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英语阅读文章整体
『壹』 把握思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基本途径。大量的阅读对培养语感、积累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陶冶情操也同样举足轻重。因此,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多读。但是对于怎样读才能收获最大,教师则语焉不详,学生更是如在云雾中,不得要领。故虽看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本文试通过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分析,提出如何注重思路培养,加强基本功训练,以期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决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难题。 一、把握思路,练好基本功 阅读最重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要达到真正理解,自觉的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思路,就是作者思想从起点到终点的的全过程。理清思路,就是把握作者的思想过程。明白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问题,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是否顺畅,有没有脱节,有没有旁倚斜出,这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的。 那么怎样注意思路的开展呢?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希望大家在练习读和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的,某几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都把它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的具体办法。[1](547)他最后指出用这个办法练习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无穷。 [1](548) 叶圣陶先生不仅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那就是:自觉注意思路的开展,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他还提供了判断真正理解与否的标准:能否说明为什么这样写就是通顺的,而不能仅凭感受。最后他强调了这种基本功的重要性:一辈子受用无穷[1](548)。虽然他是谈汉语的阅读,但这同样适用于英语阅读训练。下面我们结合一篇英语课文,试说明怎样理清思路,达到真正的理解。 二、对一篇英语文章的分析The sampler In a certain store where they sell puddings, anumber of these delicious things are laid out in a row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Here you may select theone which is most to your taste, and you are evenallowed to sample them before coming to a decision.这是文章的第一段。题目叫品尝者,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交待清楚。首先,我们看作者是怎样引入的。第一句话中,In acertain store,开门见山,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后面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又给出了大致的时间。第二句话后半句and you are evenallowed to sample them before coming to a decision是必不可少的铺垫,没有这一部分交待,则下文无法展开。正是有了这条规定,人们可以先尝再买,才引出了作者的疑问:是否会有人想沾便宜,光尝不买。另外,我们总是讲汉语靠意联,而英语靠形联。这短短两句话,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前面讲 In a certain store , 后面就有 Here 与这相呼应。像 puddings , thesedelicious things,one,them等都是同意互现。一个高明的作者总是选择灵活多变的词组、句式、语态和语气来恰如其分表达思想感情。这种多样性避免了单调和重复。第二句中前半部分是youmay,后面则辅以you are even,这里一个单词even 把意思推进了一层,十分准确,语义连接很紧,表达形式也很清楚。进一步看,前半句用主动语态,后半句则成了被动语态。其目的就是统一主语,不必再引入另外一个主语,从而使整个句子一气呵成,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一贯。如果换一种说法, Here you may select the onewhich is most to your taste, and they even allow youto sample them before you come to a decision,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I have often wondered whether some people,who had no intention of making a purchase, wouldtake advantage of this privilege. One day I asked thisquestion of the shop girl, and I learned it was indeedthe case. 第二段通过this privilege 与第一段先尝后买的店规连接。同时又将意思推进了一层,提出是否有人利用这条规定沾便宜。意思很连贯,很自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句话有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如果不用它, 而改成 I have oftenwondered whether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have nointention of making a purchase but who would takeadvantage of this privilege. 那么行文就不够紧凑。如果改为I have often wondered whether somepeople would sample puddings without buying. 句子倒简单,但意思却不够准确了。