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为什么要学英语阅读

为什么要学英语阅读

发布时间: 2021-02-21 06:50:12

⑴ 人为什么要读书和学英语

不读书。以后迩找什么样的工作。
以后的社会人人都要会英语。迩不会。
要怎么活下去。哪个公司肯要迩啊。

⑵ 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英语

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欠缺,使他们只不到%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我深有感触,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花这么多年时间也学不好英语?
首先是一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不明确,为什么要学英语?学英语到底有什么用?对这些问题很迷茫。有的人仅仅把目标定在过四级上,以为过了四级就大功告成。现在很多学校四级和学位不再挂钩,有些人就觉得可以不考四级了,甚至都可以不用学英语了。
这种想法很不对,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间交流的一种工具,是国际化青年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将来无论是求职还是工作,都会遇到很大阻碍。很多大学生向往外企,但实际情况是,有的人一打电话,听到对方说的是英语,就不敢回答,立马把电话挂断了。要进外企,英语是第一块敲门砖,不好不行。
有的同学说,自己在偏远地方的大学读书,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英语,没必要学英语。这样的想法是荒唐和没有道理的。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途径已经不仅仅是报纸和电视,而网上的信息,英语的要占大部分。英语是国际化的语言,不再单属于英国或是美国,它已经没有了国界。
很多大学生希望学好英语,但学习的方法不太对路。比如没有规划:往往是今天背单词,明天看语法,后天练听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系统性,就更别提整个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规划了。当然,问题也不全在学生身上,学校的英语教育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没有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告诉学生,大学阶段英语到底应该怎么学。尽管国家教育部有教学大纲,但是很少有学校从一开始就制定具体学习的总体规划。由于没有计划性,所以一到考试,就容易病急乱投医。最后形成的一个顽固的症状是,一些人步入社会,每次遇到挫折,觉得不会英语不行,于是从头学。举个例子,很多学生毕业工作了很多年,一旦学起英语,不管以前是什么水平,都还是从新概念第二册开始,以上现象,我把它称为“补丁英语”或是“补吧英语”(patchy english)。
有的学生即便明确了自己要去外企,但学到的英语并不够用。换句话说,他们学到的英语不是实用的英语(practical english),而是教科书英语(textbook english),求职说英语很生硬,仿佛没有现在大家正在说的语言那么鲜活,也没有职场英语那么规范。
大学生学英语,不是要成为英语专家。我比较反感同学刨根问底地问一些用法上的问题,尤其是语法。要记住: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的优秀句子或用法,你就可以搬过来写;听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一些有修养的人这样说,你也可以照搬,而不必去问为什么。用多了用惯了之后,这些东西就都是你自己的了。
不敢开口说英语,往往是担心自己的语音语调不标准,想把语音语调先在家练“纯正”后再和别人对话交流,其实这完全没必要。就跟每个人说普通话都会带自己的家乡腔一样,中国人说英语也可以带有自己的口音,不必觉得放不开或者不敢说。我在英国学习的时候遇到的英国教授或者讲师,是印度人就讲印度腔英语,是中国人就讲中国腔英语,不要以为在英国就人人都讲bbc式的英语。所以想要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前提是一定要抛弃自卑心理,勇敢开口,现在就开口。
学习效率低是学不好英语的又一个原因。很多人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学英语,但实际效果却和预想大相径庭,这和学习习惯也有关系:不够坚持。学语言需要很长时间的浸润,最关键的一点也就在于坚持。如果一个人急功近利,一两个月看不到学习成效,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也就犯了学习语言的大忌。如果他连续半年不学英语,肯定就把学到的仅有一点东西也忘得差不多了。更有甚者,在大二考完四级后,两年时间不再学习英语,等到考研的时候再捡起来学,到那时候肯定又是重头来过,学习效率肯定也就低了。
这就是没有毅力和耐心学英语的典型例子。
学习效率低不能完全怪学生,部分原因是教材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一打开书本,话题很枯燥。所以我说,学习教材需要有及时性,现时性或是鲜活的特征。就拿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神六来说,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想谈谈神六中人的生存状况,比如身体会出现的某些反应,太空中的垃圾如何处理等等,想讲的时候却没有词;又比如开奥运会的时候,想就奥运项目谈谈感想,开口的时候却不会;再比如,如果要去谈判,面对谈判对手时却频频词穷,空有满脑子想法难以开口,这些都是一种什么样的窘境。而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我们教材中语料的时效性比较差,缺乏最及时的英语语料和相应的表达方式。如果大学每个月开设新闻英语、报刊选读之类的选修课,就可以让大家接触到一些贴近时代和当今生活的主题,也就可以很好帮助学生把课本和现实热点结合起来。
外企中一般会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我把这种英语叫做国际英语。国际英语不同于大学英语的地方在于,这种英语的使用者之间是一种工作关系。所以在学英语的时候应当首先明确学习目标,不要误入歧途。有的同学喜欢学俚语俗语,觉得很时髦,但是只有很熟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很随便地说话,一般的工作关系是很不合适的,在礼仪上也是不合时宜的。实际上,国际英语指的是在各种场面交往时,可以合理使用的共同的一部分、核心的一部分。
国际英语中很庄严肃穆的场景很少见,很至交很随便的说法也不多,多的是在职场环境中都可以使用的英语。国际英语是属于中性的,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两者之间的。比方说,offspring是正式用词;children是中性词;kids是非正式的用词,都是指孩子或后代。如果在正式场合或是非正式场合都说children,这是可以的;但如果在正式场合说kids,或是非正式场合说offspring,都是不可以的。
无论是在校园里接受系统教学,还是在辅导班接受培训课程,最后都要离开课堂走上社会。对于国际英语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要notice patterns,要注意观察,重视规律。如果三个人在开会,忽然第四个人进来,他会怎么说话?这不仅取决于会议的性质,还取决于这三个人与他的关系。如果是陌生的,或者是很好的朋友,那么语言风格也会不一样。一定要注意培养这样的观察能力,否则英语是很难学好的。
要适应外企,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必备的,但说和写必须更加突出。我们的教学比较强调听力和阅读,而一般会忽略说和写。对于大多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会考试会做阅读理解,但是不会表达。要实现从理解到表达的飞跃,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大量的说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听的基础上。还有写作,这里主要是指应用文的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一定要加强。现在四级和研究生考试都增加了应用文写作,这也说明了考试也在向应用能力方面发展。我比较反对英语速成的说法,因为英语是不能在一夜之间学好的,它不是一个overnight miracle。英语正在走向应用,要use your english,这和实用英语(practical english) 也是不同的,前者是动态的,而后者是静态的。现在所谓的一流的英语能力,不是光在考试中拿高分,还需要实际应用的能力

