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趣味阅读参考文献
❶ 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小学英语教育论文
巧用计算机创新小学英语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随着我国改革开 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英汉双语 教学日益红火。有关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多种 语言同时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素养的提 高[1]。但是,由于我国汉语环境的限制,小学生 的初学年龄[2]、英语师资质量的欠缺以及小学 生专用的英语教辅材的缺乏等因素,影响了小 学生英语的兴趣,降低了教学质量[3]。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大量使用电 脑辅助小学生学英语,把英语学习与电脑学习 结合在一起,以字母教学和电脑指法练习作为 儿童英语学习的切入点,通过英语和电脑双项 有机结合训练,使语言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 合,手脑并用,既增强儿童对英文的记忆,又训 练儿童初步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在此过程中, 配合美妙的音乐旋律,寓教于“机”,寓教于 “乐”,可大大提高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 率,为小学英语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新型教学 方法。 一、手脑并用,以机代笔 传统小学英语教育中计算机只是英语教学 的一种辅助手段。这里的巧用计算机,是指在 传统媒体对教学作用基础上,在字母教学最初 阶段,通过键盘字母所在位置教学字母,让学生 手脑并用,以机代笔,真正做到英语教学与电脑 教学的完美结合。 字母教学是儿童英语学习乃至成人英语学 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儿童英语教学 仅仅停留在一般简单的口语训练上,很难持续 下去作更深入地学习,因此恰恰是26个字母教 学是儿童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基础与关键。电 脑中指法练习使得这一学习变得轻松、活泼、自 由、充满生趣。以机代笔,从小便让他们使用现 代化的学习工具,培养儿童的现代化意识。当 孩子们好奇的大眼瞪着五颜六色的键盘进行各 种操作,他们所有的感官能够被充分地调动。 托尼.斯托克威尔说:“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 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快速 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传统儿童英语教学中正 因为缺乏这一充满趣味的“感觉”而显得枯燥、 单调、无味。电脑中的指法练习则在儿童接触 英语的最初一刹那就捕捉到每一位儿童好奇之 心,让他们在愉悦的身心活动、游戏中,不知不 觉走上了英语学习的人生历程。 字母教学与电脑指法练习相结合仅是方法 而非目的本身,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讲说英语、学 习英语。儿童具有内语言倾向即天生的语言能 力,母语与非母语是相对的,越是儿童时期,这 种内在的语言能力越强(2岁左右),而正是这 种强大的内在语言能力在驱使并影响着儿童的 字母学习与指法练习,使这种训练以最快捷的 方式为语言学习服务。 二、字母教学打破思维定式 利用电脑键盘所在位置教学字母,改变了 传统的字母顺序教学方法,打破了学生思维定 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传统的字母教学,一般 是将二十六个字母│a, b, c, d, e│,f g, h, ,i j│ k, ,l m, n│o, p, q, r│s, ,t u, v│w, x, y, z│分几 组来教学,只是简单地化难为易,既杂乱又没有 规律可循。其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早已通过 汉语拼音的学习对26个字母的顺序熟记于心, 且用此顺序教学,易使汉语拼音的读音对英语 字母的学习产生负效应。因此当老师教授英文 字母的正确读音时,有的学生则根据已掌握的 字母顺序顺出字母的读音,从而再也没有耐心 跟老师认真模仿,而当老师再将字母顺序打乱, 让其认读时,有的学生却不能见其形,读其音, 要么将形状相近的字母读音混淆,如“i”和“j”, “I”和“J”,“p”和“q”等等,要么读汉语拼音的 发音,如“a”读成“啊”、“j”读成“季”、“i”读成 “依”、“g”读成“咯”,有的学生几年英语学下 来,仍然认不全26个字母。而人民教育出版社 和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新 小学英语教材,则把26个字母按其读音分成│ a, h│,j k│e, b│c, d│g, p│,t v│,i y│o│u│ q│w│,f l│m, n│s, x, z│r│等,分十四课时 完成二十六个字母的教学,尽管也打破了字母 顺序教学的常规,但每课时学两、三个字母看来 容易,但是字母学习历时太长,难免前学后忘, 效果不十分理想。按照二十六个字母在键盘上 的位置,将字母分为│a, s, d, ,f g│h, ,j k, l│q, w, e, r, t│y, u, ,i o, p│z, x, c, v, b│n,m│等六 组来教学效果则不同,每教一组字母时,都是先 教给学生字母的正确读音,然后让学生在键盘 上找字母,再在老师的示范下将手指与字母在 键盘上一一对应,然后老师朗读字母,学生边跟 读,边在键盘上用手指点击该字母,速度由慢到 快,由单一的左手到右手到左右手交替,到任意 字母,待熟练后,再用电脑上《CAI》指法练习的 软件和字母游戏软件进行按键练习,直至自由 练习,最后打单词、句子。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后,我们再将26个字母按发音规律,用不同的 颜色做成卡片,先让学生按顺序朗读,再将顺序 打乱,本以为会出现混淆,或认不得的现象,没 想到学生却个个字母发音准确,然后我们又将 同色字母让学生读出,并要求说出其中的发音 规律,学生读完一组字母后,纷纷举手说出其中 包含的一个共同的发音│ei│、│ai│、│:i│ 等。由此可见,利用电脑改变传统字母教学顺 序的方法,便于知识的掌握,尤其在发音的准 确、辨别方面是任何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 三、多种感官协调配合 字母教学与电脑指法练习相结合使多种感 官协调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也激 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情智统一发展自然得到 很好的体现。 以往的字母学习巩固是通过拼读单词来进 行的,如“face, f-a-c-e”,现在通过英文打字 练习,就可达到巩固目的,既丰富多彩,又快速 而令人激动,在认读字母的同时,使用电脑软件 进行按键指法练习,并使这一练习在单词、句型 学习时得到延伸,学什么,打什么,学生在练习 的同时,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正确的击键手指,字 母所在键盘的位置,听到了电脑指令的发音,如 “pressA(B…)”口中重复,手指在键盘上敲击, 大脑还要思考,搜索字母的位置等。这种能调 动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无疑提高了学习的效 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知识 在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1981年的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美 国医学生理学家斯佩理教授发现,左脑的最大 特征是管理“语言中枢”,负责理解语言及数字 计算,它能将复杂的事务细分为单纯要素,有条 不紊地进行理化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右脑 负责处理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创造性 的活动(形象思维)。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我 国7-10岁的儿童文字的辨认是左半球优势。 让儿童学英语的同时,进行电脑操作和各种游 戏就需要动用右脑,以及左右谐调开动的系统 活动,使学生大脑左右半球均势,有利于学生思 维的发展,特别是右脑能积极活跃起来。又如 我们在教动物名词时(共有二十个),先由媒体 播放一组动物图像,请“学生对子(2个学生)” 上台,一个模仿,另一个用英语猜名称,然后伴 随着动物的叫声,媒体展示该英语单词,教师组 织学生认真模仿,启发学生归纳其读音,再让学 生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叫声,到讲台前表演,最 后再唱带有声、形、文的卡拉OK歌曲《This IsA Cat》。这种不断变化的学习形式、方法,调动了 多种器官。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使 他们锻炼得耳更聪、目更明、手更巧、心更灵。 为高智能新人的成长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 四、音乐、节奏的教学模式 歌曲、童谣可训练儿童的语言模仿能力,而 它们的节奏、音乐又能使儿童情绪愉快,促进情 感与美感等心理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理 素质的全面发展。 儿童在母亲的怀腹之中即一直生活在节奏 之中,胎儿在羊水中波荡,胎儿大脑随着母亲的 呼吸、心跳节奏而不断发育,胎儿与生俱来就生 活在大自然的美妙节奏之中。事实上成功的儿 童英语教学往往少不了音乐、歌曲。为了验证 音乐对英语教学的辅助性作用。在指法练习 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在练习时 播放音乐《Do,Re,Me》,而另一组则不配音乐。 实验初步发现:播放音乐的一组,学生随着音乐 有节奏、有序地而整齐的练习,而未播放音乐的 一组则很难组织,效率差,这说明音乐节奏在儿 童指法练习中作用较大。学习字母也同样如 此。在指法教学中让孩子想象自己在弹钢琴, 只不过弹出的不是音符而是字母,弹到哪个字 母就把哪个字母唱出来,如1234554321(asdfgg- fdsa)用简单音阶唱出字母所在键盘的顺序,儿 童们完全为这一鲜明的节奏所感染所陶醉,他 们的手、口、眼、脚、身体每一部分,尤其是他们 的大脑和心灵都一直处于有节奏的音乐之中, 特里怀特.韦布说“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州 际高速公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教育家乔 治.罗扎诺夫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研究表 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 他说“出现心跳,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地同步 之时,身体是放松的,而头脑注意力集中并准备 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歌曲教学是儿童乃至成 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要提高小学生全面英语素质,必须找出小 学生能够接受的不同于成人教学的新方法。计 算机辅助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 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 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信息处理的主 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改革传统的课 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实现小 学生全面英语教育的现代化。笔者在小学英语 教学中,巧用计算机及相关教学辅助光盘,增强 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及效率, 为儿童英语学习找到了较好的学习方法,为小 学英语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 1 ] 柳袁照.双语教育: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 发展研究. 2004(1): 31-33. [ 2 ] 左焕琪.试论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问题[J].华东 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6(4): 55-61. [ 3 ] 郑书林,田震华,李义举.构建小学双语教学课程 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26 (2): 62-64.
❷ 试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篇文章
试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天台中学 袁根琴
[摘要]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一、 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说教式、填鸭式”,搞“一言堂”。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autonomous learning )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理论依据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文献中有不同的描述。 Holec(1985)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Huttenen(1986)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Little (1990) 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余文森(2002)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自我认知监控的学习。概括地说,就是“想学”、 “能学”、 “会学”、 “善学”、 “坚持学”(庞维国,2002)。
