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科普实验文
1. 科普实验小短文
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组的实验也结束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按照计划做完所有的室内实验,而是重点做了两个实验。虽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还算颇有心得。
一、 种子的向重力性: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不下三次,因为种子泡下后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同时发芽,为了使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我们只有等其他种子发芽后再观察做实验,但到最后结果就是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泡烂了。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二、 番茄的缺素培养:本学期我们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实验上了。从营养液的配制到种子发育长成幼苗等,似乎就经历了这整个学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验教训:
⒈种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里的方法使它发芽的,虽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毒物质,使种子烂掉。
⒉在平时配制培养液时,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实验室里总是将元素分为几部分,配制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将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养液分为:有机、无机、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时,由于各培养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养液那样配制,因此,我们采用了“先将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单独配成溶液,然后需要哪种就添加哪种”的方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配制各缺素溶液时,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们用到了“枪”,从而也学习了“枪”的使用方法,枪只能竖直放置,不可以来回晃动,防止残液倒流进枪里,这样不仅会在下次使用时与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导致实验不严密,还会对“枪”造成一定的损害。
经分析,缺素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配置培养液的时候,其中的有机物质由于配置时间太长、温度太高(放在实验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长毛了,而我们平日是将栽培的植物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的,阳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类的有机物质坏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现象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缺素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种了云豆,虽然宿舍在阴面,我们植物的长势也是不错的,经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物,才清楚水和阳光真的是植物必备的非物质条件,因为刚开始种植时,总是忘记浇水,我们的小麦就整天弓着背不肯抬头。
至于室外,我们则是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些阶段性观察,主要是集中在两种不同种的叉叶槭、广玉兰和大叶黄杨上。经观察发现,广玉兰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长,广玉兰是落叶乔木,一般花期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绽放;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与大叶黄杨一起经历了新生;学校有两种叉叶槭,一种为生科院门外的乔木,绿叶,一种为图书馆外借部门外的灌木,紫叶,经查资料这种叉叶槭叫做鸡爪叉叶槭,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植物进行了生长阶段的观察。
经过这学期的自主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浅。首先我们过去没有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培养实验材料的经历,所以锻炼了我们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其次,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做实验其实和一场比赛是一样的,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仅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再次,实验结果固然能说明问题,但是重要的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与治学的认真严谨态度;最后,就是动手能力的增强。
以上是本学期实验的一些经验教训心得,我们会铭记,努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在结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
2. 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是什么练习册
2006年黑龙江中考文言文考试范围是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出师表>
5<桃花源记>
6<岳阳楼记>
7<醉翁亭记>
9<送东阳马生序>
10<与朱元思书>
12<记承天寺夜游>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爱莲说>
15<陋室铭>
16<曹刿论战>
17<五柳先生传>
18<三峡>
但是好象还加了1或2篇 语文
试题结构增加综合性作文形式更自由开放
黑龙江省2006年的中考语文考试,命题依据仍然以2001年《标准》所规定的考试范围为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保障考试内容有合理的覆盖面,又能够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空间考试的要求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从而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基本题型虽然还是以填充、问答、作文为主,但2006年的考试说明也提出了“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题型适当创新”的原则,因此,今年的题型也会采用图表、标示、批注等形式。选择题趋于消失,主观题将几乎占据总的题量。选材考虑到了学生回答的多种可能性,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试题结构和部分分值有变化试题结构在2005年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各部分内容呈现的特点也稍有变化:“积累与运用”部分会继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书写、标点、词语、句子、病句、修辞、语言运用、诗文默写、语段考查等知识,这部分分值有所下降,这块分值放到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中;综合性学习今年将以独立的板块出现,考查的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尤其注意的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即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其考查的重点就是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以考查精读能力为主,现代文将继续沿袭课外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参照语文教材,继续选用课外材料。
