ 重要科研项目
⒈何明升.网络互动:一般理论与实证研究(03BSH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3-2004
⒉何明升.基于技术选择的电信管制模型研究(2003DGQ2D043).国家软科学课题,2004-2006
⒊何明升.因特网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99BSH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98-2002
⒋何明升.网络交流方式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美国福特基金课题,2000-2002
⒌何明升.网络媒体对我省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对策研究(01B044).省社会科学基金,2002-2004
⒍何明升.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2004AC9CT058).哈尔滨市科技局,2004-2006
⒎何明升.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2004-2006
⒏何明升.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战略规划研究.信息产业部,2005-2007
⒐何明升.电信技术路径选择与政策协调研究(200402130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2007
⒑王雅林.中国大城市闲暇生活方式研究.美国福特基金重点课题,1998-2002
⒒王雅林.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良性运行研究(96ASH0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997-2003
⒓王雅林.迈向知识社会的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与模式.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金重点课题,2001-2003
⒔王雅林.基于新型工业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黑龙江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03-2004
⒕王雅林.科学发展观与哈尔滨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哈尔滨市政府重点课题,2004-2005
⒖王雅林.新发展观的学理基础与东北区域发展应用研究(04ASH00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04-2006
⒗唐魁玉.师生代际互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金,2001-2003
◆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
⒈何明升等.因特网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
⒉何明升.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论文).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⒊何明升等.技术引进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
⒋何明升.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论文).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⒌唐魁玉.近五十年国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论文).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2
⒍唐魁玉.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 (论文).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2004
⒎白淑英.基于BBS的网络交往特征(论文.青年).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⒏尹海洁,白淑英.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 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学科以1992年冬组建成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为依托,下设东北亚经济研究所。现有教师14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助教1人)。目前承担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活动和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硕士点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学位课、专题学位课。国际贸易学学科硕士点建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世界经济学科硕士点建于2003年,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两学科共有硕士指导教师7人。国际贸易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证,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法律与实务等,已培养研究生17人;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方向为: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学科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计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11部,获省部级奖5项。
◆ 标志性研究论文
1.谭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理论分析.理论探讨,2001⑷
2.李平.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发展.求是学刊,2002⑵
3.肖玲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管理.科学学研究,2002⑸
4.李淑霞.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市场化路径.学习与探索,2002⑵.
5.李淑霞.当前日本经济体制改革纵览.现代日本经济,2002⑶
6.韩秋.资产证券化创新及其在中国的前景.求实学刊,2003⑸
7.谭晶.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理论探讨,2003⑸
8.李平.日本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3⑹
9.钟晓兵.VaR在中国金融远期上的应用.理论探讨,2004⑷
10.肖玲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知本性合作.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⑹
11.钟晓兵.名义锚的选择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⑺
12.伍楠林.反倾销的经济学理论探悉及中国的对策.学习与探索,2005⑵
◆ 著作或教材
1.李长胜(副主编).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李长胜(副主编).道法自然—生态智慧与理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李长胜(参编).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伍楠林.Русская диаспора в Китае 20-30гг ХХ века
5.李平(编著).国际贸易实物新编.哈工程出版社,2001
6.丁溪.侯银霞(编著).国际商贸英语(第二版).哈工大出版社,2003
7.丁溪.侯银霞(编著).对外贸易英文函电.哈工大出版社,2003
8.赵萍(编著).经济数学基础及应用(修订版).哈工大出版社,2004
9.韩秋(副主编).公共财政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淑霞等(编著).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 重要科研项目
1.李广和,李长胜等.环境保护的经济机理及其经济调控手段体系研究(00BJY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03—2002/10
2.叶平.李长胜.龙江县生态经济整体规划研究。省科委课题.2001—2003
3.李长胜.东北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2003-043-l43).国家林业局课题.2004—2006
4.高长春,李淑霞等.积极财政政策动态约束模型研究(BJG6007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0/03—2002/10
5.李广和,李 平等.大庆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选择研究。大庆市科委,2001/02—2001/12
6.肖玲诺.信息化对社会生活影响问题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厅,2002/8—2003/12