因为作者是说有些人根本不打算买却来品尝,改后的句子没有将打算这一重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我们就明白who have no intention of making a purchase单独出现的用意了。第二句又用了一个表示时间频度的One day 与第一句中often 相对应,两者很和谐。另外,在第二个句子中,作者都用了I 作主语,设想变成One day I asked this question of theshop girl, and she told me it was indeed the case. 意思并没有变化,但是语气不连贯了。不如都用第一人称来得简明,有力。这和第一自然段中都用You 作主语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Now there’s one old gentleman, for instance,she told me, he comes here almost every week andsamples each one of the puddings, though he neverbuys anything, and I suspect he never will. I remember him from last year and the year before that,too. Well, let him come if he wants it, and welcome toit. And what’s more, I hope there are a lot more storeswhere he can go and get his share. He looks as if heneeded it all right, and I suppose they can afford it. 第三段通过售货员之口把故事主人公引出来。前面几句是对作者问题的回答。而之后Iremember him from last year and the year before that,too.这句话可谓神来之笔,极其简约,作者没有详细讲述去年及前年的情况,只用了记得他去年前年如何如何。但这句话内容又极丰富,令人回味无穷。一方面可以解释店员为什么记得这个人,另一方面,一个人连续几年到店中品尝布丁,又说明了什么呢?此句后面部分,与其说是描写品尝者,倒不如说是写女店员,兼顾品尝者,可谓一石双鸟。 She was still speaking when an elderly gentleman limped up to the counter and began looking closely atthe row of puddings with great interest. 这是典型的承上启下的句子。前半句She wasstill speaking 总结上一段,一笔带过,很简洁,后半句主人公登场。看他的动作,步履蹒跚,看他的神态,兴致勃勃,眼睛紧紧盯着布丁,都要发光了。为什么是limped up to the counter?用wentto the counter 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用closely,with great interest?这些词语删除又会怎么样呢?对比思考,就可以明白作者的高明之处了,也就读出了字里行间的意思了。 Why, that’s the very gentleman I’ve been telling you about, whispered the shop girl. Just watch him now. and then turning to him, Would youlike to sample them, sir? Here’s a spoon for you touse. 第四段最后一句是旁白,它有很多潜台词:作者在与售货员攀谈时,眼睛的余光注意到老者的出现。这时售货员显然也看到了老者,第五段中一句话That’s the very gentleman I’ve been tellingyou about 就把两者连接上了。而这时用了一个whispered the shop girl.,动词用得很精当,把以上内容都交待出来了:她为什么会小声说呢?显然她也注意到了老者。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The elderly gentleman, who was poorly but neatly dressed, accepted the spoon and began eagerlyto sample one after another of the puddings, onlybreaking off occasionally to wipe his red eyes with alarge torn handkerchief. This is quite good. This is not bad either, but a little too heavy. 作者就像摄影师一样,把当时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先是作者与店员两人在柜台前谈话场面,镜头对准的是女店员,由她介绍主人公品尝者。接着是长镜头背景:一个老头儿来了。而此时,店员一句话Just watch him now,自然而然地就把镜头切换到老者身上。这种衔接的方式,不着一点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下面是老者的特写镜头:穿得很差但干净整洁,再看他尝布丁的样子: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偶尔才停一下。他眼睛为什么红红的?磨破的手帕又说明了什么?这些细节将老者以前翩翩绅士如今穷困潦倒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像是在看电影的画面一样。而他的自言自语更是传神,俨然一个挑剔的顾客!而越挑剔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买家。下面几段,说得简单一点,原文从略。第九、十段描写作者当时心理活动,作者为什么动了恻隐之心?一是作者年轻,阅历少,但心地很善良,二是老者在最欢快的圣诞节连一份布丁都买不起,这与周围节日购物的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重要的是老者还要假装买得起!因此也就越发显得可悲可叹可怜! 第十一段,看老者的反应:as if he had beenstung,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 显然,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作者还不失时机地加入局部特写:his wrinkled face,他满脸皱纹,饱经风霜。 在第十二段中,老者的回答极其规范正式,透着尊严和修养。再看他随后的言行:很快就买布丁,并大声说,还要最大最贵的。黑体字内容值得我们仔细把玩,从中可以读出许多言外之意。结尾部分则与开头相呼应,结构十分严谨。通观全篇,故事很简单,但作者写得一波三折,跌宕有致。人物刻划,惟妙惟肖。细节描写,入木三分,很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贰』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该如何提升现在是高二的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训练可以达成的,但越是临近高考,越不应忽略回,应一如既往乃至加大答阅读量,在阅读的难度上应等于或高于高考试题中阅读题的难度。高考阅读题的难度呈上升趋势,而且允许有适量的生词。考生应有意识地扩大词汇量,以不变应万变。考生可以好好利用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去报一个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的课程再加强一下。另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要多接触英文报刊、杂志等,也应讲究学习的灵活性,坚持在课外阅读报纸,收听英语广播,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及英语水平,为迎考做好充分准备。