近年来,很多学者根据乔姆斯基( Chomsky )的生成语言理论和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 )的语言习得论提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learning)获得的,而是习得的(acquisition)获得的。“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英语而潜意识地获得英语。 “学得”则是学习者为了掌握英语而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该语言。 “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这两种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蒋祖康,1999)。 因此,想要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不应只在“教”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学生用来习得语言的“策略”上做文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引导和激励为主攻方向。必须从激发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确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自主探究走向大胆创新。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确立适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克服各种障碍的主体能力,获得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发展。
三、主要策略
限于水平,本文介绍的策略主要有: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1、 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培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自主学习的关键。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其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的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 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有民主的教育观念,要有正确的学生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去思考学生将会怎样想;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其次,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指导。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行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条不紊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第三,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陶纯恭,2002)。
4、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并诱发为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四、实施方案
本文的实施方案主要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时段,课前、课中、课后的网络教学以及指导学习策略等展开讨论。
1、课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来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4)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语与常见句型。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徐育兵, 2005)。学生会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以教学SEFC Book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中Reading I Have a Dream 为例,即可提下列开放性问题What does Luther King, Jr mean by saying “This ‘wait’has almost always meant ‘nev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Martin Luther King ? 此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从被动听课、机械记忆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
(2)、小组交流和讨论。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后,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可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先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高二Unit 17的阅读文章 Disabled?Not me!时,即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辩论活动。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可设计辩论的主题有许多。例如: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 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在此活动中,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际参与者、活动的主体。他们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并转化为己用,思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中,有利于持续的自主学习。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在感受一次次成功喜悦的同时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归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并归纳该类文章的特点。运用归纳教学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易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师应树立“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 的理念,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如何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王治闲, 王翔, 2006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每学期可列出推荐书目;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其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很多,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交两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如书评或读后感等),书目不限。
(2)、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之,写作也必然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突出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阅读扩写法、阅读仿写法、阅读续写法、阅读改写法、阅读缩写法、写读后感及写内容梗概等几种方式。
(3)、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让学生自选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并在课堂上朗诵或讲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口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读”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到了驾驭语言的乐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4)、指导“节目式”活动。指导学生举办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上完了“Necklace”后举办英语晚会,上完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一课后组织观看科幻英文录像, 上了A Garden of Poems 后演唱英文歌曲如 Waiting Here for You, 上了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后组织“英语小品大赛”。这一系列活动既能使课外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又能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祖大庆,刘会民,2004)。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再将学习视为被动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而是一种主动的、内需式的自主学习活动。
4、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1)、课前的网络教学。以SEFC Book 2A中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 阅读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上网查询下载有关British Isles的相关资料,可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给出4个不同的任务,每个学生自愿承担其中一个具体的任务:
a) Collect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b) Find o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c) Find o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about Ireland.
d)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ith prepositions off , to, on , in and their different usage.
学生在校园网上即可查找到资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2)、课中的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室来上阅读课,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有关资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研究、探索、实践和交流,进行自主性学习。每节课留出15—20分中的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或组织小组活动,以考查其是否完成了布置的任务并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以教学SEFC Book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中的阅读 I Have a Dream 为例,笔者先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比如: Martin Luther King’s Childhood, King’s Family, King’s E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Blacks in the U.S.A, King’s Struggle, King’s Death, King’s Achievement, King’s Influence on America 等);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网上查找关于Martin Luther King 的文字信息和声像资料。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各小组学生介绍了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家庭、受教育的情况、斗争经历、被谋杀的经过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有的学生还在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了“记者采访马丁·路德·金”的活动;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开展了辩论:Has Martin Luther King’s dream come true in the United States now ?