7.肖玲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有效性(7013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8—2005/12
8.高长春,李淑霞等.经济增长:中日财政政策选择的最优次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03——2005/06
9.李广和,钟小兵等。安全技术防范经济性分析与产业发展结构研究.国家计委,1999/08—2000/12
10.钟小兵.杨尊亮.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调控手段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03—2003/12
11.钟小兵,李平等.哈尔滨高新区促进中俄科技产业化合作发展战略研究(国科火字[2004]61号).科技部火炬计划软课题,2004/09—2005/09
◆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
⒈李长胜.测树学多媒体教学研究.省教育厅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
⒉李长胜.生态林业工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计量化评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名),2002
⒊李长胜.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与方法.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第2名),2002
⒋李长胜.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2等奖
(第2名),2002
⒌李长胜.林木采伐管理系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一等奖(第7名),2003
⒍李长胜.黑龙江省森工天然林社会林业工程创新体系研究与实施.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1名),2005 ◆ 学科依托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建立于1954年,1984年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学科长期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近几年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出8门选修课。1999年政治经济学课程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2年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现有硕士生导师4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经济理论、开放型经济理论。学科至今已培养出150多名统招研究生,320多名在职研究生。近5年来, 承担了国家、省部、地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本,获各种级别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本学科的教师还分别在各种级别的学会及学术团体和政府咨询机构中任要职,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 标志性研究论文
⒈ 任熹真.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探析.经济学家,2001⑷
⒉ 任熹真.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国流通经济,2005⑹
3.任熹真. 对现代资本结构优化标准的探析.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文摘),2001
⒌ 任熹真.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哈工大学报,2001⑵
⒎ 李鹏雁.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品种选择及流程设计.中国软科学,2002.2
⒏ 李鹏雁.China’s Optimal Choice of Mortgage Securities . 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录)
⒐ 李鹏雁. The Analysis of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ese Real Estate Listed Companie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⑶ (EI源)
⒒ 朱加凤..日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性研究. 求是学刊,2002⑷
⒓ 朱加凤. 论转型时期的政策利润.求是学刊,2001⑴
◆ 著作或教材
⒈ 任熹真,李鹏雁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哈工大出版社,2002.8
⒉ 任熹真,李鹏雁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哈工大出版社,2004.8
⒊ 任熹真(主编).经济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哈工大出版社,2003.8
◆ 重要科研项目:
1.任熹真.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重大项目,2000—2002
2.任熹真.石油价格可比性研究.横向课题,2001—2003
⒊ 任熹真(参与).经济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2002----2004
4.李鹏雁.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与投资模式研究 .横向课题,2002-2004 .
⒌ 李鹏雁(参与).基于新型工业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3-2005
⒍ 朱加凤(参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动态约束模型及国际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
⒎ 朱加凤(参与).“两课”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整体发展的研究.省“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02
◆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
1.任熹真.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论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
⒉ 任熹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对策研究(调研报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肆』 介绍一些适合工科生阅读的英文杂志,能提高阅读英语文献能力的。谢谢!
《新东方英语》主要读者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部分高中生以及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是国内英回语学习类期刊答中品质、内容俱佳的双语杂志。主要内容为实用的考试技巧辅导、权威的留学资讯、系统的异域文化介绍以及隽永的美文赏析。
《英语世界》该刊是一本面向大学师生及英语爱好者的阅读学习类刊物。系中国第一家英汉对照的英语学习杂志,曾荣获国家颁发的“编校质量奖”和“国家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一向以内容新颖、形式活泼而著称。
《英语文摘》每期筛选、摘译英文外电、报刊中有质量、有文彩的资讯文章,通过相关版块与栏目的设置,实现以理性的目光尽揽天下大事、从优秀的最新作品中学习英文。拥有这本杂志既可与全球读者同步读到新闻,又可从时政英文中学到地道的英语。
这几本书都还是不错的,因为留学方面的问题在杂志铺买过《新东方英语》,确实不错哈。可以参考个
『伍』 阅读科技类英语原著文章
科技类的我不懂,不过要理解文化环境的话,电影是最好的办法。既然是看科技类回的文答章还能理解的话,英文的底子应该不错。第一件事丢掉英汉词典,那是学习语言的垃圾障碍。查词只能用英英。我自己一直用的郎文高阶。建议看原版英文电影,如果听力不是太强的,先看有字幕版,第一次大略看,整个通读理解,第2次逐字逐句抄下来, 然后反复模仿,不光发音,语气语调全要模仿,就算是怪腔怪调的也不能怕丢脸。这个过程其实很类似疯狂英语。但是确实行相当之有效。多模仿几部就能看出效果。后面就可以看一些偏重类的电影或电视节目,网上有软件可以看到国外电视节目的,或者找找看有没这类视频下载。你可以看类似科技咨讯类的节目,同样是通读后进行反复模仿。这样无意识的累积大量的科技类词汇,并且不是强制的每句都跟中文意思对上号。最重要的是你看字幕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进行翻译!简单说,是直接一晃过去脑袋就知道这句话要表达什么,而不是翻译成中文,这个是重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你听到APPLE脑子里出现的是个苹果而不是苹果这个中文词。如果一直靠着英翻汉汉翻英的思维转换的话,一辈子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外国文化。
『陆』 科技英语阅读7
将奖励分数提到最高 明天我帮你写成中文 简单得要死啊