『叁』 英语阅读理解如何把握 完形填空有哪些答题技巧
1.做题篇:逻辑关系解题法
完形中的逻辑关系很重要,这不仅是重要的命题角度,也是我们可以突破的解题技巧。从题目设置来看,英语一比英语二多考1-2道逻辑题,但是近年来英二的逻辑考查趋势有所上升。
逻辑关系可分为对立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老师们的分类会有差异),掌握这些逻辑关系的标志词有助于我们解题。
►以对立关系为例。
对立关系的程度由弱到强有让步、转折、对立,重要考试题型为肯否题,即如果空格前后是独立两个句子,且一个肯定和一个否定,那么选项中肯定有表示对立关系的词,往往这个词就是答案。
Thedivorcedmaledoesn'______thewomanmustwaittenmonths.(2016年英语一)A.?while??B.sothat??C.once??D.inthat这道题前一句是否定,后一句是肯定,这个逻辑词一定是表示对立的,即while。
不止是完形,我们在阅读中也时常靠逻辑来解题,记忆这些标志词很有必要。
除了纯碎的逻辑关系题,完形还会考到词汇用法、辨析、熟词僻义以及固定搭配,此时的选项虽然不再是逻辑关系词,但是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是可以判断出来的。
Conversely,______BMI.(英语二2014年)A.?strange?B.changeable?C.normal?D.constant这道题目中的but明显告诉我们是转折关系,那么和前句能明显构成转折的词是哪个选项呢?
2.蒙题篇:选择高频词汇
根据历年真题的答案,完形填空有些词汇经常成为答案,如果不知道选什么,而恰好选项中有这些词的时候,选择这些高频词,比自己瞎蒙的正确率会更高些。蒙出的选项,还要带回原文中,是否符合空格前后的逻辑。
选择高频词汇这一方法不能太当回事,对了幸运,错了正常。做完再蒙,如虎添翼。
however;although;yet;while;because;available
against;while;as;because;since;available;likewise;but;however;infact
正确选项率最高的逻辑关系短语:
对立:ratherthan;contraryto;onthecontrary
总分:forexample;forinstance;suchas
让步:evenif;eventhough
条件:aslongas;solongas
因果:inthat;sothat
注意相近短语的区别。
英一陪考词:
A类(95%是错的)
like,likewise,except,expectthat,anyway,anyhow,provided,supposing,since,nowthat,thus,lest,hence
B类(90%是错的)
therefore,furthermore,meanwhile,moreover,only,ifonly,onlyif,asif,nonetheless,nevertheless,instead,insteadof,unless,until(选项前无not)英一的真题多,所以可寻的规律更多些。
3.学习篇:复习时间&老师推荐
完形一般是放在英语复习的最后阶段,但是可以适当提早开始。
完形的基础是词汇,在经过阅读强化阶段后,做完形题可以检测自己的复习效果;逻辑解题是完形的重要解题方法,而阅读也强调逻辑的训练,完形可以说也是对阅读的强化学习。
『肆』 英语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的步骤
分析文章,首先你知道文章的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版一般看题目或者第一段权就能一目了然。
其次你要找出文章每一段的主题句,利用快速阅读。主题句一般在每一段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作为一个概括或总结,中间一般是细节描写或详细说明。但是也有主题句在中间的情况,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握文章结构,就是你要清楚这篇文章是总分还是分总还是总分总,清楚了文章结构就可以侧重略读和细读的点。
个人观点,望能帮助。
『伍』 怎样把握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三个层次
一、表层理解是感知文章的初步
1.引申课文内容
表层理解是的阅读,对文章形成初步的印象,筛选文章的信息和所要表达的主旨,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安排。但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字面意思,机械地文中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还下列理由让学生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后回答:①About how many babies are born in one minute? ②What may be the greatest problem of the world today? ③How is the population growing? ④When was the population over 500 million? ⑤What will happen in about 600 years?
2.的背景
为了使学生更快的理解文章意思,就学生掌握与文章的背景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论述,个体在阅读时,大脑中已贮存的信息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它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当文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个体的语言知识,还要有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才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含义。:Standing Room Only是有关人口的理由,教学中由理由情境导入课文,让学生的背景知识,以而为理解作铺垫。Questions: ①What'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②What's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③Have you ever heard of “population problem”?