⑶ 为什么学英语必须大量阅读原著

英语为母语的抄国家,都不怎么讲袭究语法的,只有我们中国,因为要应试教育,如果你不需要考试,不要过四六级,你可以不在意语法,大量的阅读会让你对很多语句自然而然地学会英语,语感出来了,所谓的“蒙”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⑷ 为什么要学英语

学英语为自己,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想要学好英语,建议专来阿卡索先试听了解一下外教课属程也是不错的选择。

【https://www.acadsoc.com】点击蓝字即可免费领取专属欧美外教一对一免费试听课!

阿卡索是真人固定欧美外教一对一授课的,而且都是欧美师资,欧美师资的发音是很标准的,外教100%持有TESOL等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全英文的课堂教学,培养学员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打好英语基础,未来学习才能更轻松。

大家想要找到合适英语培训机构,网络搜下【阿卡索vivi老师】即可。

网络搜下【阿卡索官网论坛】免费获取全网最齐全的英语资源。

⑸ 为什么要学英语

我们所说的英语“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可以简专单理解为:你具备用英语学属英语的能力吗?你具备把英语学成英语的能力吗?你把英语学来学去,最终能把英语学成作为你“学习英语”,“阅读英语”,“理解英语”,“表达英语”和“记忆英语”的“唯一语言”了吗?还是不论学得再“实用”,再“地道”,口音再“美式英式”,你都始终以中文作为“学习语言”,“阅读语言”,“理解语言”,“记忆语言”?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英语Weekend,你只会“学成”中文:周末,你有没有努力去把它“学成”英语,既是把学过的英语用起来温故而知新,又同时是训练自己的英语口语(Well,werkend is Saturday and Sunday)呢?

一门无法学成“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英语)语言,一旦“缺失”了“学成”之后不可或缺的使用的机会和使用的条件和使用的环境,必将是一门学得很失败的英语,必将最终发出“三天不用打回原形”的英语到底还“要不要学”,“要不要再学和继续学下去”的“哀嚎”!