『柒』 我是哈工大(威海)大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想考哈工大的研究生!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经典二级学科有四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其中机械制造以工艺流程、工装夹具为主,机械设计以人机工程、结构设计为主,机械电子工程以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为主,车辆工程以汽车技术、设计理论为主。四个学科各有所长,偏重不同,优势互补,在近几年机械类考研不断升温的大环境下并驾齐驱,势头正猛。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新面貌,就业面广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
这些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业还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水平及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研究生须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制造及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研究生小季表示:“这个专业就业面相当广,被称为‘万金油’。我的师兄师姐毕业都是去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高新技术公司、机械出口贸易公司这种单位,薪酬待遇也不错。”
就业情况: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在1:10以上。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
据了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加入WTO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
研究方向: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动力学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潜力大,等待厚积薄发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定量描述与控制的基础技术学科,该学科主要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系统性能分析、系统仿真优化和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该专业的研究生在力学、机构学、强度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方面应具有扎实的基础,在CAD技术、计算机编程、机械参量测量、信号处理、微处理器应用等方面也应有较强的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安林说:“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搞设计,也可以搞工艺、装配、维修等。机械类专业不像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一毕业就是白领。学机械设计的毕业后必须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对生产工艺包括机加工、热处理等有一定认识后,才能在以后的设计岗位上有所建树。建议学机械设计的同学做两到三年蓝领,再做三年灰领,日后没准就是金领了。”
就业情况:由于机械设计是最传统的机械学科,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很多招聘机械类人才的单位大多倾向于招收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据了解,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去国家科研单位如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飞机设计研究院(所)等,也可以去外资、民营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主要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目前毕业生就业多在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地区。
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智能机械系统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三维图形学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双选择,机械VS电子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此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日后多从事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
就业情况: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应用面非常广泛,就业也相对容易。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到地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湖北、江苏等机械发达地区。
研究方向: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机电产品设计与控制
推荐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新热门,交叉学科
车辆工程原来是教育部专业目录外的一个专业,称“汽车工程”,1999年列入新调整的教育部专业目录,目前全国有30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涉及动力、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材料、能源等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它的发展能促进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并能促进新兴学科的诞生,是一门涵盖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包括车辆系统动力控制、车辆仿真、车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车辆技术等方向,具体选择要看考生自身的基础及特长。如果原来是学车辆工程或内燃机工程的考生,建议报考车辆系统动力控制或车辆仿真方向,而车辆仿真做课题相对容易,但是如果要学精学深,最好能读到博士再就业。报考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方向的考生最好有扎实的电子基础,因为今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跟车辆没有太多关系,大多是从事与某部件的控制技术有关的工作。报考电动车辆技术方向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适合本科学电机控制、电力的学生报考。车辆故障诊断及检测曾被称作“汽车运用工程”或“车辆载运工程”,相对来说冷门一些,报考人数不多,考试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另外,由于车辆工程专业涉及大量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因此研究生还可辅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当然,该专业还开设有选修课,如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并有驾驶实习、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的机会。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高高表示,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在公司的专业实习是本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车间里,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实体零件的加工制作及工艺过程,把纯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新的体系。
就业情况:据了解,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或车辆产品开发、制造、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维修等工作,也可从事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各类专业刊物的编辑、记者等工作,还可从事各类专业车辆的改装、制造、企业管理、交通管理等工作。很多院校该专业研究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高达100%。
研究方向:汽车性能测试与仿真、汽车电控技术、汽车运输信息化、汽车CAD/CAE技术、网络化技术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推荐院校: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
『捌』 求自考英语科技文选考试技巧
我本人有自考武大英语,随便讲两句:
报自考最好到所在当地自考办公室报名登记,选内择自己认为容合适的科目和执考学校。
有《自考英语科技文阅读》一书,还有配套辅助资料书,科技文没有什么技巧的,我花了不少时间背诵,各行业的都有渉入,要记忆行业高频词汇和高频科技英语句型。买些科技杂志看看,我订了《科技英语月刊》,要让自己处在一个科技氛围,还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多做资料书上的模拟题也很重要。
一点小意见,祝你成功!