二、深层理解是高层次的理解
1.理由
深层理解是在表层理解的上,浅析作者的意图和目的,深层理解的理由能让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学生能文章所传递的信息,的背景知识理解文章中明确表述的信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它是合乎逻辑的,是超越读物传递的信息而的理性思维活动。在学生对文章初步理解的上,的理由:①What does “standing room only” mean?②By what year will the world's population reach 6 billion? ③How does the author show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2.寻找信息
在强调提问引导学生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的,还学生在文中找到的于解决理由的信息,像语篇标志、主旨性的句子等。在上述的例子中,作者运用了大量详尽的数字来人口的增加,还引用“A UN report says”来加强文章的可信度,以达到警示人口增加的性理由,给人感觉到解决人口理由是迫在眉睫的理由。
三、评价性理解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设计评价理由
评价性理解在阅读文章后,表达的,作出的评价。阅读的目的是的信息,以此来浅析和解决理由,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在上述这篇文章中,评价性理由可设计为:①What is your opinion towards the population problem? ②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③Give a speech on population explosion.。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的实质:人口急剧膨胀会产生样的后果?给人类的生活构成怎样的威胁?用手段来解决?
2.知识补充
要让学生顺利评价课文的内容,:①给学生补充词汇,如,population explosion, food supply, lack of resources, global problem, family planning等;②让学生交流探究,讨论使学生积极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也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促使集思广益,教师在设计这一层次的理由时,应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考虑语言形式与内容,在外语教学中融进思想内涵。
总之,初中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完全正确的。学生了的阅读能力,也就了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所以,提高的阅读能力是的教学任务。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陆』 我的英语阅读理解不好,怎么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呢
你如果的英语阅读理解不好,提高阅读能力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报课阿卡索的回外教口语课程,有专业答的外教口语辅导你学习,不怕你学不会。【https://www.acadsoc.com】点击蓝字即可免费领取专属欧美外教一对一免费试听课!试听完后还可以免费获得一次英语能力水平测试和一份详细的报告,以及公开课免费看。
阿卡索是真人固定欧美外教一对一授课的,佟大为夫妇代言的品牌,而且都是欧美师资,欧美师资的发音是很标准的。拥有较高的性价比,每节课不超过20元,平民化的价格致力于让每一个学员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在线英语课程。
大家想要找到合适英语培训机构,网络搜下【阿卡索vivi老师】即可。
网络搜下【阿卡索官网论坛】免费获取全网最齐全的英语资源。
『柒』 如何把握高三英语阅读考试的新趋势
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强的题型,也是高考英语的重头戏,占40/150分。近年来,该题学生失分严重,直接影响该科成绩;所以,如何培养学生高考阅读理解能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师急需研讨、解决的课题。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一、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阅读心理机制表明:阅读是一种对信息源认知过程,然后进行记忆、激活、信息提取、加工组合的心理思维、创造性活动;而人的心理素质——情绪、感情、信心、专心、耐心等因素直接影响到阅读心理活动和认知构建的有效性。如果阅读时读者信心十足,心情平和,主动、积极地与作者沟通,能动地、创造性地去理解文章意义,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水平,阅读效率就高;相反,阅读效率就低。可见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心理活动的能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从而影响着阅读效率。所以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自信、积极、乐观、专致的心态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心理前提和必要条件。由于高考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大,更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1、遵循从易到难的阅读原则,让学生感受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这样便会自然地增强学生阅读自信心。2、可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供学生阅读,以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克服急躁,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的观念。不管文章篇幅长短、难易,应耐心地阅读、理解文章;而且应明确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一定量的实践与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4、学会专致,不分心。在阅读中,应置身于作者所描述情境之中,激活思维,积极、能动地去阅读、理解文章。