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性很强,其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好得多。
(3)、课后的网络教学。教师可从网上下载各种各样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粘贴到指定的文件中,由学生上网自由阅读;或鼓励学生浏览一些英语学习网站,了解英美文化;教师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开设不同的版块,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它既照顾了不同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指导学习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育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技能。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才能独立而又准确地阅读,进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阅读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快速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找所读材料的主题句、用关键词概括所读的内容和抓住所学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或主要逻辑线索等。
(2)、 指导学生学会严谨思维和正确推理的阅读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巧妙设置检测题,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等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
(4)、 指导学生养成检查和复核的习惯。
五、结束语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学生能否自觉、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记住“方法的掌握比具体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而且“方法的掌握必须在主体性实践中实现”。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跟上新《课标》的脚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真正意义上的英语人才。
(共约5800字)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0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庭芗. 1983.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育兵. 2005. 课堂提问初探. 中小学外语教学, (5 )
祖大庆,刘会民. 2004. 从转型期英语教学实践谈中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 J ].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 4 )
袁小林, 黄晓玲. 2004. 如何有效利用电脑和网络辅助高中英语教学. 中小学外语教学, ( 12 )
王治闲, 王翔. 2006. 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 中小学外语教学, ( 9 )
刘根林. 2001.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外语教学, (3)
蒋祖康. 199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陶纯恭. 2002. 谈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11 )
扬继奋,史维芬. 2003.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4 )
❸ 我想要一篇自考本科英语毕业答辩论文(字数5000多字)
目录
一、论文目录………………………………………………… 1
二、论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2
三、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3
(一) 在扎实的词汇的基础上,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3
(二) 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 4
(三) 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 …… 5
(四) 激发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 5
(五)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 ………………… 6
(六) 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 6
(七) 英语阅读练习要持之以恒 ………………………… 6
三、主要参考文献…………………………………………………6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连云港光裕中学 葛老师
摘要:阅读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的提高和理解力的增强,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精读与泛读的统一运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语感等一系列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有扎实的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方法、阅读实践
How to be improved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in the reading practice
Summary:
The reading ability enhancement includes the speed and the comprehension faculty enhancement, through updating ecation idea, setting up the correct reading idea, the perusal and the general-comprehension reading unification utilization, blazing reading interest, the raise reading custom and the reading language feeling and so on in a series of reading practice sharpens the reading ability. But reads the ability the enhancement, must in have the solid basis under the premise, through sharpens the reading ability in the reading practice.
Key word: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method, reading practice
正文: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当今社会,国际交往频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极其迅速,人们常需要用英语阅读书刊、杂志、信函、电传、电报、报告、使用说明书及广告等。并且,计算机网络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交往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英语是国际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所以,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阅读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制约呢大家的阅读能力,进而影响整个英语水平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明确阅读能力,改变观念,注重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的提高和理解力的增强。这都要通过必要的、大量的练习和专门的训练。考生不但要大量阅读涉及各种学科领域、各种题材的读物,扩大知识面,而且要有意识地读一些附有练习题的文章,并进行限时阅读,以便检查、测试自己的阅读能力。熟悉各种题目类型,从而在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那么如何在日常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首先,在扎实的词汇的基础上,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首先要讲究阅读的效率,而效率体现在阅读的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过快会使阅读流于形式,影响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欲速则不达;阅读速度过慢就不能大量阅读,提高不了阅读能力。一般应以每分钟50—60词较为合适。其次,应培养猜测能力和理解读物的深层含义的能力。有时,文章的语言并非都是一目了然,有的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有的曲折迂回,需要推理。所以,学生应培养自己的猜测能力和深层理解的能力,学会从上下文猜测整个句子的意思,领悟文章的内涵,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步骤可以如下:
(一) 速读通览全文,搞清中心大意。弄清故事的主要人物(who);发生的时间(when)和地点(where);原因(why)及如何解决问题(how)等。
(二) 掌握内容主线,首尾加以串联。要先从宏观入手,掌握中心意思,幷注意说明中心意思的主要事实和细节,抓住关键性词语。
(三) 了解全文大意,细心推理分析。要细心地加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推理分析,在全文的大意基础上判断词语的确切含义。
(四) 吃透作者意图,归纳中心大意。
(五) 培养良好习惯。排除口腔发音动作,通过视觉直接接受文字信号,一目十行,以意群或词组尾单位,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词、主题句等。
其次 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一些学者发现,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应该要求学生掌握领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和议读习惯。要培养学生这八方面的良好习惯,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渐培养;只有注意阅读中的一点一滴,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安定,精神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心理,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像阅读中文小说一样,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切不可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而要从容不迫,泰然处之,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包括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两个方面。许多考生在阅读外语时速度很慢,这是由于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所致。例如:
一见到生词就要停下来查字典,不会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
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阅读。
在心中默读或小声地逐词朗读。
需要把每句话在心中或口头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不会用外语思维,直接理解句子的意义。
以上几种不正确的阅读习惯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影响对文章大意和主旨的正确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还必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有效的阅读技能。一般说来,考生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下面介绍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1.快速浏览,也叫略读 (Skimming)
略读就是快读。目的是通过草草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总的概念和印象。具体地说,就是略去细节部分,不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以及结论。多数情况下,每段的首句或结尾句就是该段的主题句。如果文章有题目或小标题,首先就要通过读题目或小标题思考一下,从中可以猜到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2.快速寻读,也叫查读 (Scanning)
寻读或查读的目的是要有目标地去找出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或依据。因此,查读时,也要以很快的速度扫视文章,注意与答题内容有关的词句;与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可一带而过。
3.细读 (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
在含有所需信息的段落或句子中要找到准确的内容,不但需要进一步重点细读有关的词语 和句子,理解其表层意义,还需要对句子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从而了解句子的真正内涵,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回答较为复杂的问题。在细读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根据有关常识、背景知识以及利用构词规则来猜测词义。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或结构复杂的长句,可借助语法知识,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搞清主谓关系、指代关系以及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等,从而达到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
第三,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
1.突破英语词汇关。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英语词汇非常丰富,单词量大,包括大量的短评和科普词汇。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过多的词汇是不切实际的,但英语中最常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一些常见的结构词(指介词,连词等)必须训练掌握;还要掌握一些构词法,如词缀,合成,转化等。此外,词义反映了一定的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它们还随着社会文化,民族习惯,语言环境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
2.突破语法关。语法是词汇构成语言的规则。掌握英语语法,并能把自己的英语语法 知识熟练地应用到英语阅读实践中去,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英语语法核心主要指句子的基本结构,词类的用法,动词的形式,时态和语态等。社会发展到今天,英语语法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特别是句子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阅读中经常碰到。
第四、激发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
兴趣就是动力。正如心理学家皮来杰所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产生了储存内心的力量。”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实际上就是指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饶有趣味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既可增加知识,又能令人愉快的活动。真正做到“为学所乐”,自觉地克服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第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教师只注重传授英语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心理,阅读习惯等,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急躁,焦虑,恐惧,恼怒等负情感体验,它们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的效果,从而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产生干扰作用。如果这些负情感体验持久地存在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势必将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是完全必要的。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途径:
第六,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强,视读的速度就快。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即惯用法,必要时可做点标记。读多了,语感自然会好起来。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再回味一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等,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看几次。要留心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在细读文章时,可以边读边用笔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划出来,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使学通过大量以理解为中心的阅读训练(如读后笔答,选择,判断,填充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技巧与能力,以此推动学生的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实质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才有希望使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水平和综合理解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主要参考书目:
1.袁秉政 〈〈分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考研辅导〉〉
2. 肖建芳 “影响英语阅读效率的因素及对策”,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98年第3期
3. 汪榕培 “词义变化的社会和语言原因”,载,<<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3期
4. 刘善良 〈〈顶尖英语强化训练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7月
5. 朱 纯 〈〈外语教学心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
6. 〈〈全日制义务教育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01年7月
7. 朱葡初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❹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摘 要]: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积累语言因素,扩大操练面,激发英语阅读兴趣,养成英语阅读习惯,词汇,语法,阅读同步行。
一、问题的提出
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小学阶段的读主要以认读和拼读为主。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的教学过程一般为:
1、用已知的音标法和音图法拼读词、句、段和文章。
2、教师、或录音磁带的范读。
3、讲解技巧。
4、领读。
5、学生朗读
(二)扩大积极的语言因素。
1、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是,此法对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单词的动机,巧妙地将词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如:
(1)联想记忆法突破词汇量
相似联想:引起相同意义的联想,如见到good 想到 well, nice, fine, wonderful等。
对比联想:引起相反意义的联想。如:back—front; boy—girl; ask—answer; day—night
奇特联想:如
Sad, fat, cat, shall, catch, bag 悲伤的 肥的 猫 将 抓住 书包 glad, handbag, can, stand, sand, land, 高兴的 手提包 能 站 沙 土地
(2)在句型操练中巩固词汇教学
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不断地提供学生用单词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记。“滚雪球”似的实现词汇的积累,为以后的阅读提供条件。在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了以下活动:
a、 课前1分钟的DAILY REPORT。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对说话情景的引导,对语言组织的引导,并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说话。
b、在教室一角的图书角放置各类小学英语教材,让学生操练朗读口语;
c、每年的校朗诵比赛和阅读比赛,让学生参与英语小品、幽默、童话剧等的表演。
2、语法规则的积累
有人说“说多了便脱口而出,语法也就在其中。”所以,只要勤动口,掌握语法其实并不是一见难事。而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学英语的兴趣不错,就是学不好英语中的语法。其实语法并不是全靠学习语法规则而学来的。有谁见过中国的孩子在说话过程中,要先学语法才会说话?学生驾奴语言的能力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慢慢学会的。所以,学习语法应放在阅读的锻炼中。
如以下一篇阅读(节选): Mr. Neff
Some people are always careless. They are never right. They never have good luck. They always have bad luck. They usually do the wrong thing. They always have problems. They often break dishes. They sometimes miss buses and airplanes.