『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怎么样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现象,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渗透于生物学的其他专业之中,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
专业介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是在多年开展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教学,以及生化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免疫学、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转基因抗逆植物等相关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以研究明确生物体的生物化学代谢过程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其代谢变化的机理为生长点,重点开展资源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药物、酶类、抗生素类、毒素类等的分离提纯、富集、结构鉴定、改造或创造,探讨免疫处理无脊椎动物和重要农作物激发并增强其潜在抗病、抗环境污染、抗旱等能力的的方法和分子机制,预测和证实一些特殊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明确动物尤其是昆虫系统进化过程中的分子机理等,为大力推进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为医药、食品、农业及资源物质的保存、开发与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及技术基础。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同时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目前具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分述如下:
1、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药物
采用先进的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具有潜在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功能药物,包括采用生物化学分离技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提纯具有药用功能的酶、蛋白质、肽、多糖、糖蛋白等有效成分,研究其生化性质及药理学活性,尤其是在溶解血栓、抗辐射、消炎和延缓衰老及免疫抗体方面的作用;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功能蛋白质基因克隆到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中,构建工程菌株、获得目标基因工程药物等。主要包括两方面:
(1)生物活性药物的获得,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高效率分离纯化或制备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物活性药物(如溶血栓的纤溶酶、降血脂的多糖、抑癌作用的低分子量壳聚糖等),同时不断提高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的微量化和精细化,明确活性药物的性质、组分、结构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质序列,并通过基因克隆或定点突变获得优化或改造,不断提高产量或增强活性;(2)肿瘤标志物的发掘与鉴定,运用蛋白组学的先进方法通过肿瘤标志物与癌症病人的血清反应特征来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
2、分子免疫学:
本研究方向旨在建立使动物和植物获得对生物协迫和非生物协迫如病害、毒物、干旱、盐碱、低温等不利环境条件具有免疫能力或高抗能力的方法或技术体系,明确其免疫抗性的分子机制,同时探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信号分子及其作用方式,并对免疫制剂以及免疫疫苗进行研究与开发,以达到推广利用的目的;此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相关抗性功能基因,将其导入目标动物或植物体进行表达,以获得具有增强免疫力或高抗能力的新品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动物分子免疫:以家蝇和中国明对虾为对象,研究动物在抵抗病原体过程中的先天免疫应答机制,主要包括抗菌因子的作用及其产生、释放的信号通路和调控过程;(2)植物抗病性的免疫诱导:以马铃薯、草莓和棉花等为主要对象,研究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活性物质预先诱导处理植物、或转入外源抗病基因并诱导其表达,使植物增强抗病性并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的方法、机理、以及田间实际应用的效果。
3、分子遗传与行为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DNA同源重组和基因敲除技术为基本手段,从动物行为、神经解剖、细胞、生化、分子等不同层次和多个水平上研究揭示动物体的嗅觉、生殖、肥胖、以及学习与记忆等各种行为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4、遗传多样性与分子进化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昆虫系统进化的分子机理与适应性进化。综合昆虫细胞核内、外遗传物质的分子进化信息,包括mt基因组全序列、核18S rDNA、28S rDNA全序列和功能基因Hox基因序列等蕴涵的信息、以及宏观形态学结果,探讨昆虫纲直翅目的系统进化、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和演化关系。
课程介绍
高级生物化学
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及运动规律;是现代生物科学领域内各学科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糖缀合物(2)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基本组件;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体系,蛋白质结构的测定,蛋白质的降解,蛋白质的折叠等)(3)酶(4)生物膜与信号转导,同时将尽量结合最新进展,涵盖动态与前沿知识,并介绍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
本课程首先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它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发展现状及展望以及DNA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调控、突变、修复和重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着重涉及当今分子生物学应用技术即分子克隆工具酶、 电泳技术、载体、DNA及RNA制备、构建DNA文库、遗传转化、基因表达、PCR、还介绍了蛋白质合成及分析。旨在使研究生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问题提供知识和技术。
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尤其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从事生物有相关实验的综合实验能力。本课程欢迎学生结合研究方向,选择相关材料,有目的地从事本课程实验,但要求学生提前一学期与任课教师联系,以便作适当的准备和安排。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基因工程部分和蛋白质部分:基因序列的获取与PCR引物的设计;PCR法基因扩增技术;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外源基因的氯化钙法转化;质粒的碱裂解法小量提取;阳性克隆的酶切鉴定;目的蛋白的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目的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ELISA检测等。
生物科学专题
本课程讲授糖生物学、核酸化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因工程、蛋白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要求学生研读最新研究文献,并进行讨论,撰写进展报告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做好科研选题。
生物统计学与软件应用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介于生物学与数理统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以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涉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回归与相关分析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并采用上机操作练习为主的方法,介绍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或调查资料进行图表绘制和常用的统计分析。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发掘出蕴涵的信息。掌握常用数据分析软件的基本应用。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分析模型和计算软件对各种生物信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信息)进行提取、存储、处理和分析,为探索复杂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提供有力的工具。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内容包括: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趋势及其研究内容与方法;生物信息网络资源及常用的搜索工具;双序列比对;核酸及蛋白质数据库等
专业英语