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固的地基,就谈不上建成高楼,没有语言基础知识,就无法进行阅读与理解。在阅读中,语言基础知识较集中在词汇量与难句的解读上。1、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高考阅读的词汇量丰富,近几年每年达到2400单词左右,其中一部分生词是通过词性转化、构词法变化而来的。例如,在2000高考阅读中,通过构词法加上前缀或词义转化的生词有:considerable,interest,unknowable,quarrelsome,microcomputer,recovery,non-recyclables,cost-effective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积累足够的词汇量,而且要学会构词法来丰富自身的词汇量;而词汇量的习得、扩展可通过教材学习,也须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掌握一些构词法。常见有:①表反义的前缀词有:dis-,im-,un-,in-等,例如:disappear,disagree,impossible,invisible,inexpensive,unable等;②加后缀转化为形容词有:-able,-sive,-less,-ful等,例如:reasonable,unknowable,effective等;③名词加ly或y转化为形容词,如month→monthly,year→yearly,salt→salty等;④“non-”表示“没有”“否定”之意,如non-stop,non-sleep,non-recyclable等;⑤“over-”表示“超过、超额、超量”之意,如:overwork,oversleep等。2、培养学生剖析结构,解读难句地道的英语文章,蕴藏着丰富的语法知识和纷繁的句型。难句的出现,大大地加大了学生阅读难度,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近年来,高考阅读的长句、难句的数量逐年增多。所谓难句,就在于其句子结构复杂、修饰语叠缀、信息容量大,有时一个句子占几行甚至一个自然段。其实,这类句子并不可怕,只要善于理清其基本结构和各语段之间的关系,在分层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全句语义,难句也就迎刃而解。三、扩大阅读,丰富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近几年绝大多数高考阅读材料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人文、生活、人生观、科普、习俗、历史、人物等。例如:NMET98阅读C篇简介一些美国人喜欢说“WhiteLies”;学生除了看懂文章外,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极为重要,它是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除了教材课文阅读外,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英文读物,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要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包含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涉及人文、历史、生活、人生观、习俗、科普等,趋向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与时代性、趣味性。2、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英文读物,而且这些读物应具有一定的生词量(具有一定的生词量的英文读物是今后高考选材的一种趋势)。四、阅读速度的培养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如果阅读速度太慢,结果只是事倍功半。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须做到:①摆脱心读、心译、指字阅读、过分复视、滥用词典等读法,而应根据不同文章、题干设置,灵活采取多种读法,如浏览、扫读、略读、跳读等;②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选材训练原则,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自己阅读速度的进步,增加学习的信心,消除畏难情绪;③严格规定阅读时间;④坚持先速度、后质量的原则。训练初期,不过分强调正确率,重在速度;逐渐过渡到保持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质量。五、掌握阅读策略、明确解题思路1、遵循阅读规律,学会预测根据图式理论,整体阅读的心理机制是读者首先用头脑中已有知识预测文章的写作线索、编章结构、内容,然后在阅读中进行验证的整个过程。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纲”,统领着文章的内容;主题句是文章的“神”,往往位于文章的第一段或首句。在阅读文章时,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题目或第一段的开头词语,预测文章内容、写作线索、作者的意图和倾向,这样可以使学生头脑中有关这篇文章的词汇、内容的图式知识的“网”得到“激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2001高考阅读A篇的第一个句子“Car-ds”。根据这一主题句,可以预测下文描述(上海)汽车出租业快速发展情况和发展原因。2、把握文脉、读法多变、获取信息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叙述体文章多以人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故事;论述体文章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段落大多有主题句。把握文脉,就是根据文体的特点,理顺作者的行文线索,抓住线索所串联的主要事实,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文章的主题和细节都在一幅完整清晰的认知图中得以呈现,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也就一览无遗了。在把握文脉的同时,根据阅读目的、目标的不同,读法须灵活多变,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应信息。以2001高考阅读A篇为例,首先抓住文章第一段的主题句“NewYork,10November——5:27pm,yesterday.Biggestpowerfailureinthecity’shistory”.然后预测内容与停电有关,借助符号“*”理解,采用“自上而下”的读法,领略文章整体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为:“Biggestpowerfailureinthecity’shistory”(主题句)统领下文四个自然段的四幅情景,构成一幅由于停电,给纽约市民带来的烦麻,以及人们以乐观态度对待困难的生活情景图;最后,根据问题的设置,采用相应的读法,去获取信息、理解问题。