客观题将进一步减少,主观题型、开放题型将进一步增加。阅读的文章将以完整的篇章,强调整体的感知,重点考查理解、感悟、创新的能力,考查对文章的语言、主旨、风格、情感、价值的体验。
口语交际在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基础上,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作文的形式将更加自由开放: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按课标要求和2006年的考试说明,都要求考生“在创造性表述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数学
重点考查实践能力不出偏题、怪题
数学考查的内容以2001年《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考试目标主要是考查学生应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交流中积累的经验来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独立解决学科内相应问题和日常生活、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考查学生用数学书面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与优化改进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充满自信、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测试中加强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等过程的考查;在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的考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试题将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题、应用性题、阅读理解题、探究性题等题型的功能,其中应用性试题力求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题中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
考试内容包括(1)数与代数:实数、整式和分式;(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整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4)图形的相似: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5)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图形的相似;(6)图形与坐标;(7)图形与证明;(8)统计与概率;(9)实践与综合应用。
试卷结构(1)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所占百分比与它们在数学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数与代数约占40%,空间与图形约占40%,统计与概率约占20%。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在前面三个领域的考查中渗透考查;(2)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它们所占分数的百分比分别约为20%~25%、15%~20%、55%~60%。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作图题和应用题。解答题按给出的要求应写出文字解答或证明以及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将分步赋分。
难度分布易、中、难题分值比约为5∶4∶1,其中容易题难度系数为0.7以上,中等题难度系数为0.5~0.7,难题的难度系数为0.2~0.49;整卷难度系数约为0.65。
英语
选材更加贴近课本第Ⅱ卷凸显两大变化
今年中考英语说明体现出以下特点:
稳中有变“稳定”体现在2006年中考试题的分值、题型及难易程度变化都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第Ⅱ卷上:(1)完成句子,在2005年的完成句子的基础上细化为根据汉语提示或英语释义完成句子,补全单词或词组。(2)实验区的书面表达,增至两道作文题,供学生选择。
2006年考生是我省大面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对他们的考查也将更加贴近课本的特点,即信息面广、词汇量大、考查语篇理解,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考英语第II卷将有以下变化:按要求完成句子将变为:A)用下列方框中的词或短语完成句子;B)用所给词或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补全对话中有一篇将改为七选五的选择题。在第II卷中,还将加上一道任务型阅读题,即读文章后,提取信息填表。
关心热点两耳要闻窗外事,不可只读圣贤书。这是当代中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也是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考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的环境。关注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学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等。
体现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情感,用英语做事情,考查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更加广泛地面对全体学生有面对优秀学生的拔高题型,更多的则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题型,保持了稳定,有利于基础弱的学生的发挥。从第II卷的题型变化来看,减少了学生记单词的数量,只要你能读懂,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从某种意义上讲,试卷的难度降低。选材广泛,涉及学生的实际生活。阅读中有关于游戏的,有关于视觉科学的。着重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用单词和变化单词形式的能力。在任务型的阅读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对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用英语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贾瑞芳曹运静整理
物理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006年黑龙江省初中毕业物理学科考试与2005年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考试的主要依据由2000年8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改为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考题难易比例、合卷分值有调整易、中、难题分值比由2005年的5:3:2调整为5:4:1,也就是说,中等题比例有所提高而较难题的比例有所下降。
2005年物理、化学合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物理占85分,化学占65分;而06年物理、化学合卷满分为120分,其中物理占70分,化学占50分。
试卷结构有变化2005年知识内容比例为:力学38%,热学12%,光学和原子物理8%,电学42%;06年考查内容比例为:科学探究约20%,科学内容约80%(其中物质约20%、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0%,能量约40%)。2005年题型分布比例:选择题17%,填空题30%,作图与实验题30%,计算题23%;2006年题型比例:选择题约20%,填空与作图题约30%,实验与探究题约27%,综合题23%。
