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人教版
『壹』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英语人教版的阅读教学
1.口语应用流利,阅读技巧指导指令清晰,关键词采取汉语翻译表达,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2.能有效使用班班通和PPT,课件设计条理清晰,答案色彩对比鲜明,有助于学生书面纠错。
3.在开放性问题的探讨环节对学生体现出十足的耐心,过程推进扎实,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
缺点:.回答问题不能关注到全体学生,课堂时间把握不佳,多媒体使用不够流畅
值得商榷的地方:
1. 阅读任务展示之后,是不是可以把课堂还给学校,让学生小组探索,发掘答案,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会更高一些?
2. 阅读课的总结环节定位过高,怎样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开放性问题“the best resolution is no resolution”难度太大,尝试设计成课后讨论,下节课展示是不是更好?
建议: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展示。
杨老师的这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第五单元的阅读。作为起始年级的英语课堂,这节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为我们初一的英语教学课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优点如下:
1.首先在导入环节,杨老师通过介绍自己,打招呼与学生互动很快调动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教者口语流畅,课堂口头奖励灵活频繁,肢体语言应用良好,授课富有激情,亲和力强,个人教学魅力强大。
3.课件制作精美,使用多种颜色对比,强化重点单词和短语及用法,视觉效果良好
4.课堂活动方式丰富多样,比如在单词环节让学生反复采用举手,起立等方式展示单词,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紧张有序,课堂充满活力与张力。
5.在阅读中通过问题示范回答,渗透寻读和跳读的阅读技巧。
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 缺乏课堂检测环节,时间把握仍不够完美。
2. 重难点设定应从学生学情出发,总结环节的重点句型和知识点略显高深,
3. 课文中细小的知识点在授课中未体现和突破
4. 学生整体参与度好,但是可别学习不够。
通过学习和对比及反思,个人受益良多。诚如专家老师所说“教学要为理解而教,要为学会而教,要为会学而教,要为开智而教”,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课堂教学有目的,有策略,有效果。学习目标的展示要体现方向性,激励性和驱动性,最终有效服务于应试。
『贰』 初中英语阅读课哪些阅读教学模式
那个需要用英文学过,才能用英文写出来。用中文学过,等于白学了!对写英专文,没用。补充一点:用汉属语教英文阅读,把英文阅读成了中文,这同用英语教英文阅读,把英文阅读成了英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具体的方法也不同。
『叁』 怎样安排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Go For It人教版新目标)中,阅读课文在各单元都有分布,在八年级下及九年级每单元还有一篇拓展阅读,这些阅读文章涵盖历史事件,旅游,课余生活等话题,具有篇幅长,句式复杂,词汇障碍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那么,阅读课应如何把握,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当有意进行铺垫,或利用之进行扩展。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2、交际性原则。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阅读教学也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注意语境及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交流,实质上是强调语言的实践。
3、实践性原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现代外语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关照,教师善于觉察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各种认知的或情感的需要,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2、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和自主地学习,在心理上、学习资源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3、师生关系是合作的、互动的,教师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主宰学习。由此看出,教师的角色并非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4、精泛结合原则。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属于分析性阅读,它对课文中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其内容。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泛读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在大量的阅读中熟练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5、兼顾听说写原则。阅读领先的教学路子,是上世纪初直接法语言教学大师韦斯特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印度的困难教学条件,主张在入门阶段的语音和口语训练之后就开始直接领会式的阅读教学,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阅读领先并非只强调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阅读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几项技能的训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里的“侧重”除了指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安排出发,提出教学重点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着重培养某一两项言语技能称之为“阶段侧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只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肆』 十分钟的试讲,初中英语阅读课怎么展现
一 热场。二导入。来这两个部源分尽量与现场以及课文内容有关。而且尽量幽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三,可以考虑给学生提几(3-5个)个快速阅读问题,一个问题一个屏幕。抢答。气氛好。这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就比较了解了。这个环节3分钟左右。四、下面的内容看你要不要选取:1、知识点,建议讲一个。课文里最有代表性的。讲一个方面,向评委展现你的基本功。2、文章结构。或者你可以考虑最后一句说,还有。。。没有讲,作为作业回去做,下次课再来讲解。以上内容3分钟左右。最后半分钟小结。总的来说,你自己什么好就展示什么。如果语法基本功好,就讲语法。如果你语音好,流利,可以说一段。板书或者PPT一定要精心准备。祝你好运,记得采纳哟。
『伍』 如何上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英语阅读课
我是这么处抄理这个问袭题的。到了初二下册眼看就要进入初三了,课本上的文章越来越长了,我把他们全当英语阅读来处理,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相应的阅读技巧。再者,你也可以让学生们背会课本上的文章,practice makes perfect吗。这样也有利于阅读,听力和写作。
在我看来,不应该刻意地去讲解阅读理解,某种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反感,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
『陆』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我们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究:重视每个单元的话题,从话题入手,训练学生的认知图式。一是通过讨论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图式;二是在此基础上知道学生扩展自己的认知图式。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应避免频频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引
导上来,有意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话题。
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为基础,同时,文化背景知识也举足轻重,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意思。语篇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手段。精读与泛读应相互结合。另外,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补充。在每个单元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限时自读—导读—复读—讨论的基本模式。
(1)讨论。在对话及单元话题引导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标题,图片,配套的阅读训练,书后的完形填空等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及时调用其认知图式,有利于其自上而下,由整体到一般地感知,理解课文。
(2)限时自读。依据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自读,初步理解全文内容,对疑难问题作还记号。教师则准备一些检测学生整体理解的问题或讨论题。
(3)导读。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着重训练学生的速度,略读等阅读技巧,重视语篇的宏观结构,作者的谋篇方法体裁与风格,修饰手段,信息的分布规律,主题段落,主题词,语篇标记等等,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和关键,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并提高阅读能力。
(4)复读。在这一阶段,教师让学生复读全文,以检查理解程度,提出疑难问题,鼓励查阅词典等工具书,以解决理解的障碍。导读时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这一阶段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讲解一些语言要点。
(5)讨论。在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以提升主题,并给学生一个真正进行主动交流的机会。学生讨论过后再进行写作,一是让学生觉得这仅仅是重新组织自己已有的而已,觉得有话可写;二是有利于学生创作性的学习。
重视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如果能处理好课外阅读,则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是要真正获得技能,毕竟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