不难看出,让学生在语法阅读中,自然发现‘一般现在时’的规律,频度副词的用法。
(三)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扩充阅读量,主要是泛读,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不要试图读一整张英语报纸或杂志。可以挑选一篇你感兴趣的文章,仔细阅读。
2、慢读。你大可不必以极快的速度读某篇文章。没有人在追你。你可以以你认为适宜的速度读下去。
3、在阅读时,记下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读每一段文字时,要记下每一段谈论了有关中心思想的哪些内容。你没有必要理解每一个单词,但必须抓住总体意思。
4、阅读时,做些笔记,可能更有帮助。
5、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告诉自己或别人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此外,网上阅读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了。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为了让我们的学生适应21世纪的需要,必须让他们尽快地学会使用Internet。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读物阅读、报刊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网址进入到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世界。例如,有的学生打开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后,里面有“异国风情”等栏目,学生不仅能读到地道的英语短文,又获取了不少文化知识。我们认为,当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不将其与IT技术结合起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落伍。
(四)加强交际性阅读。
与初中不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结合听说训练,可将阅读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改写人称或编对话,这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尝试阅读课的新模式
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 于1971年在《论交际能力》文中,指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篇章阅读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重整体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三年的英语教学,要使学生能独立阅读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2%,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理解正确率达到70%。” 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利用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即课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精读要“精”,泛读要“广”。在精读教学上,采用了“三T教学模式”即Text Retell课文复述;Reconstruction Task语篇重建;Team activity小组活动和“听说读写唱画演玩”教学法,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上确实作出了效果。基本步骤如下:
用《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小学一级的一篇阅读为例:
教学内容:The farmer is in his house.
The farmer is in his house.
E, I ,E, I, O。
The farmer is in his house.
The farmer wants a wife.
The farmer wants a wife.
E, I ,E, I, O。
The farmer wants a wife.
…
(一) 出示教学内容,根据所学单词音图拼读句子。
(二) 边擦句子,边朗读句子。(注意节奏性)
通过直呼式韵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打节拍(如拍手,跺脚,拍桌子等)来进行朗读文章,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兴趣和挑战。
(三) 阅读文章改写简笔画,一情一景。
(四) 给关键词:farmer, house, wife, son, dog, bone, bring.
(五) 看关键词把句子连起来朗读。
(六) 边擦关键字边看图说句子
(七)擦图闭眼回顾画面说故事(拍手/跺脚/敲桌等直呼式韵律教学)
(八)翻书回答课后题目
如:T: Who has a house?
Does the wife want a dog?
…
(九)表演故事(或编音乐剧)
(十)语篇重建
也就是改写文章。即将所学到的课文用学过的时态、语态、人称、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改写。将学过的一篇文章变成几篇文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用学过的知识改写当堂所学过的课文。如上文用的是第三人称,可诱导学生用第一人称来改写:
I am in my house.
I am in my house.
E, I , E, I, O.
I am in my house.
…
自尝试改革阅读课的模式以来,针对阅读文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体现了“以人为本”为中心,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扣语法,脱离课文内容专项训练的“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方式,着力以课文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强化各项基本功,了解学生的程度和接受能力,根据文章篇章结构内在含义设计问题,并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课中同样有大量的听与说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笔者还将继续深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语言的输入量。笔者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阅读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马承与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马承 2003年8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 马承 2004年11月 西藏人民出版社
❺ 低段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1.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要令学生有好的表达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是在教学中培养表达能力。学生处在基础学习阶段时,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补充语音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发音要领。例如,在实际交际中音节的读法和在非实际生活中读法的差异和连续等。其次是创造语言环境,进行课前预热,自由演讲。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总是更加容易消除对口语练习的焦灼感和胆怯感。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转换为组织、引导和参与者。实现与学生心心贴近、零距离交流和沟通,减小和学生的距离。主要体现为,可以通过课前预热、自由演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学习成果的机会。但因学生之间学习差异的存在,教师应在其中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表演内容应有不同要求,并进行有效建议和指导。对于优异的学生进行肯定,对基础较差不善表达的学生进行鼓励,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更多演讲英语的机会,实现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要达到有效率的倾听,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倾听范围。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例如,中学生的英文语言往往存在语法错误、读音错误、语言不够流畅、词汇量少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倾听,让学生充分发挥、表达之后,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肯定和适当的引导。实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喜欢说、愿意说,作为倾听者的学生来讲也愿意倾听,就可以达到课堂上的良性交流。在和谐的倾听氛围中, 学生有听的权利和听的任务。在这个前提之下,共同探讨,享受倾听带来的积极感受。
2.2 明确倾听任务
要培养中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令学生明确倾听任务。带着问题倾听,也就是在思考状态的情况下倾听才是具有思维含量的。教师应该在学生做出“倾听”这个动作之前,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明确的倾听任务。例如,在学生发言和演讲之后,让学生们针对学生发言内容和过程进行互相提问,或者让学生们仔细记录该学生发言时出现的错误,对发言质量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达到有意识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目的。
2.3 唤起倾听兴趣
想要让学生们达到高效倾听,就要让学生们有倾听的兴趣,将倾听这个动作从被动化为主动。例如,可以适当借用小故事吸引学生。中学的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自主思考的思维方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最为活跃和好奇的。曾有知名教育学家说:“新奇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成功会带来巨大的喜悦, 从而引导学生们倾听的欲望。” 例如,在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让学生们用“I want...”描述几位主人公各自的愿望是什么。恶毒皇后可以是“I want to be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in the world.”或者“I want Snow White to die.”两种,但由于各人对童话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一个故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种观点。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开动创新思维的好方式,令学生感到新奇并乐此不疲。
3. 结束语
英语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在英语发音和表达交流方面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表达思想。因此,用提问的方式对英语倾听与表达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够真正令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❻ 怎样快速提高做英语完形填空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做英语完形填空题的能力
一、完形填空的特点
英语测试中的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综合性强的测试题,又叫综合填空,或者叫“障碍性阅读理解”。它把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等题型融为一体,不仅考查学生对词汇、词组、语法、句型和常识、逻辑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正确使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情景语感等方面综合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好完形填空题,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词汇和语法语言知识,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逻辑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完形填空的分类
完形填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从体裁看,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考查角度和侧重点来看,可以分为语言知识型、判断推理型和综合型。从完形填空中的空格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性”空格,要求填入适当的介词、连词、冠词。这种填充主要从句子结构以及一些固定搭配上来分析。另一类是“语义性”空格,要求填入适当的实词,如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它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体语言水平。
