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群文阅读的词汇教学设计
①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知识树还可以用什么形式
单元知识树说课稿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春光无限”,共安排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三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课文和两首古诗分别是《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因为时值春天,所以本册书的第一单元便安排了以“春光无限”为主题的一组文章。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体验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如同花儿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要时时早事事早,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另外还安排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写出它的特点”习作一次;练习一组。
一、知识树的构建
1、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
生字与词语:本单元共出现能识会写的生字27个;认读生字10个;还有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以及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
课文的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读正确、会停顿,语言流畅,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情 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认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够找到春天;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习作1
结合例文,领会写好景物的要领,注意写出自然现象的特点。
练习1
猜灯谜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诵读散文诗《丝丝春雨》能初步领会散文诗的韵味;练好钢笔字,注意提高书写的速度和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运用正确、恰当的语言向别人请求帮助;学写毛笔字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书写正方形字与长方形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形成知识网络图
在正确分析和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出详细的知识网络图(幻灯片)。
3、形成单元知识树
在完整、详细地梳理好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并完整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再来制作单元知识树。知识树的出现,只是单元知识框架由抽象变形象的升华过程,只是将单元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化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树这一形式组织教学,我还为本单元设计了“学习目标知识树”“自我检测知识树”,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检测。
二、本单元知识的教与学
1、教学目标的制定
知识与技能:
a认读10个认读生字;会读会写27个能识会写的生字;
b了解本单元出现的两位著名作家-冰心、鲁迅;
c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d初步掌握写景方法;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提高阅读文本
的审美能力;牢记正确书写习惯,掌握书写技巧
e积累成语和四字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体验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如同花儿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要时时早事事早,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措施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学生阅读的要求,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为①学生对课文的朗读②学生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措施:
朗读:首先让学生课外到校外观察春天的变化,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的欢乐与希望,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冰心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和鲁迅小时候励志学习的故事;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的视频、图片和古今中外名人赞颂春天的名篇、名诗。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学生搜集到的相关素材,以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
其次我采用听录音、听教师、优秀学生范读以及小组内合作伦读两种形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直至能够流畅、感情饱满的进行朗读。
② 春为主题的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清肃美丽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a、凝练的语言
b、和谐的音韵
c、鲜明的节奏
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
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硕鼠》控诉
《竹枝词》有“晴”
《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
《采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
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
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
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
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
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凝练的语言
和谐的音韵
鲜明的节奏
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怎么写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2、 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