3、以篇章结构为依托进行深层理解推理、判断、猜测、概括是阅读的深层理解,它既是高考阅读考查的重头戏,也是高考阅读理解的主旋律。因此,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猜测、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进行深层次阅读,应做到以下几方面:①以篇章框架为依托,在文章情景中去理解。②立足己知,推断未知,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决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③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不能以偏概全。④善于捕捉文章主题句(常为文章首句)、主旨句(常为文章的尾句)。⑤注意语言的文连意牵,离开关联紧密的上、下文,很难弄懂某词、句、问题的实质所在。⑥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想法。⑦猜测词义,有时可以借助构词法。例如:猜测划线“short-sighted”在文段“However,-sighted.Perhaps,.Butthenexthundred?Thenextthousand”的词义(NMET2000).根据构词法,“short-sighted”是由short与sight合成以后再加上后缀-ed的派生词,再结合上、下句的语境,就可知道“short-sighted”的含义为“缺乏远见的”。4、学会“去伪存真”的技巧,选准正确选项阅读理解能力可分为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标志为排除干扰选项,选准正确选项。干扰项的干扰性大小,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难度。近年来,高考阅读的干扰性较强,考生能理解语篇的情况下,有时答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全面认识答案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所以明确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学会“去伪存真”的解题技巧,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通常情况下,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应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关系:a)干扰项与文章内容相矛盾,正确项与干扰项之间为正与误的关系。b)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文章中没有相关的支持信息,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为实与虚的关系c)干扰项不仅与文章内容相符,而且在文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支持点,其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可见,阅读理解题的干扰项可分为三种类型:与文中内容相矛盾称之为“误”;在文中没有信息支持点称之为“虚”;不能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称之为“偏”。通常情况下,“误”类干扰项错误较为明显,也较易辨别;而“偏”类的干扰项具有较大的干扰性,较难鉴别。为能迅速准确地排除干扰项,选准答案,考生答题时应按照“误否?→虚否?→偏否?”的三级思考程序来分析鉴别每一个选项——即先看与文中内容是否相矛盾,再看在文中有没有信息支持点,最后看能不能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经过一级思考即可定论的干扰项,勿须再过多考虑;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答案。总之,阅读理解是心理机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解题思路的交织、互动的心理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在实践中“实践→检验→积累→提高→再实践→再检验→再积累→再提高”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认知实践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这一认知、实践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捌』 怎么避免在做英语长篇阅读时整体把握,并且避免重复读句
我做英语阅读时喜欢把一些结论性的句子画出来,最好在阅读前看一下后面的题目,带着回问题阅读答,这样比较有目的性,可以增加你的效率。而且做阅读时要集中精力,不能走神,最怕就是一句话读好几遍,最后还停留在原处。看到不懂的就跳过,不要在那边纠结。希望对你有帮哦!
『玖』 怎样把握读英语文章的节奏啊好烦人啊,听
我认为:首先你抄要对袭英语有感觉,这感觉来自你对英语的兴趣大小。
其次需要解决的就是单词量,这个是必须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就是由单词按一定语法写出来的,说白了读文章就是读单词。
两项都具备了,你需要在多读一些读物,刚开始可以读简单易懂的,慢慢地可以加深难度。一方面锻炼你的阅读量,还可以增加单词量,也可以巩固以前记过的单词。
还有就是要坚持,天道酬勤,努力才能做到。
『拾』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哪本书好
无论初中、高中英语,做完形填空题都应该注意以下方法:
1.总体把握
要通专读完形填空的短文,跳属过空格快速阅读,了解全篇的主要内容。切不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个别字句推敲上。
2.弄清体裁
文章体裁通常分为四种:论述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中考选文以叙事性文章为主,如:幽默故事、科普知识、童话、简短新闻、名人轶事、社会热点问题等。读这类文章,要大体上了解故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前因后果。
3.重视主题句
完形填空所用的短文一般不给标题,但短文的主题句,往往在每段文章的首句,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束处。主题句提供全篇的性质、大意等,这是深入了解全文的“窗口”,甚至能以语句为立足点,从该句的时态、语气推测全文的主要内容。
4.语境联想
利用上下文的提示,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8964扫清部分词汇理解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