三、完形填空的命题趋势
纵观近五年江苏省各市的中考题,完形填空在命题方面主要有如下趋势:
1.以多种题材为载体,考查学生涉猎各种信息的能力。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涉及趣味故事、幽默小品、科普知识、日常生活、人物小记、社会热点话题等。
2.侧重整体理解,考查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因为解题时间有限,在短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全文和选项的阅读,还要进行正确判断、推理、核查等工作。解题需要学生具备速读、跳读、猜词等各种快速阅读技巧。
3.侧重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的能力。完形填空以文入手,结合文章的内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词语搭配、近义词辨异、辨析句子结构、掌握语法规则的能力。
4.上下文对照,考查学生捕捉关键词的能力。解完形填空题时,不可单独看一句话找答案,需要阅读下句或者若干句才能明白。因此,在做题时要边读边在大脑中储存上下文信息,捕捉关键词。
四、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和步骤
由于此类题解题难度一般比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大,对于解答此题的方法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完形填空题对语篇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得分率。
(一)重视开篇语。文章的首句是全文的“窗口”,它是解题的指南,从此句可探索文章全貌,判断文章体裁,预测大意和主题思想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对理解全文有重要作用,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
(二)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寻找中心句。依据首句所给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词,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前后逻辑关系作出判断,抓住作者意图、目的、立场及观点,从而使句与句、句与文有机联系起来,建立语言的整体感。
(三)初选填词,排除干扰。初选时要注意固定搭配、时态语态、词形辨析、上下文逻辑关系等。同时要先易后难,简单的题目可以先选答案,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先搁置一旁,做上记号,做完其他题目后再回头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随着空格变得越来越少,对文章的理解也越来越轻松,这样再回过头来填上答案,也未为晚也。
(四)复读全文,反复推敲,验证答案。做完后,还要立足整篇文章,重读一遍,检查句子时态、语态、及主谓一致,代词、名词的数、格,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各种词的搭配及惯用法,纠正错误,查漏补缺。若有疑问,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从意义、语法的角度来仔细权衡,加以改正,弥补疏漏。
五、完形填空的复习和训练方法
1.强化阅读训练以提高语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可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量越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越强。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是学生随便拿一篇文章来看看,而是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要对文章所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和重要句型进行整理、记忆,以增强语感。
2.加强词汇方面的识记和理解、运用能力。
背诵词汇对掌握词汇知识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单词都死记硬背、熟记于心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词汇,就可以运用自如。
3.多做完形填空题加以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想提高做完形填空题的实战能力,保持对这道题的敏感,就必须平时多做训练,做完后要认真总结归纳自己犯错的地方,以使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做好完形填空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脚踏实地,多阅读,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完形填空题。
参考文献:
1.侯怀睿.教育部2010年普通中学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网.
2.赵小娟.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时效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
❼ 小学英语结题报告需要写参考文献吗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2XKT– XXY044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方法研究
负责人
路会霞
所在单位
西安市东元路学校
结题报告
关键词
词汇意义 词汇学习兴趣 构词法 词汇拼读 词汇学习的方法
结题
报告
摘要
1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衡量学生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2 兴趣是学习词汇的内动力
3 游戏是词汇学习的催化剂
4 单词拼读能力是词汇教学的基本技能
5 单词拼读能力是词汇教学的基本技能
6 音、形、义相结合是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7 词汇学习的的方法是词汇学习的质量的保障。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小英语词汇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对词汇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研究表明词汇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社会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大融合,英语成为国际化语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适应日益 发展的社会。其次,从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就是词汇的读写,调查发现 61.42%的学生认为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难点,而只有25%的学生认为能记住单词,可见词汇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日常的写话练习和句式练习中,许多学生错字连篇,或者只会说不会写,或者阅读不会读,不理解,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此词汇量不足。因此,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和会话能力的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寻开展词汇课教学方法研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汇课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
研究词汇课教学方法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迫切的要求人们掌握足够多的词汇。其次,词汇是大部分几乎所有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就无法进行有效教学。因此,要掌握英语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其次,国际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使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迫切的要求人们掌握足够多的词汇。同时,词汇量的大小和能否正确运用词汇,是衡量学生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另外,从语言的三大要素看,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相比较,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意义上和用法上来讲,词汇都是最难掌握的。因此,加强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论实践依据
首先,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国际经济文化的大融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其次,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rge W Wilkins 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书中曾指出:“没有语音和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词汇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语言材料。其次,新西兰的nation Lisp在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一书中指出,学习者在语言输入和输出性方面很多问题多源于词汇量不足。另外,教育部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习600-700个单词的读写和运用,同时也指出,语言技能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政策依据
《十一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教育科学发展。西安市东元路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科研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从人力物力给予最大的支持。
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单词拼读能力
3. 如何运用音形义相结合急性词汇教学
4.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词汇教学
5.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 经验总结法: 实验法
文献法 统计法 比较法 个案研究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课题的确立阶段 (2012年4月--2012年5月)根据日常教学,确立研究对象.
第二阶段: 准备阶段
1 学习教育学、词汇学的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确定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2012年5月—2012.9月)
2 确立研究对象,小学四至六年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
教材内容,选择研究的方法的方式.(2012年9月)
3 根据日常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制定调查内容,
并完成调查表的收集和整理整理工作。(2012.9----2012.10)
4 整理学生对问卷调查反馈的内容,根据按问卷调查的结构确定研
的思路、内容和研究的方法。(2012年10月)
第三阶段: :实施阶段-- 研究过程
1 . 研究如何运用字母进行词汇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对运用字母进行词汇教学的的方法进行总结整理,发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是最有效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词汇教学方法之一。(2012年11月)
2. 研究如何运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通过大连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教学证明,合理运用构词法有利于学生词汇的学习记忆,运用和
拓展 。(2012年12月)
3. 中期报告 总结研究成果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013年元月)
4. 研究如何运用单词拼读进行词汇教学,通过教学搜集整理拼读教学的规则,方法,形成有效的拼读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单词拼读的效率(2013.年3月)
5. 根据词汇的特点,即词汇是有音形意构成的和在教学中运用音形意有利于词汇的学习记忆和练习等,研究音形意相结合的词汇教学方法是词汇学习更加灵活多样,从而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词汇教学目的。(2013年4月)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5月)
整理总结归纳 研究的整个过程,总结研究过程,分析存在的问
题,并形成书面的学术报告.