本课程讲授生命科学领域内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遗传学专业英语、生态学专业英语、植物学专业英语、细胞生物学专业英语、微生物学专业英语等几个子专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及论文,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外语文献资料的阅读和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分子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解决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本课程概述了分子生态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及发展趋势。重点从基因系统生态、蛋白质适应、代谢调节、相互作用组学等方面讲述生态进化和生态适应的基础,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介绍有关作物分子栽培、化感生态、生物修复的分子机理和生物基因安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分子遗传学
本课程讲授分子遗传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遗传物质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复制、表达及调控过程。主要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基因组和染色体,DNA的复制、修复和突变,DNA的转录和翻译,原核及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遗传重组与转座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遗传的分子本质及调控机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营养的分子遗传基础
植物营养的分子遗传基础是探索关于植物营养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交叉点的理论、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其研究目标是以植物分子遗传的原理和方法改良植物营养性状,从生物学途径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植物营养问题。本课程将结合实际应用研究,主要介绍(1)植物营养分子遗传研究进展;(2)植物营养性状的分子遗传学改良原理;(3)植物适应氮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4)植物适应磷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5)植物适应钾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6)植物适应铁、铜、锰、锌、硼等微量元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7)植物对铝、铅、汞、镉、砷等毒害的分子应答。以助于学生掌握植物营养的分子遗传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并了解最新进展。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规律的科学,是生态学中发展得最为完善的一个分支。本课程将通过课堂教学、野外实践观测,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理论和方法,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主要介绍:植物个体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包括光、温、水、大气及土壤等因子);植物种群生态;植物生殖生态;植物群落生态;植物生态系统;应用生态学等。
细胞工程学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极其广泛的一门生物技术,本课程系统讲述细胞工程领域的主要技术原理与方法,全面介绍细胞工程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及时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学生将来从事细胞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高级生物统计学
本课程将根据实际应用,主要介绍生物统计应用注意点以及试验数据的收集和试验设计方法。内容涉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条件和原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多元回归相关、通径分析、因子分析、典范相关、聚类分析等)以及各种现代试验设计方法。并采用上机操作学会相关的多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试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蛋白质组学
21世纪生命科学实际上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的新兴学科,也是生命科学最重要、最热点的研究领域之一。本课程主要讲述内容包括:蛋白质样品的全息制备,双向凝胶电泳,电泳图谱的图像分析,生物质谱技术和蛋白质鉴定,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定量方法,蛋白质组研究中的翻译后修饰分析,亚细胞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研究中的非凝胶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芯片,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以及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够开展相关研究。
高级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和深入,最为明显的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概念与技术已融入植物生理学。因此,21世纪的植物生理学将逐渐发展成为围绕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功能实现与调控,在植物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水平上全面探讨植物生长发育分子机理的全新学科。本课程包括植物基因、细胞、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营养和代谢、植物激素、生长发育、信号传导、环境与植物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当代最活跃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它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多细胞生物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胚胎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整合在一起,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生命科学,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程将关注发育生物学科学研究动态,使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把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延伸到前沿。
开设院校
A等院校: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汕头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
B+ 等: 南京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南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徐州医学院、黑龙江大学、广东医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东华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 等:福建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辽宁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西大学、河北大学、宁波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大连大学、辽宁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贵州大学、福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华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宁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昆明医学院、广西民族学院。
就业前景
该专业的毕业生多在实验室里工作,此外,刑侦和医学检验也会涉及该专业中的DNA分析技术、PCR技术等,因此,该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到公安系统或医疗机构工作。如果所学的专业研究方向是有关药物方面的,就业机会也比较多。
专家建议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发展很快,而且涉及面很广,从长远来看,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就往年的招生人数来看,各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招生人数并不多,一些著名的重点院校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竞争非常激烈。
『拾』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硕士培养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本领域复杂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T字型高级管理决策人才与高级管理技术人才。