⑹ 为什么我们要英语阅读

看得复出你英语的感制兴趣程度不高,以上的楼主们发表的意见都可以作为参考,况且阅读英语就犹如你念书一样,是否越念得多书就越浪费时间?重要的就是读了之后你才知道有没有用,但念得多书总比念得少书的好,起码到了社会求职以及创业的时候可以少走几条冤枉路,正如你现在要阅读英文小说一样,虽然读了考试未必会考,可看得多一个单词的出现率时你就会无师自通,也有个大概理解的意思了,习惯看一连串的英语时再对着考卷那一连串的鸡肠你也不会那么容易犯头晕与慌乱了。

⑺ 为什么要学英语呢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有限,所以学习要有目的性。如果你是中学生,把学英语的近期目标定位在高考上,那么对于课本教材的掌握就要多花些时间。如果你是大学在读或者快毕业的学生,有心要考四、六级、托福、GRE,那么对于大量的单词的掌握就是首要的条件。把自己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方法和另一种语言——汉语,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也许对于英语,我们可能一辈子也学不到像汉语那样熟练的程度,但是,很多我们学习汉语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很多语言虽然千差百异,但都是一些共同的元素,比如,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字、词或者单词)、约束语言的规则(语法),和一些历史上形成的特例(俗语、俚语、诗词等)。掌握了这些元素,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用法。想想我们小时候学习汉语的时候,我们最早学会的是一些最基本的词,比如苹果、猫、狗等我们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经常见的东西。随着词的积累,到了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就开始教一些语法规则。学会了必要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规则,这时候我们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汉语的对话了。到了小学,我们更系统地学习语法,再加上日常生活的运用,我们对日常的汉语已经很精通了。我们学习英语,由于我们起步晚而且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到大学毕业时,我们对英语的掌握如果能达到我们汉语的小学毕业水平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通过我们对自己学习汉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几点值得我们的注意:首先是对词的积累。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不知道一种东西用英语怎么说,你是很难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我们中学课本和大学课本里的单词虽然不少,但是总的来说是不够的,就像我们语文课本的词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的一小部分。举个例子说,英语课本里有“衣服”这个词clothes,但是细节上就省略了,比如羊毛衫(knitted sweater)、西装(suit)、礼服(full dress)、运动衫(jersey)都是用不同的单词来表示的。在课本中我们只能学得到“衣服”怎么说,具体的各种衣服的单词需要我们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我的经验是多翻翻英汉词典,不光用到不明白的单词是翻,有时间的话能背背词典也是很有帮助。如果觉得这种方法比较枯燥无味,那么可以选一些英文的小说或者科普读物来看。比如很多英文的文学名著国内都能买到。最好是近几十年的小说,比较能反映现代英语的发展,如《教父》(Godfather)之类的。看这些小说的时候,应该注意情节是次要的,主要是记下不懂的单词和不明白的句子。如果要能上网的话,可以浏览一下一些美国报纸的网站,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时报。这些网站里面的英语就是现在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英语。 除了单词,再就是语法。对于我们来说,中学,只要学英语课本里的语法已经是足够用的了,关键是真正熟练掌握。我们用英语造句的时候,经常会想是不是词序、时态搞错了。但我们用汉语的时候就根本不会有这种情况,好像不经过脑子话就从嘴里出来了,而且不出错。这里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对于汉语实在是太熟悉了,经过了无数个条件反射的训练,想出错都已经是很难了。学英语语法也是这样,需要高强度的训练。只要你还在英语语法上出错,那就说明这种训练还不够多,一定要形成条件反射这种程度才算出师。这种训练靠读课本读小说是不够的,一定要多说、多写才行。也就是得强迫自己多用英语造句,不能只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很多时候把应以背得很熟了,读小说的时候也注意语法了,但是收效仍甚微。只有多说、多写才能真正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 掌握了单词和语法,我们就已经算是学会了基本的英语。当然,如果要想像掌握汉语一样熟练掌握英语,那就得靠终生的努力了。这涉及很多细节,比如一些约定俗称的俗语、俚语,还有对语感、语言美感的掌握。如果生活在讲英语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对这些慢慢领悟。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我常听人说“我的英语听力不好”,“我的阅读能力上不去”或者“我的写作能力提不高”等等。诚然,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首先得问一下自己“我的词汇量有多大?”“我的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如何?”我的个人经验是:近期内迅速提高英语水平的切入点就是突击好单词和语法,在此基础上在进行提高能力的强化训练,这样做就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回顾个人学习英语的经历的一点所感所想,如果能对你有所帮助,那是我最大的荣幸,或者提醒你对自己学习 英语的目的、方法做些思考,起到些许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也将感到极大的快乐了。

采纳哦

⑻ 为什么要学英语

我们为什么学英语?