研究结果:
(一)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 大部分学生只能听懂单词,却不会认读单词,或者会
说却不会写单词。
第二 学生的构词法知识欠缺,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归纳总结所学
的知识,并进行阅读写作或者单词的记忆练习。
第三 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能力较差,学习英语的时间少,课外
词汇拓展和阅读严重不足。
第四 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欠缺,抄写单词仍然是记忆单词的主
要方法。
第五 运用游戏和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词
汇学习方式。同时,也发现开发更多的更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
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词汇课的教学方法研究,提
高词汇课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学的迫切需要。
(二) 通过研究形成的有效的词汇课教学的方法:
首先,兴趣是学习词汇的内动力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干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才会尽心尽力去做,才能学有所成。因此,在词汇课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魅力,提高自己词汇课的授课艺术,在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英语词汇。同时,教师要改进自己授课的方法,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形式多样的游戏,轻松的课堂气氛和及时灵活的评价方式等,活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的持久性,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率。
其次,游戏是词汇学习的催化剂
英语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根据小学生活动的点,适量的游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词汇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运用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其次,通过调查发现,57.8%的学生希望老师运用游戏进行词汇教学,运用游戏进行词汇教学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另外,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最后,运用游戏进行词汇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单词拼读能力是词汇教学的基本技能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拼读教学是词汇教学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英语词汇拼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英语课程标准二级要求指出,小学生如果毕业生没有掌握单词拼读,就视之为完全失败。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词汇的拼读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单词拼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学习字母的机会,渗透拼读单词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字母正确拼读单词,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语法教学,是学生了解拼读的规则,元音和辅音知识,开音节与闭音节知识及一些构词法的知识等,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认读单词的技巧,提高拼读单词的速度和正确率。
第四 、 音、形、义相结合是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音、形、义是构成单词的三要素,音是单词的读音形式,形是单词的拼写形式,义是单词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单词的音形意,并通过音形意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单词,形成发音规则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听音知义,听音知形,见形知义到音形意三者统一起来学习,巩固掌握记忆单词,减轻学生学习记忆词汇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图片,实物,视频,课件或动作等导出单词将单词的发音和词义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听音,知意的程中学习单词的读音,然后通过听音,读单词呈现单词,达到听音会读,见字能读的词汇学习境界。然后,通过各种音、形、义相结合的游戏,使学生轻松掌握单词的听说读写用,达到质的飞跃。
最后,词汇学习的的方法是词汇学习的质量的保障。
词汇课教学,和其他任何教学一样,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学习的方法。如,如何音形意相结合读单词,记单词,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一些英语构词法的规律,使学生对常用的几种构词法烂熟于胸,了如指掌,这样便可以极大丰富学生词汇。另外,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常用的反义词,近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同类词等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并运用各种类型的词汇,从而达到逐类旁通,温故知新的目的。其次,教师在上课时,要指导学生按读音规则拼读单词,帮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提高单词拼写的准确性,同时也减轻记忆负担。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复习,记忆巩固单词,并学会运用词汇。
词汇课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在词汇学习中,学生切忌死记硬背词汇或词汇表。一方面,学习生活的多样性,不允许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死记硬背单词。
另外,单纯、孤立地背词汇不利于词汇的长期性记忆。
第二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所学词汇进行复习巩固。艾宾浩so斯曲线证明,以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慢,教师只有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才能记得更深刻,更牢固.
第三、教师要注意词汇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词汇教学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只有形式新颖,不拘一格,学生才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才能学有所成,才能提高效率。
第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扩大词汇量
,掌握适合自己的词汇记忆学习的方法。 词汇教学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也会因人而异,教师要认真观察班上的不同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帮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词汇记忆词汇的方法。
(三)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对开音节和闭音节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故对元音字母在不同音节中的发音时有读错现象。
2 学生对构词法的知识掌握不够灵活,特别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互换和用法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
1 加强开音节和闭音节的知识讲解和训练,提高单词拼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加强英语构词法的的知识的讲解训练与归纳。
总之,词汇是英语教学的根本,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只有加强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并运用合适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真正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才能使词汇研究真正为词汇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才能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小学英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❽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芮志佳
内容摘要: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现状着手分析,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倡导用足教材,用好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整合、训练
引言: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手段。因此教师在学生开始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就应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训练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
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课文基本上是以对话的形式编排的,一课一个专题,每单元由对话、词汇、句型、看图或短文阅读、语音、歌谣等各部分组成。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过分注重字、词、句的训练,语法知识的讲解,往往会将各部分内容割裂开。课文内容的学习比较浅显,局限于回答几个问题,分角色朗读或表演。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是《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适度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为:1、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2、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践证明,适量的拓展性阅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但阅读时要避免出现三种错误:(1)逐字逐句的阅读,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式,不但大大减慢阅读的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2)过分重视细节,而忽略对阅读材料整体的理解。(3)忽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增强阅读的意识。
根据平时的教学感悟和体会,我对小学英语阅读训练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语言材料训练阅读
教师需要对教材全面了解,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安排。有些课文是词句结合进行教学,有些是句型和语篇结合,有些还可将词汇直接与语篇结合。如《牛津小学英语》5bunit8 at the weekends是一篇谈论周末活动的课文,但词汇却是介绍各种昆虫,词汇和句型之间无必然联系。此时,教师可将词汇与e部分有关昆虫的短文相结合,围绕单词展开讨论各种昆虫的外部特征、习性等,然后再去理解短文,学生的认知过程充满了感受。最后要求学生说说my favorite insect, 语言的输出自然而达意。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安排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而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有趣。除此以外,教材配套练习还提供了丰富的听力素材,教师往往在处理完听力练习后便弃之一边。其实可将其中的短文整理成阅读材料供学生使用,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除充分利用教材,还可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但选择时需注意材料要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难度要适宜,内容尽量与教材匹配。这样既便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又能适度拓展英语的知识面,加强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体会英语文字美
1.让学生在欣赏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考虑到小学生有着好奇、爱思考的特点,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声、色、画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在欣赏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美的形象,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我曾听过一堂六年级<a monkey and gloves>的阅读课,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执教老师的讲述,都紧紧抓住了文中那只猴子的心理变化。从猴子看见人们戴手套时表现出的十分好奇(curious),自己买了新手套的极度兴奋(excited),向同伴展示却不被认可的异常愤怒(angry),到最后猴子因戴手套爬树而摔断腿的悲伤(sad)。一环扣一环,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学生们随着故事的发展,时而兴奋,时而愤怒,时而悲伤,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不仅读懂了故事,也理解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即“the fittest is the best.”(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了语言知识,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2.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互动