从以上变化和教育考试改革的形势来分析,试题将会非常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并且注意在实际情境中加强对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的考查。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此类考查也会灵活多样、联系实际,以便引导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试题的综合程度会更强。探究实验的考查是物理学科重点关注的内容,与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它不但体现在实验探究题中,其他试题也渗入了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查。
化学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5:4:1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比较2005年与今年的中考说明,应该注意各版本教材相互重合的知识点,考查的重点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考试范围试题背景资料的选取不受《课标》和教材的限制,可能更为广泛与灵活,平时的教学与复习应该关注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大事件、新材料、新发现。如食品、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科技前沿、新能源等涉及的化学知识。第九、十章的知识肯定会有所体现,可能以背景出现,教学要注意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广度,不必钻得太深。基本知识板块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在重视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化学核心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开放性思维训练,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试卷结构试题题型和往年一样为选择题(四选一)、填空以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和计算与分析题。在题型分布比例上略有所调整。选择题由25%调整为28%,填空及简答由42%调整为38%,实验与探究由22%调整为24%,计算与分析由11%调整为10%。在今年总分值减少的情况下,选择题可能会由8个减少至7个,填空与简答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可能比以往更高,注意训练学生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加大,注重学生从信息中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试题模式可以参看05年课改区试题以及今年中考说明,尤其注意新题型的训练。计算题为一个,要求掌握化学式、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简单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上更加注重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分步骤给分。今年的中考试题易、中、难各类试题的分值比由去年5:3:2变为5:4:1,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知识面要求更广。
政治
新理念新结构新题型
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思想政治60分,历史4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采用两卷制,第I卷为选择题,占全卷总分值的36%左右;第II卷为非选择题,占全卷总分值的64%左右。
考试内容和题型比例略有调整在思想政治学科60分值中,初三内容约占45%(27分),初二内容约占40%(24分),包含5%的陕西时事在内的时事部分内容约占15%(9分),均为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期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陕西省重要时事。题型比例为,第I卷选择题约占思想政治试卷分值的35%左右(21分),第II卷非选择题约占思想政治试卷分值的65%左右(39分)。开放性试题约占思想政治试卷分值的35%左右(21分),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之比约为6∶4。易、中、难题的分值比约为5∶4∶1。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65左右。
考试范围的内容有所减少《考试说明》对以往的中考内容进行了调整,删除了新课标中已不做要求而现行课标仍存在的学习内容,同时将十六大之后补充的教学内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了能力层次。需要强调的是,属于“活动”层次要求的考点共有30个,占1/3。这些“活动”要求,大多都是通过列举、参与、调查、关注、谈看法、提建议等形式呈现的,这就为设计活动类试题提供了知识基础,而这些题目都是每年试题的重点和“亮点”。
命题将进一步向新课程理念靠拢今年的试题将从9个方面体现新课程理念:①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②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重视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注重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④进一步体现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⑤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体现应用性和探究性;⑥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⑧在观点正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真实见解;⑨设置选作题,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第一次采用“题型示例”的形式对考试的各种题型进行“示例”,透露出的考试信息是:①淡化学科的政治色彩,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突出试题的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实现知识的生活化、人文化;②现实生活中一些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问题将成为命题的热点和重点。这些问题有的是从“小”处入手,选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现象,有的则从“大”处着眼,碰撞重大社会问题;③试题将淡化知识理论体系,加大试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思维;④试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将设计一些强调学生实践和参与的环节;⑤答案设置采意不采点,要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留下最大的思维想象空间。
历史
重基础知识
试卷结构及试题类型命题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五个板块;命题将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体现课改精神,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考查知识主要包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考查能力主要有:基本技能,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想象能力,迁移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历史评价的能力等;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主要涉及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的意识,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试卷结构是政治历史合卷,但不会综合考查。分值为满分40分,试题估计在11道左右,时间为30分钟左右。题型可能有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非选择题一般以试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方式呈现。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
