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尝试
❶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不断地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在教学中,除了用足教材,用好教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可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但选择时应注意材料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难易适宜,内容尽量与教材匹配并适当加以拓展,这样便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积累词汇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学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要通过理解和表达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而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就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注重词汇积累,打好阅读基础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如同建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 阅读能力,就要学会积累词语. 1.注重积累 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我将歌谣、游戏等多种形式带进课堂,在学习的同时完成词汇的积累.在班级经常开展一些词汇积累方面的活动,如听写比赛,认读单词比赛,单词接龙,课外阅读,收集单词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词汇量较以前大幅提高,学生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2.联系上下文猜词 要想阅读取得好效果,必须尽可能地以多种形式记单词,扩大词汇量.平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猜词义,比如学了6B A部分后我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阅读材料,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It is a popular holiday in China. People usually spend time with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They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They have a good time at Spring Festival.而其中popular是一个生词,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联系上下文猜,学生很容易便猜了出来.如果学生在猜测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跳过去,因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抓住文章主题,并不一定非抓住每一个细节.经过不断的锻炼,猜词的本领就会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创设课堂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1.游戏中阅读 牛津小学英语每个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图文并茂,有幽默小故事,有风趣小对话,有知识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悟和表现.5B Unit 8 E部分是由昆虫而引出的小短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猜谜活动.It’s very small,but they can carry big things.学生猜出“ant”. It’s very special.it glows at night.children like to catch them.猜出“firefly”.通过理解词句来认识各种昆虫,然后再用其他几个昆虫类单词让学生自由描述,接着在学这部分短文时学生便能轻松地掌握,这样的游戏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2.阅读中表演 6A Unit 1 E 部分是由一个公共标志引出的幽默小故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图片自己阅读,然后在通过课件对其中的重点词句作讲解和朗读指导,再让学生扮作Mr Smith和Park keeper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表演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最有趣.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男生信步走上前来说;Last night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忽然神色凝重,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Suddenly I saw something on the grass.It’s a ten yuan note.(他东张张西望望)I looked around:nobody nearby! .(然后迅速地走过去,捡起纸币) I quickly walked to the note and picked it up.(就在这时公园管理员走了上来说)Fine ¥10,Can’t you see the sign on the grass? 一连串有趣的话语,诙谐幽默的动作引来阵阵掌声.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的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课堂留有余地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或空间,让学生几人一组合作编对话或故事,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像编故事之类的,教师可以预先向学生作一些介绍,再给出一些词语,比如,在“The Wolf and The Lambs”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些词语:some bread,cakes,potatoes,long teeth,wide mouth,grey hair,Who is it?Wait a minute,Open the door.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编,尽管学生的设计显示出很多的差异,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邪恶得到了惩治,真、善、美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
三、精心选编材料,拓宽阅读面
选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是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收集、选择和编定一些程度适合每个年龄层次的阅读材料,开展有益的阅读活动,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做到;
1.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要以趣味性为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需要动力来维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的动力.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材的多样性,如浅显易懂的儿歌、习语、动物故事、幽默故事以及一些常识性的短文,只要学生有兴趣读,都可以列入考虑范围.
2.难易适中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往往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给进一步的阅读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教师应首先推选全部是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环境中理解体会.随后,生词量再逐渐递增.学生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就会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3.逐渐渗透 在阅读过程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渗透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说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他们逐个进行教学,如在教学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You can’t miss it.我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Mr Smith 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然后利用上下文来猜,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轻松.
四、多种形式并举,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从整体对词句进行推敲,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同时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梯度性提问 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问设计要有“度”;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只是给出问题,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的感悟体验,做到引而不发.“引”是激疑,是提示,是点拨,是引导,是启发,通过“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知、发现、创造.
2.阅读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能解决的,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外,在课堂上适度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须的篇章知识,弄清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课的效率.
