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㈠ 关于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解读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中国教育学会外专委理事长龚亚夫表示:“今后的老师不仅仅是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今后的学生要实现的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指出:关于构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学科核心素养。过去十几年的课改,英语课程将学科课程目标表述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过去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双基目标转向了多元的综合目标,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经过数十年的课改以后,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已产生了巨大转变,从从前的只关注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有效学习策略方面的培养,这些都成为衡量英语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重要标准。在小学英语课程方面仍存在些问题,如:英语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教师对于情景创设不充分,对教材中语篇的意义关注不足,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停留于表面,未能落到实处;并且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很少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然而建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必然会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课程内容同时对英语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为当前课改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我们的英语课堂往往是为了与英语国家的人交往,谈论他们的日常话题,
㈡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博客
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强调培并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培养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同时要注意语言能力是融合于其他三个过程,在教学中逐层渗透,最终实现三维目标整合。
1、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理解与认知中外文化的异同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认知和对比,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这样的文化渗透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打下来良好的文化基础。
2、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语言建构与合作学习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更替,由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转变,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小学课堂上主要要提升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合作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在不同主题的语言教学中逐步引导、延伸,使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并学习到了学科教学中所提倡的中文美德,也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3、学生思维的培养: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英语新版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同时通过我们的交流、分享,孩子的独创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倾诉、跑步、踢球等健康的解决方式,这样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㈢ 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政策需求复《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制准》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每个课程的目标,对现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
㈣ 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导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时期是培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儿童对一种语言——英语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的产生,往往决定于如何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新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良好的导入新课,犹如乐曲“前奏”,戏剧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下面就英语导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得到的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新课导入要突出目的性和针对性
良好的导入新课,应注意以下主要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以丰富多彩的新课导入手段,诱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集中注意力并能持久,而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只有人们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学习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特别是设计教案中导入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导入的过程要新颖,且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是其认真听课,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引起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意在引路,通过导入来向学生介绍所讲的知识及所要达到的意图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性质、深浅、难易,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建立有机联系,寓理于事,因果设计。
(三)有效地导入是实现情感交流,缩短师生距离的有效途径
教师有时可有意识地用错误观点或不精确的叙述让学生修改、补充、纠正、有时也可“以误引正”即根据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教师沿着他们的思路寻出荒谬的结果,使他们悟出“我错在哪里?”这是用以展开讨论,解决教材难点的好路子。
二、导入新课的多样性和启发性
导入新课的方式和内容,要紧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风格,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从已知引起,或同课型而异。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灌输或传递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寓意深长的开导。运用启发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探求。
导入新课应注意它的多样性和启发性,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他们能由此想彼、由因溯果、由表思里,由个别想一般。在习题中练习课的开头也可如此。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有以下几种:a.连贯性导入;b.点拨性导入;c.悬念性导入;d.习题性导入;e.直接性导入;f.实践性导入;g.激励性导入;h.对比性导入;i.问答式导入,j.逆反式导入。但要求根据教师自身、班级、学生、时间,环境等各因素来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
三、导入新课要有情景性
王义智老师曾经说过:“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一定的真实情景。我曾对此做过一个试验:
实例5 在讲授What would you like ? 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把授课时间安排在早上第一节:把事先准备好的“蛋糕、面包、鸡蛋、苹果、牛奶”放在准备好的课桌上,摆上几把椅子。一上课,教师座在其中(装作一种不知想吃什么?什么都爱吃的样子)通过特定的情景及动作介绍“Cake、Apple、Bread…”(用手分别指出),然后教师可拿着“Cake”又说:“I’d like cakes .”(作出非常爱吃的样子)最后通过几名同学上来与教师对话导入新课。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导入新课要有引导型
导入新课具有它自身的特点,突出引导和衔接性,且得体自如。因此,应特别注意前后呼应,在“导”与“接”上显示神通。无论是迂回曲折、还是直截了当、是高谈阔论,还是娓娓而谈、是出其不意还是循规蹈矩…都要在自然得体上下功夫。
在导言中通过听录音、跟读,扮演角色等活动。一点带面,一好带差,很自然地把旧课转为新生课的运用。课堂热烈的气氛,使他们的情绪开始处于亢奋的状态。
五、导入新课注意间接性及时间的合理分配
导言意在牵引学生思维,进入新授内容领域,故宜简短不宜太长,宜精当不宜繁琐。导入新课所用语言要精炼,力求用最少的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与思考上来。应提要钩玄、简明凝练、迅速进入正文、不要绕弯,更不好生拉硬扯、以免“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影响进程和授课的效果。
实例7教材(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Four Lesson 20)How’s the weather today ?一课,在导入单词“warm、cool、”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利用课件展示“取暖、吹风扇”的简笔画,然后用事先配好的铃声做辅助,这样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导入新课。
时间的运用也不宜太长,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引起他们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以导语的“志坚、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需要、得知(兴趣产生于知,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初”)、疑难、思源、方新(原则不便,方法常新”)、变换”等来引趣。不但活跃气氛,敞开思路,且培养想象达到短时间内以趣引导。
总而言之,学校是知识的“天堂”,教师是知识的“使者”,而学生是哺育中的“婴儿”,当“婴儿”接受新鲜知识的时候,要进行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的教育,要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突出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把观念逐步转化成新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道。对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和适当运用,可以起到巧妙导入,先声夺人的作用。能展示教学目标、诱导学生思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的兴趣、引起积极求知欲望、促成学习情绪高涨,提高学习能力的培养。但不能“一暴十寒,有始无终”,只要锲而不舍,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必有所得。
㈤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近年来复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制加快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围绕如何利用英语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Core quality)的话题,正越来越受到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核心素质的培养是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标,它倡导当代的教育不光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科学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培养.而英语阅读教学又正好是当代学科教育当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个教育组成,它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㈥ 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讲授语言知识,是学生掌握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让学生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进而进行语言的综合运用。在课堂上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二)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能力的过程。在英语课堂上要注重文化品格的熏陶,是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英语课堂上要从细节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如国外的聊天习惯性谈论天气而不谈论年级或者吃饭与否。以及称赞、道歉、感谢的方式,让学生在切实的知识点对国外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对比国内外的节假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比如国外特有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对此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 (三)强化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教师可利用课相关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图片兴趣要远高于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课堂上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模仿,小学上能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多进行这项工作能能够对培养语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㈦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㈧ 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专是教师课堂教属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是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