命题趋势分析将会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乡土历史的考查上将会占较大的比例;将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多以巧妙的情景式叙述切入,注重对历史的感悟,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复习对策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将分布在教材同地方的考点具体内容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以时间顺序或历史不同阶段进行整合,并构建起树形知识网络,复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热点,重视教材中与陕西相关的内容。复习时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尤其注重与陕西历史相关的热点知识,如红军长征胜利、西安事变等;要勤思考,善于总结方法规律。要多做样卷,掌握应考技巧,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题时,切忌做偏题、怪题和难题。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贾瑞芳整理
简析2006年《考试说明》
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不容忽视
具有规范中考命题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广大考生和教师了解考试要求,进而增加考试透明度。它不仅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还是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为我们描绘了今年中考化学试卷的试题构成蓝图。
《考试说明》中涉及的几个“比例”
试题难易比例
较易试题 约50分
中等试题 约20分
较难试题 约10分
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35分
非选择题 45分
填空题 约22分
实验题 约15分
计算题 约 8分
试题内容比例
基本概念和原理 约24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 约26分
化学实验 约20分
化学计算 约10分
预测2006年考试方向
背景分析:目前黑龙江省2006年中考
突出“稳定”
2006年试题应该继续保持近两年的命题风格,试卷中的题型、题量、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层次等不会大起大落。
其中课标卷《考试说明》将中等难度试题比例中8分降至容易题,即容易题扩大了8分,保证了及格率。
突出“双基”
应该与2005年相近,注重双基的考查,加强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能力考查,在能力的考查中会加大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考查的力度。
突显“变化”
试题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过程与方法,研究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呈现方式。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体现中考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正确导向性,这是新课改对中考试题的新要求,因此试题的变化应是我们备考人员意料之中的。
控制“难度”
化学全卷要保持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总体难度应控制在接近2005年平均分较为合适。
试题以求实现良好的区分,让优秀学生也有发挥潜能的空间。整卷要控制难度,但未必只有出难题,其可行地做法还有:常见试题变型,提高中档试题的考查力度,加强学科内知识点的综合程度,提高综合、分析考查力度,加强推断能力,提高化学用语等考查力度。
2006年的科学备考指南
研究《考试说明》的方法
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复习,考什么复习什么,考多难复习多难。狠抓双基落实,突出复习备考的重点和主干知识,注意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述到位。以便明确复习备考的主攻方向。
研究分析两年试题的特点
笔者研究发现:试题体现了“有利选拔,兼顾水平、平稳过渡、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
同时,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科特点,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对教学改革有较好的导向性。试卷重视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
下面笔者对“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选择题第1、2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选择题第3题,体现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综合;选择题第4题、填空题2、3题,体现化学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的综合;计算题第2题,体现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的结合;填空题第1题,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化学计算的有机结合;实验题第2题,渗透了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考查;探究性实验就是借助实验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尽管题目本身的探究程度和探究方式还不完全尽如人意,但应意识到为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为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2006年试题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探究性、开放性实验试题。
2006年的复习策略
注意回归基础
建议认真阅读课本(特别是几本教材交叉的章节),主攻方向是65~70分中等和容易试题,提高中低档题得分率。
注意网络形成
化学复习应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带动其它知识块的复习,或者是将其它知识内容融合在这条主线中。
注意突出重点
在148个考试内容中D级要求层次有32个,重点集中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占16个,是总数的50%。《考试说明》中有明确规定,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注意综合运用
中档以上的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一定会涉及四个知识点,非选择题中各知识块的考查会更加融合。加强综合性试题的专题训练,帮助学生进行细致分析。
试题核心:辨别典型的代表物。
解题依据: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全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手段,最终确认物质。
综合因素: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案的综合,物质性质与实验现象的综合,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的综合,实验数据与定量计算的综合。
注意联系实践
注意联系生活、社会、工农业生产,环境问题(空气、水),资源问题(节约用水、电,合理利用燃料等)、安全问题(防火,防爆,防化学中毒等)。
关注2006年的几个重要的世界日,例如:环境日、气候日、无烟日等。善于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
注意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建议每一位在复习阶段,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专题,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会探究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
3. 英语阅读理解解中科普文章怎么做
做英文阅读抄理解都是有规律的,一般每段首句是段落的中心,后面都是分类的。在做阅读理解时,可以先看一下问题,找到关键词,然后到对应段落去找,把关键词的前后仔细看一下,答案就出来了。可以去参考新东方阅读理解讲解的笔记,有做题技巧的介绍.
