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英语课外阅读量是多少
㈠ 小学生阅读量是多少
根据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
一、小学生图书阅读率达84%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在上一学期(指年下半学期,全文同) “课外图书”阅读率达到84.0%,期刊阅读率为69.7%,报纸阅读率为64.7%。小学生人均每学期阅读“课外书”11.76本,阅读期刊6.35期,阅读报纸6.80份。
二、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含“比较少”或“非常少”),48.0%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或“比较多”
调查数据显示,有37.9%的小学生人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有14.1%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非常少”或“比较少”,另外,分别有19.7%和28.3%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或“比较多”。
三、“学习压力大”成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障碍
近四成(36.6%)小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是他们课外阅读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56.7%的小学教师也认为“小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时间” 是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功利化倾向,提高学习水平成为小学生的主要阅读目的
针对上学期读过“课外读物”的4—6年级小学生,我们在调查中询问了他们读课外书的目的。数据显示,在这些小学生中,有近八成(78.0%)的学生将“为了提高学习”作为课外阅读目的之一,有约六成(59.6%)的学生是为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乐趣”,也有约三成的学生是“为了和同学、朋友有共同的话题”而进行课外阅读。另有近一成(8.1%)的学生是“为了得到爸妈或老师等人的表扬”而进行课外阅读。
五、在“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阅读选择上,小学生与老师存在明显分歧
在上学期读过课外读物的小学生中,有半数以上(54.6%)的学生表示,在上一学期读得比较多的课外读物是“儿童文学”。表示经常读“科普/网络”、“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学生分别有43.9%和43.3%。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有84.9%的老师希望小学生多读“儿童文学”类课外读物,82.6%的老师希望小学生多读“科普/网络”类课外读物。但希望小学生多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老师很少,只有27.5%,这与学生的喜好存在明显分歧。
六、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值得警惕
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上网率达到63.6%。在4—6年级小学生网民中,网络游戏是多数(55.6%)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另有46.7%的人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
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为31.3%。高年级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达39.5%,低年级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也有22.9%。
七、小学生普遍希望设立阅读课或阅读时间
70.2%的小学生表示所在的年级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或阅读时间。在所在年级未开设阅读课或阅读时间的小学生中,近九成(86.4%)学生希望(“非常希望”或“比较希望”)开设阅读课或阅读时间。
八、校园阅读活动亟需提高趣味性,并增加阅读活动数量与种类
在关于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调查问项中,在4—6年级小学生中,有84.7%的小学生表示所在学校举办过不同种类的阅读活动。有六成以上(62.9%)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外,有55.8%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举办次数”,有51.3%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有37.5%的学生认为阅读活动应“能够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有35.9%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互动性”。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在表示所在学校举办过阅读活动的小学教师中,约有八成(80.3%)的老师也认为应“增加活动趣味性”,另有七成(69.9%)的老师认为应“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有近六成(57.4%)的老师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还有54.0%和44.3%的老师认为应通过“增加活动互动性”和“增加举办次数”来改进校园阅读活动。
九、小学教师普遍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提高素质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素质。具体来说,有94.1%的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习”,有87.2%的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而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持负面态度(如“课业太重,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学习,不赞成”等)的老师只有极少数(总计不足一成)。
十、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小学生阅读已成多数教师的共识
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应通过什么方式促进小学生阅读时,有81.7%的老师认为应“设立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72.5%的老师认为应“举办校园读书节或其他读书活动”,71.1%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家庭内应该营造读书氛围”,62.5%的老师认为应“安排阅读指导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而建议采用其他方式(如“免费发放课外读物”、“改革应试教育体制”等)促进小学生阅读的老师比例均超过四成,但不足半数。
㈡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是多少
小学六年这段快乐时光马上要结束了,迎接我的是初中的大门。回首六年快乐时光,我又收获了什么呢?收获友谊在这六年中,我最忘不了与同学们深厚的友谊,总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在友谊中,我知道如何去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在友谊中,我学会了宽容、善良,从别人身上寻找闪光点。从而,我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收获知识老师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我们知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从简单的加减法到深奥的抽屉原理,从孔融让梨的故事到中国四大名著,从字母ABC到英语会话……,让我知道了数学的奥妙,汉语言的丰富,英语的有趣。正是这些知识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给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收获快乐如果把所有的收获浓缩为一个词,那就是“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颜如玉”,六年来我用心体会“快乐学习法”,寓学于乐,寓乐于学,做到玩得开心,学得快乐!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我体会到了迎难而上天道酬勤的快乐;投进一个3分球,我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为班争光的快乐;帮助他人,我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忘不了那深厚的友谊,忘不了那寒窗苦读,忘不了那曾经的快乐。虽说我即将告别母校,但是我忘不了这六年的收获。小学,再见!初中,加油吧!!
㈢ 从出生到高中毕业,英语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多少词
其实阅读量是没抄有明确的标准的
只是一些专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标准来阅读定下来的 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还是有一个最低的标准
由于中学生负担过重,如果课外阅读量过大,成为学生的又一个负担,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阅读量应适中,6年读30本书是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最低限度
但英语的阅读量有明确的标准
高中毕业生必掌握的3334个核心词汇
㈣ 小学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多少字
这算什么来啊,计划阅读? 喜欢读源就读咯。对小孩子别那么认真。太认真就是逼迫了。应该循序善诱地教导,或跟小孩子一起阅读。
如果你是名家长,你该懂得跟孩子交心是很容易的,譬如读读书跟他听。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㈤ 英国小学生年均阅读量多少字
英国小学来生自的阅读量
英国小学生具体每个年级的阅读量主要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学习需求决定的。用分级阅读训练得来的的主干能力,带动旁枝末节的知识面拓展。
课堂老师带着读,课后学生独立拓展阅读,再加上泡在图书馆的时间,平均一个英国小学生每周也能达到2-3本图书的阅读量。
㈥ 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量标准出炉了吗
据报道,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升级,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突破英语教育的瓶颈由听、说转移到阅读上。顺应英语阅读教学时代的到来,一份界定中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标准的计划16日出炉,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领读计划》由全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协作体发布,该协作体是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学科英语教育研究分会发起,并由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教研员和教师志愿加入。该计划倡议全国中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有规划地安排英语课外阅读。
资料图
少儿英语教育的相关培训机构也认同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倾斜。读伴儿创始人、瑞思学科英语董事长王兰柱说,英语学习的下一个重点,是提升孩子“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能力,让孩子真正能把语言用起来。言之有物,就要求孩子基于英语形成对世界基本概念的体系化认知;言之有理,则要求孩子对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辩。而这一切,仅靠看动画片、读故事绘本或者练口语很难解决,系统化的阅读是英语教育必须重视的部分。
徐涛是一名6岁孩子的父亲,也是英语阅读的忠实实践者。多年来,他坚持与孩子一起做亲子阅读。他说,孩子的成长受益于此,因为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今后开展成功社会交往的基础。交往依靠表达,而表达不仅包括浅层次意义上的生活沟通,还有基于知识的深度思想交流,这必须依靠阅读来构建。
㈦ 英语专业阅读量应该有多少,读哪些内容
如果是英语专业的话,一个月应该读一本文学著作,比如像小说之类的
㈧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该是多少万字以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目标: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七个环节。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㈨ 小学毕业词汇量一般多少,最多最少
新课标规定,小学毕业英语水平要达到二级,词汇量600~700词。)
㈩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该是多少万字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该是145万字以上。
详析:《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是这样要求的:
第一学段(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0)小学毕业英语课外阅读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语文学习的阶段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