对于刚开始学英语的孩子,英语只不过是与语文、数学等并列的又一门科目而已,谁也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课表上有,考试要考,这已经是学习英语足够的理由了。然而,当他们在大学里逐渐成熟,学会独立思考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发现,自己当年的学习只是围绕着一个目的:考试。

“在高三这种应试的倾向就特别明显。高三的时候教材就不怎么看了,第六册根本不讲了,因为高考不考。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做题。至于听力,到了高三几乎就完全放弃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还不考听力。”(清华大学马艳明)

“完全靠课堂上跟着老师学,考试肯定考不了好成绩,特别是阅读。现在高考也是越来越活。高考阅读五十分,里面生词特别多。高一高二我没有看很多课外的东西,到了高三就明显感觉单词量不够,遇到好多生词。以前我就是做基础性的题特别拿手,比如语法、完形填空之类的,做阅读就招架不住了。到高三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课外的杂志,我把以前卷子上不会的单词背下来,高三那年背了一千多个单词。高三的时候做了好多题。学校订了一些题,我自己还买了很多。学校的题根本就不够做。我就把做的这些题里面不会的单词都背了下来,结果高考的时候阅读就没有错。”(北京师范大学王丹)

尽管一些英语相当不错的学生认为自己学英语是出于浓厚的兴趣,但现实当中这种兴趣逐渐转化成了为考试奋斗的动力。十几年后当他们回顾自己学英语的经历时,已经很难分清楚何时是出于兴趣,何时是出于应试了。而更多的学生,在他们的回忆中,学英语仅仅是为了考试不得不做的事情。

“其实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还是有着饱满的热情的。当时湖南省一个初中生杂志开辟了一个英语作文的栏目,我就自己写作文投稿,登载在杂志上,当时我读初二,把自己能用上的词都用上了。但到了高中就觉得写作文特别贫乏了,而且没有热情,能不写就不写,只有快要考试的时候没有办法,老师要求必须写才写。高三的时候每天都有模拟题,但作文就从来没有好好练过。高考英语作文是20分,我才得8分!”(北京大学林小英)

所以当这些高等学府的学子们即使在大学毕业过后仍然不会听不会说,我们不应当感到惊讶,因为我们的考试没有要求这些!初中学英语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高中学英语是为了考上重点大学,大学学英语是为了过四、六级考试将来更好找工作,或者考GRE托福求学海外……整个英语学习似乎就可以这样被划分为以某类考试为中心的一个个阶段。我们有可能跳出这张由考试罗织起来的网吗?

环境,我们需要的是环境!

对于多数被访者来说,英语学习一开始似乎就是读课文和背单词的不断重复。

“我初中是在北京郊区一所学校上的,那时主要还是靠老师讲,然后在课后听磁带,听单词的发音,背单词。”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二年级研究生马艳明的回忆也许代表了他们那一代学生普遍的情况。英语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当做一种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用的工具,而是老师黑板上毫无生气的板书和磁带中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关的朗读。

而在条件更糟的地方,就是连这些朗读也很少让学生听到过。

“我从初一到高三,从来就没有上过完全用英语讲的英语课。甚至也不是用普通话上的英语课,而是用长沙话。用方言讲英语,不可避免地带有长沙味,不是‘Chinglish’,而是‘长沙English’。老师只是在读课文或者教我们单词的时候用英语。最经常的关于英语的记忆就是背单词,背课文,默写单词。而且从初一到高三,我就没怎么听过磁带里的英语,自己没有这种意识,而且曾经尝试着去听,结果根本听不懂,而且大家都听不懂,所以也就不觉得这是多么严重的缺陷。”(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林小英)