4. 科普类的英语阅读题
你想要科普类的题还是说这种题目的做法?
5. 我要一些英语科普的阅读文 要有中文的哦!谢谢
Black holes on a collision course
趋于碰撞的黑洞
Scientists say Chandra provides first evidence that two such mysteries can coexist in one galaxy. 科学家说,钱德拉望远镜首次证实两个黑洞可共存于同一星系中。
In a very bright galaxy 400 million light-years away, two black holes are drifting toward each other and in millions of years will merge with an eruption of energy and a burst of gravitational waves that could warp the very fabric of space, astronomers said Tuesday. 天文学家本周二说,在一个距地球4亿光年的明亮星系内,两个黑洞正在互相靠近,数百万年后将融为一体,并爆发出大量的能量,由此产生的引力波可能会影响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THE SCIENTISTS said the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has found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two immense black holes can coexist in the same galaxy and that they are moving toward each other for an eventual merger. 《科学家》说,钱德拉X线望远镜已经发现初步证据,证明两个巨大的黑洞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星系中,它们正在彼此靠拢,最终将合二为一。
The double black holes were found in a bright, highly active galaxy known as NGC6240, about 400 million light-years from the Earth. 这对黑洞存在于一个极其活跃明亮的星系中,该星系被命名为NGC6240,它距地球约有4亿光年。
Astronomers studied NGC6240 because it proced unexplained bursts of X-rays that appeared to come from one of two nuclei at the galactic center. Images collected by radio, infrared and optical observations showed two bright spots, but did not pinpoint the origin of the X-rays. 天文学家之所以研究NGC6240,是因为发现该星系中心有两个核,其中一个不断爆发出难以解释的X线。由无线电、红外线和光学观察收集到的影像显示该星系中有两个亮点,但无法准确定位X线的来源。
When Chandra, with its sensitive X-ray detectors, focused on the nuclei, astronomers hoped it would tell them whether either of the two points of activity were black holes. 钱德拉装有敏感的X线检测器,天文学家用它对准这星系的核心,希望确定两个活跃点中是否有一个为黑洞。
"Much to our surprise, we found that both were active black holes," Stefanie Komossa of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in Germany, said in a statement. 德国Max Planck研究所的Stefanie Komossa在一份申明中说:"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俩都是活跃的黑洞。"
Finding two black holes in one galaxy, said Komossa, "supports the idea that black holes can grow to enormous masses in the centers of galaxies by merging with other black holes." Komossa说,同一星系两洞并存的科学发现证明,星系核心的黑洞可以通过相互兼并融合而发展为宏大的物质。
An artist's conception shows two black holes whirling around each other at the center of a galaxy. 艺术化的构想是:这两个黑洞在星系中心互相围绕对方旋转。
Guenther Hasinger, also of Max Planck, said the Chandra images captured the unmistakable markings of two black holes - high-energy photons swirling around the dense black hole centers and X-rays spewing out from iron atoms being pulled into the center at a high rate of speed. Max Planck的Guenther Hasinger说,钱德拉所摄的影像捕获了可以确定两个黑洞并存的迹象,即在密度甚高的黑洞中心周围涡动着高能量的光子,从铁原子中喷射出的X线被高速吸入黑洞中心。
Komossa and Hasinger are co-authors of a study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Hasinger和Komossa曾联名撰文发表在《天文物理学通讯》上。
The two black holes in NGC6240 are now about 3,000 light-years apart and are expected to merge some time in the next few hundred million years, the researchers said. The merger will be accompanied by an eruption of radiation and a burst of gravitational waves that will spread throughout the universe, causing ripples in the fabric of space, the astronomers said. 据研究人员介绍,NGC6240中的两个黑洞目前相距大约3000光年,预计要几亿年后才能彼此融合,届时将会产生大量的辐射和引力波,冲击宇宙各处,造成太空的涟漪。
The gravitational ripples could cause minute changes in the distance between any two points in the universe, they said. 天文学家说,这种引力涟漪会使宇宙中任何两点间的距离发生细微的变化。