3.尝试表达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表现欲也较强,这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表达,比如学完了5B Unit7 A busy day 我让学生说出他们一天的生活情况.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又如在教学完了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作一个自我介绍,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My name is ZhangZhongGuo, I’m a boy. I’m Chinese. I’m from Yi Zhen. I’m tall and thin. I have short hair. I am very active. I study at Xincheng Primary School.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listening to music. I like reading with my classmates.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拓展延伸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因此,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要求,从单词、句子、短文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的阅读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延伸,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活动、思维、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对阅读信息的渴望和追求.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课堂绽放异彩.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氛围,积累词汇,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体裁,把课内课外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❷ 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在实践总,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因为汉字思维呢喊的多层次性,汉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同时,来自文本、他人的信息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所吸收,并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经验、发现、创造和感悟。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总之,课外阅读诸多方面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❸ 如何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
1 英语 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阅读课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是英语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上阅读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他们阅读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策略的选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听课文:通过复习和新课导入这两个步骤,学生的上课状态已经达到了比较兴奋的程度,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兴奋状态,把这种兴奋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从而也可以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可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课堂气氛。
而且,听力的练习和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只有集中练习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上其他类型的课时,通过听课文的方式,既可以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又可以练习了听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并且,从理论上来讲,十个五分钟的练习要远远比一个五十分钟的练习的效果好的多。
从教育节奏的角度来说,一堂课必须动与静,张与驰相结合,一度地紧张和兴奋,会使学生产生劳累感,效率降低;当然也不能一味地松弛和沉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2、快速阅读课文: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对课文的印象会加深。
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宽余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种各类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速阅读,也就是fastreading,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不仅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当中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这种阅读能力。
3、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体,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读课文这个步骤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些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课文,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老师的心中才踏实,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舍不得时间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我们的老师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恨不能学生能记住所有课本中甚至课本外的知识,这样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借助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了。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2英语阅读课课前预习策略
1,每在阅读课之前让学生查一下相关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
2,让学生画出本课的相关生词。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万一猜不出的要及时查字典。
3,注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关键词,以及相关问题来猜测文章内容,以了解本课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4,老师可提前提出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醒悟阅读的奥妙。
5,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采用差别化的预习策略。
6,有中心句的注意找到中心句,透过中心句来理解全篇文章。
7,注意结合其他科目知识来理解文章。比如介绍动物的,可能就要和生物拉上关系。
3培养 小学 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增加趣味,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不仅要趣味性浓,并且要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们曾选过一篇“Find the treasure”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其中富有科幻的寻找宝藏的过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另外,在众多的精选阅读材料中,学生们喜欢的有动物故事,如:Three little pigs,Two friends and a bear,The donkey and the salt等。有常识性的小短文,如:Roses,Planting the tree,Be healthy。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如:The French student。有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如:A naughty boy,A letter,A birthday present。也有发生在以前,能让他们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的小笑话,如:To be modest,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等等。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去阅读,我都把它们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难易产生影响。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常选择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材料进行课外延伸和补充,在挑选时让学生阅读全部是熟悉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新环境中理解体会。比如在教学人物描写性话题时,我们可以选描写自己好朋友的作品,或者选学生喜欢的明星材料;教一般现在时的时候,可以选择描写爸爸、妈妈或教师自己一天生活的情况;教现在进行时,可选择孩子们在操场活动或野炊远足的场景小短文;教过去式时,可选择一些趣味童话故事,如“Snow White”“A farmer and a snake”等,或者是人物传记,如“Walt Disney”。
4提高 少儿英语 阅读的方法
积累词汇
在阅读英语文章中,很多孩子有多数的英语单词都不认识,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再进行英语阅读训练,即使继续阅读,也不能理解文章的具体含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少儿英语阅读能力呢?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多去积累英语词汇,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困扰。
避开生词
很多英语老师会让孩子通过阅读英语故事书,来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但是孩子在阅读英语故事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英语单词,从而影响了下面的文章阅读。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英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避开生词,只要能辨别出生词是否为名词或者形容词即可,不必非要了解它的含义。
抓住关键
要想让孩子快速理解文章,英语老师就要引导孩子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让孩子学会分析语句的关键词,只有把握了句子的关键主干才能快速理解文章,掌握英语阅读技巧。
选择合适的英文读本
孩子看不懂文章除了积累的词汇量不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选择的英文读本不合适,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为孩子选择英文读本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英文读本的类型选择,最好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进度去选择。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插图画较多的英文读本,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故事的内容产生好奇。
❹ 如何有效拓展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感觉阅读理解是一大难关。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本文从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实际出发,建议教师可从各种媒介中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依托恰当的分层练习形式,进行课外文本拓展阅读,打破囿于教材反复阅读、简单设题的思维定势。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借助词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文学作品。同时,课标对阅读技能目标八级也提出要求,指出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教育部,2003)。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适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到语言地道、题材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1.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教材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学生阅读的效果差,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了反思: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否必须靠教师循规蹈矩地解读和传授教材内容呢?我们对师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发现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1阅读范围狭窄