3.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较强的交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1.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管理信息工程、营造与房地产两个二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包括会计学、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及管理三个二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包括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两个二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两个二级学科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分别按各自的二级学科制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研究方向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科学型研究方向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商务智能;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应用;数量统计分析、决策理论与优化模型;知识管理及应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与国际化;房地产投资与管理;城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应用型研究方向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商务智能;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数量统计分析、决策理论与优化设计;知识管理及应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与国际化;房地产投资与管理
(2)工商管理按一级学科,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科学型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产业与区域发展理论;风险分析与管理;现代制造系统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与现代组织理论;市场营销理论;会计理论与实务;成本与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2)应用型研究方向
项目管理决策;企业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运营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营销策略;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公司理财;成本与管理会计应用
(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科学型研究方向
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产业组织与管理;金融政策与规制;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金融风险控制
2)应用型研究方向
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产业组织与管理;金融政策与规制;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金融风险控制
(4)行政管理二级学科,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公共部门改革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项目评估与管理
(5)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城镇建设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
根据学生志愿、毕业去向、就业形势、学科建设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在学生入学后一周内对硕士生,按科学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类组织完成分类培养的分流工作。两种模式的比例大致为1:1,两类比例可根据学生志愿、入学分数、学科建设和培养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
科学研究型硕士生的培养方案适当增加了理论性课程比例,学分要求较多。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该类学生中的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以申请直接攻读本学科的博士学位。
应用研究型硕士生的培养方案适当增加应用性课程比例,学分仍按学校目前要求执行。学位论文要求较好地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独立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对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管理实际(或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研究,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该类学生可以通过考试攻读本学科的博士学位。
课程学习时间:
科学研究型硕士生原则上用0.75~1 学年时间完成。
应用研究型硕士生原则上用0.75学年时间完成。
学位论文时间:
学生实际学习年限取决于论文完成的进度与质量。论文质量达到要求者可2年毕业,届时质量不达标者延长0.25至0.5学年。对延长0.5学年后论文质量仍不达标者,属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业,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一)课程学习要求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本学科学术问题和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并能够随时追踪国内外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步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和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设置详见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学分要求:
科学研究型硕士生所修学分的总和不少于34学分,最多不超过3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前沿专题课、学术活动和外语论文共3学分。
应用研究型硕士生所修学分的总和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前沿专题课、学术活动和外语学术论文共3学分。
对缺少经济学与管理学门类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3门相应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
对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生一般应选英语为第二外语作为补修课(0学分)。
1.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1)科学研究型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规格仍按目前学校的论文规范要求进行,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与难度,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或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基础。此类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论文工作:
1)按硕士培养计划进行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通过学位资格审查后获得硕士学位。
2)不作硕士论文工作,直接按博士培养计划进行论文工作,在进行博士学位开题报告的同时,由以导师为主组成的专家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全面认真的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在获得博士学位的同时获得硕士学位。
详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硕士生进行推荐攻博资格确认工作的规定”,申请答辩时要求此类学生中的推免生要在正式出版核心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一篇学术论文。
(2)应用研究型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基本上仍按目前学校的论文规范要求进行,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工作,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参考文献和综述要偏重于实际应用,参考文献的数量、国外文献和近期文献的比例可适当降低要求,但学生要对所进行的深入实际的调研等工作情况给予适当的反映。对应用研究型硕士生没有发表文章的要求。
2.题目确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生的类型(科学研究型或应用研究型)、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学位论文的题目一般应于硕士生入学时或第二学期初确定。
3.开题报告
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对科学研究型学生开题报告的要求为:开题报告字数应在6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对应用研究型学生开题报告的要求为:开题报告字数应在6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20篇以上,参考文献和综述要偏重于实际应用,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四分之一。开题报告中要有适当内容反映学生开题准备阶段所进行的实际调研工作的情况。
4.中期检查
硕士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即开题后一学期)或第四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进行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的要求》。
5.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进行。硕士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进行。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硕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系统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科学研究型的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应用研究型的学位论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进行或在学生的拟就业单位中进行,但要经学校、导师、学生和工厂或企业四方协商签定合同并在学院备案才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