牛津小学英语的每个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图文并茂,有的是幽默小故事,有的是风趣小对话,也有的是知识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悟和表现。6a unit 1 <public signs>e部分是一个由“公共标志”引出的幽默故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对其中的重点词句作讲解和朗读指导,然后我让学生扮作mr smith,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演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最有趣。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番场景,一位男生走上前来:last sunday,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他闲庭信步,非常惬意) suddenly, i saw something on the grass. it’s a ten-yuan note.(忽然神色凝重,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i looked around.(东张西望,一副心虚的模样)i quickly walked to the note and picked it up.(迅速走过去,捡起纸币藏在口袋里)一连串有趣的动作,诙谐的话语引来了阵阵掌声和笑声,学生们跃跃欲试,表演一个比一个精彩。这样的阅读活动,焕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加强读后检测,采用多种阅读训练方式
1.听力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教师可借助文本主题图画、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使学生对语言背景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看图,带着问题听录音,发展听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并对全文大意有整体的把握;阅读短文后,以排序、选择、判断、连线等检测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这种听读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2.口语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通过多层次、多梯度读的操练和师生、生生互动问答、对话,引导学生多开口、多表达,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这种训练方式还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所读内容,或根据文章内容自编对话,然后开展对话练习,甚至是情景剧表演。这样做,既训练了朗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又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书写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一条准则。采用此种方式,根据短文回答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把答案写下来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训练。还可通过完成填空、填表、画简图等稍为复杂的任务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对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根据范文仿写短文,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进行再创造,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三种方法并不对立,可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训练方式。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反馈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适时指导与调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习惯和策略。
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课内外教学的统一。
课堂固然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设施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外阅读的机会,精心打造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环境,使学生在无意识当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英语知识。
1.在校园里设立英语标志牌或标语,为各种教室配上中英文标识。
2.办好英语黑板报,英语长廊等宣传栏目,刊登英语小故事、英语诗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
3.利用校园广播或电视网定期播放儿童英语节目,介绍学生喜爱的儿歌、歌曲或卡通片。
4.办好教室里的英语角。比如,利用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利用教室的一角设立英语图书角,为学生交流阅读提供场所,并向学生推荐难易程度适中的读物。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及时复习和巩固。英语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汇报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演讲、表演、比赛等形式展示成果,使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左焕琪 《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薛中梁 《谈英语课堂教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 张莺 《小学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❾ 小学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教育论文-小学英语阅读在教学中的体现英语教育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教育论文--复习课也快乐---让小学英语.英语教育论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激.......例:英语教育论文--以激趣为主 完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原文:文章摘要: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开辟第二课堂,拓展教学内容。1、借题发挥激发兴趣。2、活动表演激发兴趣。3、引进竞争激发兴趣。二、创造和谐氛围,融洽师生关系。三、利用媒体手段,实施情境教学 关键词: 兴趣激发 第二课堂 情境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普遍开设英语的目的并非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而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所以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常言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尤为重要。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曾作如下几点尝试: 一、拓展教学内容 开辟第二课堂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句话充分说明语言的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用中学,学中用,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英语学习同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曾作如下尝试: 1、 借题发挥 激发兴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材只是师生活动的一个平台,老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者不能被教材所束缚。 例如:在教“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这四个单词时,由“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联想到这四个季节的天气特点“warm hot cool cold ”在由这几个单词联想到“windy rainy sunny cloudy ”借题发挥通过一系列的迁移,学生既巩固了新学的单词,同时又复习了过去的知识,使小学生爱学、乐学。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目录:一、拓展教学内容 开辟第二课堂二、融洽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氛围三、利用媒体手段 实施情境教学参考文献:1、李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黄燕明《试论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 》3、朱新斌《谈如何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英语课堂》4、沈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5、李英《外语教学的和谐气氛与有效交际》............以上内容均摘自 http://paowen.com/thesis/2009/0213/down_46440.html 更多详细内容 楼主 请看 刨文网 http://www.paowen.com ”,这里的文章全部是往届高校毕业生发布的原创毕业论文,内容详细,符合自身的专业水平。
❿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研究》
价值分析:(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小学生学习英语在人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否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教与学的需要
我校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经常出现下列情况: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有的学生听课效果欠佳、有的学生自学能力不强;有的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针对以上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了小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一)通过对学生书写习惯、听课习惯、记笔记习惯以及用英语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逐渐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树立强烈的习惯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促进全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形成本校英语的教学特色,增强区域内的影响力。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
1.培养书写准备
书写伊始,教师让学生将桌面整理干净,然后准备好两支笔和一个本;让学生平心静气,调整好书写前的心情,深呼吸三次;设计好书写格式,充分做好书写的准备。
2.培养书写姿势
书写姿势是写好英文的前提,培养书写姿势,保证让学生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做到“三个一”;并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持之以恒,这样就可以纠正书写时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对于书写时不正确的姿势,教师要随时加以纠正。
3.榜样示范
字母的书写是小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英语字母有印刷体和书写体之分,所以容易使学生在书写时发生混淆,因此,教师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先观察,看示范,再书空,练习写。
(1)笔顺示范
教师要做到正确示范,可以边示范,边用英语说笔顺,但有时学生会受到汉语拼音笔顺的影响,错误书写字母,因此教师要对容易出错的笔顺进行比较细致的指导。字母的笔划笔顺,有的字母是一笔完成,而有的是两笔或三笔完成的。教师为学生归纳:
1)一笔完成的字母:
大写:C G J L O S V W Z
小写:a b c d e g h k l m n o q r s u v w y z
2)两笔完成的字母:
大写:B D K M P Q R T U X Y
小写:f i j p t x
3)三笔完成的字母:
大写:A E F H I N
小写:无
(2)格式示范
字母的占格同样是字母书写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当字母的大小写混在一起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样,教师要先清楚示范,提醒学生注意并总结字母占格的规律。26个英语字母书写的规则:
1)应按照字母的笔顺和字母在三格中应占的位置书写。
2)每个字母都应稍向右倾斜,约为5°,斜度要一致。
3)大写字母都应一样高,占上面两格,但不顶第一线。
4)小写字母a,c,e,m,n,o,r,s,u,v,w,x,z写在中间的一格里,上下抵线,但都不出格。
5)小写字母b,d,h,k,l的上端顶第一线,占上面两格。
6)小写字母i和j的点、f和t的上端都在第一格中间,f和t的第二笔紧贴在第二线下。
7)小写字母f g j p q y的下端抵第四线。
8)小写字母a,d,h,i,k,l,m,n,t和u,它们的提笔是一个上挑的小圆钩,不能写成锐角。
在学生掌握了字母的占格规律后,教师还要引动学生加强练习。最终要让学生能在没有四线格的一条线上,甚至是没有任何线的白纸上也能正确地表示出字母的书写格式。
(3)距离示范
强调英语书写的距离意识,是培养英语书写习惯的重要内容:书写字母时,每个字母之间要空2到3个字母的位置;书写单词时,单词内的字母应该“紧而不挨”;书写句子时,单词间应该空一个英文字的位置为宜。
4.对比学习
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对字母的书写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时,教师要经常开展对比学习:教师评价学生的书写;学生评价教师的书写;学生之间互评书写;评价优点和不足。这样,经过一个月的评价,学生有明显的进步,对字母书写掌握扎实,印象深刻。
5.开展竞赛活动
(1)争当“小老师”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我常常安排些“小老师”的活动给他们,有时让班里比较突出的孩子当"小老师”,让他们每人领教几个“学生”,被领教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又晋升成为“小老师”,这样我们班的“小老师”越来越多了!孩子们的进步也越来越明显了。有时让他们回家后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教授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书写比赛