In another study, French and Argentine astronomers said that observations by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nd ground-based telescopes have detected a stellar black hole streaking across the Milky Way at about 250,000 miles an hour. A companion star is being dragged along and slowly devoured by the black hole,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at the French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nd the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nd Space Physics in Argentina. 在另一项研究中,法国和阿根廷天文学家说,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面的天文望远镜,他们发现一个星球的黑洞正以25万英里的时速穿越银河系。据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和阿根廷天文和空间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介绍,这个黑洞后还有另一颗星尾随相伴,并正在被黑洞慢慢地蚕食。
The astronomers said the stellar black hole may have been created by an exploding star in the inner disk of the Milky Way. The black hole is 6,000 to 9,000 light years away, the researchers said. A report on the observations appears Tuesday in the journal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 black hole is a point in space that is so dense with matter that its gravitational field will not let anything - not even light - escape. Stellar black holes, equal to 3.5 to about 15 solar masses, can be formed by the collapse of a single massive star. But galactic black holes, such as those in NGC6240, are much larger, equal perhaps to millions of solar masses, and are usually at the center of galaxies.The Milky Way, home galaxy of the sun and its planets, is thought to have a black hole at its center.With its immense gravitational pull, a black hole can suck in gas, st and other matter from the surrounding space. Entire stars can be stripped and pulled into the bottomless maw. As it spirals in at near light speeds, matter captured by a black hole heats by millions of degrees and gives out intense radiation in several parts of the spectrum, including X-rays. The orbiting Chandra observatory is able to detect these X-rays and relay the data to Earth for study by astronomers. 黑洞就是太空中的一个点,此点密度甚高,使得任何物质甚至光都无法脱离它的引力。一个巨星的瓦解就足以产生质量相当于3.5至15个太阳的星球黑洞。但星系黑洞如NGC6240中的黑洞要大得多,质量相当于几百万个太阳,通常位于星系的中心。 银河系是太阳及其九大行星的家,科学家认为银河系的中心就存在着一个黑洞。靠着强大的引力牵拉,黑洞能吸入来自周围空间的气体、尘埃和其它物质。这个无底洞甚至将整个星球分解后吸入。物质被黑洞捕获后以几近光速的高速被旋转吸入洞中时,它所释放出的热量可高达几百万度,并可发出不同的强烈射线,包括X射线。正在轨道上运转的钱德拉望远镜可以检测到这些X射线,并将数据传回地球,供天文学家研究。
NASA's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was launched and deployed by 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 on July 23, 1999.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X线望远镜是在1999年7月23日,由哥伦比亚号太空飞船搭载发射升空的。
生命的循环
Facing death, Jeff Cross and Lily Cheng had run out of options. But a rare "domino" liver transplant, involving a living donor, gave both a future.
面对死亡,杰夫·克罗斯和程莉莉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但是一个罕见的"多米诺"式肝脏移植(涉及到一位活人器官捐献者),却给两人带来了新的生机。
Circle of Life
Since last spring, Jeff Cross, 29, had been tormented by night sweats, a side effect of the rare genetic illness that threatened to kill him unless he got a new liver.
6. 2012中学生科普英语趣味阅读低年级20篇原文
20. Lignt 光 21.Gravitation 引力 22. The Soil 土壤 23. Irrigstion 灌溉 24.Penlums 摆 25.Journey to the Moon 月球旅行 26. Electricity
7. 求5篇200字的英语阅读小短文,(小学六年级的,科普版英语教材)!
We were stading at the top of a church tower. My father had brought me to this spot in a small Italian towen not far from our home in Rome. I wondered what.
