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中阅读理解寓言故事类
Ⅰ 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绽开自信之花》
钱学森说过“只有相信自己,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果。”自信即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孔雀有着美丽和身高,但却认为自己永远比不上夜莺的歌声,害怕别人的嘲笑,它不自信的表现从而使自己闷闷不乐。我们应该摒弃这种精神,让自信之花在我们的心中绽开。
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奥尔玛·鲁道夫。她从小就希望自己当一个田径运动员。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无数次的掌声和鲜花。可是有谁想过,她曾经是被医生判为终生残疾的人,她曾经有六年不能走路。是什么让她当上了田径运动员?是自信,她坚信自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愿望,并且坚持不懈,辛苦付出,是自信让她创造了奇迹。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赴欧洲参加指挥大赛时,在演奏中他发现了乐谱出现问题,可在场的指挥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相信自己,仍然坚持乐谱有问题,原来这是指挥家和评委给他出的考题,小泽征尔正是凭借着自信在大赛中夺魁,是自信让他获得了成功。
篮球女孩钱海艳,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失去了双腿,从此靠着一颗篮球走路,在与死神拼搏中,小海艳相信自己一定能活下来,她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是自信让她获得生的希望。
自信创造了奇迹,获得了成功,获得生的希望。自信可以改变一切。孔雀如果拥有自信,坚持不懈,我相信有一天,孔雀的歌声会战胜夜莺的歌声,获得更多人的喜爱。
绽开自己心中的那朵花——自信之花,将它带在自己身边,它会带领你走向成功。
《知足常乐》
知足者常乐,贪心者永忧。不错的,你若知足,您定逍遥自在。若贪心,则无疑是往自己背上压上一块磐石。
刘禹锡知足。虽处于陋室,却还能道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虽说此话有自居自己是君子的韵味,但不也是种知足的表现。
孔融知足。小小年纪就能选择小的梨。试问,如果当时他拿大梨,当真抢得过他哥哥吗?知足常乐,反而使他留下一个“孔融让梨”的前古美谈。
陶渊明知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胸怀令人好生佩服。反过来思考,在那名利当天的封建社会,能做到弃官而耕农的人,在当时无人出其右。“不为五斗米所折腰”更是举世无双。陶渊明能知足常乐,实属不易。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本也是旷世奇才,但碰巧生不逢时,遇上了诸葛亮。试想如果他能知足,便也能在江东有一番作为,最后也不至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王熙凤不知足,她贪权,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临死了,还在贾府遭人白眼。她的贪心与贾母的知足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每个人都有其缺点和优点。只要你扬长避短,便能知足常乐。
有人在刺上看到玫瑰,有人在玫瑰下看到刺,前者仍是喜爱之情,后者却生出厌恶之情,有时候,换种思维,你便能快乐。
圣人无忧,智者常乐。不是他们所爱的都已拥有,而是他们懂得知足。
《角度成就人生高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缤纷世界,浩瀚寰宇,“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太多的差异的区别,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角度面前,事物的美丑成败总会有不同的定义。美丽的孔雀,有着挺拔的身姿和华彩的羽毛,本来应是鸟中之王,却因为认为自己的歌声比不上夜莺,便陷入了消颓与哀叹之中。若是它能够换个角度,重视自己的优点,发挥独有的价值,必能振翅翱翔于自信超然的广阔天空之中。
改变看待自己的角度,便能收获成功的惊喜。俄国的撑杆跳女王伊辛巴耶娃原先是一名体操运动员,但她不断增长的身高却让她在这个项目上失去了优势。她面对梦想道路上如此巨大的拦路石没有气馁,没有灰心,而是转而投入了撑杆跳的学习中。没成想,她挺拔的身高反倒成了撑杆跳项目的优势,最终使伊辛巴耶娃成为体坛上的常青树,造就一代神话。
改变看待磨难的角度,便能成就无悔人生。
尼可·胡哲,被称为“像雕像一般活着的人”,生来就没有了四肢,但是他却说:“我从来不去看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只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他没有四肢,行动困难,却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决心,掌握了独立生活的本领,取得了博士学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取决于尼可看待自己生命的角度,珍惜自己的拥有,扬长避短,迈向成功,寓言故事中的那只钦羡夜莺歌喉的孔雀,不知听闻了这样的经历,将会如何羞愧难当。
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便能超越人生高度。
被称为“真隐士”的山水诗人林和靖,早年仕途坎坷波折。他无法像那些世故圆滑的人一样阿谀奉承,在夹缝中求生存,毅然决然地辞掉官职,归隐西湖,过起了“梅妻鹤子”的潇然生活。最终成就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佳话。林和靖深知官场黑暗,世风不古,自己刚直的性格无法曲意逢迎,便换了个角度,发现了自身对山水田园的独特领悟力,成就文坛千古传奇。
角度成就人生高度,态度改变生命轨迹,维特根斯坦曾说:“我在地面独行,不在云端跳舞”,便能发现自身长处,迈向成功。不要做那不满足的孔雀,让角度改变人生,实现自我超越!