在大多数学生的记忆中,学校的英语教育似乎就留给了他们这样的印象。当时他们也许不觉得有什么缺陷,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听”和“说”的重要性,而当时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英语的要求也就止于试卷上鲜红的分数。

更年轻的一代情况要好一些。毕竟在他们开始学习英语的时代,已经开始重视“听说”能力了,而迅速发展的各种英语辅导材料和设备,又为他们提供了他们的师哥师姐们无法享受到的锻炼。对80年代开始学英语的人来说,听原声英语电影已经很不错了,而90年代末这一批学生,则是被包围在原声英语电影的海洋中长大的。然而,语言环境仍然很缺乏。

“交流上不是很流畅。听,只能听听磁带;说,也就是自己读、自己说,没有真正现场交流的机会。我觉得英语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应该是现场交流。听磁带,听别人的对白毕竟不是很直接的东西。”(北京师范大学 王丹)

而且即使是这样的听说训练,更多的也还是学生在课后自己主动进行。课堂上基本还是老师拿着课本讲解单词和语法。

期待:作为语言的英语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当记者问及被访学生的英语水平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某种英语考试来表明自己的水平。

“高考英语是138分,现在过四级也能过,可能分数低一点……”

“高中的时候就已经过了四级,现在过个什么考试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去考GRE、托福什么的,背背单词,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真正作为语言交流的英语已经消失在考试分数当中。尽管大学生们能够反思考试给自己的英语学习带来的种种弊端,但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没有提供除了考试之外的衡量标准。所以对于英语水平的评价也似乎只能到分数为止。至于交流,作为语言最基本的一项功能,由于尚无某种考试来考查,在学生们对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中也就自然地被排除在外了。

尽管所有的被访者都期待有朝一日能用英语畅所欲言,但对于现状的改观,却并不抱十分乐观的态度。如果要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做全面的考查,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考试能全面考查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如果要通过老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来考查,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样的考查吗?有这样的师资吗?

来自黑龙江的周超同学更提出了涉及教育公平的更深刻的问题:“英语改革当然应该朝着这个方向改,但这样改革可能对城里的学生比较有利,对农村的同学来说,如果强调听说读写,可能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因为他们没有那种环境,却要达到同样的要求。城里有课外的辅导班,农村根本就没有,只能靠学校老师。”

很显然,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其变化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更多更大的问题。

而且,从运用语言的角度来看,在英语学习中还有一个问题被明显地忽略了,那就是:语言的美。

“长期以来,我们在英语学习中总是在做是非判断:这个对,那个不对。从来没人教过我们怎样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学习、欣赏英语。没有人告诉我们哪种英语是美的。所以尽管我学习英语到现在已经13年了,我仍然不能去欣赏一篇英文散文。”(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普兰兰)

这个问题在90年代末的英语教育中仍存在,而且由于应试的影响更变本加厉。

“比如写作文,就是告诉你第一段开头一定要写‘first’,第二段写‘second’,第三段写‘finally’,这样考试的时候至少能得多少分。就像写八股文一样。这只是为了考试,而且我认为就算为了这一个考试进行这么一点小机械练习,也不可能得高分。”(北京师范大学 刘佳凝)

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英语同汉语一样,不仅要说出正确的句子,而且应该使用更美的句子,然而在我们的英语教育中,似乎不曾有过对英语语言之美的关注。“做英语题和做数学题没有太大区别——数学题有时候还有两个解呢!”(北京师范大学 刘佳凝)在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尚未能实现的情况下,提出这种要求似乎有点好高鹜远的味道。但是,如果语言本身变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语言的特点和魅力何在呢?

热点内容
39天电影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发布:2024-08-19 09:18:18 浏览:939
可投屏电影网站 发布:2024-08-19 08:19:20 浏览:140
农村喜剧电影在线观看 发布:2024-08-19 07:46:21 浏览:300
电影院默认区域 发布:2024-08-19 07:39:02 浏览:873
台湾金燕全部电 发布:2024-08-19 07:30:20 浏览:249
在哪可以看网站 发布:2024-08-19 07:29:06 浏览:467
电影tv版app 发布:2024-08-19 07:28:17 浏览:51
韩国伦理电影在什么地方看的啊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835
韩国找女儿那个电影 发布:2024-08-19 07:18:34 浏览:667
惊变温碧霞在线播放 发布:2024-08-19 07:10:13 浏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