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⑴ 如何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这样的理念,我国第一次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观,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学科的功能和目标。由此可见,三维目标的落实是课改理念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而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指南。[1]
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落实它,又兼顾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三维目标整合的顾此失彼现象级问题
(一)三维目标表述泛化,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不是特定文本、特定课堂的特定目标,而是对任何文本、任何课堂都适用的“普遍”目标。如:
《蜀道难》学习目标
1.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以及相关文学常识。
2.结合课文下面注释,掌握基本字面的音形义,宏观把握文意,结合诗歌内容诵读
提示,激情展示。
3.赏析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背诵全诗。
4.感受并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形式上是三维目标,但实际上只有知识目标,连能力目标很少顾及。如:
《琵琶行》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及歌行体、互文等相关文学常识。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前小序及第一段,概括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3.通过诵读诗歌,感悟诗歌的语言美,理清全文脉络。
4.掌握音乐段描写的方法。
(三)三维目标不能融为一体,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能融入知识、能力、过程、
方法目标中,不能表现为知识、能力、方法和过程。如:
《台阶》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3、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3、明白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
极健康的心态。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二、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本质
三维目标,是三个目标,目标的三个侧面,还是三重目标?其实,三维目标是目标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由三个维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才完整,三维一体,相互支撑与制约。
能力和知识绑在一块,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把文本大卸八块就行,卸了要能重装,整体认知文本,更要能运用已经卸下来的零件组装别的文本,灵活运用,这就是能力。
过程与方法,则要求得更多。用过程匡正方法,就要求方法不仅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还要与能力结合在一起,不仅与能力结合在一起,还要与学生的反应、课堂的节奏、师生的互动结合在一起。方法,不仅是认知与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且是运用知识获得能力的方法,更是师生如何阅读与解读文本、获得知识、生成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进一步形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本原则与境界。什么是知识和能力?除了以前的固有的看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中,更应充分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个人本主义范式的课程构架,更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人本课程,既然以人为本,就离不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如此,我们在阅读和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就要更加关注文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景,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文本的驱动与组织作用,更要关注师生现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景与文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互动关系,更要关注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互动,产生语文教学过程、方法、能力上的良性驱动,进而建构或者有助于建构师生人生健康发展所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
在操作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隐为文本的思想感情,外化为学生的课堂反应,前者可以归入知识与能力目标,后者可以归入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备课、说课和评课时不必单独立项,除非教师针对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特别强调某一相当突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而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课堂教学一直关注和设计的重要目标,如此一来,新的三维目标与原来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就连贯起来了,操作上没有“额外”的负担,理念上守正出新。
三、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整合的操作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融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整合的操作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再现和再创造
再现和再创造知识和能力目标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 。但是语文课程不是纯知识性 、
理论性的课程。基础知识分布于每一篇阅读文本中,已有的知识积累会在新的阅读活动中再现。教师没有必要每次都重复学生早已拥有的知识积累,而新的知识有必要在阅读中得到很好的充分的吸收消化,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活跃的充满创造力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让教师的“讲”完全代替学生的“读”。
我们应该让学生琅琅的读书声重回课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品味、去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文本的解读和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从本质上讲,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也是靠读者的再创造。
阅读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好像与口语交际、写作等能力等不太相干,其实不然,只要老师恰当指导,学生的其它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课堂上,师生、生生对话时,教师指导学生细心理解和领会,抓住他人发言的重点,找出不清楚和有疑问的地方,注意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谈话、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技巧、语言表达的方式等等。同时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让学生学会表达,培养学生较好的语言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应对能力。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创设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得到了提升。另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能得到提高。语文教材包含各种文体,阅读文本本身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等方面都能给学生以借鉴。教师可以通过改写一段文字与原文进行对比等方法,带领学生仔细推敲、琢磨,品味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学习多种写作方法,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
要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在阅读教学中再现和再创造,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例如我们在
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不妨制定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理清结构层次(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的写作特点)。
体会精练生动的语言,积累文言词语(已有的文言积累会在本文学习中再现,而新的文言知识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如:“芳草鲜美”中的“鲜美”、“阡陌交通”、“率
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等词语的意思)。
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利、音韵铿锵(课堂朗读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注重过程和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单向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第三条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在落实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何工作如果没有自身的积极主动的投入都肯定做不好。语文阅读教学如果只让学生机械接受现成的学习结论,学生死记硬背,思考理解不充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体性。自主学习是张扬积极独立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协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平等的氛围里对话,以讨论的方式研讨某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体验合作的乐趣,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大家彼此交流自主学习的经验心得,在同意和反对、肯定和补充、提问和回答中,把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或师生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例如学习一篇自读课文时,教师可以为课文设置几个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领取一个学习任务。各小组成员合力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然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上进行报告,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补充和修正。这样几个小组就合力完成了一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探究学习不是仅仅在于获得解决问题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以及主体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探究性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重大区别所在。探究性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有了主动性,能够自我控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探究学习的过程必然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长此以往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但是探究学习花费的时间精力比接受学习花费的要多的多。
这几种学习方式,无疑都强调的是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要有质疑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有价值的疑难问题。这样就把学生从“要我读”的被动阅读状态转变到“我要读”的主动阅读状态。教学中让学生想学比教会学生学、学会学习更重要。[3]在运用前教师要精心组织研究,给学生以积极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结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中的形成和升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还要注重挖掘课文本身的人文性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文本中处处闪现着思维的火花,智慧的光芒。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名人名言等等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评价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学习《囚绿记》这篇课文时,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寄予常春藤的象征意义,不屈服于黑暗、追寻自由与光明的情绪,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课后做一次小练笔去充分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很多,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才能战胜困难、笑对人生!