《南国泪》
少时,父皇便嘱他:“你要记得你是谁。”他懵懵懂懂,不知所谓。后来,长兄为了太子之位杀了叔叔,不久暴病而亡,他隐隐知道,那沾满鲜血的皇冠,会落在他头上,父皇去世,他坐在那皇位,面对殿下山呼“万岁”的群臣他泪如雨下,是为了悼念父皇,还是为了他的命运?他不知道。他想起父皇的话。
“你要记得你是谁。”
他曾是莲峰居士,是词坛国手,而今他是这千里南国的主宰。
可他不愿做万人之上的君王,他不愿做李煜,他多想做原来那个李从嘉,饮三两杯薄酒,填三两首小令,一棹看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舟。他愿泛舟五湖,做个寻常隐者。而不是高居于冰冷的大殿之上,执那朱红的御笔,判千万人的生死。
他苦闷,他彷徨,他无可奈何。
曹彬攻至都城之下,他肉袒出降。在宋都的大殿上,那个男子意气风发地看着他笑:“他以为他是谁?纵有多少才气,也得沦为朕的阶下囚。”群臣附和着笑,他低着头接过封为违命侯的敕书,苦涩的泪蓄满眼眶,却不敢打湿这金碧辉煌的大殿。他还记得,曾经他也是高居于殿上九五之座,看着群臣阿谀奉承的君主。
苦闷在心中越积越多,他含着泪在日下独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可他终于知道父亲何意,他不是此词人,他是帝王。
可他还是错了,如今的他不是帝王,只是个体面的阶下囚。
公元978年,诗作为宋太宗所闻,赐牵机毒,李煜死。他必须知道他是谁,可是他始终没弄清这个问题,所以他误了青春,误了江山,误了性命。
消息传回南国,家家为他焚香烧纸,却唤不回南唐后主。南国泪飞扬,化作倾盆雨,浸润千年后发黄的书页。
你是谁?这个问题简单之极,可有多少人如李煜一般误了一生。那些流淌的泪,在千古月光之下,化作一句无声的叹息,一声沉默的诘问。
你可知道你是谁?
点评:小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别出心裁,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选取了“人无我有”的材料,透过千载兴衰的风雨,将目光锁定在留下无数脍炙人口诗词的唐后主李煜身上,写出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身为帝王,却想做一个“词人”。
小作者运用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细腻的笔触、精美的语言叙述了李煜定位错误的一生。篇末点题,“你可知道你是谁?”,令人回味无穷。
读罢此文,我们不仅惊叹于小作者纯熟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那字里行间所弥漫的淡香也向我们袭来,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还想要其它作文的点评我再发给你,有其它要求也可提出
Ⅱ 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下面各题。(14 分)有鹦鹉飞集 ① 他山,山中禽兽皆相 ② 爱。鹦鹉自念
参考译文: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爱护)它。鹦鹉想,在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留的地方,于是便飞走了。禽兽们都舍不得它离开。过了好几个月,山中突然发生火灾。鹦鹉远远地看到了,心里非常着急,便钻进水中,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有一番好意,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滴不能够把火浇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山林毁于大火啊!”天神听了赞扬鹦鹉的大义,随即把山上的大火灭了。 小题1:①离开② 远远地③ 于是,就④ 这(座)(4分) 小题2:B(2分) 小题3:虽/知/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2分) 小题4:(1)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爱护)它。(2分)(2)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或“也不如”“也比不上”)船行得快呀。(2分) 小题5:鹦鹉飞到山上,受到善待。山林失火,它心怀感激,勇敢沾羽灭火。告诉我们:“义”就是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义”就是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2分,答到要点即可) Ⅲ 跪求:有关于庄子的寓言故事的阅读题
1.惠子相梁 Ⅳ 1.课外阅读中,我收集了这些寓言故事(要求写题目) &nb...
Ⅳ 求两篇英语寓言小故事,要四号字的,并且要有4~5个英语问题,要像初中阅读理解一样
希望意味着,有人相信地球 Ⅵ 阅读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作文写什么题目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一只口渴的乌鸦找到一个装着很少水的瓶子,瓶口内又小容,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了水.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只乌鸦很聪明,他找到的瓶子装着很少的水,瓶口又小,所以他喝不到水,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努力地想办法.无论是叼石子,还是把嘴巴插到瓶子里喝水,乌鸦都充分地利用了他的尖嘴巴.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在学习或者游戏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要找爸爸妈妈来帮忙.我还比不上这只乌鸦呢!以后啊,遇到难题,我先要自己认真想一想,多试一试,不能依赖别人. Ⅶ 跪求:有关于庄子的寓言故事的阅读题
有一个赶路的愚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脚印。为了甩开脚印和影子,他越走越快。可是他不知道,无论走得多快,影子始终寸步不离脚跟;他不知道,自己走得越多,脚印也就越多。他更不明白,只要走到树荫里,影子就没了;只要坐着不走,脚印也就没了。他还以为是自己走得不够快,于是拚命狂奔,终于力竭而死。 Ⅷ 蜘蛛,蚕和老桑树 阅读答案 1.概括这则寓言故事 2.文中三个加点字慢吞吞有何表达效果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
1这则寓言故抄事讲述的是在桑树上吐丝结网的蜘蛛指责吃桑叶的蚕,它认为同样是吐丝自己就不伤害桑树,蚕的理由是没有道理的。后来老桑树说了公道话,蚕这样做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人类。等蜘蛛彻底明白想向蚕致歉时,已经没有机会了。 Ⅸ 寓言故事《考试》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阅读测试题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