” down, Elsa,” father said. I gathered all My idea and looked down. I saw the square in the centre of the village. Then I saw the crisscross of twisting turning streets leading to the square. ”See, my dear,”father said gently.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the square. Life is like that . If you can't get to the place where you want to go by one road, try others.”
In the year that followed, Ioften remember the lesson father sent me .I knew what I wanted to go in my life. I wanted to be a fashion designer. And on the way to my frist small success I found that road blocked. What could I do? Accept the road blocked and fail? Or use imagination and wait to find another road to my goal?
Central Park is a large public, urban park (843 acres or 3.41 km
8. 英语科普短文
泰哥,我给你找了几个,必须采纳啊! To Pull up the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拔苗助长”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 old farmer who planted a plot of rice. After he planted the seedlings, every day he went to the field to watch the seedlings grow. He saw the young shoots break through the soil and grow taller each day, but still, he thought they were growing too slowly. Eventually he got impatient with the young plants and suddenly he hit upon an idea that one by one, he pulled up the young plants by half an inch. The next early morning, the young man couldn’t wait to check his “achievement”, but he was heart-broken to see all the pulled-up young plants dying.
从前,有个农夫,种了稻苗(seedlings)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时,都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很不耐烦。想了又想,他终于想到一个“最佳方法”,他将稻苗全都拔高了几分。第二天,一早起身,他迫不及待地去稻田看他的“成果”。 哪知,却看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Pluggin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掩耳盗铃”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man who wanted to steal his neighbor’s doorbell. However, he knew clearly that the bell would ring and catch the other people’s attention as long as he touched the bell. So he thought hard and suddenly hit on a clever “idea”. He plugged his ears with something, thinking that everything would go well when he stole the bell. Unfortunately to his disappointment, the bell still rang loudly and he was caught on the spot as a thief.
从前,有一个人想偷邻居门上的铃,但是他知道一碰到铃,铃就会响起来,被人发现。他想啊想,终于他想出一个“妙极”,他把自己的耳朵用东西塞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当他去偷铃时,铃声仍旧响起来,他被别人当场抓住
The Fox and the Crow “狐狸和乌鸦”
One day a crow stood on a branch near his nest and felt very happy with the meat in his mouth. At that time, a fox saw the crow with the meat, so he swallowed and eagerly thought of a plan to get the meat. However, whatever the fox said to the crow, the crow just kept silent. Until the fox thought highly of the crow’s beautiful voice, the crow felt flattered and opened his mouth to sing. As soon as the meat fell down to the ground, the fox took the meat and went into his hole.
有一天,一只乌鸦站在窝旁的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心里非常高兴。这时候,一只狐狸看见了乌鸦,馋得直流口水,非常想得到那片肉。但是,无论狐狸说什么,乌鸦就是不理睬狐狸。最后,狐狸赞美乌鸦的嗓音最优美,并要求乌鸦唱几句让他欣赏欣赏。乌鸦听了狐狸赞美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没想到,肉一掉下来,狐狸就叼起肉,钻回了洞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画蛇添足”
Long long ago, several people had a jar of wine among them and all of them wanted to drink it by himself. So they set a rule that every one would draw a snake on the ground and the man who finished first would have the wine. One man finished his snake very soon and he was about to drink the wine when he saw the others were still busy drawing, so he decided to draw the feet to the snake. However, before he could finish the feet, another man finished and grabbed the jar from him, saying, "Who has ever seen a snake with feet?” The story of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tells us 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古时几个人分一壶酒。他们都想独自喝完那壶酒,所以就定了一个规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这壶酒就归谁。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他正打算喝这壶酒时,看见别人都还在忙着画,就决定给蛇再画上几只脚。结果,他的蛇脚还没加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一下把酒壶夺了过去,说:“有谁见过长脚的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得过分和做得不够都是不对的
9. 我想阅读一些英语的科普文章,请问哪些网站可以提供这些文章的阅读 谢谢^_^
时间科普网站、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知网、生物网址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