有人说:“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内涵,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美的熏陶等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同时教师也必须从“一言堂”神坛上走下来,教师应成为一个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生活的知心朋友。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真正的教育是人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投入感情、付出爱心,肯定会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四)、三维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不可偏废
把三维目标有机的融合到阅读教学中,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三维目标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强化知识和能力,弱化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偏向,目标缺乏完整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们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把三维目标落实到阅读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实践,真正把三维目标落实到阅读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⑵ 英语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教学过程,我们老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融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并能适时点拨,指点学法,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能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体现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任务。语言目标,是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会用英语谈论并进行**常交际是其基本技能。“双基”贯穿于这一教学过程的始终。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动起来。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总之,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毕竟“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被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增强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了情景展示法和实物直观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法。而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倒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 突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式的。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与探究,深入理解英语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兼收并蓄,集他所长,更加努力地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坚定不移地从事基础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⑶ 英语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用英文怎么说
三维目标:
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英文: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and method of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ecation of students' feelings, attitudes and values。
⑷ 如何写英语教学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教学过程,我们老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融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并能适时点拨,指点学法,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能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是语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显示出本学科的特点,在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重视“双基”教学,并巧妙地把其他两个纬度的教学融进“双基”教学中去。因为要能综合运用英语语言,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不是一、二节课就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是有阶段性的。我侧重于语音、词汇、和功能的教学及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语音、词汇的教学主要是以传授为主,而学生的学习也是以接受学习为主线,学会单词、句子体现在听、说、读、写上。“读”与“写”是基本技能的重、难点,突出重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不厌其凡地一遍又一遍地带读,当然也会安排接受能力强学得快的学生带读。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单词,我每节课都用一些的时间,教学发音知识,找出字母或者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句型的讲解,我创造性地让学生进行填空游戏,如学习句型What do you do? I am a teacher. What does he do? He is a student.我先教学一些表示职业的单词如:waiter waitress, writer, cook等单词,接着是学生跟读句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板书设计如下:
What do ___A___do?
I am a ___B___.
What does __a____do?
He is a ___B_____.
英语的学习有别于母语,不应该是先会“听、说”,才去学“读”与“写”,他们只有会读了,才愿意去写,去学习新的知识,能流利地读出单词与句子,特别是要是能读出一段短文,总是很自豪,幸福之情常常洋溢在他们稚嫩的脸上,他们有了成就感,学习就有动力,就有奋斗的目标,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课堂上教师还要适时地用在赞美话语,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进步,再要求他们写,这就容易许多,读与写解决了,听与说也就不难。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能解放自己的有效途径。老师的鼓励与关注,是学生的精神支柱,老师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术及强烈的责任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很抓“三维”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千秋万代的伟业,这就是老师的神圣职责。
⑸ 英语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我们老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融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并能适时点拨,指点学法,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能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x0d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体现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x0d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任务.语言目标,是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会用英语谈论并进行**常交际是其基本技能.“双基”贯穿于这一教学过程的始终.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x0d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动起来.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总之,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毕竟“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x0d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x0d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被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增强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了情景展示法和实物直观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法.而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倒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发展.\x0d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x0d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x0d突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式的.\x0d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x0d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与探究,深入理解英语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兼收并蓄,集他所长,更加努力地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坚定不移地从事基础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⑹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目标,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尽版管这些年也曾提知识、能权力、思想教育三项目标,但真正关注的是“双基”目标。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是摆在实验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进行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呢?
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认为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⑺ 如何实现英语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首要复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制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中学,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⑻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标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版理念权,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这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真正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那究竟运用怎样的策略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新课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立足三维目标,以达到从有效教学到优效教学的效果?为寻求明确的可行性方案和操作模式,我校课题组通过教学实践及教学案例的分析做了如下的一些探讨。1尊重学生主体,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以不同的任务或对同一任务要有不同的要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学有所获。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特点、生活体验、生理及心里特点出发,以达到高中新课程以人为本和满足学生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