教与学的材料一直是围绕教材转,从书本到书本,学习的焦点始终是教材中文本的理解,翻来覆去地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解读,难以走出教材。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空讲知识,尤其“教单词――读课本――回答问题”这种模式最为常见,教师机械讲解,教学从操练到操练,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和沉闷。
1.2阅读兴趣低下
学生手头的阅读材料可读性、趣味性、时效性差、与其生活实际脱节,学生不愿意读。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时常忽视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导致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阅读任务。
1.3阅读能力欠缺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阅读的能力欠缺,只能读懂教材上的材料,对教材之外的材料往往束手无策,遇到程度相当的教材之外的文本时就读不懂,理解不到位,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都较低,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
2. 拓展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拓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即拓展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当下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刚性需求,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要求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很难找到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以及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专家讲座,进一步加强专题理论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阅读课交流活动,第一时间获取和把握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另外,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拓展高中课外阅读的实践,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补充各类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并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2.1重视英语报刊阅读课程
英语报刊在时效性、趣味性、内容多样性等方面相较于教科书有着显著的优势。现代英语报刊语篇融合了多种模态资源,不仅带给读者视觉上的享受,也传达着更为丰富的意义。在高中阶段实施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多模态语篇的阅读量,促进他们多模态阅读能力的提升。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语报刊越来越多,常见的有China Daily、21st Century、Shanghai Star、Beijing Weekend、Learning English等。重视英语报刊阅读,教师在课堂中应合理指导,积极“助读”。在报刊阅读课程的早期,学生的多模态阅读能力尚未形成,教师应仿照课本上的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步指导 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适当“放手”。
笔者在2015年11月27日参加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开放日活动。我们聆听了高二教师开设的课外阅读课。本节课的材料是《21世纪英文报》第12期。授课教师结合报纸内容:英国灵魂歌手阿黛尔的回归、007邦德的回归、国际空间站迎来载人飞行15周年,给本节课创设了 “Hero”主题,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学习了几篇文章,设计了判断、猜测词义、任务型阅读等不同阅读形式,穿插了阅读微技能的指导。课末,授课教师让学生积极讨论,阐述他们对于英雄的理解,并且交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最后,学生们以写得形式完成了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阅读过程中的输入与输出。开课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外阅读资源,并且很好地进行了阅读微技能的培养。阅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个人观点和结论。在这节课外阅读课上有一条主线,整堂课围绕主线进展下去,让学生随时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而不会出现课堂死角。此外,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是另一大值得学习的亮点。阅读如何让学生觉得精彩,如何吸引学生,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称述,阅读才是有灵魂的,才起到了作用。
2.2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背诵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仔细分析阅读材料,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最好刺激是�λ�学材料的兴趣,补充适当的阅读材料,注意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养成背诵课外阅读材料的良好习惯。
笔者作为本市高中英语中心组成员,于2016年10月26日来到江苏省扬州中学进行学习交流。我们先聆听了一节由省扬州中学青年骨干教师执教的高二阅读公开课,课题为新概念英语三Lesson 34 “A happy discovery”。授课教师首先让一位女学生做了一个presentation主题发言,该位学生发言紧扣主题,语言娴熟,感染力较强,为整节课开了一个好头。整节课师生情绪饱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课上既有精彩的个人发言,又有活跃的小组讨论,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语言技能得到了提升。扬州中学英语教研组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材料有二十一世纪英文报,新概念英语等,要求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主要摘抄词汇,短语和句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新概念英语的文章,以学生背给小组长听,小组长背给课代表听,课代表背给教师听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教师也会随机抽背学生,学生背诵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教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学生会把她们平时摘抄的好词好句会有意识地应用到演讲之中,到最后还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编剧本,完成情景剧的表演,这有助于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她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❺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ppt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学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要通过理解和表达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而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就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注重词汇积累,打好阅读基础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如同建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 阅读能力,就要学会积累词语. 1.注重积累 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我将歌谣、游戏等多种形式带进课堂,在学习的同时完成词汇的积累.在班级经常开展一些词汇积累方面的活动,如听写比赛,认读单词比赛,单词接龙,课外阅读,收集单词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词汇量较以前大幅提高,学生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2.联系上下文猜词 要想阅读取得好效果,必须尽可能地以多种形式记单词,扩大词汇量.平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猜词义,比如学了6B A部分后我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阅读材料,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It is a popular holiday in China. People usually spend time with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They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They have a good time at Spring Festival.而其中popular是一个生词,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联系上下文猜,学生很容易便猜了出来.如果学生在猜测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跳过去,因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抓住文章主题,并不一定非抓住每一个细节.经过不断的锻炼,猜词的本领就会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创设课堂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1.游戏中阅读 牛津小学英语每个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图文并茂,有幽默小故事,有风趣小对话,有知识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悟和表现.5B Unit 8 E部分是由昆虫而引出的小短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猜谜活动.It’s very small,but they can carry big things.学生猜出“ant”. It’s very special.it glows at night.children like to catch them.猜出“firefly”.通过理解词句来认识各种昆虫,然后再用其他几个昆虫类单词让学生自由描述,接着在学这部分短文时学生便能轻松地掌握,这样的游戏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2.阅读中表演 6A Unit 1 E 部分是由一个公共标志引出的幽默小故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图片自己阅读,然后在通过课件对其中的重点词句作讲解和朗读指导,再让学生扮作Mr Smith和Park keeper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表演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最有趣.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男生信步走上前来说;Last night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忽然神色凝重,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Suddenly I saw something on the grass.It’s a ten yuan note.(他东张张西望望)I looked around:nobody nearby! .(然后迅速地走过去,捡起纸币) I quickly walked to the note and picked it up.(就在这时公园管理员走了上来说)Fine ¥10,Can’t you see the sign on the grass? 一连串有趣的话语,诙谐幽默的动作引来阵阵掌声.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的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课堂留有余地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或空间,让学生几人一组合作编对话或故事,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像编故事之类的,教师可以预先向学生作一些介绍,再给出一些词语,比如,在“The Wolf and The Lambs”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些词语:some bread,cakes,potatoes,long teeth,wide mouth,grey hair,Who is it?Wait a minute,Open the door.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编,尽管学生的设计显示出很多的差异,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邪恶得到了惩治,真、善、美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
三、精心选编材料,拓宽阅读面
选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是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收集、选择和编定一些程度适合每个年龄层次的阅读材料,开展有益的阅读活动,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做到;
1.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要以趣味性为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需要动力来维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的动力.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材的多样性,如浅显易懂的儿歌、习语、动物故事、幽默故事以及一些常识性的短文,只要学生有兴趣读,都可以列入考虑范围.