在学生有一定书写基础的时候,我们英语组经常组织书写竞赛,比赛写字母、单词、句子,孩子们在每次比赛后都积极地观看我们比赛后的展板,获奖的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表示还要更加努力,而没有获奖的同学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书写,可见学生对比赛的重视与关注,因而孩子们的书写进步也是十分明显而迅速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听课的学习习惯。
1.教师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新课:引导学生预习新课的字母、单词、重点句、课文内容以及练习题。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检测,例如:出示生词,提问学生汉语意思,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不再需要我布置预习单词,而是自觉地进行预习新课单词。这样,在每堂课的精心提问中,不仅考查了对学生知识的领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复习旧知识:
“温故而知新”,学会复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一环。复习旧知识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内容,上课就能有针对性的听课,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我在每节课的热身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同时,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式方法,如:归纳法、游戏法、任务法等。
(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开始,让学生不懂就问,起初,很多孩子不敢发言,不会质疑,因此,教师先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敢说,并且不怕说错。其次,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予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们在质疑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到知识的真谛。第三,教师多关注不同见解的孩子,引导孩子们多角度看问题,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内涵。
2.教师要指导学生听讲时的状态。
(1)指导学生听课时的坐姿:头正、身直、脚平。教师刚开始要逐个学生进行校正,每次讲课都要及时提醒,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坐姿习惯就形成了。
(2)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1)指导学生会听
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首先,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听老师所讲的字母、单词、重点句型、课文内容以及教师对习题的点拨。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要用心听同学们的发言。听别人发言,也是学习新知的一种途径,可以取长补短。
2)指导学生会说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英语课不同于语文课,语文课在课后有语言环境,而英语课后的语言环境少之又少,因此英语课堂上的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让学生全员参与,每名学生上课至少说一次,每个人都开口说,这就迈出了说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课堂上抓住要点让学生多说,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说,提问、质疑、表演课文、朗读单词、同桌对话、用英语表达等方式,要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教学中我还做到:①沟通情感,让学生乐于说;②打消顾虑,让学生大胆说;③酌情提问,让学生踊跃说;④小组比赛,让学生争着说。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英语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学生畅所欲言,说的习惯就养成了。
3)指导学生会看
看什么,要看教师讲课的重点;看什么,要看教师所教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多比较,不仅可以快速的找到教师的讲课重点,而且可以学会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
4)指导学生会做
英语课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课堂中经常有动手操作或肢体语言的练习,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做任务:其一,主动参与活动;其二,了解任务要求;其三,实践任务。学生在做任务中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5)指导学生会想
首先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会想,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想,或者与同桌一起想,教师提问:“看完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还会想到什么?”其次,学习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想”才能落到实处。
无论是听课方法还是听课状态,都要教师指导学生听、说、看、做、想有机结合,持之以恒的反复训练,才会提高课堂听课效果,教师上课随之变得很轻松,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记笔记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在英语课堂中学生记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1. 做好记笔记的准备
首先,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其次,教师让学生清楚记笔记的规则和作用。
2.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记下几不同形式的笔记
1)教师引导低年段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将课文中的句子标号,将课后单词表中的单词标号,便于教师讲解单词和学生记忆单词。
2)教师引导中年段学生画写结合:在课堂中用直线画出生词,用透明笔画出词组,用曲线画出重点句子;同时,在课堂中每学习一个动词或名词,就在本中积累一个,可以分类写出动词的现在分词、动词的过去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名词复数等等。
3)教师引导高年级学生在本中记一记:动词现在进行时的变化规律,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人称代词变化表、各种时态比较表等等。
3.指导学生经常复习笔记内容
对于笔记的内容,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发挥笔记的实效作用。
通过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有助于积累资料,增长新知。
(四)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的学习习惯。
1.作业要层次化、多样化、灵活化
(1)教师设计分层次作业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将作业设置为难易程度不等的A基础性作业、B提高性作业、C挑战性作业三种类型,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自主选择ABC各类作业。
(2)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
传统的英语作业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因此,通过教研讨论以及教学实践,用读一读、辩一辩、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教师们设计出如下的作业:
1)表演型作业
低年级学生书写能力不强,教师经常布置一些表演类的作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进行改编,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际会话训练,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表演热情。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表演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励对应奖项的粘贴,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自己接触过的单词,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完成角色体验,实现真正的语言输出,达到学英语是为了交流的实质目的。
2)说唱型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改编学过的课文、chant、歌曲,进行自编自演,充分发挥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将已经学过的课文、chant、歌曲改编后,回家后说、唱给家长听,并要求家长及时反馈信息。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复习巩固的机会,而且以独特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快乐。
3)操作型作业
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布置一些涂涂、画画、写写等制作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英语知识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如此,通过让学生制作字母卡片、英语图文对照画报、创意卡片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
4)实践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用英语做事,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布置采访、调查类的作业:学习家庭成员后,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学习职业后,学生可以采访家庭成员的职业;学习交通工具后,学生可以调查家庭成员上学、上班时使用的交通方式……这类型的任务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促进了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而且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精神很有帮助。
5)探究型作业
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型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输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比如:学习了伦敦的几个景点后,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媒介找出伦敦的其它著名景点及英文翻译。又如:涉及到的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关于愚人节、母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节日的传说和有关知识。从中领悟英语文化,感受异域风情。这些探究型作业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6)创新型作业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在留心观察学生的喜好后,给学生布置了创新型的作业,如:让学生或说单词、或读句子、或朗读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录音示范,让学生找出优点和不足,回家后效仿去录音。还可以让学生回家画图,准备好英文介绍,在课堂上用学过的英文介绍图片的内容。这类创新型作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学习英语更有激情和兴趣。
2.找到生活中的英语。
(1)找一找身边的英语,如随处可见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CCTV-中央电视台”,“USA-美国”,“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Bank of China中国银行”等。
(2)每月让学生汇报、交流一次,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3)继续寻找生活中的英语,拓展学生自己的视野,感受生活中的英语。
3.积累关于英语的课外知识。
(1)积累英语的语法知识。
(2)积累英语的语用知识。
(3)积累英美文化知识。
以上几种课外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以及阅读杂志、报刊等途径实现。通过积累,可以增加学生的英语文化底蕴,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赏力。
参考文献
1、刘红,“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读写算(教研版)》,2012年13期
2、夏伏清,“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考试周刊》 ,2011年76期
3、邹媛,“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读与写(下旬)》, 2012年2期
4、曹丽丽,“浅谈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内外:教师版》,2011年11期
结果分析
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效果
1.学生方面
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质量,形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初步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能在生活中应用简单的英语,并寻找、积累生活中的英语,拓展自己的视野。英语成绩明显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浓厚,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渐升高,并达到全员参与。
2. 教师方面
参与课题的教师在市级、校级进行讲授公开课,所撰写的说课被评为市级二等奖,教学设计、随笔、案例等多篇文章,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们伴随着课题也更加成熟,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教研员及校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