2.难易适中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往往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给进一步的阅读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教师应首先推选全部是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环境中理解体会.随后,生词量再逐渐递增.学生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就会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3.逐渐渗透 在阅读过程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渗透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说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他们逐个进行教学,如在教学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You can’t miss it.我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Mr Smith 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然后利用上下文来猜,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轻松.
四、多种形式并举,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从整体对词句进行推敲,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同时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梯度性提问 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问设计要有“度”;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只是给出问题,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的感悟体验,做到引而不发.“引”是激疑,是提示,是点拨,是引导,是启发,通过“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知、发现、创造.
2.阅读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能解决的,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外,在课堂上适度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须的篇章知识,弄清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课的效率.
3.尝试表达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表现欲也较强,这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表达,比如学完了5B Unit7 A busy day 我让学生说出他们一天的生活情况.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又如在教学完了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作一个自我介绍,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My name is ZhangZhongGuo, I’m a boy. I’m Chinese. I’m from Yi Zhen. I’m tall and thin. I have short hair. I am very active. I study at Xincheng Primary School.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listening to music. I like reading with my classmates.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拓展延伸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因此,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要求,从单词、句子、短文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的阅读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延伸,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活动、思维、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对阅读信息的渴望和追求.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课堂绽放异彩.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氛围,积累词汇,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体裁,把课内课外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❻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所谓“言传身教”,教师不但要大力宣传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还应自己树立典范、博览群书,以便课堂上能将各种知识随口道来,学生就会因教师的博学而钦佩效仿。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基本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
阅读训练刚开始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坐端正、集中注意力;默读,不要出声;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不要逐字逐句读;养成根据上下文意思猜生词词意的习惯。
三、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有趣味性;其次,还要有可读性,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如,世界名著的简写本《书虫系列》《床头灯系列》《秘密花园》等。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所说:“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
四、文章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文章的长度要由短到长。很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要指导他们由最短的小笑话、漫画或者如一些学习辅导报上的小资讯读起。这些小文章往往一分钟左右就能读完,有趣而且简单,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文章的内容要由具体到抽象。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报刊上的小说等,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然后,再渐渐过渡到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
五、阅读的形式多样化
每天坚持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书面材料。或者收看电视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或是电影等等可以被称作“有声阅读”。
六、阅读要适量、持之以恒
每天要求的量不多,阅读一两篇英语课外读物,但是要经常提醒学生贵在坚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总之,教师的指导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自我提高、自我创新。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魏月玲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使得原来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而且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变换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的教与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关系。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技能。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为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摈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改要求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析。
一、提高教师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优化教学水平
教师的知识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直接影响。所以,结合新课改的教学培养目标,把“育人”和“育才”结合起来。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仅要在专业知识知得深,还要在其他知识方面知得广,社会的网络化使得学生的思想提早成熟,知识面比较广,这要求教师跟上时代进步,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扩展知识面,以便在课堂上有足够的知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传授知识的人”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人”,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中心”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观念。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清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和组织学生学习、协调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新课标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不平衡性,做到“因材施教”,缩减差生和优生的之间的差距,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建立平等的教和学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勇于思考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构建活跃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其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地发挥聪明才智。
五、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相结合
初中数学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特征进行编排,教师应根据地区差异性,在数学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数学教材是教师课堂的参照物,不是绝对标准的课堂教学的顺序安排。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成长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对教学内容和次序进行调整。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慢慢赶上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程。
六、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应当打破“分数决定论”的评价方式,转变评价模式,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把知识掌握和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把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尽量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总之,教师应该坚持在新课改要求下,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敢于挑战新课改中数学教学课堂面临的困难,创造出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